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林中的小鸟
小鸟, 请到这里来
教学内容
唱 《小鸟,请到这里来》
听 《长城谣》,《长城长》
教具准备
录音机、歌曲磁带、歌曲乐谱、竖笛、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唱准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乐谱。
2、通过学习,教育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唱好乐谱。
难点:乐谱中节奏的准确掌握。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4/4
5 1 - - 5 2 - - 5 5 - - 2 1 - -
a u a u a u a u
5 3 - - 5 4 - - 5 1 - - 7 1 - -
分声部练唱(齐唱),练习声音的连贯。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请学生看图说话。
图(1)地球上到处是光秃秃的,小鸟没有了家园(树林)
图(2)水被污染了,没有了水。
图(3)到处是绿树成荫,鲜花开放,清泉流淌者,小鸟歌唱着。
学生说后老师师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毁坏地球就等于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小朋友从小就应该知道保护地球,保护我
们的教员,让小鸟歌唱。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是《小鸟,请到这里来》
2、听录音
第一遍:请学生边听边打好拍子。
第二遍:听辨出那些乐句相同。
3、学唱歌谱
先请学生通过听、看找出相同的乐句并进行比较。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以及第五句相似;第三句中的两小句也相似。
指导学生认音名、唱旋律:先跟琴认唱音名。
再轻声划拍唱,老师把难唱的乐句进行范唱,学生再学唱。
完整的把歌谱连起来轻轻演唱。要求能唱准音名、音高。
齐唱乐谱,要求能有感情的演唱乐谱。
巩固乐谱:分组进行接口唱,
学生两人自由唱
有感情的演唱注意跳音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来表达轻快、欢悦的情绪,颂扬少年儿童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唱好歌曲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4/4
5 1 - - 5 2 - - 5 3 - - 2 1 - -
a u a u a u a u
5 3 - - 5 4 - - 5 1 - - 7 1 - -
二、复习歌曲
齐唱乐谱
学生跟琴齐唱乐谱。
利用红绿灯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唱好乐谱
三、学唱歌词
1、先听录音
分析:师:应该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演唱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表现,应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演唱时要有感情
2、学唱歌曲
学生先轻声唱,唱准音高、节奏。
再按老师要求进行演唱。
分组进行演唱,看哪一组唱的好。
3、表现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该如何来处理歌曲。
老师指挥,学生根据要求来演唱。
4、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来编排并进行现场表现歌曲。
先讨论、编排,再分组来表演。
5、竖笛
复习教过的竖笛曲。
先跟老师进行练习
再集体齐奏
学生自己练习,组长考核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两首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体验歌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情绪的感受,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4/4
5 1 - - 5 2 - - 5 3 - - 2 1 - -
a u a u a u a u
5 3 - - 5 3 - - 5 1 - - 7 1 - -
二、复习歌曲
1、 复习乐谱
齐唱乐谱
2、 复习歌词
先齐唱歌词。
再分组分句进行表演唱。
三、欣赏
1、导入
A :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看到长城是的感觉,自己印象中的长城。
B :请学生来画一画长城
老师介绍有关长城的故事,听两个故事,即两首歌。
2、听歌曲
A :《长城谣》
听完后,老师请学生再来读一读词,说一说歌曲内容,谈谈歌曲给你的感觉。
B :《长城长》
先读歌词、从词中比较和《长城谣》有何不同
再来听赏歌曲
知道学生从旋律色彩上比较两首歌曲的
第四课时
音乐欣赏《 百鸟朝凤》
这是一首唢呐独奏曲,是表现小鸟最形象的音乐作品之一。《百鸟朝凤》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
充实加工,已经成为一首经典的民族器乐曲,走向了世界──1953年曾获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
间音乐比赛银奖,在世界各地演出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在欣赏这首乐曲时,主要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怎样表现鸟的形象的。首先是有一个欢快的主
题,因为鸟总是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不管是哪一首表现鸟的乐曲都有一个欢快的主题。《阴
中鸟》《云雀》《杜鹃圆舞曲》等都是这样。尽管音乐的风格不一样,但主题的欢快情绪是一样的。
其次是用乐器模仿鸟的叫声,比如这首乐曲用唢呐模仿了布谷鸟、黄鹂鸟、画眉等多种鸟,虽然有
些鸟的叫声学生不太熟悉,但布谷鸟和蝉的叫声是非常明显的。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指导学生创作(或由教师创作)一个欢快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熟
悉的乐器,或是用口哨来模仿各种鸟的叫声,创编一首新的《百鸟朝凤》。相信学生一定会非常感
兴趣的。也可以按回旋曲式的结构创编,主题+鸟叫+主题+另一种鸟叫+主题„„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一课时 ☆《少先队员采茶歌》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采茶的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后发
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作为模拟各种采
茶的用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形式为小调。由周大风作曲的
《采茶舞曲》是一首典型的表现江南采茶的歌曲,可以作为补充曲目。
教学过程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1)第一小节 五度音程的音准。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 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
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
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整个歌曲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第二课时
小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舞蹈动作。
第三课时 欣赏☆《西湖春晓》
这是一首表现杭州西湖美景的歌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写得非常有意境:朝阳
上柳梢、清烟漫山腰;柳浪莺声报晓、清风随波荡漾;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游。一片诗情画意。
歌曲的节拍采用八六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船在画里游”的意境。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八六节拍的摇动感。这首歌也可以按单声部来演唱。
本课的相关文化比较丰富。西湖是我国一个非常美丽的景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代文人
墨客都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从歌曲入手广泛地联系相关的艺术作品,增加对
歌曲艺术魅力的感受。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
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 以及歌曲《南屏晚钟》、戏曲《白蛇传》等,可
根据情况适当介绍。但最好以诗词歌曲的形式介绍,增加音乐的魅力,而不仅仅是诗和故事的形式。
第四课时 欣赏☆《江南好》
民乐合奏《江南好》是谭蜜子和金士英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改编的,具有典型的江南
音乐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
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
之中。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从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
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感受,
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乐曲采用的是我国民间音乐常用的换头不换尾的创作手法,既有
变化又不失统一的风格。
在教学中应以感受江南音乐婉转细腻的特点为主,以及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色。为了检测学生对
江南音乐的感受,在欣赏的基础上,可做一个“猜音乐”的游戏。让学生从一些音乐片段如《茉莉
花》《无锡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阿拉木汗》《采红菱》中选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
了解赞美江南的艺术作品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江南不仅景色秀丽,还有许多优美的音乐。
江南丝竹就是江南独特的一种演奏形式,它是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相结合而得名的。江南丝竹旋
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江南丝竹的乐队一般为7─8人,少的3─5人。常用乐器为二胡、小
三弦、琵琶、扬琴、笛子、箫、笙、鼓、板、木鱼、铃等。代表曲目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
《中花六板》等。有条件的可欣赏《春江花月夜》的片段。还有许多赞美江南的诗篇,如白居易的
《忆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可以欣赏为这些诗谱写的歌曲等。
从这些优美的诗篇和音乐的旋律中,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优美江南的感受。
第三单元 五十六朵花
本单元是系列单元“五十六朵花”的延续。本单元选择了壮族、侗族、维吾尔族和布依族的民
歌和乐曲。在了解这几个民族简单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音乐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美和热烈、欢快的情绪。了解侗族大歌的民族特色。了解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增加对民族音乐文化
的了解。认识琵琶,听辨它的音色。 唱 山 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
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
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
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
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课时: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
迷人的地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
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
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
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
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面。
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第三课时 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2、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第四课时欣赏☆《天山之春》
《天山之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表现了天山美丽的景色和维吾尔族人民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乐曲由两部分构成。和一般乐曲先欢快后优美的结构不同,这首乐曲先是四三拍然后是四二拍。第一乐段为小调式,四三拍,用琵琶长轮的演奏方法奏出了舒展而宽广的旋律,富有歌唱性,情绪优美,好像表现了天山美丽的景色。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具有强烈的对比,具有维吾尔族舞曲的特点,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式,情绪欢快、热烈,好像表现维吾尔族人民喜悦的心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两段体结构,感受两段音乐在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不同和由此形成的不同情绪,进一步联想天山之春的景色;认识琵琶并熟悉它的音色。
这首乐曲的节奏具有明显的舞曲特点,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这种舞曲节奏的特点。指导学生为第二段旋律创编节奏型伴奏,教师不要以一种节奏型限定学生,可以允许学生有多种形式的创编。
第四单元 学戏曲
教 具:录音机、录像机、彩电、投影机、录像带、打击乐器、钢琴
课 时:6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角色、行当、唱腔等。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3、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
4、通过学唱,使学生演唱出有一定的京剧韵味。
教学内容:
l 、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京剧《侧美案》选段)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5、小论文一篇(课外) 。
教学方法:
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作品分析: 《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是选自中国京剧传统剧目《侧美案》秦香莲告状的故事(剧情略)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净角的成套唱段(裘盛戎演唱) ,导板高亢有力的散打散唱,表现包公升堂审案的肃穆气氛和威摄力量以及刚直不阿不畏强暴的正义形象。
西皮的曲调以七声音阶跳进旋法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拍色色
彩明朗,多用于叙述描写。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唱段(剧情略) ,这段二黄慢板唱段为表现她对隐蔽在芦苇荡中的)8名伤病员的关心和复杂情况的分析,是一段表达心理活动的自叙性唱段,表现了她为掩护芦荡养伤的战士们,与汉奸刁德一明争暗斗的焦虑心情。
二黄的曲调以五声音阶段进旋法为主,每句的起、收拍均在强拍,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提示课题:(用看、听、初步接触京剧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请看录像《唱脸谱》
教师出示包公大胆谱点出著名传统剧目《铡美案(简说《铡美案》剧情)
音乐响起《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第一、二句
二、导入新课(用问、答、讲、看,了解京剧音乐,过渡列作品欣赏)
1、 提问:
这段音乐是是《铡美案》中的什么唱段? 是谁演唱的?
(师生共同活动、简单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
2、 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
使用不同脸谱:介绍著名京剧艺术家及传统剧目,介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
三、聆听《包尤图打坐在开封府》与《联络员身负着干里重担的音乐,分析旋律特点。
全面了解作品(用听、唱、感受及实践。培养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l、 聆听全曲。
2、 介绍讨沦西皮净角的成套唱腔特点及裘派的
3、 教师归纳:
西皮净角唱腔是叙述描写性唱段,拍色色彩明朗,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包公不畏权势,维护正义的刚直性格。
4、 模唱(让学生自己选一句表演) ,学学包龙图。
5、 介绍二黄侵板阿庆嫂的唱段《联络员身负若千斤重担》并聆听全曲,
一原板)
6、 介绍现代京剧《沙家浜》及二黄慢板的特点。
7、 师生谈感受 ①西皮快板与二黄慢板的区别。
②传统剧目与现代京剧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
③女生学唱二黄慢板阿庆嫂唱段第一二句。
8、 教师小结:
二黄慢板的特点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这里正表现了阿庆嫂为掩护18位伤病员与汉奸明争暗斗的焦急心情
从这两段的唱段中看到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而且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中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及祖国的优秀文化。
四、练习:
1、 学生自由选唱京剧唱段
第三、四课时
1、 节奏练习
串子(乐谱略)
乐器:鼓、小锣、钹、大锣
教师钢琴伴奏 四位同学表演 全体同学读锣鼓经
2、集体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西皮快二六,请学生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及杨子荣唱段。 教师介绍发声方法,注意唱腔、韵的学唱
听录音模唱
看录像学唱
学生自演自唱
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
3、小结、布置作业,在第二教时时交流。
微型小论文一篇,题目:
《谈谈对京剧音乐的感受》
(唱腔,行当,行头,脸谱,锣鼓经,流派等选一个)
屏幕显示教学要点:
京剧音乐
1、《铡美案》传统剧目 2000多年
《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 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老旦
西皮导板一原板—块板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高亢有力 板色明朗 唱腔:西皮二黄
不畏权势,维护正义 板式:快板、慢板二六散板等
2、 沙家浜》现代京剧 表演手段:唱做念打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 场面:(伴奏)文武场
二黄慢板一原板 打击乐
委婉流畅 叙事、内心 锣鼓经
与汉奸明争暗斗
祖国戏曲优秀文化热爱、继承、发扬
第五、六课时 欣赏京调
1急急风
锣鼓经是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锣鼓经的种类非常多,本课介绍的《急急风》是其中的一种。通常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追击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或场面,用在开场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通过欣赏《急急风》,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音乐的构成:“文场”是用有固定音高乐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称为“小四件”。“武场”是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等。在了解《急急风》的作用和节奏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试着奏一奏。增加对京剧伴奏音乐的感性认识。
2唱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脸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脸谱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等。京剧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各种各样的脸谱就可见一斑。
《唱脸谱》是一首京歌,在创作上非常有特色。用通俗歌曲的手法将京剧音乐与通俗的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它既可以说是一首流行歌曲,也可以说是京剧的唱段。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一般歌曲形式,巧妙的是第二乐段,把京剧的唱腔与歌曲的旋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唱起来流畅上口。歌词中还讲述了许多京剧中的故事人物。
如:窦尔敦盗御马是《盗御马》中的故事。清朝时,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从小习武,后成为武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然而,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却十分仇恨他,设计用暗器击伤了窦尔敦。
后来,窦尔敦在口外连环套聚义,听说太尉梁九公奉旨替代康熙皇帝到口外行围射猎。带有清帝所赐御马,他想到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镇压的镖伤之仇,就下山潜入梁营,将御马盗去,并留下黄三太的姓名。这是一出花脸传统戏。
歌词中的关公战长沙、典韦、曹操、张飞讲的是《三国》的故事;天王托宝塔、魔鬼、夜叉、猴王、妖怪、灰色的精灵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第五单元 环球采风
木瓜恰恰卡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 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课时:4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学生:在前不久,印尼还发生了海难,死伤了好多人。
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坐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教师: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用la 轻声随着旋律哼唱。
学生:老师指谱,学生随着音乐,看谱轻声哼唱。
二、学习歌曲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学生:随着钢琴视唱前半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前两段歌词,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剩下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这段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到各组纠正错误。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自学的成果。钢琴伴奏。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按切分节奏读这段歌词。
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
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开课的时候学习了一个恰恰舞的动作,再唱一遍,在衬词处动胯,同时口读“恰恰恰”。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动胯。
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串铃、响板、铃鼓) 教师:后面切分节奏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编配打击乐器节奏。
学生:分成碰钟组、串铃组、响板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歌曲配伴奏。
串铃:x /// x /// :‖
响板:x x x x :‖
碰钟:x - x - :‖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编配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 拓展资料
教师:接下来听四首歌曲的片段,《卖报歌》、《卖汤圆》、《冰糖葫芦》、《新货郎》。 学生:安静的聆听。
教师:听了刚才的四首歌曲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都是在卖东西。
学生:这四首歌曲情绪都是欢快的,卖东西的人都在介绍自己所卖的东西。
教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他们所卖东西的优点、价格的?
学生:通过歌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手套换包来„„。
四、表现歌曲
教师:我们了解了叫卖歌曲表现方式及情绪,下面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 学生:用高兴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学生分组选用打击乐器、动跨、拍手、说词的不同方式来表现。
课堂小结:同学们,叫卖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情绪体验,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用熟悉的旋律改编的或是自己创作的,目的是推销自己的商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表演这个场面好吗?
五 欣赏☆《尼罗河主题曲》
1.这是一首很有名的现代乐曲,由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作曲,但它仍是有调性的,主旋律清晰可闻。这首乐曲由电子合成器演奏,教学时可向学生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其中的人声也是由电子合成器模拟的。
2.最好能播放一段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录像,使学生对此有更加真切的印象,如无条件也可用图片代替。
3.可要求学生自己收集埃及和尼罗河的资料,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4.教科书上主题A 只出现了一半,另一半请学生按教科书上提示的节奏,多次听赏乐曲后填写,这实际上是一个听音练习,这一主题应是:
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 、A 、B 、间奏、A 、B 、B 。
第六单元 中国功夫
1.通过对表现中国武术的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听赏,激发学生对“中华有神功”的自豪感,能用激越的歌声表现中华武术的雄风。
2.能随《中国功夫》的歌声即兴表演几个武术动作。
3.通过演奏《中国功夫》,进一步提高课堂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学习兴趣。
4.建议课时:4课时。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演唱歌曲一首《中国功夫》;欣赏歌曲两首《少林 少林》《男儿当自强》;欣赏乐曲一首《武术》。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演奏歌曲《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
生:武术。
师: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为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
生:因为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又是诞生于中国„„
师:对了,谁知道中国的武术都分什么门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学生回答略。
师:其实武术不但有同学们说的那些,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生:好!
二、歌曲新授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
很多学生跟着录音唱起来。
师: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
生:4段。
音乐(四年级)培训资料师: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生:第3段!
师:为什么呢?
生:第3段是说的,不是唱的!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生:好!
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啊,老师觉得少了一点气势,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歌词都说了些什么好吗? 师: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剑,这都说的什么啊?
生:武术中的器械。
师:歌词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豪气冲云天”呢?
生: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
师:好,我们就再来朗读一次,要读出其中的气势哦!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是第1段和第2段。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
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教师介绍
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生:好。
学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与表现
师:老师听到大家唱得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
生:是的。
师:老师这有一部《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老师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和大家不一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啊?
生:电视、电影。
师:什么电影呢?
生:《黄飞鸿》!
师:谁知道有关黄飞鸿的事呢?
学生简单向大家简单介绍黄飞鸿的故事。
老师补充,并播放有关黄飞鸿的影音资料。
师:正值外寇侵华,国难深重之时,黄飞鸿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当自强!
教师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欣赏☆《男儿当自强》
这是一首刚健有力的歌曲,音调来自民间乐曲《将军令》,由香港的著名词人黄霑填词,其特点是富于气派,两两相对。所谓“两两相对”是指歌词与曲调都是每两句相对称,如“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金刚”“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等。曲调也是两两
相对,如:
四、小结
师:同学们,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只靠武术兴国可以吗?还要靠科技兴国,所以希
望大家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 、美好而奋斗!
第七单元 小小音乐剧
1.本单元是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综合表现和运用,也是四年级音乐学习的成果展示。
2.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导,教师只是充当引领者的角色,不要包办代替。
3.为了学习、表演音乐剧,需作多方面的准备,除了要将各段旋律提前学会外,还需发动学生自己制作头饰、绘制大树、小河等布景,准备服装、口袋等道具。
4.可分组进行表演(提倡各不相同),但一组表演时,全体同学都应参与帮唱或伴奏。
5.如有条件可将各组表演进行录像,再放给学生看,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建议课时:4课时。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坚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编、自演、自导,从中锻炼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首先要明确设置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表演才能,也是四年级音乐学习的综合性成果展示,并不是让学生排练一个音乐剧到舞台上去演出,因此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不要过多追求表演的完整、完美。
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1.这是根据寓言《东郭先生》改编的小小音乐剧,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幕:途中遇狼、好心救狼、凶相毕露、智擒老狼。
2.本剧中角色较多,除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外,还有毛驴、猎狗、黄牛、大树、小河等,但在教材中他们都没有出现,这就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剧中适当的时机穿插进去。例如在第三幕,东郭先生把狼放出布袋后,毛驴可以叹口气,为东郭先生的命运担忧。又如在第四幕,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紧追不舍时,“大树”和“小河”可以出来挡住老狼的去路等。
3.要组织好这一音乐活动,需要有精心的准备,但也应根据学校的条件因地制宜,如没有条件绘制布景,可将山间小路、农田、茅舍等画在黑板上作为布景。
4.剧中的每段插曲都应要求学生唱会,并在课外用课堂乐器将其练熟(在七个唱段中有不少是重复的,实际只有四个不同的唱段)。
5.剧中人物的对话完全由学生来创作(可分组进行),如能根据情节即兴对话就更值得提倡。
6.剧中人物的表演动作基本上是即兴表演,无需反复排练。
第八单元 花的旋律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练习合唱《雪绒花》中,继续提高合唱能力;在音乐活动《百花园》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音乐素养。
☆《茉莉花》
1.在我国汉族民歌中《茉莉花》有多种“版本”,但其曲调的骨干大致相同,教科书所选用的《茉莉花》是较为古老和节奏较为单纯的“版本”,被用于歌剧《图兰多》中的也正是这一首。
2.由于《茉莉花》几乎成了中国民歌的代表,因此外国友人一听到《茉莉花》就会想到中国,正如我们一听到《樱花》就会想起日本一样。在外国元首访华的宴会上,乐队常常演奏《茉莉花》。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仪式上,军乐队也曾演奏《茉莉花》;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的小女孩也演唱了《茉莉花》。
3.演唱时应用1=bE的调高,要唱得平静、优美,富有江南气息,并应要求背唱。
课时 3教时
1、民歌及分类。
2、中国民歌《茉莉花》。
3、东北民歌《茉莉花》。
4、江苏民歌《茉莉花》。
5、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6、交响曲《1997天 地 人》选段。
教学目的:
1、 通过总结民歌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民歌的的种类和特点。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
2、 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3、 喜欢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民歌作初步的评价,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民歌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民歌及种类
1、小调
师:同学们:听过叫卖声吗?请你模仿两句。
生:(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卖汤圆》,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生:(答)
●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①②步骤
① ②
小调:民歌体裁之一,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匀称,
内容多以历史传说的咏唱,自然风光的描写,离情别愁的抒发为主。
2、号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打麦号子》,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人们在唱这首歌曲时在做什么?
生:(答)
●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③④步骤
③ ④
号子:号子是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的民歌。他的节奏铿锵有力,
曲调质朴粗狂,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山歌
师:在歌曲中还有一种与劳动分不开的歌曲叫“山歌”。
● 师讲述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⑤⑥步骤
⑤ ⑥
山歌: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
爱情生活为主。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等。
4、民歌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的第⑦⑧步骤
⑦ ⑧
民歌:即民间歌曲。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一般为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
到加工,因而具有与人民社会生活联系密切、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结构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生动等
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 学唱民歌
1、中国民歌《茉莉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看看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你
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哪儿吗?
①播放《茉莉花》的flash
生:(答)(板书:课题《茉莉花》)
师:你知道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生:(答)
师:你知道最早最有名的《茉莉花》是哪儿的吗?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哼唱这首美丽的《茉莉花》。
②学生跟琴整首哼唱。
师:通过刚才的哼唱你感受到这首《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答)(板书:婉转、优美)
师:下面让我们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③ 生再次演唱。
2、 东北民歌《茉莉花》
师:刚才我们讲了民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加工的,那么流传势必会带来变异性。今天老师
带来了一首东北的《茉莉花》,同学们想听听它的旋律变成什么样了吗?
生:(答)
① 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flash
师:东北《茉莉花》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生:(答)(板书:豪放、高亢)
②学生跟音乐学唱。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34页,看看东北民歌的乐谱上有什么常用记号?你知道它的演唱方法吗?
生:(答)
③教师讲解常见记号下滑音并范唱,学生运用到歌曲里并再次学
唱。
师:请同学们总结刚才这两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答)(板书:内容相同 曲调不同)
师:这两首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答)
● 师总结: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根据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
素而改变。《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地音乐中的不同养料形成不同的风貌。它那浸润
着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不仅香飘中国大地,而且溢满全球。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外国朋友心中的《茉
莉花》。
(三)延伸欣赏
1、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
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请同学同想一想:你以前在什么地方听
到过这首乐曲?)
生:(答)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听过有关茉莉花的乐曲?(教师可提示引导)
生:(答)
师:1997年香港回归,我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深刻、磅礴地诠释了
香港回归的这一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我们祖国那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2、欣赏《1997天·地·人》交响曲
师:这首交响曲与我们《茉莉花》有关系吗?
生:(答)(第一乐章中的童声合唱是《茉莉花》)
●总结:一首江苏民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那是因为透过
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从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维也纳金
色的大厅,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
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高歌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吧!
3、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生共同演唱后下课。
第三课时 雪 绒 花
一.教学目标:
1. 按指定节奏完成旋律。
2. 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
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 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来演唱《雪绒花》。
二.教材分析: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
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
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欣赏
2、 请吹的较好的同学站起了来吹。
3.完成练习: 按指定节奏编写旋律
先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把三小节的节奏拍出来。然后再编写旋律,并且用唱歌或者是吹竖笛的方法表现出来,比一比谁写的旋律最好听。
4.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首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特拉普男爵,生活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在战争以后他失去了职位,也失去了妻子,留给他七个孩子需要照顾。有一次,他的小女儿得了风湿病,请来了修道院的玛丽雅修女照顾她,并做他孩子们的家庭教师„„
后来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电影的名字叫《音乐之声》。电影的拍摄在风景迷人萨尔茨堡,背靠阿尔卑斯山。图片欣赏。
5. 学习歌谱:
(1) 用lu 的声音跟琴小声哼唱
(2)看歌谱,找出其中完全相同的乐句。
(3) 用轻声来唱歌谱。
(4) 这首歌曲可以分两段,那么从哪一小结开始分为是第二段呢?
为什么这样分?因为这一小节带有切分节奏,比较活跃,有推动旋律的作用。
(5) 完整地唱歌谱。
6.学习歌词:
(1) 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1)在春节到来以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会有人从烟囱里爬进来给你送礼物,那是什么节日?老师教大家用剪纸的方法剪一个六角形,然后用剪窗花的方法剪成各种各样的雪绒花图案。(3)让学生把做好的卡片拿到前面来,出示给大家看。
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大家边听音乐边动手做,听《雪绒花》的钢琴曲。看圣诞祝福的动画。
10.大家做的卡片都十分的精美,有的同学还写上了祝福的话语。
第一单元、林中的小鸟
小鸟, 请到这里来
教学内容
唱 《小鸟,请到这里来》
听 《长城谣》,《长城长》
教具准备
录音机、歌曲磁带、歌曲乐谱、竖笛、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唱准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乐谱。
2、通过学习,教育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唱好乐谱。
难点:乐谱中节奏的准确掌握。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4/4
5 1 - - 5 2 - - 5 5 - - 2 1 - -
a u a u a u a u
5 3 - - 5 4 - - 5 1 - - 7 1 - -
分声部练唱(齐唱),练习声音的连贯。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请学生看图说话。
图(1)地球上到处是光秃秃的,小鸟没有了家园(树林)
图(2)水被污染了,没有了水。
图(3)到处是绿树成荫,鲜花开放,清泉流淌者,小鸟歌唱着。
学生说后老师师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毁坏地球就等于伤害我们自己,我们小朋友从小就应该知道保护地球,保护我
们的教员,让小鸟歌唱。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是《小鸟,请到这里来》
2、听录音
第一遍:请学生边听边打好拍子。
第二遍:听辨出那些乐句相同。
3、学唱歌谱
先请学生通过听、看找出相同的乐句并进行比较。
生:第一句和第二句以及第五句相似;第三句中的两小句也相似。
指导学生认音名、唱旋律:先跟琴认唱音名。
再轻声划拍唱,老师把难唱的乐句进行范唱,学生再学唱。
完整的把歌谱连起来轻轻演唱。要求能唱准音名、音高。
齐唱乐谱,要求能有感情的演唱乐谱。
巩固乐谱:分组进行接口唱,
学生两人自由唱
有感情的演唱注意跳音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来表达轻快、欢悦的情绪,颂扬少年儿童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唱好歌曲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4/4
5 1 - - 5 2 - - 5 3 - - 2 1 - -
a u a u a u a u
5 3 - - 5 4 - - 5 1 - - 7 1 - -
二、复习歌曲
齐唱乐谱
学生跟琴齐唱乐谱。
利用红绿灯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唱好乐谱
三、学唱歌词
1、先听录音
分析:师:应该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演唱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表现,应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演唱时要有感情
2、学唱歌曲
学生先轻声唱,唱准音高、节奏。
再按老师要求进行演唱。
分组进行演唱,看哪一组唱的好。
3、表现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该如何来处理歌曲。
老师指挥,学生根据要求来演唱。
4、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来编排并进行现场表现歌曲。
先讨论、编排,再分组来表演。
5、竖笛
复习教过的竖笛曲。
先跟老师进行练习
再集体齐奏
学生自己练习,组长考核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两首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体验歌曲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情绪的感受,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1=C 4/4
5 1 - - 5 2 - - 5 3 - - 2 1 - -
a u a u a u a u
5 3 - - 5 3 - - 5 1 - - 7 1 - -
二、复习歌曲
1、 复习乐谱
齐唱乐谱
2、 复习歌词
先齐唱歌词。
再分组分句进行表演唱。
三、欣赏
1、导入
A :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看到长城是的感觉,自己印象中的长城。
B :请学生来画一画长城
老师介绍有关长城的故事,听两个故事,即两首歌。
2、听歌曲
A :《长城谣》
听完后,老师请学生再来读一读词,说一说歌曲内容,谈谈歌曲给你的感觉。
B :《长城长》
先读歌词、从词中比较和《长城谣》有何不同
再来听赏歌曲
知道学生从旋律色彩上比较两首歌曲的
第四课时
音乐欣赏《 百鸟朝凤》
这是一首唢呐独奏曲,是表现小鸟最形象的音乐作品之一。《百鸟朝凤》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
充实加工,已经成为一首经典的民族器乐曲,走向了世界──1953年曾获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
间音乐比赛银奖,在世界各地演出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在欣赏这首乐曲时,主要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怎样表现鸟的形象的。首先是有一个欢快的主
题,因为鸟总是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不管是哪一首表现鸟的乐曲都有一个欢快的主题。《阴
中鸟》《云雀》《杜鹃圆舞曲》等都是这样。尽管音乐的风格不一样,但主题的欢快情绪是一样的。
其次是用乐器模仿鸟的叫声,比如这首乐曲用唢呐模仿了布谷鸟、黄鹂鸟、画眉等多种鸟,虽然有
些鸟的叫声学生不太熟悉,但布谷鸟和蝉的叫声是非常明显的。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指导学生创作(或由教师创作)一个欢快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熟
悉的乐器,或是用口哨来模仿各种鸟的叫声,创编一首新的《百鸟朝凤》。相信学生一定会非常感
兴趣的。也可以按回旋曲式的结构创编,主题+鸟叫+主题+另一种鸟叫+主题„„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一课时 ☆《少先队员采茶歌》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采茶的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后发
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作为模拟各种采
茶的用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形式为小调。由周大风作曲的
《采茶舞曲》是一首典型的表现江南采茶的歌曲,可以作为补充曲目。
教学过程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1)第一小节 五度音程的音准。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 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
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
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整个歌曲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第二课时
小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舞蹈动作。
第三课时 欣赏☆《西湖春晓》
这是一首表现杭州西湖美景的歌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写得非常有意境:朝阳
上柳梢、清烟漫山腰;柳浪莺声报晓、清风随波荡漾;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游。一片诗情画意。
歌曲的节拍采用八六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船在画里游”的意境。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八六节拍的摇动感。这首歌也可以按单声部来演唱。
本课的相关文化比较丰富。西湖是我国一个非常美丽的景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代文人
墨客都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从歌曲入手广泛地联系相关的艺术作品,增加对
歌曲艺术魅力的感受。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
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 以及歌曲《南屏晚钟》、戏曲《白蛇传》等,可
根据情况适当介绍。但最好以诗词歌曲的形式介绍,增加音乐的魅力,而不仅仅是诗和故事的形式。
第四课时 欣赏☆《江南好》
民乐合奏《江南好》是谭蜜子和金士英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改编的,具有典型的江南
音乐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既流畅优美又欢快活泼。
乐曲的结构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速,优美、婉转的旋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水乡。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使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
之中。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慢渐快,旋律轻快、跳跃,清脆的竹笛声好像把我们从优美的景色之中惊醒。
原来,江南不仅有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幸福生活的感受,
逐渐欢快的情绪使我们受到感染。乐曲采用的是我国民间音乐常用的换头不换尾的创作手法,既有
变化又不失统一的风格。
在教学中应以感受江南音乐婉转细腻的特点为主,以及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色。为了检测学生对
江南音乐的感受,在欣赏的基础上,可做一个“猜音乐”的游戏。让学生从一些音乐片段如《茉莉
花》《无锡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阿拉木汗》《采红菱》中选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
了解赞美江南的艺术作品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江南不仅景色秀丽,还有许多优美的音乐。
江南丝竹就是江南独特的一种演奏形式,它是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相结合而得名的。江南丝竹旋
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江南丝竹的乐队一般为7─8人,少的3─5人。常用乐器为二胡、小
三弦、琵琶、扬琴、笛子、箫、笙、鼓、板、木鱼、铃等。代表曲目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
《中花六板》等。有条件的可欣赏《春江花月夜》的片段。还有许多赞美江南的诗篇,如白居易的
《忆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可以欣赏为这些诗谱写的歌曲等。
从这些优美的诗篇和音乐的旋律中,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优美江南的感受。
第三单元 五十六朵花
本单元是系列单元“五十六朵花”的延续。本单元选择了壮族、侗族、维吾尔族和布依族的民
歌和乐曲。在了解这几个民族简单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音乐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美和热烈、欢快的情绪。了解侗族大歌的民族特色。了解刘三姐的民间传说,增加对民族音乐文化
的了解。认识琵琶,听辨它的音色。 唱 山 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
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
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
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
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课时: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 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
迷人的地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
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
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
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
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面。
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第三课时 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2、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第四课时欣赏☆《天山之春》
《天山之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表现了天山美丽的景色和维吾尔族人民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乐曲由两部分构成。和一般乐曲先欢快后优美的结构不同,这首乐曲先是四三拍然后是四二拍。第一乐段为小调式,四三拍,用琵琶长轮的演奏方法奏出了舒展而宽广的旋律,富有歌唱性,情绪优美,好像表现了天山美丽的景色。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具有强烈的对比,具有维吾尔族舞曲的特点,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式,情绪欢快、热烈,好像表现维吾尔族人民喜悦的心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两段体结构,感受两段音乐在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不同和由此形成的不同情绪,进一步联想天山之春的景色;认识琵琶并熟悉它的音色。
这首乐曲的节奏具有明显的舞曲特点,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这种舞曲节奏的特点。指导学生为第二段旋律创编节奏型伴奏,教师不要以一种节奏型限定学生,可以允许学生有多种形式的创编。
第四单元 学戏曲
教 具:录音机、录像机、彩电、投影机、录像带、打击乐器、钢琴
课 时:6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角色、行当、唱腔等。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3、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
4、通过学唱,使学生演唱出有一定的京剧韵味。
教学内容:
l 、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京剧《侧美案》选段)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5、小论文一篇(课外) 。
教学方法:
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作品分析: 《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是选自中国京剧传统剧目《侧美案》秦香莲告状的故事(剧情略)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净角的成套唱段(裘盛戎演唱) ,导板高亢有力的散打散唱,表现包公升堂审案的肃穆气氛和威摄力量以及刚直不阿不畏强暴的正义形象。
西皮的曲调以七声音阶跳进旋法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拍色色
彩明朗,多用于叙述描写。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唱段(剧情略) ,这段二黄慢板唱段为表现她对隐蔽在芦苇荡中的)8名伤病员的关心和复杂情况的分析,是一段表达心理活动的自叙性唱段,表现了她为掩护芦荡养伤的战士们,与汉奸刁德一明争暗斗的焦虑心情。
二黄的曲调以五声音阶段进旋法为主,每句的起、收拍均在强拍,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提示课题:(用看、听、初步接触京剧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请看录像《唱脸谱》
教师出示包公大胆谱点出著名传统剧目《铡美案(简说《铡美案》剧情)
音乐响起《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第一、二句
二、导入新课(用问、答、讲、看,了解京剧音乐,过渡列作品欣赏)
1、 提问:
这段音乐是是《铡美案》中的什么唱段? 是谁演唱的?
(师生共同活动、简单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
2、 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
使用不同脸谱:介绍著名京剧艺术家及传统剧目,介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
三、聆听《包尤图打坐在开封府》与《联络员身负着干里重担的音乐,分析旋律特点。
全面了解作品(用听、唱、感受及实践。培养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l、 聆听全曲。
2、 介绍讨沦西皮净角的成套唱腔特点及裘派的
3、 教师归纳:
西皮净角唱腔是叙述描写性唱段,拍色色彩明朗,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包公不畏权势,维护正义的刚直性格。
4、 模唱(让学生自己选一句表演) ,学学包龙图。
5、 介绍二黄侵板阿庆嫂的唱段《联络员身负若千斤重担》并聆听全曲,
一原板)
6、 介绍现代京剧《沙家浜》及二黄慢板的特点。
7、 师生谈感受 ①西皮快板与二黄慢板的区别。
②传统剧目与现代京剧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
③女生学唱二黄慢板阿庆嫂唱段第一二句。
8、 教师小结:
二黄慢板的特点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这里正表现了阿庆嫂为掩护18位伤病员与汉奸明争暗斗的焦急心情
从这两段的唱段中看到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而且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中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及祖国的优秀文化。
四、练习:
1、 学生自由选唱京剧唱段
第三、四课时
1、 节奏练习
串子(乐谱略)
乐器:鼓、小锣、钹、大锣
教师钢琴伴奏 四位同学表演 全体同学读锣鼓经
2、集体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西皮快二六,请学生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及杨子荣唱段。 教师介绍发声方法,注意唱腔、韵的学唱
听录音模唱
看录像学唱
学生自演自唱
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
3、小结、布置作业,在第二教时时交流。
微型小论文一篇,题目:
《谈谈对京剧音乐的感受》
(唱腔,行当,行头,脸谱,锣鼓经,流派等选一个)
屏幕显示教学要点:
京剧音乐
1、《铡美案》传统剧目 2000多年
《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 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老旦
西皮导板一原板—块板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高亢有力 板色明朗 唱腔:西皮二黄
不畏权势,维护正义 板式:快板、慢板二六散板等
2、 沙家浜》现代京剧 表演手段:唱做念打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 场面:(伴奏)文武场
二黄慢板一原板 打击乐
委婉流畅 叙事、内心 锣鼓经
与汉奸明争暗斗
祖国戏曲优秀文化热爱、继承、发扬
第五、六课时 欣赏京调
1急急风
锣鼓经是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锣鼓经的种类非常多,本课介绍的《急急风》是其中的一种。通常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追击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或场面,用在开场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通过欣赏《急急风》,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音乐的构成:“文场”是用有固定音高乐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称为“小四件”。“武场”是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等。在了解《急急风》的作用和节奏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试着奏一奏。增加对京剧伴奏音乐的感性认识。
2唱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脸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脸谱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等。京剧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各种各样的脸谱就可见一斑。
《唱脸谱》是一首京歌,在创作上非常有特色。用通俗歌曲的手法将京剧音乐与通俗的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它既可以说是一首流行歌曲,也可以说是京剧的唱段。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一般歌曲形式,巧妙的是第二乐段,把京剧的唱腔与歌曲的旋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唱起来流畅上口。歌词中还讲述了许多京剧中的故事人物。
如:窦尔敦盗御马是《盗御马》中的故事。清朝时,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从小习武,后成为武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然而,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却十分仇恨他,设计用暗器击伤了窦尔敦。
后来,窦尔敦在口外连环套聚义,听说太尉梁九公奉旨替代康熙皇帝到口外行围射猎。带有清帝所赐御马,他想到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镇压的镖伤之仇,就下山潜入梁营,将御马盗去,并留下黄三太的姓名。这是一出花脸传统戏。
歌词中的关公战长沙、典韦、曹操、张飞讲的是《三国》的故事;天王托宝塔、魔鬼、夜叉、猴王、妖怪、灰色的精灵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第五单元 环球采风
木瓜恰恰卡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 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课时:4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
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学生:在前不久,印尼还发生了海难,死伤了好多人。
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坐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教师: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用la 轻声随着旋律哼唱。
学生:老师指谱,学生随着音乐,看谱轻声哼唱。
二、学习歌曲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学生:随着钢琴视唱前半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前两段歌词,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剩下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这段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到各组纠正错误。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自学的成果。钢琴伴奏。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按切分节奏读这段歌词。
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
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开课的时候学习了一个恰恰舞的动作,再唱一遍,在衬词处动胯,同时口读“恰恰恰”。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动胯。
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串铃、响板、铃鼓) 教师:后面切分节奏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编配打击乐器节奏。
学生:分成碰钟组、串铃组、响板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歌曲配伴奏。
串铃:x /// x /// :‖
响板:x x x x :‖
碰钟:x - x - :‖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编配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 拓展资料
教师:接下来听四首歌曲的片段,《卖报歌》、《卖汤圆》、《冰糖葫芦》、《新货郎》。 学生:安静的聆听。
教师:听了刚才的四首歌曲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都是在卖东西。
学生:这四首歌曲情绪都是欢快的,卖东西的人都在介绍自己所卖的东西。
教师: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他们所卖东西的优点、价格的?
学生:通过歌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例如:磨剪子来,锵菜刀;手套换包来„„。
四、表现歌曲
教师:我们了解了叫卖歌曲表现方式及情绪,下面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 学生:用高兴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学生分组选用打击乐器、动跨、拍手、说词的不同方式来表现。
课堂小结:同学们,叫卖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情绪体验,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用熟悉的旋律改编的或是自己创作的,目的是推销自己的商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表演这个场面好吗?
五 欣赏☆《尼罗河主题曲》
1.这是一首很有名的现代乐曲,由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作曲,但它仍是有调性的,主旋律清晰可闻。这首乐曲由电子合成器演奏,教学时可向学生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其中的人声也是由电子合成器模拟的。
2.最好能播放一段有关埃及和尼罗河的录像,使学生对此有更加真切的印象,如无条件也可用图片代替。
3.可要求学生自己收集埃及和尼罗河的资料,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4.教科书上主题A 只出现了一半,另一半请学生按教科书上提示的节奏,多次听赏乐曲后填写,这实际上是一个听音练习,这一主题应是:
整首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 、A 、B 、间奏、A 、B 、B 。
第六单元 中国功夫
1.通过对表现中国武术的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听赏,激发学生对“中华有神功”的自豪感,能用激越的歌声表现中华武术的雄风。
2.能随《中国功夫》的歌声即兴表演几个武术动作。
3.通过演奏《中国功夫》,进一步提高课堂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学习兴趣。
4.建议课时:4课时。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演唱歌曲一首《中国功夫》;欣赏歌曲两首《少林 少林》《男儿当自强》;欣赏乐曲一首《武术》。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演奏歌曲《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通过申奥短片的播放,使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它代表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2.通过歌曲的学唱,懂得中华武术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练:强身健体,内练:一身正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压缩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纪录片,定格在成龙表演功夫一幕。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运动项目吗?
生:武术。
师:这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宣传片。为什么短短的几分钟内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
生:因为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又是诞生于中国„„
师:对了,谁知道中国的武术都分什么门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学生回答略。
师:其实武术不但有同学们说的那些,它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武术魂。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中华武术的歌曲好吗?
生:好!
二、歌曲新授
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歌词。
很多学生跟着录音唱起来。
师:刚才在播放录音的时候,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那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分几段呢?
生:4段。
音乐(四年级)培训资料师:有哪一段与众不同呢?
生:第3段!
师:为什么呢?
生:第3段是说的,不是唱的!
师: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说”歌,这就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我们一起来把第3段读一遍好吗?
生:好!
教师与学生一起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中间不停顿。
师:刚才大家读的时候啊,老师觉得少了一点气势,我们先来看看这段歌词都说了些什么好吗? 师:大家看其中提到棍、刀、剑,这都说的什么啊?
生:武术中的器械。
师:歌词中提到的“内练一口气”“豪气冲云天”呢?
生:练武之人的豪气、正气。
师:好,我们就再来朗读一次,要读出其中的气势哦!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师:老师看到在歌曲中有两处歌词是一样的,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是第1段和第2段。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速度不同,节奏也不一样。
师:对,第1段速度较慢,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了英雄吸纳天地之气的气势。应该唱得有气势,要深吸气,气沉丹田。
师:第2段速度较快,应该怎么演唱呢?
生:表现英雄舞刀弄枪的飒爽英姿。应该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教师介绍
使音乐的情绪发生变化。
学生视唱两段不同的曲谱,打节奏。唱曲谱后再唱歌词。
师:最后一段中,“东方一条龙”指的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儿女似英雄”说的是我们炎黄子孙都是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说的是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中华有神功”,说的便是我们祖国的武术了。大家再来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吗?
生:好。
学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与表现
师:老师听到大家唱得热血沸腾了,我想大家也想来表演一下吧?
生:是的。
师:老师这有一部《中国功夫》的音乐电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几个喜欢的动作模仿。 师:哪个小组设计好了动作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师:老师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动作和大家不一样,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啊?
生:电视、电影。
师:什么电影呢?
生:《黄飞鸿》!
师:谁知道有关黄飞鸿的事呢?
学生简单向大家简单介绍黄飞鸿的故事。
老师补充,并播放有关黄飞鸿的影音资料。
师:正值外寇侵华,国难深重之时,黄飞鸿奋起抵抗,号召中华儿女当自强!
教师播放《男儿当自强》音乐。
师:听过音乐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为什么呢?
歌曲节奏的变化与旋律的压缩
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欣赏☆《男儿当自强》
这是一首刚健有力的歌曲,音调来自民间乐曲《将军令》,由香港的著名词人黄霑填词,其特点是富于气派,两两相对。所谓“两两相对”是指歌词与曲调都是每两句相对称,如“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金刚”“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等。曲调也是两两
相对,如:
四、小结
师:同学们,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只靠武术兴国可以吗?还要靠科技兴国,所以希
望大家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强大 、美好而奋斗!
第七单元 小小音乐剧
1.本单元是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综合表现和运用,也是四年级音乐学习的成果展示。
2.由学生自编、自演、自导,教师只是充当引领者的角色,不要包办代替。
3.为了学习、表演音乐剧,需作多方面的准备,除了要将各段旋律提前学会外,还需发动学生自己制作头饰、绘制大树、小河等布景,准备服装、口袋等道具。
4.可分组进行表演(提倡各不相同),但一组表演时,全体同学都应参与帮唱或伴奏。
5.如有条件可将各组表演进行录像,再放给学生看,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建议课时:4课时。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坚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编、自演、自导,从中锻炼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首先要明确设置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表演才能,也是四年级音乐学习的综合性成果展示,并不是让学生排练一个音乐剧到舞台上去演出,因此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不要过多追求表演的完整、完美。
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1.这是根据寓言《东郭先生》改编的小小音乐剧,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四幕:途中遇狼、好心救狼、凶相毕露、智擒老狼。
2.本剧中角色较多,除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外,还有毛驴、猎狗、黄牛、大树、小河等,但在教材中他们都没有出现,这就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剧中适当的时机穿插进去。例如在第三幕,东郭先生把狼放出布袋后,毛驴可以叹口气,为东郭先生的命运担忧。又如在第四幕,东郭先生仓惶逃命,老狼紧追不舍时,“大树”和“小河”可以出来挡住老狼的去路等。
3.要组织好这一音乐活动,需要有精心的准备,但也应根据学校的条件因地制宜,如没有条件绘制布景,可将山间小路、农田、茅舍等画在黑板上作为布景。
4.剧中的每段插曲都应要求学生唱会,并在课外用课堂乐器将其练熟(在七个唱段中有不少是重复的,实际只有四个不同的唱段)。
5.剧中人物的对话完全由学生来创作(可分组进行),如能根据情节即兴对话就更值得提倡。
6.剧中人物的表演动作基本上是即兴表演,无需反复排练。
第八单元 花的旋律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练习合唱《雪绒花》中,继续提高合唱能力;在音乐活动《百花园》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音乐素养。
☆《茉莉花》
1.在我国汉族民歌中《茉莉花》有多种“版本”,但其曲调的骨干大致相同,教科书所选用的《茉莉花》是较为古老和节奏较为单纯的“版本”,被用于歌剧《图兰多》中的也正是这一首。
2.由于《茉莉花》几乎成了中国民歌的代表,因此外国友人一听到《茉莉花》就会想到中国,正如我们一听到《樱花》就会想起日本一样。在外国元首访华的宴会上,乐队常常演奏《茉莉花》。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仪式上,军乐队也曾演奏《茉莉花》;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的小女孩也演唱了《茉莉花》。
3.演唱时应用1=bE的调高,要唱得平静、优美,富有江南气息,并应要求背唱。
课时 3教时
1、民歌及分类。
2、中国民歌《茉莉花》。
3、东北民歌《茉莉花》。
4、江苏民歌《茉莉花》。
5、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6、交响曲《1997天 地 人》选段。
教学目的:
1、 通过总结民歌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民歌的的种类和特点。感受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素的关系。
2、 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3、 喜欢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 能用比较的方法对民歌作初步的评价,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唱出民歌的基本风格和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民歌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民歌及种类
1、小调
师:同学们:听过叫卖声吗?请你模仿两句。
生:(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卖汤圆》,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两者的关系?
生:(答)
●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①②步骤
① ②
小调:民歌体裁之一,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整匀称,
内容多以历史传说的咏唱,自然风光的描写,离情别愁的抒发为主。
2、号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打麦号子》,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人们在唱这首歌曲时在做什么?
生:(答)
●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③④步骤
③ ④
号子:号子是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的民歌。他的节奏铿锵有力,
曲调质朴粗狂,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山歌
师:在歌曲中还有一种与劳动分不开的歌曲叫“山歌”。
● 师讲述并演示幻灯片(一)中的第⑤⑥步骤
⑤ ⑥
山歌: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的抒情民歌。一般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高亢、嘹亮,内容多以劳动、
爱情生活为主。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与和腔等。
4、民歌
●师总结并演示幻灯片(一)的第⑦⑧步骤
⑦ ⑧
民歌:即民间歌曲。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一般为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
到加工,因而具有与人民社会生活联系密切、音乐语言简明洗练、结构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生动等
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 学唱民歌
1、中国民歌《茉莉花》
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看看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你
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哪儿吗?
①播放《茉莉花》的flash
生:(答)(板书:课题《茉莉花》)
师:你知道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生:(答)
师:你知道最早最有名的《茉莉花》是哪儿的吗?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哼唱这首美丽的《茉莉花》。
②学生跟琴整首哼唱。
师:通过刚才的哼唱你感受到这首《茉莉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答)(板书:婉转、优美)
师:下面让我们用优美、婉转的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③ 生再次演唱。
2、 东北民歌《茉莉花》
师:刚才我们讲了民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加工的,那么流传势必会带来变异性。今天老师
带来了一首东北的《茉莉花》,同学们想听听它的旋律变成什么样了吗?
生:(答)
① 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flash
师:东北《茉莉花》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生:(答)(板书:豪放、高亢)
②学生跟音乐学唱。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34页,看看东北民歌的乐谱上有什么常用记号?你知道它的演唱方法吗?
生:(答)
③教师讲解常见记号下滑音并范唱,学生运用到歌曲里并再次学
唱。
师:请同学们总结刚才这两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答)(板书:内容相同 曲调不同)
师:这两首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答)
● 师总结: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根据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等因
素而改变。《茉莉花》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地音乐中的不同养料形成不同的风貌。它那浸润
着清幽华夏情味的旋律不仅香飘中国大地,而且溢满全球。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外国朋友心中的《茉
莉花》。
(三)延伸欣赏
1、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
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请同学同想一想:你以前在什么地方听
到过这首乐曲?)
生:(答)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听过有关茉莉花的乐曲?(教师可提示引导)
生:(答)
师:1997年香港回归,我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深刻、磅礴地诠释了
香港回归的这一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我们祖国那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2、欣赏《1997天·地·人》交响曲
师:这首交响曲与我们《茉莉花》有关系吗?
生:(答)(第一乐章中的童声合唱是《茉莉花》)
●总结:一首江苏民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那是因为透过
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从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维也纳金
色的大厅,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茉莉花》既是中国的,又是全
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高歌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吧!
3、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生共同演唱后下课。
第三课时 雪 绒 花
一.教学目标:
1. 按指定节奏完成旋律。
2. 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
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 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来演唱《雪绒花》。
二.教材分析: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
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
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欣赏
2、 请吹的较好的同学站起了来吹。
3.完成练习: 按指定节奏编写旋律
先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把三小节的节奏拍出来。然后再编写旋律,并且用唱歌或者是吹竖笛的方法表现出来,比一比谁写的旋律最好听。
4.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首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特拉普男爵,生活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在战争以后他失去了职位,也失去了妻子,留给他七个孩子需要照顾。有一次,他的小女儿得了风湿病,请来了修道院的玛丽雅修女照顾她,并做他孩子们的家庭教师„„
后来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电影的名字叫《音乐之声》。电影的拍摄在风景迷人萨尔茨堡,背靠阿尔卑斯山。图片欣赏。
5. 学习歌谱:
(1) 用lu 的声音跟琴小声哼唱
(2)看歌谱,找出其中完全相同的乐句。
(3) 用轻声来唱歌谱。
(4) 这首歌曲可以分两段,那么从哪一小结开始分为是第二段呢?
为什么这样分?因为这一小节带有切分节奏,比较活跃,有推动旋律的作用。
(5) 完整地唱歌谱。
6.学习歌词:
(1) 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1)在春节到来以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会有人从烟囱里爬进来给你送礼物,那是什么节日?老师教大家用剪纸的方法剪一个六角形,然后用剪窗花的方法剪成各种各样的雪绒花图案。(3)让学生把做好的卡片拿到前面来,出示给大家看。
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大家边听音乐边动手做,听《雪绒花》的钢琴曲。看圣诞祝福的动画。
10.大家做的卡片都十分的精美,有的同学还写上了祝福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