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论文范文两篇
会计电算化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一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方向转变。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递;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转变。
1.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来认识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从应用计算机会计业务的程度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表现的应用方式: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
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
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就是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做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来认识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决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第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实施队伍的组织、费用预算、硬件及系统软件的配置、会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系统调度、试运行及验收;第三,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电算化后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以及其它日常管理等。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的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一是根据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要求,认真分析各岗位的任务和特点,把人员按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划分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稽核、数据输入,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岗位责任制;
二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软件的全部功能,操作方法和常见的故障预防,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管理,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电算化的全面推广。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制作凭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经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往往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
可以根据会计人员从事岗位差异划定级别,不同级别的上机人员操作的业务,调阅资料的范围也不同,将操作人员的记录同业务记录一同存盘;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
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充分显示计算机的时效性和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要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篇二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系统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控制
目前会计电算化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会计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被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所代替,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很好地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提高了财会管理水平,使企业实现了核算管理一体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向智能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 1954 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 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7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 3个模块上。
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 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
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服务。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 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 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
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 当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1 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2 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性、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 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 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 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档案资料借用、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和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4.3 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通过加强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增加会计电算化核算与监督,贯彻内部牵制制度,以防止发生各种差错和舞弊,建立更加安全的财务网络运行环境,使电算化工作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论文范文两篇
会计电算化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一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方向转变。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传递;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转变。
1.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来认识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从应用计算机会计业务的程度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表现的应用方式: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
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
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就是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做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来认识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决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第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包括实施队伍的组织、费用预算、硬件及系统软件的配置、会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系统调度、试运行及验收;第三,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电算化后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以及其它日常管理等。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的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一是根据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要求,认真分析各岗位的任务和特点,把人员按其在网络系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划分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数据稽核、数据输入,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岗位责任制;
二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常识,软件的全部功能,操作方法和常见的故障预防,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管理,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电算化的全面推广。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制作凭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经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往往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
可以根据会计人员从事岗位差异划定级别,不同级别的上机人员操作的业务,调阅资料的范围也不同,将操作人员的记录同业务记录一同存盘;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
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充分显示计算机的时效性和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要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篇二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系统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部分措施。
关键词:电算化;内部控制
目前会计电算化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会计业务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被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所代替,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很好地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提高了财会管理水平,使企业实现了核算管理一体化。它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向智能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重要性
全球首次正式在会计领域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是 1954 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自 1981年后才称为“会计电算化”,至今发展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7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处于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和水平低的弊端。第二阶段是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该时期会计电算化主要应用在总账、报表和工资 3个模块上。
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会计电算化软件向ERP 软件方向发展,主要应用于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方面,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发达地区优于不发达地区。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中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信息传递,为决策者和使用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会计数据,从管理中和理论研究方
面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便捷和完善,会计人员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能够全面、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工作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得益于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服务。对于电算化的应用,内部控制要求对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更加严谨,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求更加全面。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于更加完善的系统工程。
2.1 控制方式方面的影响
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没有变,会计核算的复式记账和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没有变,但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引发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要求电算管理设置的岗位之间内部牵制应该更加明确,一般管理岗位上主要设置电算主管、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等操作岗位。电算主管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主管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会计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横型和分析时间,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时提供信息、全面负责监督。系统管理员应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监督和审查制度,监督计算机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并审查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软件操作员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软件操作员的主要责任是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根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凭证审核)的工作,并随时进行上机操作记录。本岗位由各管口负责人担任,他们的权限很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系统管理员的监控和限制。
2.2 控制舞弊方面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于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会计数据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数据的丢失,每日必须对计算机内会计资料在计算机硬盘中进行备份。
需要备份的内容是能够完全恢复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少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核算系统的数据文件。系统维护一般由系统维护员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员等其他人员不得进行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操作维护,但不能执行程序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的程序工作,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措
施。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3 当前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1 对软件的控制方面
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财会软件的控制,会计软件过于单一、集成化程度低,没有发挥出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会计软件开发忽略了审计的要素,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差。
3.2 对操作人员的职能方面
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不完全成熟,部分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监管工作相对较弱,使操作者在实际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会计人员虽然从传统手工记账向电算化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受到本身管理意识匮乏的制约,还不能够上升到更高的角度去进行管理,将电算化工作系统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其次是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只懂得简单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会计数据的合法性、可靠性、准确性,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会计人员在符合法规制度的条件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3.3 对软件的数据控制方面
在软件的数据操作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防止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账簿,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合法。
4 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举措
4.1 会计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
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要做到当天发生的业务,当天登记入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日清月结。要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要按规定程序编制记账凭证。期末要按规定时间及时结账。期末应及时生成打印输出会计报表,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应防止本期还有未结账的凭证。在保证凭证账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账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账。要按有关规定装订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2 对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档案资料借用、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和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4.3 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会计部门必须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制定用于会计工作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关的系统维护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包括硬件维护与软件维护两部分,通过加强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增加会计电算化核算与监督,贯彻内部牵制制度,以防止发生各种差错和舞弊,建立更加安全的财务网络运行环境,使电算化工作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