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北京

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在古典园

许多相关因子抽象概括为“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二”指代一切生命现象中的矛盾因素,对立与统一,比如雌雄、日月、山水、软硬、冷热、动静、断续,指代关系而非实体[1]。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根源,造作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于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的。道是抽象的、简约的、神秘的,而具体的世界则是有限的、繁复的、生动的,这种一与多的关系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能够在有限的形式中表达无限的意蕴[2]。世间万物包括人类自身活动都应该遵守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林中的体现,比较了中西方古典园林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以有助于人们深刻体会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生态意识和生态美学。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思想古典园林表现形式差异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了解园林的发展,学习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首先,必须探寻蕴藏在园林中的哲学思想源头。而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思想指引下建造,故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1. 中国古典园林

1.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百家争鸣,在经过长时期的交锋后,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思想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主流,而正是儒、释、道,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1.2. 体现哲学思想的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较早,至汉时已相当繁荣,经魏晋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皆强调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显寓隐、以实写虚、以有限见无限,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种形象性的存在[3]。孔孟儒学对于现实的关怀、老庄哲学对于现世功利的超越、禅宗哲学对于世界与人生空幻的体悟,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内在思想资源。

1.1.1儒家思想

儒家以儒学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根本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1]。修身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内圣之学,强调人的德性修养,主张以道德教化引导政治治平,用圣贤的赎世精神转接现实政治,倡导积极入世。紫禁城的室内设计,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以及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等都符合儒家的哲学准则,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这种具有严格空间秩序的设计手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造园领域。

1.2.1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士大夫多是理想主义者,而非政治家,他们饱读诗书,但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因此往往郁郁而不得志,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的一贯的模式。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隐”,隐居是他们无奈的一种表现,避世隐居只是表面姿态,梦想有一天能重新得到朝廷的赏识实现其政治理想,才是这类“隐士”的深层本质。

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中国古典的文人园林不少是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的,体现了儒家哲学思想,从园林中的提名和文字就可窥其一斑: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乃明弘治进士,受东厂诬陷罢官失意回乡,请文征明设计建造此园,借《闲居赋》句意:“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网师园,清乾隆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修建而成,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之,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河渔翁[5]。这些官场的失败者们,在城市中构建园林,自比上古隐逸圣贤。一方面借题寓意超凡出世,另一方面对园林景观却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使园林的建造设计不只是景观设计,还寓含[2]1.1.2禅宗思想

禅宗思想作为中国化的佛教,一方面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讲“解脱”,重“修心”。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在这种境界下人的行为方式将变得单纯和简单。“空”是行为至上的观念,它对现实社会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禅宗信仰者又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即是佛”的与世无争的“空”的信仰相矛盾。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通过感受自然来领悟生活的真谛,缩短此岸与彼岸的距离,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精神的特殊体现[1]。园林提供了“修心”和寂静冥想的场所,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氛围之中,众僧通过潜心修炼才能达到涅磐的境界,给园林渲染了禅的气氛,表达了佛教的虚空和静寂。

1.1.3道家思想

道家重在探求人、自然和天地宇宙的相互关系,以及、83

思考自然、对待自然,他们崇尚理性,崇尚对自然的征服,因此是以人类和知识为中心,侧重对自然、世界本质的认识[2]。

西方传统哲学理念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将自然界的各个过程和事物分解成一定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注重推理分析或精确地实验,奠定了科学思维基础。对美的标准也是通过理性分析,再用精确明晰的语言来表达,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所推崇的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为代表的严格的逻辑体系。这种思维方式所表现的是合比例性、合规律性,唯理美学的思维特征。

禅宗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士大夫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意境的审美观照中。禅宗认为“梵我合一”、“法界一相”,世界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那么山河大川所能具备的一切,一草一木也同样具备[4]。这实际上就为形式上有限的园林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环境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另一方面则更表现在立意于小,如“壶园”“勺园”“芥子园”等。人们可以通过微小精致的景观见到广阔渺远的宇宙,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的美妙[1]。

宋僧道灿的诗句“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久”,描绘了中国古典园林超凡出世的意境。园林生活既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又有助于接近“空”的境界。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禅宗信仰者,既求得了精神的解放,又达到了皈依佛教之目的,园林为园主依托佛教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提供了场所。可见,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这就是与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并称三大园林之一的寺庙园林兴盛的原因。当禅宗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就大大推动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2.2体现哲学思想的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受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崇尚人是自然的主人,对园林侧重于人为的加工,按人的意志进行改造,且符合科学规律性,人工之美处于中心地位,自然之美处于次要地位。显然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技能的物化性、抽象的规整性,而这种规整性,在大自然里是很难找到原型的。他们注重几何图案的建构,到处呈现出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形状,一切景物,无不方中矩、园中规,体现出精确的数的关系,追求人工之美、技能之美、数比之美[6]。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枫丹白露宫苑;英国汉普顿宫苑;德国林芬堡宫苑;荷兰赫特洛宫花园,等等,皆是体现这种哲学·思想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1.2.3道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如果说儒家和禅宗哲学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的话,那么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迁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燃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4]。这种自然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应有的尊重。正是因为道家哲学气质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才有了想象丰富的“别有洞天”,才有了隐逸山林的遁世情怀。老庄崇尚自然、虚静的精神,

直接影响并促成文人士大夫们以山水园林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刻造出那种超脱、散淡的园林环境[1]。

以上这些说明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以各自的美学原则,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铸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命精神,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3.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使中西方园林在艺术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典园林中各文化元素在表现上的不同。

3.1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结构

从园林中的建筑结构看,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建筑的自然化。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强调人与宇宙统一关系,一般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线型系列;以人居为本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强调日常情感的感染作用,形式与功能多样,有厅、堂、轩、斋、馆、亭、台、楼、阁、榭、舫等多种形式和结构造型,具有居住、读书、作画、游憩等多种功能,处处体现了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同一性[4][7]。

与之对应,西方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突出主体,可以说是“孤立”于建筑群,“孤立”于自然,不论是郊外别墅或是城市府邸、宫殿建筑,都处在主要中轴线一端,别墅建筑体量小,风格平易,不起统率作用,宫廷府邸建筑,体积庞大,建于主要中轴线起点,统率整个园林,建筑立面大多符合几何学原理,门窗、柱廊、拱券、山花均按几何或数学原理或既定布局排列[6]。

3.2中西方古典园林中水的运用

在园林中水的运用方面,中国园林对水的艺术处理是动静结合,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池塘、湖泊的水面上可养花、养鱼、划船,使水面形成动态景观,水面与桥、堤、榭、植物组合成抒情诗般的美丽画面[7]。西方园林中的水大多是几何形的方整规则的水池、水渠、叠泉和喷泉,水与雕塑相结合,以喷泉组成各种水柱造型,以灯柱造型及,。

2. 西方古典园林

2.1西方古典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思想是从古希腊以本体论起,到近代转为84

洪秀全承认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原因分析

叶君明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

要:1848年,由于紫荆山当地士绅对拜上帝会

的破坏和拜上帝会内部出现了鬼神附身和代鬼神传言的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拜上帝会内部出现了纠纷与分裂之象。当时,杨秀清、萧朝贵也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事后,洪秀全只承认了他们的下凡而否定了其他人的鬼神附身,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洪秀全承认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天父天兄原因自1847年洪秀全到紫荆山,他与冯云山携手合作,共同布道,教人敬拜上帝会,“写书送人,时将此情教导世人,多有信从真道焉”,加之又有忠实信徒的代传,“四处代传此情,大有功力,故人多明醒也”。

经一番的艰苦创业,至1848年,拜上帝会迅速发展,入会区域扩大,会众人数增加。然而,其势力的壮大,尤其是毁坏偶像,甚至践踏神明的激烈行为,使拜上帝会与作为地方社会秩序维护者的地主士绅们逐渐形成水火不容的局面。是时,“团练与拜上帝之人两有分别。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伙,团练与团练一伙,各自争气,各自逞强”。

[1]

510631)

摘惑煽动,进行分裂破坏活动。而同时,拜上帝会内部也出现了争夺拜上帝会领导权的斗争,有些教徒利用当地早就流行的鬼神附身和代鬼神传言的封建迷信方式,“拜上帝会中屡有奇事发生,因而在兄弟中生出纠纷及有分裂之象。缘当会众下跪祈祷时,都有人忽然跌在地上不省人事,全身出汗。在此昏迷情状之下,其人似乎有神附体,口出劝诫,或责骂,或预说未来之事,其言常是模糊,听不清楚,或则为韵语”。

[3]

其中,1848年3月,杨秀清利用当地民间的“降僮”习俗,声称“天父下凡”,并逐步在紫荆山区树立了威信。同年9月,杨秀清的密友萧朝贵也假称“天兄下凡”,并逐渐取得了代“天兄”传言的资格。“戊申岁(1848年)三月天父上主皇上帝下凡,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是年九月天兄救世主耶稣下凡,亦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度上左右了拜上帝会发展的方向。

最耐人寻味的是洪秀全在此事件中的态度和所起的作用,“兄弟有记录其较为重要之辞句者,至是尽以呈秀全监察。秀全乃按真理以审察各条而判辨各人之言孰真孰假。如此,乃证明杨秀清之言谓:‘此等辞句一部分是由上帝而来,一部分是从魔鬼而来的。’在此等神言中,其重要而经秀全审判为真者,乃杨秀清与萧朝贵二人之言”[5]。因洪秀全曾在1845年所作的《原道救世歌》宣扬拜上帝会的教义时有规定:“第五不正为巫觋,邪术惑众犯天诛。”而此时作为绝对领袖的洪秀全仍掌握着判别神灵附体真伪的裁决权,他完全可以凭借教主的身份去否定所有的下式上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研究借鉴西方古典园林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中国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林娣. 中国园林文化[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惠. 园林艺术[M ].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3]刘托. 园林艺术[M ].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4]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赵仁基.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M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陈志华. 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M ].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7]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此两人相得益彰,通过天父、天兄的频频下凡,在一定程

为了维护自身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当地绅士王

作新以“阳为拜会,阴图谋叛”的罪名捕捉了冯云山与卢六。为营救冯云山,“秀全忆及两广总督耆英已奏准清朝皇帝许可中国人、外国人信仰及宣传基督教。既与紫荆山各兄弟熟商之后,即自回广东,意欲入察总督请求释放因信教而入狱之两友”。

[2]

此时,拜上帝会群龙无首,

当地士绅如王作新之流利用拜上帝会处于混乱之机,诱

3.3中西方古典园林中石的运用

在园林中石的采用上,中国园林中的石,有瘦、漏、透特点的太湖石;有高低错落的假山;有石洞石窟;有石板路、卵石路;有石雕、石栏杆、石牌楼、石华表柱;皇家园林和陵墓园林中普遍采用的石人石马等仪仗系列;有石桌、石椅、石凳;朴实自然之石作为阳刚代表,在园林中通常是与水、树结合形成刚柔之美。而西方园林中的石主要呈几何体:建筑、水池、水渠的底壁,花坛、道路、石壁、台

[7]

阶都是用几何体的石材构成几何形园林景观;石质雕塑、石建筑象征永恒、伟大和英勇,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具象人体的柱子象征着男女的力与美。

4. 结语

中西方哲学思想最基本的差异是人怎样对待自然,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中国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融合自然的哲学思想,创作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西方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创。85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北京

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在古典园

许多相关因子抽象概括为“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二”指代一切生命现象中的矛盾因素,对立与统一,比如雌雄、日月、山水、软硬、冷热、动静、断续,指代关系而非实体[1]。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根源,造作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于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的。道是抽象的、简约的、神秘的,而具体的世界则是有限的、繁复的、生动的,这种一与多的关系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能够在有限的形式中表达无限的意蕴[2]。世间万物包括人类自身活动都应该遵守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林中的体现,比较了中西方古典园林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以有助于人们深刻体会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生态意识和生态美学。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思想古典园林表现形式差异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了解园林的发展,学习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特色所在,首先,必须探寻蕴藏在园林中的哲学思想源头。而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思想指引下建造,故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1. 中国古典园林

1.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百家争鸣,在经过长时期的交锋后,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思想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主流,而正是儒、释、道,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1.2. 体现哲学思想的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较早,至汉时已相当繁荣,经魏晋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皆强调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显寓隐、以实写虚、以有限见无限,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种形象性的存在[3]。孔孟儒学对于现实的关怀、老庄哲学对于现世功利的超越、禅宗哲学对于世界与人生空幻的体悟,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内在思想资源。

1.1.1儒家思想

儒家以儒学创始人孔子为代表,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根本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1]。修身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内圣之学,强调人的德性修养,主张以道德教化引导政治治平,用圣贤的赎世精神转接现实政治,倡导积极入世。紫禁城的室内设计,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以及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等都符合儒家的哲学准则,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这种具有严格空间秩序的设计手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造园领域。

1.2.1儒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士大夫多是理想主义者,而非政治家,他们饱读诗书,但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因此往往郁郁而不得志,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的一贯的模式。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隐”,隐居是他们无奈的一种表现,避世隐居只是表面姿态,梦想有一天能重新得到朝廷的赏识实现其政治理想,才是这类“隐士”的深层本质。

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中国古典的文人园林不少是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的,体现了儒家哲学思想,从园林中的提名和文字就可窥其一斑: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乃明弘治进士,受东厂诬陷罢官失意回乡,请文征明设计建造此园,借《闲居赋》句意:“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网师园,清乾隆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修建而成,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之,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河渔翁[5]。这些官场的失败者们,在城市中构建园林,自比上古隐逸圣贤。一方面借题寓意超凡出世,另一方面对园林景观却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使园林的建造设计不只是景观设计,还寓含[2]1.1.2禅宗思想

禅宗思想作为中国化的佛教,一方面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讲“解脱”,重“修心”。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在这种境界下人的行为方式将变得单纯和简单。“空”是行为至上的观念,它对现实社会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禅宗信仰者又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即是佛”的与世无争的“空”的信仰相矛盾。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通过感受自然来领悟生活的真谛,缩短此岸与彼岸的距离,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精神的特殊体现[1]。园林提供了“修心”和寂静冥想的场所,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氛围之中,众僧通过潜心修炼才能达到涅磐的境界,给园林渲染了禅的气氛,表达了佛教的虚空和静寂。

1.1.3道家思想

道家重在探求人、自然和天地宇宙的相互关系,以及、83

思考自然、对待自然,他们崇尚理性,崇尚对自然的征服,因此是以人类和知识为中心,侧重对自然、世界本质的认识[2]。

西方传统哲学理念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将自然界的各个过程和事物分解成一定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注重推理分析或精确地实验,奠定了科学思维基础。对美的标准也是通过理性分析,再用精确明晰的语言来表达,甚至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所推崇的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为代表的严格的逻辑体系。这种思维方式所表现的是合比例性、合规律性,唯理美学的思维特征。

禅宗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士大夫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意境的审美观照中。禅宗认为“梵我合一”、“法界一相”,世界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那么山河大川所能具备的一切,一草一木也同样具备[4]。这实际上就为形式上有限的园林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环境与大自然的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另一方面则更表现在立意于小,如“壶园”“勺园”“芥子园”等。人们可以通过微小精致的景观见到广阔渺远的宇宙,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的美妙[1]。

宋僧道灿的诗句“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久”,描绘了中国古典园林超凡出世的意境。园林生活既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又有助于接近“空”的境界。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禅宗信仰者,既求得了精神的解放,又达到了皈依佛教之目的,园林为园主依托佛教对人生意义的反思提供了场所。可见,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这就是与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并称三大园林之一的寺庙园林兴盛的原因。当禅宗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就大大推动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2.2体现哲学思想的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受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崇尚人是自然的主人,对园林侧重于人为的加工,按人的意志进行改造,且符合科学规律性,人工之美处于中心地位,自然之美处于次要地位。显然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技能的物化性、抽象的规整性,而这种规整性,在大自然里是很难找到原型的。他们注重几何图案的建构,到处呈现出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形状,一切景物,无不方中矩、园中规,体现出精确的数的关系,追求人工之美、技能之美、数比之美[6]。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枫丹白露宫苑;英国汉普顿宫苑;德国林芬堡宫苑;荷兰赫特洛宫花园,等等,皆是体现这种哲学·思想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1.2.3道家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如果说儒家和禅宗哲学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的话,那么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迁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燃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4]。这种自然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应有的尊重。正是因为道家哲学气质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才有了想象丰富的“别有洞天”,才有了隐逸山林的遁世情怀。老庄崇尚自然、虚静的精神,

直接影响并促成文人士大夫们以山水园林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刻造出那种超脱、散淡的园林环境[1]。

以上这些说明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以各自的美学原则,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铸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命精神,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3.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使中西方园林在艺术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典园林中各文化元素在表现上的不同。

3.1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结构

从园林中的建筑结构看,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建筑的自然化。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强调人与宇宙统一关系,一般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线型系列;以人居为本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强调日常情感的感染作用,形式与功能多样,有厅、堂、轩、斋、馆、亭、台、楼、阁、榭、舫等多种形式和结构造型,具有居住、读书、作画、游憩等多种功能,处处体现了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同一性[4][7]。

与之对应,西方园林建筑的特点是突出主体,可以说是“孤立”于建筑群,“孤立”于自然,不论是郊外别墅或是城市府邸、宫殿建筑,都处在主要中轴线一端,别墅建筑体量小,风格平易,不起统率作用,宫廷府邸建筑,体积庞大,建于主要中轴线起点,统率整个园林,建筑立面大多符合几何学原理,门窗、柱廊、拱券、山花均按几何或数学原理或既定布局排列[6]。

3.2中西方古典园林中水的运用

在园林中水的运用方面,中国园林对水的艺术处理是动静结合,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池塘、湖泊的水面上可养花、养鱼、划船,使水面形成动态景观,水面与桥、堤、榭、植物组合成抒情诗般的美丽画面[7]。西方园林中的水大多是几何形的方整规则的水池、水渠、叠泉和喷泉,水与雕塑相结合,以喷泉组成各种水柱造型,以灯柱造型及,。

2. 西方古典园林

2.1西方古典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思想是从古希腊以本体论起,到近代转为84

洪秀全承认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原因分析

叶君明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

要:1848年,由于紫荆山当地士绅对拜上帝会

的破坏和拜上帝会内部出现了鬼神附身和代鬼神传言的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拜上帝会内部出现了纠纷与分裂之象。当时,杨秀清、萧朝贵也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事后,洪秀全只承认了他们的下凡而否定了其他人的鬼神附身,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洪秀全承认杨秀清、萧朝贵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天父天兄原因自1847年洪秀全到紫荆山,他与冯云山携手合作,共同布道,教人敬拜上帝会,“写书送人,时将此情教导世人,多有信从真道焉”,加之又有忠实信徒的代传,“四处代传此情,大有功力,故人多明醒也”。

经一番的艰苦创业,至1848年,拜上帝会迅速发展,入会区域扩大,会众人数增加。然而,其势力的壮大,尤其是毁坏偶像,甚至践踏神明的激烈行为,使拜上帝会与作为地方社会秩序维护者的地主士绅们逐渐形成水火不容的局面。是时,“团练与拜上帝之人两有分别。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伙,团练与团练一伙,各自争气,各自逞强”。

[1]

510631)

摘惑煽动,进行分裂破坏活动。而同时,拜上帝会内部也出现了争夺拜上帝会领导权的斗争,有些教徒利用当地早就流行的鬼神附身和代鬼神传言的封建迷信方式,“拜上帝会中屡有奇事发生,因而在兄弟中生出纠纷及有分裂之象。缘当会众下跪祈祷时,都有人忽然跌在地上不省人事,全身出汗。在此昏迷情状之下,其人似乎有神附体,口出劝诫,或责骂,或预说未来之事,其言常是模糊,听不清楚,或则为韵语”。

[3]

其中,1848年3月,杨秀清利用当地民间的“降僮”习俗,声称“天父下凡”,并逐步在紫荆山区树立了威信。同年9月,杨秀清的密友萧朝贵也假称“天兄下凡”,并逐渐取得了代“天兄”传言的资格。“戊申岁(1848年)三月天父上主皇上帝下凡,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是年九月天兄救世主耶稣下凡,亦显出无数神迹权能凭据”。度上左右了拜上帝会发展的方向。

最耐人寻味的是洪秀全在此事件中的态度和所起的作用,“兄弟有记录其较为重要之辞句者,至是尽以呈秀全监察。秀全乃按真理以审察各条而判辨各人之言孰真孰假。如此,乃证明杨秀清之言谓:‘此等辞句一部分是由上帝而来,一部分是从魔鬼而来的。’在此等神言中,其重要而经秀全审判为真者,乃杨秀清与萧朝贵二人之言”[5]。因洪秀全曾在1845年所作的《原道救世歌》宣扬拜上帝会的教义时有规定:“第五不正为巫觋,邪术惑众犯天诛。”而此时作为绝对领袖的洪秀全仍掌握着判别神灵附体真伪的裁决权,他完全可以凭借教主的身份去否定所有的下式上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本质上存在诸多相通之处。研究借鉴西方古典园林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中国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林娣. 中国园林文化[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惠. 园林艺术[M ].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3]刘托. 园林艺术[M ].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4]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赵仁基.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M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陈志华. 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M ].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7]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此两人相得益彰,通过天父、天兄的频频下凡,在一定程

为了维护自身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当地绅士王

作新以“阳为拜会,阴图谋叛”的罪名捕捉了冯云山与卢六。为营救冯云山,“秀全忆及两广总督耆英已奏准清朝皇帝许可中国人、外国人信仰及宣传基督教。既与紫荆山各兄弟熟商之后,即自回广东,意欲入察总督请求释放因信教而入狱之两友”。

[2]

此时,拜上帝会群龙无首,

当地士绅如王作新之流利用拜上帝会处于混乱之机,诱

3.3中西方古典园林中石的运用

在园林中石的采用上,中国园林中的石,有瘦、漏、透特点的太湖石;有高低错落的假山;有石洞石窟;有石板路、卵石路;有石雕、石栏杆、石牌楼、石华表柱;皇家园林和陵墓园林中普遍采用的石人石马等仪仗系列;有石桌、石椅、石凳;朴实自然之石作为阳刚代表,在园林中通常是与水、树结合形成刚柔之美。而西方园林中的石主要呈几何体:建筑、水池、水渠的底壁,花坛、道路、石壁、台

[7]

阶都是用几何体的石材构成几何形园林景观;石质雕塑、石建筑象征永恒、伟大和英勇,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具象人体的柱子象征着男女的力与美。

4. 结语

中西方哲学思想最基本的差异是人怎样对待自然,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中国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融合自然的哲学思想,创作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西方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以理性来认识和对待自然的哲学思想,创。85


相关内容

  •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 摘要: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和园林艺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之间各方面的差异,更好地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从中找寻中西方古典园林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环境的某些不足,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 中图分类号: ...

  • 中西方园林
  • 中西方园林艺术特点对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清学院,陕西 西安710055) 摘 要:本文的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渊源和独有的特色,用了很多笔墨在此处,意在让现代人从文中感受历史园林的韵味.手法上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表现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的不同之处,突出中国园林独有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关键词 ...

  • 曲径通幽_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_白钊义
  • 2005年5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y,2005第28卷 第3期 JournalofShanxi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Vol.28 No.3 曲 径 通 幽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 白钊义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

  • 中国景观园林结课总结
  • 浅谈西方景观园林 作为一名环境设计的学生,在这学期的后半学期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了解到了西方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几何图案,不太重视园林的自然性,即没有下功夫去模拟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修花坛.造喷水池,搞露天雕塑,都体现了人工性,具有理性主义色彩.西方园林艺术体系非常 ...

  •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对
  •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对 [摘 要]本文在比较中西方传统园林基础上,从起源.文化背景等各个层次和角度剖析了其异,同时力图巩固自己对中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理解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起源差异:文化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 ...

  •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摘要]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古今中外, 园林都是因地制宜, 巧妙借景, 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 它们是自然的艺再现.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 由于各自所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 ...

  •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 学号:0805180079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学生姓名: 母智芳 属系部所: 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 园林工程技术二班 指导老师: 宿茜倩 定稿时间: 2011年4月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前 言 . ...

  • 意境与形式
  • 意境与形式--中西园林环境审美差异比较 中西, 园林, 意境, 形式, 环境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探讨早期园林与人类文 明.自然观念与园林风貌.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关 系,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重点比 较了中西园林的环境审美的异同,认为中西园林 的基本立足点是相同的:即园林均被看作是最理 想 ...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 ・350・ 第34卷第5期2008年2,q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OFURE V01.34No.5Feb.2008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05.0350-02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西方园林的融合 杨固宁 摘要:针对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