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的坏账率、总贷款规模、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否能向社会公开?”唐宁在2011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上,被一位同行连续两次甚至有些气势汹汹地追问。但面带微笑的他像往常一样,始终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从规模上,唐宁领导的宜信公司在中国P2P贷款行业“一骑绝尘”。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曾经供职投行的唐宁,于2006年正式开办了这家公司。5年间,宜信网点遍布国内三十多个城市,员工接近7000人,成为“个人对个人”(Peer to Peer,点对点,下称P2P)贷款平台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最大赢家”。
最新的消息是,这个生意已经价值五亿美金。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年前获得凯鹏华盈千万美元级别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上,今年国庆前,宜信已经正式获得了来自IDG和摩根士丹利的第二轮投资。这次,投资机构对宜信的估值高达五亿美金。
但在得到资本认可的同时,唐宁却面临着来自公众、同行和监管层的质疑。迄今为止,宜信仍然没有获得一张合法经营金融业务的牌照。银监会9月16日专门发文,对“人人贷模式”进行了七大风险提示。爆发于温州的高利贷危机更加深了公众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担忧。
以个人借款、个人贷款为基础的“P2P”会不会演变成另一场“隐形高利贷”?
在“狂飙突进”的商业扩张中,P2P平台究竟有怎样的“独门”手段,管理住这些不被银行“认可”的客户?违约损失究竟由谁承担?P2P模式到底是“满足”微金融需求的“利器”,还是如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白澄宇在微博中所说,是“一种金融服务无奈的倒退”?
在对核心数据“遮遮掩掩”、“讳莫如深”的背景下,“P2P”行业老大宜信是否隐藏着风险?又如何将这一新型行业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介于信用卡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宜信普惠
李锡(化名)是一个在北京开店的男士。小店正缺少一笔周转资金,资金需求量只要五万元,期限一年,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抵押物。银行肯定不会给他放款,因为没有抵押物,而小额贷款公司,其放贷下限一般是三十万。
这个尴尬状况有望得到缓解。一家名为宜信的公司正在瞄准这种介于信用卡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缝隙”市场。
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对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宜信主要做的,是为之前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没有办法获得资金的用户建立信用,并为其筹措资金。这些用户主要是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者,以及想要参加培训的学生。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创业、提升自己。
李锡就是其中之一。要想获得资金,李锡首先要在宜信的网上平台提交六个有效联系人、六个月的银行流水账单,并申请一笔贷款,希望它对自己的资质进行审核。随后宜信旗下的宜信普惠的信用审核人员来到他的小店进行盘点。根据所在公司的注册资本和个人信用状况,宜信会确定不同的服务费用。在信用审核通过之后,李锡就可以获得这笔贷款。
但李锡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由宜信直接放贷。他还需要签订一张债权合同,合同上的放贷者是一个个人,他就是唐宁,宜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了避嫌,宜信普惠的法定代表人并不是他,但他拥有宜信惠民的股权。
唐宁表示,事实上合同的转让方也可以是其他人,但以唐宁账户为中介的贷款规模占总规模多大比例,唐宁没有透露。
在签订完债权合同以后,李锡将会获得由唐宁个人账户划转来的资金。从此之后,每月将要偿还一定量的本息。
根据记者致电宜信信贷部某业务员获得的数据,如果借款人所在的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利率加服务费很可能在月息2.3%以上,折合年化利率27%。如果借款人所在公司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以上,则只需要付出月息1.4%,年化利率在17%左右。
宜信内部员工称,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收取的服务费用从1%到10%不等。而唐宁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借款方的平均收费费率约占借款额的10%。
一位北京P2P贷款公司负责人表示,据他估测,宜信客户的综合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25%以上。与此同时,同在北京的张旺(化名)有五十万闲置资金,他正在寻找投资渠道。张旺找到了宜信财富,另一家由唐宁控股的公司。他同样通过宜信平台提交申请,跟宜信财富签订一份合同,委托宜信财富替他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
宜信财富“找”到了宜信普惠,宜信普惠负责把十到二十个跟李锡有相同需求的人打包成债权合同包。这个债权合同包被分散为两个部分,分别转让给两个跟张旺类似的人,这是宜信独特的贷款分散和风险分散机制。
张旺会知道李锡们的身份证号码、期限、金额、利率以及资金用途。在签订完合同之后,他们把资金划拨到唐宁的个人账户。原来唐宁与借款人签订的合同,将交由投资者保管。
根据期限不同,宜信提供不同的产品。投资者获得的年化利率在10%到12%之间。事实上,合同中这样表述,“预期收益率是预期收益减去服务费用”。
在合同中,投资者可以选择每次收到本息之后,由宜信财富代表投资者进行再次循环出借。这意味着宜信把收到的还款再一次进行放贷。每月,宜信会给投资者寄送债权清单,投资者能知道自己的债务人变成了谁。
而到期还款时,扣除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之后,资金会回收到投资者的账户。宜信的投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集中在10%至12.5%,收益相对固定。
对于出借人,宜信也会收费。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出借人的规模以十万起,收费平均为年化1.2%至1.5%,随着资金规模的上浮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唐宁证实了这一点:宜信公司向双方收费。
不过,宜信收费最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相对于同行来说,宜信收费要高很多。线上P2P普遍采用用户自定利率策略,向借款人收取2%到4%的费用。宜信平均费用则高达10%左右。这个服务费与客户所能获得收益相差无几,相比之下,银行的利差一般为3%至4%。
但唐宁表示,宜信模式拥有更加主动、更加细致的审核办法,同时线下的扩展和销售队伍需要更多的软硬件成本。
这种由宜信开创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发展迅速。成立五年,宜信已经发展为全国布点三十多个城市、员工近七千人的庞然巨物。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宜信平均借款规模在四万到五万之间。唐宁曾经公开表态,宜信拥有超过六万借款人。据此推算,其总贷款规模目前已经超过20亿元。
真假P2P
类似于宜信的这种生意还有三十多家同行,但他们大多采用截然不同的手段和平台。
事实上,他们大多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进行撮合借贷双方,用户双方直接签订电子合同,他们向借款人收取2%到4%的费用。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个人与个人,绕过银行这一吸存放贷的传统媒介,进行点对点资金融通的模式,发端于英国。
这一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甄别和控制风险,降低点对点个人贷款服务以往所需要的大量人力和硬件成本。目前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复制者以拍拍贷、人人贷为代表。前者是公认的中国最早开展网络P2P贷款的“鼻祖”。
拍拍贷创始人之一胡宏辉对记者表示,“目前拍拍贷已经积累了约五十万注册用户,每月交易量在1000万元左右,平均贷款规模在8000至9000元”。
与宜信不同的是,拍拍贷完全复制了英国线上P2P的模式,要求用户在线上发布资金需求,自主确定利率和期限,自主成交,仅仅鼓励而不强制分散投资,也不进行线下主动审核。他们主要根据用户格式化填写的资料进行电话审核。同时,其审核带有基于网络社会的特色,普遍延伸到SNS账户等领域。
尽管网上和线下都打着P2P的旗号,但业界对两者之间究竟谁是真正的P2P存在严重分歧。
唐宁在内部不愿意把宜信跟拍拍贷、人人贷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归为同一类。“因为从规模、操作方式、平台介入程度上,都不是同一种东西。”宜信内部员工这样表示。
目前宜信的平均客户出借规模在50万到100万之间,相比之下,其他线上P2P的借款人规模跟出借人规模基本相近,都在8000至9000元左右。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P2P的根本性原则是让借贷双方拥有自主决定利率、期限等交易信息的权力,并能脱离平台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交易。从这些标准上看,宜信的线下P2P一个也不符合。”
“在这种线下P2P普遍使用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中,还隐藏着很大的操作风险。”他说。
其中最大的风险,即是宜信在债权合同转让过程中,存在发生“重复抵押”的可能。
以国外相类似的信用卡/房贷等信贷资产及证券化过程为例,在一个完整的债务交易链条上,有资金导入方、信贷资产打包的经纪商、第三方结算网络、债权凭证第三方托管、认证、债权追索承包方等。
通过各方的利益制衡,才保证了债权的真实和有效。 “如果结算、债券凭证的转移、债权追索都由同一家公司或者关联方进行操作,谁能保证债权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他说。
从中介到担保
在P2P的贷款模式中,P2P贷款服务机构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事实上,这决定了最后的风险由谁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接受采访的相关负责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P2P都特别强调自己的“居间人”身份。
在线上P2P人人贷提供的宣传资料上,特别清楚地写明“《合同法》规定,居间人可以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服务费用,人人贷模式完全合法”。但从业务实质上,P2P服务机构所起的远远不止“联系、介绍”的作用。
胡宏辉介绍,目前拍拍贷会负责前期信息的审核以及后期协助催讨。而两端客户资金的划转都会转入支付宝中。支付宝由拍拍贷负责进行管理,拍拍贷获取的服务费也从其中提取。在线下P2P宜信中,宜信同样负责债权人的信用审核、后期催讨、债权合同签订转让、资金流管理等工作。
从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层面来讲,客户都必须依赖平台才能完成。平台的介入程度已经超出了“联系、介绍”的程度。
如果从P2P交易本身来讲,P2P交易最根本的条件也是“软肋”,是对交易对手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如果信息的采集、审核都由贷款服务机构承担,缺乏第三方的独立验证,它实质上就是隐含着‘双边担保’的信用。”前述业内人士这样宣称。宜信员工介绍,在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宜信专门列出了一条勾选项,要求客户确认,如果借款人发生违约由谁承担相关责任。其一为客户自行承担,其二为由宜信运营的风险补偿基金承担。其意就是避免客户将宜信公司当做最后的担保方。
但这仍然避免不了可能的诉讼风险。事实上,客户仍然能够以“审核失职”为由,进行起诉。
而目前P2P信贷服务机构对违约客户的追讨手段比较单一,仅限于黑名单公布、电话追讨、律师函等。更关键的一点是,违约客户的信用记录并不能纳入整个金融系统的征信里,这使得追讨措施对客户的威慑力大大减弱。
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违约可能将爆发。
P2P服务机构尽管宣称免责,但对于出借方而言,所有借款方的信息审核验证过程、信贷运行过程、资金划转过程等方面无不是通过平台完成,而商业化的平台又因此而获取收益,那么一旦出现借款方违约问题,P2P平台将很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上,P2P机构也认识到这一点。2009年,红岭创投发生了一起催讨人与借款人的肢体冲突事件,双方在网上进行了口水仗,最后进入法律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线上和线下P2P都采用了一定的将风险内部化的机制,对可能产生的用户亏损进行一定的保障。
目前线上P2P拍拍贷、人人贷、畅贷网均推出了“本金保障计划”,即针对一定级别以上的客户,对其可能产生的贷款违约由P2P机构进行垫付,其债权自动转让给P2P机构,由机构继续向债务人追索。
胡宏辉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安排将使得P2P机构独力承担所有的违约风险,可能对经营造成冲击。但随着业内竞争的加剧,拍拍贷的此类本金保障计划也悄然上线。
风险池规模存疑
在P2P机构纷纷上线本金保障计划,以各种形式将责任承揽到自己身上,将风险内部化时,他们普遍对自身的风险池规模“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事实上,由于并没有收取双边的保证金,如果本息保障计划全部由P2P机构自有资本进行承担,这与银行相当类似。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一般最低不能低于8%。而这一比例,当前所有P2P机构都无法达到。
在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上,唐宁面对的同行激烈追问,正是这一困境的具体表现。
“行业内的人希望宜信作为行业老大,能树立起被社会认可的风险池比例、费率基准以及操作模式等。”一位业内人士称,“但宜信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不让公众和监管层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免客户担忧加大。”
宜信风险池的累积方式,是在总服务费中提取相当于总贷款金额2%的风险补偿基金,当违约发生时,由这部分基金进行赔付。目前宜信和人人贷均采用这种模式。
人人贷负责人表示,人人贷针对信用E级以上用户进行本金保障计划,其资金来源是收取的全部交易服务费,即交易总金额的2%。目前,这项计划已经覆盖超过50%的用户。
据一位宜信中层透露,宜信风险池采用累积制,目前其规模已经达到亿元级别。以此推算,宜信的累积交易金额应已达50亿以上。
而目前P2P行业普遍使用的2%的风险准备金率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能覆盖所有的不良贷款?
业界人士称,是综合前期业内不良贷款率考虑,但行业发展前期的不良贷款率本就因为数据量过小而不足为凭。国内普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接近2%。
唐宁向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目前宜信的不良贷款率约为2%。而线上P2P拍拍贷、人人贷他们宣称的不良率分别为0.97%及1.0%。
但唐宁不认为风险池是用来覆盖坏账风险的。“事实上,这个风险池的设立只是我们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靠这个池子来完全覆盖风险。”
人人贷负责人强调,各家使用的坏账认定标准并不一致,人人贷采用的是比较严格的标准,只要逾期三十天以上,即认定为整笔坏账。
而其他同业有些使用的是逾期九十天的标准,甚至还有一些网站使用的是另一套标准,只要同一借款人在本网站有过其他还款记录,就认定非恶意拖欠,其逾期贷款只认定为部分坏账。“我们认为那种办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他说。
唐宁表示,宜信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是还款人逾期90天,且无守信行为。如果一位还款人在逾期的90天以内还掉了一部分利息,即认定为有守信行为,该笔贷款不认定为坏账。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业内已经有一些小公司的违约赔付需要排一到两个月的队。
风险池的独立安排也使得宜信面临了非常大的道德风险。只要获得业务,宜信就能拥有接近10%的收费收益,只需要付出不到2%的风险基金,即将自身的风险完全与信贷质量隔离开来,这偏离了“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
“获取高额收益而不负担与之相对应的风险,这会导致过度放贷甚至掠夺性信贷。这种案例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前述业内人士宣称。 资金如何隔离
在高额收益和前景的驱动下,宜信经历了高速扩张。从2008年到2010年,宜信每年的业务增长率都在200%以上。这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凯鹏华盈在2010年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国庆前夕,其又获得IDG和摩根士丹利的近亿美元注资。
唐宁曾经对媒体表示,宜信的注册资本金已经达到一亿元以上。记者查阅北京工商登记记录显示,其旗下直接负责业务的宜信惠民、宜信财富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其余宜信普惠、宜信致诚、宜信惠诚、宜信普诚等公司注册资本金分别为50万至200万不等。唐宁表示,剩余的注册资本金存在于宜信的母公司之中,但他不肯透露具体的公司架构和注册资本金的数额。
宜信普惠以及法定代表人为唐宁的宜信财富是主要业务成本和收益的承担者。宜信的债权合同模式是,必须由唐宁个人首先以自有资金放贷,取得合法债权合同,再由出借及借款人委托两公司转让。公司贷款和业务规模能否扩大,其资金瓶颈在于唐宁的自有资金是否充足。《合同法》规定,债权合同转让不能改变合同的权利和条款,唐宁个人无法从中获得收益,也就无法补充自有资金。
而公众最担心的是,客户的贷款资金与宜信公司的自有运营资金、唐宁的个人资金如何隔离?客户购买债权合同资金及服务费存放于什么账户?
唐宁表示,客户上交的服务费和合同规定的转让资金会分开。其中服务费打入公司账户,而合同规定资金将会直接打入个人账户。红岭创投副总裁王忠平曾表示:央行曾非正式地向他们透露了几点对P2P行业的监管要求:注册资本应全面覆盖坏账风险资金第三方监管、公司资本金不能参与放贷、要求盈利。“如果你不盈利又沉淀巨额资金的话,就有问题了。”
宜信内部员工表示,银联商务为客户资金提供划转服务,但银联并未正式出具过第三方资金使用监管报告。
在有限的自有资金规模制约下,宜信仍然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唐宁自有资金的使用杠杆比例亦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唐宁账户中的自有资金是否在收回之后再迅速投入下一个交易?在这种高达百倍甚至可能无限的杠杆中累积了怎样的风险?这种风险由谁承担?
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宜信聘请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宜信惠民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状况进行内部审计。但对于德勤的具体审计范围,其表示也不清楚。
P2P模式软肋
2011年9月,成立两年的哈哈贷宣布网站关停,暂停运营。这家积累了近10万名客户的线上P2P的善后措施是将客户未收回的借款进行全额垫付。这加重了人们对此类贷款机构持续运营能力的担忧。
哈哈贷关停的官方解释是,“由于中国信用市场的短缺和运营资金的缺乏”。一位线上P2P公司高管表示,出事之前他曾经与哈哈贷高管有过联系。“他们说自己的不良贷款率是零,这怎么可能!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交易量特别小。”
这或许是目前诸多进入P2P行业的公司的困境,注册资本金少,但运营资金需求量大,再加上要提取相当于贷款总额度2%的风险准备,事实上目前线上P2P普遍的收费费率只有2%。这意味着,线上P2P需要不断的大量资本投入。人人贷公司表示,其注册资本金为100万,但目前为止的花费远不止此,目前的资金来源是股东在不断地进行后续支持。
而以宜信为代表的线下P2P,将面临另一个困扰。
P2P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信用管理方式,降低撮合成本。“使借款人获得比银行利率更低的贷款。
而宜信的线下P2P模式更像是一个无牌照的只发小额贷款的银行。
在前台,需求采集、征信评估、信贷管理、账务结算、业务外包与资金交收等诸多环节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管理技术与流程并无不同。在中台,相对银行的批量化操作,其一对一的运作模式成本将会更加高昂。在后台,其系统管理运营成本,账务结算与资金交收等方面效率远低于普通信贷机构,成本却高得多。“银行做的,它也省不了。”业内人士称。 一家长于中小企业贷款的股份制银行分析师称,“银行募集资金的对象是不确定群体,而P2P的对象是确定群体,所以感觉上P2P似乎一方面做的是委托贷款,一方面做的是高利贷,当然,这些业务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是不让银行做的,而民间借贷则可以利用私募的形式规避监管。”
对于同样给中小企业放贷的银行来说,大数法则、收益覆盖风险以及专业的风控体系是保证贷款不会大幅度出现违约的前提,而这些控制手段,在宜信的业务进程中似乎都没有涉及。
“这几个方面相比,P2P和银行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缺少了这些风控手段,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就不得不转嫁给出借人,造成的结果是P2P的贷款利率更加高昂。”上述分析师表示。的确,线下P2P模式只能用更高的费率去覆盖高昂的成本。目前宜信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整体收费率已经高达10%。
宜信内部员工认为,“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讲,成本不是第一位的。当务之急,是快速‘跑马圈地’,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回过头降低成本、修炼内功。”这种观点似乎类同于银行的大数法则,但是根据目前银行业的测算,信用卡业务规模需要到达500万张才能取得盈利的平衡点,宜信何时、能否平安到达这个规模点?
“P2P的业务模式实际是对于双边进行保底的操作模式,使其始终处于多重风险的汇集点,规模小时看不出,一旦规模扩张或为了收益放大杠杆时,则必然风险显现。事实上,其边际运营成本并不是随规模而递减的。也就是说,规模小时收益没竞争力,规模大了风险则显现。”某上海P2P业内人士称。
独特风险
2008年,在经历一年交易量230%的高速增长之后,美国风头正健的线上P2P网站Prosper被美国证监会关停,理由是证监会认为其实际上是在卖投资,卖金融产品。尽管2009年,Prosper在加州重新开业,但这亦预示了这种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监管难题。
目前为止,P2P行业还没有获得相应的监管和牌照,这是宜信面临的政策风险。
多名业内人士都表示,“宜信模式在国外并不能找到严格的对应”。国外的P2P平台无论在具体控制风险的手段上多么不同,所介入的程度深浅不一,但都遵循了客户自主选择贷款对象的原则。
但固定期限、固定利率、强制分散的宜信债权合同打包模式,其实质与信托或银行无异,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如此点评。 “而宜信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算得上‘成功’的效仿者。”宜信财富公司的一位中层介绍。
独特的业务不免带来独特的风险。事实上即将制定的《放贷人条例》就可能是悬在宜信头上的利剑。如果《放贷人条例》限制个人债权合同转让的次数,宜信的资金链就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目前宜信所开展的线下P2P业务已经涉及了担保、债权转让、信托理财等各种业务形式。”白澄宇讲道。
宜信已经与20多个信托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分销一些信托产品。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平均一个月1亿元的交易量中,有3000万到4000万是代销的理财和信托产品。
唐宁想要的,还有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和第三方保险销售资格。“现在已经通过保监会的验收,最快将在年底上线。”宜信员工透露。此外,宜信也准备在上海开展消费信贷(汽车贷)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包模式。唐宁在今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抛下了豪言壮语,要在两年内把宜信的估值做到50亿美元。潜在规模仅仅千亿级别的P2P市场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这可能预示,高速扩张仍然是宜信在近几年里的“主要任务”。
9月19日,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中国P2P行业自律公告发布会上,世行金融专家张山调侃道,唐宁最怕P2P行业里有恶性事件出现,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因为行业里有一家公司出现问题,而后全行业被整顿的先例屡见不鲜。
但唐宁仍然不肯承担树立行业标准的角色。“一些数据属于商业机构独有的知识产权和经验,与公众关系不大”,这是唐宁对同行对其业务规模等疑问的回答。或许是他担心“树大招风”。作为金融行业公司,其一举一动牵涉到众多出借人,一个小的波动也将造成不稳定的效果。
随着他的生意越变越大,宜信语焉不详的业务模式、秘而不宣的风险数据将成为唐宁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
“宜信的坏账率、总贷款规模、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是否能向社会公开?”唐宁在2011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上,被一位同行连续两次甚至有些气势汹汹地追问。但面带微笑的他像往常一样,始终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从规模上,唐宁领导的宜信公司在中国P2P贷款行业“一骑绝尘”。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曾经供职投行的唐宁,于2006年正式开办了这家公司。5年间,宜信网点遍布国内三十多个城市,员工接近7000人,成为“个人对个人”(Peer to Peer,点对点,下称P2P)贷款平台服务模式在中国的“最大赢家”。
最新的消息是,这个生意已经价值五亿美金。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年前获得凯鹏华盈千万美元级别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上,今年国庆前,宜信已经正式获得了来自IDG和摩根士丹利的第二轮投资。这次,投资机构对宜信的估值高达五亿美金。
但在得到资本认可的同时,唐宁却面临着来自公众、同行和监管层的质疑。迄今为止,宜信仍然没有获得一张合法经营金融业务的牌照。银监会9月16日专门发文,对“人人贷模式”进行了七大风险提示。爆发于温州的高利贷危机更加深了公众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担忧。
以个人借款、个人贷款为基础的“P2P”会不会演变成另一场“隐形高利贷”?
在“狂飙突进”的商业扩张中,P2P平台究竟有怎样的“独门”手段,管理住这些不被银行“认可”的客户?违约损失究竟由谁承担?P2P模式到底是“满足”微金融需求的“利器”,还是如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白澄宇在微博中所说,是“一种金融服务无奈的倒退”?
在对核心数据“遮遮掩掩”、“讳莫如深”的背景下,“P2P”行业老大宜信是否隐藏着风险?又如何将这一新型行业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介于信用卡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宜信普惠
李锡(化名)是一个在北京开店的男士。小店正缺少一笔周转资金,资金需求量只要五万元,期限一年,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抵押物。银行肯定不会给他放款,因为没有抵押物,而小额贷款公司,其放贷下限一般是三十万。
这个尴尬状况有望得到缓解。一家名为宜信的公司正在瞄准这种介于信用卡和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缝隙”市场。
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对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宜信主要做的,是为之前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没有办法获得资金的用户建立信用,并为其筹措资金。这些用户主要是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者,以及想要参加培训的学生。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创业、提升自己。
李锡就是其中之一。要想获得资金,李锡首先要在宜信的网上平台提交六个有效联系人、六个月的银行流水账单,并申请一笔贷款,希望它对自己的资质进行审核。随后宜信旗下的宜信普惠的信用审核人员来到他的小店进行盘点。根据所在公司的注册资本和个人信用状况,宜信会确定不同的服务费用。在信用审核通过之后,李锡就可以获得这笔贷款。
但李锡所需要的资金并不是由宜信直接放贷。他还需要签订一张债权合同,合同上的放贷者是一个个人,他就是唐宁,宜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了避嫌,宜信普惠的法定代表人并不是他,但他拥有宜信惠民的股权。
唐宁表示,事实上合同的转让方也可以是其他人,但以唐宁账户为中介的贷款规模占总规模多大比例,唐宁没有透露。
在签订完债权合同以后,李锡将会获得由唐宁个人账户划转来的资金。从此之后,每月将要偿还一定量的本息。
根据记者致电宜信信贷部某业务员获得的数据,如果借款人所在的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利率加服务费很可能在月息2.3%以上,折合年化利率27%。如果借款人所在公司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以上,则只需要付出月息1.4%,年化利率在17%左右。
宜信内部员工称,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收取的服务费用从1%到10%不等。而唐宁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借款方的平均收费费率约占借款额的10%。
一位北京P2P贷款公司负责人表示,据他估测,宜信客户的综合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25%以上。与此同时,同在北京的张旺(化名)有五十万闲置资金,他正在寻找投资渠道。张旺找到了宜信财富,另一家由唐宁控股的公司。他同样通过宜信平台提交申请,跟宜信财富签订一份合同,委托宜信财富替他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
宜信财富“找”到了宜信普惠,宜信普惠负责把十到二十个跟李锡有相同需求的人打包成债权合同包。这个债权合同包被分散为两个部分,分别转让给两个跟张旺类似的人,这是宜信独特的贷款分散和风险分散机制。
张旺会知道李锡们的身份证号码、期限、金额、利率以及资金用途。在签订完合同之后,他们把资金划拨到唐宁的个人账户。原来唐宁与借款人签订的合同,将交由投资者保管。
根据期限不同,宜信提供不同的产品。投资者获得的年化利率在10%到12%之间。事实上,合同中这样表述,“预期收益率是预期收益减去服务费用”。
在合同中,投资者可以选择每次收到本息之后,由宜信财富代表投资者进行再次循环出借。这意味着宜信把收到的还款再一次进行放贷。每月,宜信会给投资者寄送债权清单,投资者能知道自己的债务人变成了谁。
而到期还款时,扣除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之后,资金会回收到投资者的账户。宜信的投资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集中在10%至12.5%,收益相对固定。
对于出借人,宜信也会收费。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出借人的规模以十万起,收费平均为年化1.2%至1.5%,随着资金规模的上浮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唐宁证实了这一点:宜信公司向双方收费。
不过,宜信收费最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相对于同行来说,宜信收费要高很多。线上P2P普遍采用用户自定利率策略,向借款人收取2%到4%的费用。宜信平均费用则高达10%左右。这个服务费与客户所能获得收益相差无几,相比之下,银行的利差一般为3%至4%。
但唐宁表示,宜信模式拥有更加主动、更加细致的审核办法,同时线下的扩展和销售队伍需要更多的软硬件成本。
这种由宜信开创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发展迅速。成立五年,宜信已经发展为全国布点三十多个城市、员工近七千人的庞然巨物。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宜信平均借款规模在四万到五万之间。唐宁曾经公开表态,宜信拥有超过六万借款人。据此推算,其总贷款规模目前已经超过20亿元。
真假P2P
类似于宜信的这种生意还有三十多家同行,但他们大多采用截然不同的手段和平台。
事实上,他们大多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进行撮合借贷双方,用户双方直接签订电子合同,他们向借款人收取2%到4%的费用。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个人与个人,绕过银行这一吸存放贷的传统媒介,进行点对点资金融通的模式,发端于英国。
这一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甄别和控制风险,降低点对点个人贷款服务以往所需要的大量人力和硬件成本。目前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复制者以拍拍贷、人人贷为代表。前者是公认的中国最早开展网络P2P贷款的“鼻祖”。
拍拍贷创始人之一胡宏辉对记者表示,“目前拍拍贷已经积累了约五十万注册用户,每月交易量在1000万元左右,平均贷款规模在8000至9000元”。
与宜信不同的是,拍拍贷完全复制了英国线上P2P的模式,要求用户在线上发布资金需求,自主确定利率和期限,自主成交,仅仅鼓励而不强制分散投资,也不进行线下主动审核。他们主要根据用户格式化填写的资料进行电话审核。同时,其审核带有基于网络社会的特色,普遍延伸到SNS账户等领域。
尽管网上和线下都打着P2P的旗号,但业界对两者之间究竟谁是真正的P2P存在严重分歧。
唐宁在内部不愿意把宜信跟拍拍贷、人人贷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归为同一类。“因为从规模、操作方式、平台介入程度上,都不是同一种东西。”宜信内部员工这样表示。
目前宜信的平均客户出借规模在50万到100万之间,相比之下,其他线上P2P的借款人规模跟出借人规模基本相近,都在8000至9000元左右。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P2P的根本性原则是让借贷双方拥有自主决定利率、期限等交易信息的权力,并能脱离平台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交易。从这些标准上看,宜信的线下P2P一个也不符合。”
“在这种线下P2P普遍使用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中,还隐藏着很大的操作风险。”他说。
其中最大的风险,即是宜信在债权合同转让过程中,存在发生“重复抵押”的可能。
以国外相类似的信用卡/房贷等信贷资产及证券化过程为例,在一个完整的债务交易链条上,有资金导入方、信贷资产打包的经纪商、第三方结算网络、债权凭证第三方托管、认证、债权追索承包方等。
通过各方的利益制衡,才保证了债权的真实和有效。 “如果结算、债券凭证的转移、债权追索都由同一家公司或者关联方进行操作,谁能保证债权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他说。
从中介到担保
在P2P的贷款模式中,P2P贷款服务机构所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事实上,这决定了最后的风险由谁承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接受采访的相关负责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P2P都特别强调自己的“居间人”身份。
在线上P2P人人贷提供的宣传资料上,特别清楚地写明“《合同法》规定,居间人可以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服务费用,人人贷模式完全合法”。但从业务实质上,P2P服务机构所起的远远不止“联系、介绍”的作用。
胡宏辉介绍,目前拍拍贷会负责前期信息的审核以及后期协助催讨。而两端客户资金的划转都会转入支付宝中。支付宝由拍拍贷负责进行管理,拍拍贷获取的服务费也从其中提取。在线下P2P宜信中,宜信同样负责债权人的信用审核、后期催讨、债权合同签订转让、资金流管理等工作。
从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层面来讲,客户都必须依赖平台才能完成。平台的介入程度已经超出了“联系、介绍”的程度。
如果从P2P交易本身来讲,P2P交易最根本的条件也是“软肋”,是对交易对手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如果信息的采集、审核都由贷款服务机构承担,缺乏第三方的独立验证,它实质上就是隐含着‘双边担保’的信用。”前述业内人士这样宣称。宜信员工介绍,在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宜信专门列出了一条勾选项,要求客户确认,如果借款人发生违约由谁承担相关责任。其一为客户自行承担,其二为由宜信运营的风险补偿基金承担。其意就是避免客户将宜信公司当做最后的担保方。
但这仍然避免不了可能的诉讼风险。事实上,客户仍然能够以“审核失职”为由,进行起诉。
而目前P2P信贷服务机构对违约客户的追讨手段比较单一,仅限于黑名单公布、电话追讨、律师函等。更关键的一点是,违约客户的信用记录并不能纳入整个金融系统的征信里,这使得追讨措施对客户的威慑力大大减弱。
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违约可能将爆发。
P2P服务机构尽管宣称免责,但对于出借方而言,所有借款方的信息审核验证过程、信贷运行过程、资金划转过程等方面无不是通过平台完成,而商业化的平台又因此而获取收益,那么一旦出现借款方违约问题,P2P平台将很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上,P2P机构也认识到这一点。2009年,红岭创投发生了一起催讨人与借款人的肢体冲突事件,双方在网上进行了口水仗,最后进入法律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线上和线下P2P都采用了一定的将风险内部化的机制,对可能产生的用户亏损进行一定的保障。
目前线上P2P拍拍贷、人人贷、畅贷网均推出了“本金保障计划”,即针对一定级别以上的客户,对其可能产生的贷款违约由P2P机构进行垫付,其债权自动转让给P2P机构,由机构继续向债务人追索。
胡宏辉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安排将使得P2P机构独力承担所有的违约风险,可能对经营造成冲击。但随着业内竞争的加剧,拍拍贷的此类本金保障计划也悄然上线。
风险池规模存疑
在P2P机构纷纷上线本金保障计划,以各种形式将责任承揽到自己身上,将风险内部化时,他们普遍对自身的风险池规模“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事实上,由于并没有收取双边的保证金,如果本息保障计划全部由P2P机构自有资本进行承担,这与银行相当类似。目前银行资本充足率一般最低不能低于8%。而这一比例,当前所有P2P机构都无法达到。
在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上,唐宁面对的同行激烈追问,正是这一困境的具体表现。
“行业内的人希望宜信作为行业老大,能树立起被社会认可的风险池比例、费率基准以及操作模式等。”一位业内人士称,“但宜信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不让公众和监管层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免客户担忧加大。”
宜信风险池的累积方式,是在总服务费中提取相当于总贷款金额2%的风险补偿基金,当违约发生时,由这部分基金进行赔付。目前宜信和人人贷均采用这种模式。
人人贷负责人表示,人人贷针对信用E级以上用户进行本金保障计划,其资金来源是收取的全部交易服务费,即交易总金额的2%。目前,这项计划已经覆盖超过50%的用户。
据一位宜信中层透露,宜信风险池采用累积制,目前其规模已经达到亿元级别。以此推算,宜信的累积交易金额应已达50亿以上。
而目前P2P行业普遍使用的2%的风险准备金率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能覆盖所有的不良贷款?
业界人士称,是综合前期业内不良贷款率考虑,但行业发展前期的不良贷款率本就因为数据量过小而不足为凭。国内普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接近2%。
唐宁向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目前宜信的不良贷款率约为2%。而线上P2P拍拍贷、人人贷他们宣称的不良率分别为0.97%及1.0%。
但唐宁不认为风险池是用来覆盖坏账风险的。“事实上,这个风险池的设立只是我们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靠这个池子来完全覆盖风险。”
人人贷负责人强调,各家使用的坏账认定标准并不一致,人人贷采用的是比较严格的标准,只要逾期三十天以上,即认定为整笔坏账。
而其他同业有些使用的是逾期九十天的标准,甚至还有一些网站使用的是另一套标准,只要同一借款人在本网站有过其他还款记录,就认定非恶意拖欠,其逾期贷款只认定为部分坏账。“我们认为那种办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他说。
唐宁表示,宜信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是还款人逾期90天,且无守信行为。如果一位还款人在逾期的90天以内还掉了一部分利息,即认定为有守信行为,该笔贷款不认定为坏账。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业内已经有一些小公司的违约赔付需要排一到两个月的队。
风险池的独立安排也使得宜信面临了非常大的道德风险。只要获得业务,宜信就能拥有接近10%的收费收益,只需要付出不到2%的风险基金,即将自身的风险完全与信贷质量隔离开来,这偏离了“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
“获取高额收益而不负担与之相对应的风险,这会导致过度放贷甚至掠夺性信贷。这种案例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前述业内人士宣称。 资金如何隔离
在高额收益和前景的驱动下,宜信经历了高速扩张。从2008年到2010年,宜信每年的业务增长率都在200%以上。这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凯鹏华盈在2010年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国庆前夕,其又获得IDG和摩根士丹利的近亿美元注资。
唐宁曾经对媒体表示,宜信的注册资本金已经达到一亿元以上。记者查阅北京工商登记记录显示,其旗下直接负责业务的宜信惠民、宜信财富注册资本金为500万元,其余宜信普惠、宜信致诚、宜信惠诚、宜信普诚等公司注册资本金分别为50万至200万不等。唐宁表示,剩余的注册资本金存在于宜信的母公司之中,但他不肯透露具体的公司架构和注册资本金的数额。
宜信普惠以及法定代表人为唐宁的宜信财富是主要业务成本和收益的承担者。宜信的债权合同模式是,必须由唐宁个人首先以自有资金放贷,取得合法债权合同,再由出借及借款人委托两公司转让。公司贷款和业务规模能否扩大,其资金瓶颈在于唐宁的自有资金是否充足。《合同法》规定,债权合同转让不能改变合同的权利和条款,唐宁个人无法从中获得收益,也就无法补充自有资金。
而公众最担心的是,客户的贷款资金与宜信公司的自有运营资金、唐宁的个人资金如何隔离?客户购买债权合同资金及服务费存放于什么账户?
唐宁表示,客户上交的服务费和合同规定的转让资金会分开。其中服务费打入公司账户,而合同规定资金将会直接打入个人账户。红岭创投副总裁王忠平曾表示:央行曾非正式地向他们透露了几点对P2P行业的监管要求:注册资本应全面覆盖坏账风险资金第三方监管、公司资本金不能参与放贷、要求盈利。“如果你不盈利又沉淀巨额资金的话,就有问题了。”
宜信内部员工表示,银联商务为客户资金提供划转服务,但银联并未正式出具过第三方资金使用监管报告。
在有限的自有资金规模制约下,宜信仍然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唐宁自有资金的使用杠杆比例亦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唐宁账户中的自有资金是否在收回之后再迅速投入下一个交易?在这种高达百倍甚至可能无限的杠杆中累积了怎样的风险?这种风险由谁承担?
宜信内部员工透露,宜信聘请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宜信惠民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状况进行内部审计。但对于德勤的具体审计范围,其表示也不清楚。
P2P模式软肋
2011年9月,成立两年的哈哈贷宣布网站关停,暂停运营。这家积累了近10万名客户的线上P2P的善后措施是将客户未收回的借款进行全额垫付。这加重了人们对此类贷款机构持续运营能力的担忧。
哈哈贷关停的官方解释是,“由于中国信用市场的短缺和运营资金的缺乏”。一位线上P2P公司高管表示,出事之前他曾经与哈哈贷高管有过联系。“他们说自己的不良贷款率是零,这怎么可能!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交易量特别小。”
这或许是目前诸多进入P2P行业的公司的困境,注册资本金少,但运营资金需求量大,再加上要提取相当于贷款总额度2%的风险准备,事实上目前线上P2P普遍的收费费率只有2%。这意味着,线上P2P需要不断的大量资本投入。人人贷公司表示,其注册资本金为100万,但目前为止的花费远不止此,目前的资金来源是股东在不断地进行后续支持。
而以宜信为代表的线下P2P,将面临另一个困扰。
P2P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信用管理方式,降低撮合成本。“使借款人获得比银行利率更低的贷款。
而宜信的线下P2P模式更像是一个无牌照的只发小额贷款的银行。
在前台,需求采集、征信评估、信贷管理、账务结算、业务外包与资金交收等诸多环节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管理技术与流程并无不同。在中台,相对银行的批量化操作,其一对一的运作模式成本将会更加高昂。在后台,其系统管理运营成本,账务结算与资金交收等方面效率远低于普通信贷机构,成本却高得多。“银行做的,它也省不了。”业内人士称。 一家长于中小企业贷款的股份制银行分析师称,“银行募集资金的对象是不确定群体,而P2P的对象是确定群体,所以感觉上P2P似乎一方面做的是委托贷款,一方面做的是高利贷,当然,这些业务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是不让银行做的,而民间借贷则可以利用私募的形式规避监管。”
对于同样给中小企业放贷的银行来说,大数法则、收益覆盖风险以及专业的风控体系是保证贷款不会大幅度出现违约的前提,而这些控制手段,在宜信的业务进程中似乎都没有涉及。
“这几个方面相比,P2P和银行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缺少了这些风控手段,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就不得不转嫁给出借人,造成的结果是P2P的贷款利率更加高昂。”上述分析师表示。的确,线下P2P模式只能用更高的费率去覆盖高昂的成本。目前宜信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整体收费率已经高达10%。
宜信内部员工认为,“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讲,成本不是第一位的。当务之急,是快速‘跑马圈地’,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回过头降低成本、修炼内功。”这种观点似乎类同于银行的大数法则,但是根据目前银行业的测算,信用卡业务规模需要到达500万张才能取得盈利的平衡点,宜信何时、能否平安到达这个规模点?
“P2P的业务模式实际是对于双边进行保底的操作模式,使其始终处于多重风险的汇集点,规模小时看不出,一旦规模扩张或为了收益放大杠杆时,则必然风险显现。事实上,其边际运营成本并不是随规模而递减的。也就是说,规模小时收益没竞争力,规模大了风险则显现。”某上海P2P业内人士称。
独特风险
2008年,在经历一年交易量230%的高速增长之后,美国风头正健的线上P2P网站Prosper被美国证监会关停,理由是证监会认为其实际上是在卖投资,卖金融产品。尽管2009年,Prosper在加州重新开业,但这亦预示了这种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监管难题。
目前为止,P2P行业还没有获得相应的监管和牌照,这是宜信面临的政策风险。
多名业内人士都表示,“宜信模式在国外并不能找到严格的对应”。国外的P2P平台无论在具体控制风险的手段上多么不同,所介入的程度深浅不一,但都遵循了客户自主选择贷款对象的原则。
但固定期限、固定利率、强制分散的宜信债权合同打包模式,其实质与信托或银行无异,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如此点评。 “而宜信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没有算得上‘成功’的效仿者。”宜信财富公司的一位中层介绍。
独特的业务不免带来独特的风险。事实上即将制定的《放贷人条例》就可能是悬在宜信头上的利剑。如果《放贷人条例》限制个人债权合同转让的次数,宜信的资金链就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目前宜信所开展的线下P2P业务已经涉及了担保、债权转让、信托理财等各种业务形式。”白澄宇讲道。
宜信已经与20多个信托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始分销一些信托产品。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平均一个月1亿元的交易量中,有3000万到4000万是代销的理财和信托产品。
唐宁想要的,还有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和第三方保险销售资格。“现在已经通过保监会的验收,最快将在年底上线。”宜信员工透露。此外,宜信也准备在上海开展消费信贷(汽车贷)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包模式。唐宁在今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抛下了豪言壮语,要在两年内把宜信的估值做到50亿美元。潜在规模仅仅千亿级别的P2P市场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这可能预示,高速扩张仍然是宜信在近几年里的“主要任务”。
9月19日,在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年会中国P2P行业自律公告发布会上,世行金融专家张山调侃道,唐宁最怕P2P行业里有恶性事件出现,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因为行业里有一家公司出现问题,而后全行业被整顿的先例屡见不鲜。
但唐宁仍然不肯承担树立行业标准的角色。“一些数据属于商业机构独有的知识产权和经验,与公众关系不大”,这是唐宁对同行对其业务规模等疑问的回答。或许是他担心“树大招风”。作为金融行业公司,其一举一动牵涉到众多出借人,一个小的波动也将造成不稳定的效果。
随着他的生意越变越大,宜信语焉不详的业务模式、秘而不宣的风险数据将成为唐宁前进路上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