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为何看不起中国人的思想水平

印度人为何看不起中国人的思想水平?

2016-06-14

那小兵:迪亚先生,您是印度的神学家,也是汉学家,能否就“中国与印度谁发展的更好”这个问题探讨一下呢?

迪亚:谢谢您的采访。您上次给我出了这个题目,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在许多中国学者看来,好不好就是要用GDP 来看的,或者用收入与金钱来衡量的,而印度人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很少会去这样看,虽然媒体为了哗众取宠也写些这类题目。由于中印的民族性不同,缺少共同认知背景,价值观不同,中国民众中不少人对印度比较看轻,我想就这些问题谈谈。

我遇到中国人,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何印度这么大一个文明古国会被一群英国人占领那么久?”他们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希望我把印度的贫弱倾述出来,让他们自己过把瘾。其实,从历史上看,印度人被许多不同民族“占领”过,但固有的印度宗教信仰没有被撼动过,可以说是恒古不变,印度人把心灵看着是自己的“真实存在”,政权只是一种外在幻像,印度人很少去抗争,更少去用武力抗争。印度出了甘地这样的伟大人物不是偶然的,但偏偏就是和平主义让印度获得了独立,我想在中国若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情不知要牺牲多少生命。印度传统宗教是印度教,印度教也是佛教的来源,它讲的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意义,人是一个封闭的个体,在这个个体中存在着无限丰富的因缘组合,人的内心世界要比外在世界丰富充实的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元素组合,追求自己独特的生命升华,这

些足以让印度教信徒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接近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那小兵:允许我插问一句:印度教的姓种制度和其他宗法陋习一直存在,你如何解释?)。。。。今天我们还是谈主题,其他以后谈。

在我看来,中国的庄子的意识是最接近印度教信仰的,我不知你有没有读过他的《庄子》,他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座神坛,从这个神坛上展翅高飞,翱翔无际天空,让自己的思想在不同层级的空间中不断升华,这构建了人生的真实存在意义。但是,中国人太务实了,也可以说汉武帝太精明了,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教条,这种学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利而活,为权而生”,它充分利用了人性中最懦弱的一点来挟持人类,也就是利用了人类的动物性的食物反馈机制来控制人心,而中国人从来没有从中突破出来。中国人被不同的民族统治那么久,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民族独立,直到近代才有了民族意识苏醒,而印度人在过去两千年里,无论谁来掌权,都与自己的生命意义无关,“我”这个独立体牢不可破,也正因为如此,印度人的心灵从来没有被征服过。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心灵从来都是处于被“征服”状态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奴才心理”,被外在的宗法统治,被名利意识压抑,被上级权力阉割,被贫乏的自我意志折磨而不自知,因此,印度人从来都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我认为,这是一种信仰隔阂造成的,中国人看印度人以金钱多不多,厕所干不干净为标准,而印度人看中国人是没有灵魂主体的人类,这需要双方沟通了解来化解。

大家谈到印度肯定也会想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问题,印度有两亿穆斯林,比印尼人口还多。印度教是以“我作为独立体”如何升华自己内在丰富精神世界,而伊斯兰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大家求同达到神的世界”,前者是个体性自救,后者是排他性神救,两者决然不同,从顶层意识到生活方式都存在矛盾。不过,印度教徒从一开始就是主体,伊斯兰化并没有真正进入广大农村,印度人并没有像奥斯曼帝国和印尼马来西亚那样容易被同化。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教和基督教以及中国儒家一样,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对立面意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冲突至少400多年了,至今印度还是会发生“反伊”暴动,只是规模很小,而中国的“反伊”主要是清末同治年间,持续十年之久,涉及到上2000万人口死亡。我一直在想,中国这样一个无神论国家,包容了所有侵入者,为何伊斯兰教却要搞分裂独立呢?当英国人来到印度时,他们很快就明白很难用宗教同化印度人,印度人认为自己的宗教比基督教更高明,请原谅我用“高明”这个词,很不恰当,但印度人的内心世界是英国人无法到达境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圣杯”,英国人最后只好放弃传教主题,搞经济融合与剥削。

我个人认为,如今那么多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都在拿印度和中国比较,其实他们内心焦虑一点,那就是无法确定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是真实的。后来西方人开创了唯物主义哲学,这无非是从基督教那儿改头换面得来的,用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把基督教改造成了“世俗主义宗教”,如尼采所言,当上帝“死了”,人们经历了“去魅”洗礼,经济利益成了人生目标,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替代了人类精神的独立

存在。在印度教徒眼中,无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世俗物质主义,它们之间的矛盾来自于权力资源争夺,并没有真实的生命意义。就如我早就对你说过的,亨廷顿那两本书(社会变动中的秩序、世界文明冲突)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真实价值,那些民主与集权概念对于印度人来讲都是虚无的,相关的争论是庸人自扰造成的,是放弃人类本质性生活而造成的相互侵害。印度从来也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去证明自己的政权是具有合法性的,这种论证很可笑,过去说是上帝赋予了皇帝权力,如今说上帝赋予了人类平等权力,但印度人认为自己的“我”才是真正的平等权力源头,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必在意别人的“我”对你自己的“我”有何等干涉,这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

最后,我送给你一首诗,来自印度诗人莫加纳维的一首诗: 看那高山,它代表了我生命的升华,

看那恒河,它拥抱着我的生命所有,

在天地之间,我就是我,一个伟大而卑微的存在,

这就是我的生命意义。

采访后记:我对迪亚先生的印象很特别,他与其他印度教徒不一样,更多是谈到了信仰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崇拜形式和习俗。如果把宗教的各类外表符号去掉,我们如何比较分析宗教的区别呢?这是中国人非常不熟悉的领域,值得大家思考。每一种宗教都面临现代化问题,有的似乎可以自我更新,有的很难做到,它影响着所有人的潜意识。

印度人为何看不起中国人的思想水平?

2016-06-14

那小兵:迪亚先生,您是印度的神学家,也是汉学家,能否就“中国与印度谁发展的更好”这个问题探讨一下呢?

迪亚:谢谢您的采访。您上次给我出了这个题目,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在许多中国学者看来,好不好就是要用GDP 来看的,或者用收入与金钱来衡量的,而印度人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很少会去这样看,虽然媒体为了哗众取宠也写些这类题目。由于中印的民族性不同,缺少共同认知背景,价值观不同,中国民众中不少人对印度比较看轻,我想就这些问题谈谈。

我遇到中国人,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何印度这么大一个文明古国会被一群英国人占领那么久?”他们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希望我把印度的贫弱倾述出来,让他们自己过把瘾。其实,从历史上看,印度人被许多不同民族“占领”过,但固有的印度宗教信仰没有被撼动过,可以说是恒古不变,印度人把心灵看着是自己的“真实存在”,政权只是一种外在幻像,印度人很少去抗争,更少去用武力抗争。印度出了甘地这样的伟大人物不是偶然的,但偏偏就是和平主义让印度获得了独立,我想在中国若要做成这样一件事情不知要牺牲多少生命。印度传统宗教是印度教,印度教也是佛教的来源,它讲的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意义,人是一个封闭的个体,在这个个体中存在着无限丰富的因缘组合,人的内心世界要比外在世界丰富充实的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元素组合,追求自己独特的生命升华,这

些足以让印度教信徒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接近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那小兵:允许我插问一句:印度教的姓种制度和其他宗法陋习一直存在,你如何解释?)。。。。今天我们还是谈主题,其他以后谈。

在我看来,中国的庄子的意识是最接近印度教信仰的,我不知你有没有读过他的《庄子》,他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座神坛,从这个神坛上展翅高飞,翱翔无际天空,让自己的思想在不同层级的空间中不断升华,这构建了人生的真实存在意义。但是,中国人太务实了,也可以说汉武帝太精明了,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教条,这种学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利而活,为权而生”,它充分利用了人性中最懦弱的一点来挟持人类,也就是利用了人类的动物性的食物反馈机制来控制人心,而中国人从来没有从中突破出来。中国人被不同的民族统治那么久,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民族独立,直到近代才有了民族意识苏醒,而印度人在过去两千年里,无论谁来掌权,都与自己的生命意义无关,“我”这个独立体牢不可破,也正因为如此,印度人的心灵从来没有被征服过。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心灵从来都是处于被“征服”状态的,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奴才心理”,被外在的宗法统治,被名利意识压抑,被上级权力阉割,被贫乏的自我意志折磨而不自知,因此,印度人从来都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中国人的。我认为,这是一种信仰隔阂造成的,中国人看印度人以金钱多不多,厕所干不干净为标准,而印度人看中国人是没有灵魂主体的人类,这需要双方沟通了解来化解。

大家谈到印度肯定也会想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问题,印度有两亿穆斯林,比印尼人口还多。印度教是以“我作为独立体”如何升华自己内在丰富精神世界,而伊斯兰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大家求同达到神的世界”,前者是个体性自救,后者是排他性神救,两者决然不同,从顶层意识到生活方式都存在矛盾。不过,印度教徒从一开始就是主体,伊斯兰化并没有真正进入广大农村,印度人并没有像奥斯曼帝国和印尼马来西亚那样容易被同化。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教和基督教以及中国儒家一样,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对立面意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冲突至少400多年了,至今印度还是会发生“反伊”暴动,只是规模很小,而中国的“反伊”主要是清末同治年间,持续十年之久,涉及到上2000万人口死亡。我一直在想,中国这样一个无神论国家,包容了所有侵入者,为何伊斯兰教却要搞分裂独立呢?当英国人来到印度时,他们很快就明白很难用宗教同化印度人,印度人认为自己的宗教比基督教更高明,请原谅我用“高明”这个词,很不恰当,但印度人的内心世界是英国人无法到达境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圣杯”,英国人最后只好放弃传教主题,搞经济融合与剥削。

我个人认为,如今那么多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都在拿印度和中国比较,其实他们内心焦虑一点,那就是无法确定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是真实的。后来西方人开创了唯物主义哲学,这无非是从基督教那儿改头换面得来的,用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把基督教改造成了“世俗主义宗教”,如尼采所言,当上帝“死了”,人们经历了“去魅”洗礼,经济利益成了人生目标,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替代了人类精神的独立

存在。在印度教徒眼中,无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世俗物质主义,它们之间的矛盾来自于权力资源争夺,并没有真实的生命意义。就如我早就对你说过的,亨廷顿那两本书(社会变动中的秩序、世界文明冲突)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真实价值,那些民主与集权概念对于印度人来讲都是虚无的,相关的争论是庸人自扰造成的,是放弃人类本质性生活而造成的相互侵害。印度从来也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去证明自己的政权是具有合法性的,这种论证很可笑,过去说是上帝赋予了皇帝权力,如今说上帝赋予了人类平等权力,但印度人认为自己的“我”才是真正的平等权力源头,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必在意别人的“我”对你自己的“我”有何等干涉,这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

最后,我送给你一首诗,来自印度诗人莫加纳维的一首诗: 看那高山,它代表了我生命的升华,

看那恒河,它拥抱着我的生命所有,

在天地之间,我就是我,一个伟大而卑微的存在,

这就是我的生命意义。

采访后记:我对迪亚先生的印象很特别,他与其他印度教徒不一样,更多是谈到了信仰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崇拜形式和习俗。如果把宗教的各类外表符号去掉,我们如何比较分析宗教的区别呢?这是中国人非常不熟悉的领域,值得大家思考。每一种宗教都面临现代化问题,有的似乎可以自我更新,有的很难做到,它影响着所有人的潜意识。


相关内容

  • 近代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为何徘徊不前?其原因是什么
  •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近代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徘徊不前的原因探究 张小玲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400031) 摘要:近代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由盛转衰一直在徘徊不前,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本文认为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力和质价差距所造成的,在具体原因上,本文分析对比了中外茶叶生产方式.中外茶叶品质和质量的 ...

  • 日本公司为何纷纷退出中国?
  • 核心提示: 退出中国的原因基本是工人工资在不断增加,这一两年中中国的工人工资增长在一倍以上,而人民币币值的不断升值更加加大了日本公司的成本.本来这些公司进入中国的原因就只是他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元急剧升值之后看上了中国廉价的人工,现在中国人工费上升之后这些公司离开中国也是很正常的. 电影<地 ...

  • 中国古代王朝最看不上的地方,文明很发达,曾被中原王朝轻松灭国
  • 大家都知道,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这其中,中国和印度离得很近,有史记载的交流也很多,但要说两个文明策源地紧挨着,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很大啊,为何中印两国在古代很少有冲突呢? 九幽子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古代根本看不上印度这块地. 一来,中国到印度隔着雪原.荒 ...

  • 陈独秀为何如此激烈反对泰戈尔访华?
  • 泰戈尔1924年访华,在知识界中引起不同凡响,热烈支持者有之:冷眼相向者有之:激烈反对者有之--在激烈反对者中,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特别著力.他不仅发表文章多,而且有理论分析,有激烈言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泰戈尔1924年访华,在知识界中引起不同凡响,热烈支持者有之:冷眼相向者有之:激烈反 ...

  • 五四青年文艺汇演主持词
  • 五四青年文艺汇演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上午好! 男:xx年前,"五四"运动的熊熊火炬,点燃了青年朋友火热.奋发的激情,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追寻着"五四"的脚步,挥洒风采.放飞梦想; 女:青春的色彩是靓丽的,因为她闪烁 ...

  • 上好第一节课
  • 上好第一节课 --中学生物教学艺术探究 江苏省江都市塘头中学 姚松海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上好第一节课及作者运用教学艺术手段,成功上好第一节课.向人们展示了老师对生物教学的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艺术手段的熟悉和灵活运用,从而上好第一节课. 关键词:第一节课.教学艺术.讲授艺术.提问艺术 正文: ...

  • 十八罗汉简介
  • 十八罗汉简介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 .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指断尽一切烦恼而得尽智,值得受世人供养的圣者,后世则多用来指称佛弟子证得的最高果位.罗汉,一译杀贼,是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是当受天人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是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 十八罗汉,是指十八位永住世间护 ...

  • 珍惜生命--读有感
  • 我特别喜欢看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成品著作<环游地球八十天>,起初就被这书名深深吸引住了.也不知道为何会那么喜欢这本书,好像冥冥中有股力量抓紧我,让我深深陷入它的魅力中. 这部小说讲了主角福格先生以xx0英镑与别的绅士打赌,以英国某俱乐部作起点与忠实机智的仆人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最终 ...

  • 我国大城市应优先发展市郊铁路
  • 我国大城市应优先发展市郊铁路 市郊铁路是连接大城市与卫星城及卫星城之间,以解决通勤客流为主,兼顾其它客流的轨道交通方式.它具有投资省.运量大.成本低.运转灵活等诸多特点,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主要方式.市郊铁路一般设计时速为80---120km,站间距一般为5km左右,比地铁.轻轨站间距大,因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