上海女性就业调查报告

10%女性无就业愿望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妇女学学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市妇联发布了《2005年上海女性就业调查报告》,在对近千名女性的调查显示,女性中开始出现新的群体———“无就业愿望”一族,大约有10%的女性无就业愿望,这个现象在30~39岁年龄组的女性中较为明显。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这让不少女性甘愿做起了全职太太,安心享用丈夫的收入。此次调查发现,不在业女性中,有10%左右的人无就业愿望,其中又以30~39岁的女性最为明显。数据统计显示,16~29岁和40~50岁年龄组中无就业愿望的各占了8.6%,30~39岁年龄组的这个比例为12.5%。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大家也许会问:不就业,难保家庭总体收入下降,导致生活质量同时下降,但调查的结果恰恰显示,“无就业愿望”的女性背后有较好的家庭人均收入做支撑。调查显示,不在业女性(除去在校生)中无就业愿望者,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708.95元,明显高于其他下岗女性家庭(714.04元)。而1708.95元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在业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接近(受访的在业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有52.9%在800~2000元之间,28.5%低于800元,18.6%在2000元以上。)。

  上海市妇联妇女发展部的专家分析说,无就业愿望群体中,其人群构成大致有三种:一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啃老族”,二是丈夫收入较高的全职太太,三是因为各种原因如生育等而处于休息期的女性。

  专家提醒说,上海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家庭缺乏稳定性,单纯依靠家庭收入没有安全保障,这三类人中的大部分迟早要进入就业行列。此外,女性长期离开工作岗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女性参与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不利于女性的发展。因此,各级妇联组织要引导这类“无就业愿望”的女性适当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其实,并非所有的女性都不愿意就业,从不在业女性离开工作的原因看,多数女性都是属于被动离职。调查显示,受访的不在业女性中,除去14.1%的在校学生外,78%的人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退出原工作岗位,其中因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原因而不在业的占了21.4%、因待工的占了15.8%、因协保的占了8.2%、因退休的占6.5%。

  但令人关注的是,一旦下岗或者失业,女性再就业的态度则比较消极。有些女性刚失业时找工作很起劲,但随着日后的屡屡碰壁,很可能被动转化为“无就业愿望”一族,从而自暴自弃。2004年调查时,不在业一年以上的女性比例为57.1%,而2005年不在业2年以上的比例为50%,可见不在业一年以上女性的再就业状况堪忧,专家分析,因为超过五年的失业者再次就业的可能性相对小得多,长久找不到工作的女性要提防成为永久的“失业者”。

10%女性无就业愿望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妇女学学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市妇联发布了《2005年上海女性就业调查报告》,在对近千名女性的调查显示,女性中开始出现新的群体———“无就业愿望”一族,大约有10%的女性无就业愿望,这个现象在30~39岁年龄组的女性中较为明显。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这让不少女性甘愿做起了全职太太,安心享用丈夫的收入。此次调查发现,不在业女性中,有10%左右的人无就业愿望,其中又以30~39岁的女性最为明显。数据统计显示,16~29岁和40~50岁年龄组中无就业愿望的各占了8.6%,30~39岁年龄组的这个比例为12.5%。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大家也许会问:不就业,难保家庭总体收入下降,导致生活质量同时下降,但调查的结果恰恰显示,“无就业愿望”的女性背后有较好的家庭人均收入做支撑。调查显示,不在业女性(除去在校生)中无就业愿望者,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708.95元,明显高于其他下岗女性家庭(714.04元)。而1708.95元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在业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接近(受访的在业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有52.9%在800~2000元之间,28.5%低于800元,18.6%在2000元以上。)。

  上海市妇联妇女发展部的专家分析说,无就业愿望群体中,其人群构成大致有三种:一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啃老族”,二是丈夫收入较高的全职太太,三是因为各种原因如生育等而处于休息期的女性。

  专家提醒说,上海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家庭缺乏稳定性,单纯依靠家庭收入没有安全保障,这三类人中的大部分迟早要进入就业行列。此外,女性长期离开工作岗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女性参与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不利于女性的发展。因此,各级妇联组织要引导这类“无就业愿望”的女性适当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其实,并非所有的女性都不愿意就业,从不在业女性离开工作的原因看,多数女性都是属于被动离职。调查显示,受访的不在业女性中,除去14.1%的在校学生外,78%的人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退出原工作岗位,其中因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原因而不在业的占了21.4%、因待工的占了15.8%、因协保的占了8.2%、因退休的占6.5%。

  但令人关注的是,一旦下岗或者失业,女性再就业的态度则比较消极。有些女性刚失业时找工作很起劲,但随着日后的屡屡碰壁,很可能被动转化为“无就业愿望”一族,从而自暴自弃。2004年调查时,不在业一年以上的女性比例为57.1%,而2005年不在业2年以上的比例为50%,可见不在业一年以上女性的再就业状况堪忧,专家分析,因为超过五年的失业者再次就业的可能性相对小得多,长久找不到工作的女性要提防成为永久的“失业者”。


相关内容

  • 城区女性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 **县现有行政村377个,社区6个:总人口37万人,女性人口约18万人,女性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8.6%,女性劳动适龄人口占全县女性人口的31.6%:在县城6个社区中,女性劳动适龄人口约1.4万人.根据社区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县城6个社区中女性就业率较高的是中山社区.双碧社区,这两个社区的女性就业率占 ...

  • 女性就业变化趋势与成因
  • 女性就业变化趋势与成因 丁越兰 (陕西师范大学 高璐 西安市710062) [摘要]近些年,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明显,其单位和家庭乃是造成女性失业的主因: 女性就业结构得到优化,但低教育水平使其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女性就业环境虽得到一定改善,但就业歧视现象仍较为严重.国家应充分考虑这种现状, ...

  • 济南市城镇女性失业问题研究
  • 摘 要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经济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女性失业的问题愈演愈烈.他们的各方面的权益的缺失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首先对失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失业的定义,之后分析了女性失业问题出现的背景以及其带来的对社会.对家庭的不利影响,并由此 ...

  • 论怎样处理就业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
  • 摘要:通过对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的大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大连民族学院的学生在就业上存在性别歧视的原因. 关键词:大连民族学院:就业:性别歧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07-01 多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男女就业平 ...

  • 就业性别歧视
  • 就业性别歧视依然严重 2010年03月22日09:32工人日报王瑜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有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女性就业遭歧视依旧 "应聘时男女有别的情况是肯定的.&quo ...

  • 返乡女工创业状况调研报告
  •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共有人口97.6万人.全县共有农业人口82.3万人,农村劳动力46.3万人.2010年,全县外出农民工达19.8万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年底以来,我县大量农民工陆续返乡.2010年4月,**县妇联全体干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近年返乡女农民工就业 ...

  • 中国就业歧视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在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主要是对反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鉴于此,立法部门已将原案中的几条反就业歧视规定扩充为专门的一章,由此可见有关部门对民意的重视.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的这份调查报告,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

  •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目 录 第一章 毕业生就业状况综述 ............................... 1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2 一.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 ...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 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4年2月 目录 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