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命题分析: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热点材料: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命题猜想:
角度1: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全会上专题讨论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了什么?
答题必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角度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什么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题必备: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角度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答: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
角度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现阶段有何重大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角度5:请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几条建议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提高法律素质,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角度6: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积极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贡献。
角度7: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
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国家宪法日——————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
热点材料: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试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该决定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我国宪法是符合实际、符合时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核心考点: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命题猜想:
角度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
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角度2: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加强宪法实施。
有利于展示法治中国的良好形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有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依照宪法办事的能力。
角度3: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角度4: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和普通法律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会违宪而无效。
角度5:中国共产党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吗?为什么? 不可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自然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就应当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宪法如果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护,所以党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角度6:请你为在学校开展宣传国家宪法日活动设计宣传形式、宣传标语。
宣传形式:召开以学习宣传宪法为主题的班会、座谈会、法制报告会。
举办以学习宣传宪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手抄报竞赛。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校园文化墙等宣传宪法知识
在校园中张贴宪法知识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宣传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宪法观念,建设法治中国。
角度7: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打虎拍蝇”
热点材料:
2014年,中国反腐推高潮。随着周永康、苏荣、徐才厚、令计划等一批“大老虎”落马反腐败正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反腐力度,预示着党的反腐正进入“新常态”。
随着反腐成果的集中显现,反腐声势的持续加大,对付“裸官”和贪官携款逃逸,成为我国反腐进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2014年7月,公安部启动“猎狐2014”境外追讨专项行动,打响在全球范围内缉拿贪官的战斗。2014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6次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性反腐败宣言。加强反腐败国际追讨追赃合作是《宣言》的核心内容。《宣言》还提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
2014年11月4日,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次巡视反馈情况公开完毕。至此,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巡视组列出的问题清单上,已经覆盖了31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据统计,自中央巡视组进驻各巡视点以来,四轮巡视共有436人被调查,其中省部级官员达23人。中央巡视组陆续密集进入一些省市和央企,作为新一届党中央“将权力关进笼子”以及“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要举措,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核心考点: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应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命题猜想:
角度1:依法从严惩治腐败有哪些重要意义?
依法从惩治腐败,有利于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纯洁党的队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角度2: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反腐败没有禁区。 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角度3:大老虎犯罪后同样会被判刑,这说明了什么?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触犯了法律,不论其职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角度4:请你为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从严治党。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建立健全各项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加强法律监督和举报机制,鼓励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角度5: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反腐败贡献力量?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党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要勇敢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培养正义感,勇于同腐败等行为作斗争。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命题分析: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热点材料: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命题猜想:
角度1: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全会上专题讨论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了什么?
答题必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角度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什么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题必备: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角度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答: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
角度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现阶段有何重大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角度5:请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几条建议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依法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努力提高法律素质,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角度6: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积极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贡献。
角度7: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
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国家宪法日——————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
热点材料: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试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该决定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我国宪法是符合实际、符合时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核心考点: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命题猜想:
角度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
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角度2: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加强宪法实施。
有利于展示法治中国的良好形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有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依照宪法办事的能力。
角度3: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角度4: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和普通法律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会违宪而无效。
角度5:中国共产党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吗?为什么? 不可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自然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就应当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宪法如果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拥护,所以党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角度6:请你为在学校开展宣传国家宪法日活动设计宣传形式、宣传标语。
宣传形式:召开以学习宣传宪法为主题的班会、座谈会、法制报告会。
举办以学习宣传宪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手抄报竞赛。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校园文化墙等宣传宪法知识
在校园中张贴宪法知识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宣传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宪法观念,建设法治中国。
角度7: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打虎拍蝇”
热点材料:
2014年,中国反腐推高潮。随着周永康、苏荣、徐才厚、令计划等一批“大老虎”落马反腐败正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反腐力度,预示着党的反腐正进入“新常态”。
随着反腐成果的集中显现,反腐声势的持续加大,对付“裸官”和贪官携款逃逸,成为我国反腐进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2014年7月,公安部启动“猎狐2014”境外追讨专项行动,打响在全球范围内缉拿贪官的战斗。2014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6次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性反腐败宣言。加强反腐败国际追讨追赃合作是《宣言》的核心内容。《宣言》还提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
2014年11月4日,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次巡视反馈情况公开完毕。至此,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巡视组列出的问题清单上,已经覆盖了31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据统计,自中央巡视组进驻各巡视点以来,四轮巡视共有436人被调查,其中省部级官员达23人。中央巡视组陆续密集进入一些省市和央企,作为新一届党中央“将权力关进笼子”以及“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要举措,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核心考点: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应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命题猜想:
角度1:依法从严惩治腐败有哪些重要意义?
依法从惩治腐败,有利于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纯洁党的队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角度2: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反腐败没有禁区。 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角度3:大老虎犯罪后同样会被判刑,这说明了什么?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触犯了法律,不论其职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角度4:请你为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从严治党。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建立健全各项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加强法律监督和举报机制,鼓励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角度5: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反腐败贡献力量?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党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要勇敢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情况。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培养正义感,勇于同腐败等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