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有关部门要加以正确引导,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给读者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而不是让各种垃圾信息泛滥。在我们关注碎片化阅读利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是阅读本身而不是如何阅读。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方式   【作者单位】董莉莉,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一、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喜欢分享。依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阅读的介质已不仅限于传统纸张,而是更多样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公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在线阅读包括手机阅读、平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人们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其方便检索、信息充分、可随时随地进行。   二、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对碎片化阅读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人们对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各执己见。许多上年纪的读者认为,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导致无用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是精髓文化的一种倒退,同时也对传统纸质书阅读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损害。但是,很多年轻读者表示,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是信息更加丰富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领域,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随意。   碎片化阅读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介传播的提速,人们处理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无法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关键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管怎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碎片化阅读已经大行其道。   1.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碎片化阅读大量挤占人们深度阅读的时间,对传统阅读无疑是一个打击。手机阅读、电子书等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阅读,它们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大大降低了阅读的享受。阅读本身是一个让人放松、享受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被简化,那么阅读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设想你拿着手机,在人潮拥挤的公交车上随意浏览,这样的阅读环境所带来的效果实在堪忧。而且碎片化阅读还会使人形成一种惰性。由于科技发达,什么信息只要上网一查就可以找到,获取过程太过简单,在形成记忆时就会有依赖心理,这种习惯会把对问题的思考转变为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实现,不利于建立起深度、理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方式对人们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限制。同时,由于碎片化阅读给阅读者的信息都是零星的,所以,很有可能让阅读者对获得的信息形成混淆、错误的形象。碎片化阅读严谨性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传统书籍的出版大多经过几次审查,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可能是任何人发布的,比较随意。如果经常进行此类阅读,那么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不在乎是否准确、严谨,造成表达能力低下。   2.碎片化阅读的优势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传统书籍大多针对性强,一本书就介绍一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书不可能教你数学,计算机书不可能教你做饭――但碎片化阅读的信息量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多元化信息可以让你查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洗衣做饭的相关知识,在海量的信息中自由选取你需要的部分。同时,碎片化阅读增加了时间利用率。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把碎小的时间利用起来,在增加时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益处。碎片化阅读的及时特性,可以让我们很快得知需要的信息。比如想要了解谁发明了发电机,传统方法就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费时又费力;通过碎片化阅读就可以很快得知,只要搜索发电机,就可以得到答案及一系列相关的信息,让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进行阅读。碎片化阅读代表着一种阅读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可以和用户进行一些传统阅读无法完成的交互活动。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想要阅读的东西,甚至可以选有关阅读的内容搭配,这给了用户极大的阅读自主权利。聂震宁委员说过,碎片化阅读好过不读,就算是利用零散的时间看一些零散的信息,也好过两眼一闭,两耳不闻窗外事。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碎片化阅读势不可挡   碎片化阅读虽然在阅读形式上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很多的人上网阅读接触的不是学术知识,不是古籍名著,不是思想争鸣,而是网络小说、娱乐新闻、只言片语。碎片化阅读给我们提供的很多资讯,许多连知识也算不上。   在一个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亿的国家,看手机的人大大超过看书的人,这其实是很尴尬的。现在身上没有一本书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上要是没有一部手机就是稀奇的事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以前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到如今的读书、看电影。很多人可以一个多月不读书,但是绝不可以一天不看手机。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保持和外界的联系。现在最火的微博、微信是人们交流和分享的主流平台,这类平台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但仔细想想有多少是对我们有用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娱乐八卦、笑话家常,还有一些自我炫耀,以此获得别人的关注,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所以,碎片化阅读也是分类的,我们与其花时间花精力去阅读一些八卦笑话,倒不如多关注些对自身有帮助的信息。碎片化阅读也好,传统阅读也罢,孰重孰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获取知识。   目前,碎片化阅读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有关部门对其应加以正确引导,指导读者正确选择阅读对象,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给读者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而不是让各种垃圾信息泛滥。我们在关注碎片化阅读利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是阅读本身而不是如何阅读。   [1] 东鸟. 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J].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2] 申金霞. 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3.   [3]罗振宇. 罗辑思维[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 [美]迈克尔・波特,乔斯琳・华莱士. 自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营销[M]. 刘锐,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美]迈克尔・哈耶特.平台[M]. 赵杰,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有关部门要加以正确引导,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给读者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而不是让各种垃圾信息泛滥。在我们关注碎片化阅读利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是阅读本身而不是如何阅读。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方式   【作者单位】董莉莉,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一、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喜欢分享。依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阅读的介质已不仅限于传统纸张,而是更多样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公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在线阅读包括手机阅读、平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人们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其方便检索、信息充分、可随时随地进行。   二、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对碎片化阅读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人们对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各执己见。许多上年纪的读者认为,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导致无用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是精髓文化的一种倒退,同时也对传统纸质书阅读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损害。但是,很多年轻读者表示,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是信息更加丰富多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领域,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随意。   碎片化阅读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介传播的提速,人们处理信息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无法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关键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不管怎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碎片化阅读已经大行其道。   1.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碎片化阅读大量挤占人们深度阅读的时间,对传统阅读无疑是一个打击。手机阅读、电子书等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阅读,它们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大大降低了阅读的享受。阅读本身是一个让人放松、享受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被简化,那么阅读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设想你拿着手机,在人潮拥挤的公交车上随意浏览,这样的阅读环境所带来的效果实在堪忧。而且碎片化阅读还会使人形成一种惰性。由于科技发达,什么信息只要上网一查就可以找到,获取过程太过简单,在形成记忆时就会有依赖心理,这种习惯会把对问题的思考转变为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实现,不利于建立起深度、理性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方式对人们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限制。同时,由于碎片化阅读给阅读者的信息都是零星的,所以,很有可能让阅读者对获得的信息形成混淆、错误的形象。碎片化阅读严谨性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传统书籍的出版大多经过几次审查,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可能是任何人发布的,比较随意。如果经常进行此类阅读,那么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不在乎是否准确、严谨,造成表达能力低下。   2.碎片化阅读的优势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传统书籍大多针对性强,一本书就介绍一个方面的内容――历史书不可能教你数学,计算机书不可能教你做饭――但碎片化阅读的信息量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多元化信息可以让你查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洗衣做饭的相关知识,在海量的信息中自由选取你需要的部分。同时,碎片化阅读增加了时间利用率。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把碎小的时间利用起来,在增加时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益处。碎片化阅读的及时特性,可以让我们很快得知需要的信息。比如想要了解谁发明了发电机,传统方法就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费时又费力;通过碎片化阅读就可以很快得知,只要搜索发电机,就可以得到答案及一系列相关的信息,让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进行阅读。碎片化阅读代表着一种阅读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可以和用户进行一些传统阅读无法完成的交互活动。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想要阅读的东西,甚至可以选有关阅读的内容搭配,这给了用户极大的阅读自主权利。聂震宁委员说过,碎片化阅读好过不读,就算是利用零散的时间看一些零散的信息,也好过两眼一闭,两耳不闻窗外事。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碎片化阅读势不可挡   碎片化阅读虽然在阅读形式上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很多的人上网阅读接触的不是学术知识,不是古籍名著,不是思想争鸣,而是网络小说、娱乐新闻、只言片语。碎片化阅读给我们提供的很多资讯,许多连知识也算不上。   在一个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亿的国家,看手机的人大大超过看书的人,这其实是很尴尬的。现在身上没有一本书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上要是没有一部手机就是稀奇的事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以前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到如今的读书、看电影。很多人可以一个多月不读书,但是绝不可以一天不看手机。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保持和外界的联系。现在最火的微博、微信是人们交流和分享的主流平台,这类平台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但仔细想想有多少是对我们有用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娱乐八卦、笑话家常,还有一些自我炫耀,以此获得别人的关注,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所以,碎片化阅读也是分类的,我们与其花时间花精力去阅读一些八卦笑话,倒不如多关注些对自身有帮助的信息。碎片化阅读也好,传统阅读也罢,孰重孰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获取知识。   目前,碎片化阅读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有关部门对其应加以正确引导,指导读者正确选择阅读对象,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给读者创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而不是让各种垃圾信息泛滥。我们在关注碎片化阅读利弊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是阅读本身而不是如何阅读。   [1] 东鸟. 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J].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2] 申金霞. 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3.   [3]罗振宇. 罗辑思维[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 [美]迈克尔・波特,乔斯琳・华莱士. 自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营销[M]. 刘锐,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 [美]迈克尔・哈耶特.平台[M]. 赵杰,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相关内容

  •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
  •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作文材料]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 ...

  • 信息时代如何读书
  • 信息时代如何读书 温儒敏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如今是信息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是泛媒体时代,媒体正在改变一切,包括阅读方式和读书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为温儒敏于2017年3月在山东大学发表演讲的内容. 每年到"读书日",都在大 ...

  • 手机对青少年读者阅读方式影响的简要分析
  •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身为信息传递和承载者的媒体革新加速,这其中方便携带.浏览迅速.操作简单的手机更是开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 ...

  • 信息碎片化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 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改变着我们的信息接收模式.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拥有更多的受众注意力则是众多信息供应商梦寐以求的事.相应的,受众市场的细分带来的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信息传播新媒体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 ...

  • 新媒体环境下"微阅读"与"碎片阅读"的时代审视
  • 新媒体环境下 "微阅读"与"碎片阅读"的时代审视 现如今社会随着微博.微信等等"微时代"产物的逐渐普及,甚至连课堂也变得"微"起来了.关于"微文化"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汗牛充栋,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 ...

  • 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
  • 2016年全国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引起你什么感悟或思考?围绕材料按照要求拟写作文. 从前有个书生,精通佛道.在夏天的一个夜晚,刚要睡觉,谁知耳边传来蚊子的响声:正想拿起蒲扇打蚊子,突然心中想起佛道:切勿杀生.阿弥托福,书生放下了蒲扇,在一片骚扰中睡去.第二天,只见他 ...

  • 新媒体时代受众生态的变迁
  • 受众的媒介素养和自我意识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对媒体的态度逐渐由敬畏转变为怀疑,开始监督媒体.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真伪鉴定和价值评判. 媒体的生态环境,一般分为受众生态环境.媒体制度与政策环境.媒体行业生态环境和广告资源环境等四个方面.如果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纳入"生态"的视阈下,那 ...

  • 碎片化信息的整合途径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碎片化信息的整合途径分析 作者:申博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6期 [摘 要]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进入了海量化.碎片化传播的时代.信息过剩越来越成为人们选择信息不可避免的障碍.如何帮助受众整合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利 ...

  • 基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3L阅读推广模式
  • 作者:周秀霞李婧徐枫 2016年01期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正成为一种时代的特征,随之出现了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体验.碎片化学习等一系列的碎片化概念.碎片化正成为社会的一种情境,并引发了社会化的大众个性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