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梧桐秋

凤鸣梧桐秋

——符庆国小记

柳郎BLOG 由于多年在办公室工作的缘故,对文字,我天生有一种敬畏之情。且不说是作家的文字,单是县内外一些文朋诗友的文字,无论何种形式的作品,我认为都是其心血的具象化,思考的结晶体。入夏以来,我把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息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符庆国的散文集《凤鸣梧桐秋》放在床头,睡前翻阅,一番品味,居然从中读出了一个年轻的符庆国先生、一个民俗的符庆国老师、一个禅性的符庆国居士。

2010年春夏之交,为了庆祝符庆国的散文集《凤鸣梧桐秋》出版,息县客运公司特意组织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县史志办、县文联的有关领导同志,县内的一批相熟的文友前往祝贺,畅谈文学,点评人生,气氛很是热烈。最后,众人一致赞叹:花甲之年的老符,凭着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将十年心血结集出版,值得大家学习。于是,在同一本书上,每人写一句话,签上大名,交于老符留念。事实上,近十年的交往,我对老符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敬佩不少,在他的散文集之外,更多的是他人性豁达与智慧的写实和老有所好、老有所乐的执着追求。

2003年夏季,市老区扶贫委的一家报社组织桐柏山采风活动。到信阳报到后,我第一次见到了符庆国老师。当时的老符,

年过半百,须发半白,刚从信运集团息县分公司(汽车站)客运科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嗓门大,精神好。一听说我是息县人,很是热情,握手问好,帮我安排房间。

第二天登桐柏山太白顶,导游说有两条路,一条近路,台阶陡峭,一条远路,山路缓和。我选择近路登顶,是老符的一句话:走,我带你上去。那条小道,有四五百级台阶,感觉有60多度之陡,辨不出年代的长石条一块块横亘在前,两旁是碗口粗细的铁链,抬头看,云雾缭绕,此等情景,乃我平生首见。老符当时告诉我,说当年刘晓庆拍摄电影《小花》,抬伤员上山的一场戏就是这条山道拍的,心中不觉一紧,对脚下的山道有了新的感受。起先我在前面攀爬,不一会就落在老符的后面了。只见他走一段停下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拿出小本子记着什么。不知怎的,那天游人很少,云雾很快上来,恍如雨雾。我在后面紧紧跟着老符,气喘吁吁,朝脸上抹一把,不知是汗是雾还是雨。

登上800多米的太白顶主峰,进入依峰顶而建的云台禅寺。不想老符却与门房内的知客僧相熟,合掌躬身,相谈甚欢。原来,年前老符曾来过云台禅寺小住。后来,在老符与寺院僧人的协调下,报社在东边的三间禅房里召开座谈会,门外,木鱼阵阵,诵经之声抑扬顿挫;门内,一群文朋诗友,端坐条凳,所发之言灵气四溢,加之云雾不时涌入,宛若仙境,心旷神怡之极,非口笔所能言也。

从桐柏山回来,我与县三中的老英在野等诗友编印了《沿淮

诗汇》小册子。2003年秋季号中有一首老符的《昨天》,其中有一句至今我还记得:“想起昨天/已经成了永远”。随着文友的增加,2004年,老符、老英和我办起了内刊《息国风》,由原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夏映志题写刊名,并一度在省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2005年底,因印刷资金问题,第八期被迫停办至今。

作为编委,这期间,老符写了很多散文,如乡土题材的《鬼子上路》,反映息县大慈庵寺院历史变迁的《万绿荷叶一红莲》,桐柏山记游《老翁求药记》等等。2007年夏季,我给县实验小学编写全县第一本校本教材《息国风·故乡情》时,又收录了老符的《濮公山庙会》和《苏东坡与东南第一山》两篇文章,对推介当地民俗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及至后来在县史志办《岁月》刊发的如《中州宿儒邵志怡》等散文,让我和吴世成等文友很是佩服,感觉老符的创作题材范围很广,写法多变,内容丰富。

老符的散文集《凤鸣梧桐秋》一书先后收入了十年间创作的24篇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记游类,如《五月天华山》、《走进竹海》和《凤凰三题》等;民俗类,除《太阳花》、《放排》外,还有《从部落图腾到民族形象》、《琅琊笔记》等;人物类,如《三遇何西来》、《中州宿儒邵志怡》等。尤其让人佩服的是,部分散文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语言考究,文质兼优,大大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散文”。2008年在贵州《文史天地》刊发的《沉重的历史话题》,对发明十二平均律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我国明朝的朱载堉的考究与评述,就很难说是学术论文或者

一般报刊认同的散文。

老符的年轻表现在散文创作中,既是他心态的端正,为人正直,为文严谨的结果;又是一种语言的原生态流露,乡土气息与时尚语词并用的效果。如序言《麦收时节听鸟鸣》中对叉八愣子鸟叫的描摹:“每到麦收时节,这种鸟从南方飞过来,当天刚蒙蒙亮,用它的叫声催人早起,唤醒农家的女主人,叫一声:大嫂——大嫂——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催工的衙役”。再如《潮涌心海 梦笔云天》中对上海著名作家、国际汉语诗坛名誉博士许洪创作的点评:“许洪的散文诗在今天充斥文坛、那种自我标榜反传统、非理性、朦胧、现代、时尚、先锋、戏说、煽情、砍杀和恶搞的喧闹声中,注入一股清丽的和风和耐人寻味的反思”。因为地域的关系,老符对淮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研究颇有心得。且不说淮河岸边穷苦人家的排工生活《放排》,淮滨乌龙集改革开放前茅草房顶上的《太阳花》,也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差见证的《一枚上海粮票》,息县“东南第一峰”濮公山的三月三庙会及苏东坡的历史演绎,单单《三遇何西来》中对息县五七干校岁月“剃毛头”趣闻的讲述等等,无不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老符的散文创作起点很高,并且很早就得到了省市主流报刊的认可。2002年,老符就作为信阳市的唯一代表到中央党校参加“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讨会”,并被中国散文学会吸收为会员。2004年,信阳市第二届文学奖评选,老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著名散文家胡亚才等人一起被评为信阳市第二

届文学奖散文奖。当时,在县文联冯莉主席的带领下,我(诗歌奖)和老符去领奖,才知道他的民俗散文《太阳花》、《放排》在《河南日报》上刊发后,被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选中。

“作为一个花甲老人,没有一颗放飞的心,是做不到的。充满青春的心灵是永远不会老的,它不会随年轮而去旋转。”有意思的是,老符早在五年前《放飞的心灵之梦》中对贵州某农场诗人周问礼的创作点评,实则成了他现在的自我写照。近二年来,县三高的徐泽林、质监局的吴世成和我与老符的交往多了一些,但有时到老符家中找他小聚时,常常见不到人。问及邻居,答曰:出去了。事后我们才知道,退休的老符这几年走南闯北,参加了很多文学活动,结识了雷达、何西来等著名作家、评论家,聆听了周文新、曹文轩等著名作家的讲座,但老符丝毫没有炫耀,没有借此搞点“动静”出来,而是一头扎在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创作中,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老符与佛教还有着不解之缘。息县濮公山的三月三庙会,老符是每年必去,山上的寺院搬下山,重修后,老符专门去进香。在他居住环境不是很好的家里,香炉常年焚有佛香。2006年春节期间,大年初六,江西社科院佛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林博士到息县西关外大慈庵,为寺院里的尼姑和众多慕名的居士讲经,又是老符把我拉去“参禅”。遗憾的是,老符对佛学的一些研究,在《洛阳佛教》等刊物发表的一些大散文没有收录在散文集《凤鸣梧桐秋》中。但他说,等明年再出版一本佛学的集子。让我为

之侧目,并兴奋地期待。

凤鸣梧桐秋

——符庆国小记

柳郎BLOG 由于多年在办公室工作的缘故,对文字,我天生有一种敬畏之情。且不说是作家的文字,单是县内外一些文朋诗友的文字,无论何种形式的作品,我认为都是其心血的具象化,思考的结晶体。入夏以来,我把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息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符庆国的散文集《凤鸣梧桐秋》放在床头,睡前翻阅,一番品味,居然从中读出了一个年轻的符庆国先生、一个民俗的符庆国老师、一个禅性的符庆国居士。

2010年春夏之交,为了庆祝符庆国的散文集《凤鸣梧桐秋》出版,息县客运公司特意组织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县史志办、县文联的有关领导同志,县内的一批相熟的文友前往祝贺,畅谈文学,点评人生,气氛很是热烈。最后,众人一致赞叹:花甲之年的老符,凭着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将十年心血结集出版,值得大家学习。于是,在同一本书上,每人写一句话,签上大名,交于老符留念。事实上,近十年的交往,我对老符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敬佩不少,在他的散文集之外,更多的是他人性豁达与智慧的写实和老有所好、老有所乐的执着追求。

2003年夏季,市老区扶贫委的一家报社组织桐柏山采风活动。到信阳报到后,我第一次见到了符庆国老师。当时的老符,

年过半百,须发半白,刚从信运集团息县分公司(汽车站)客运科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嗓门大,精神好。一听说我是息县人,很是热情,握手问好,帮我安排房间。

第二天登桐柏山太白顶,导游说有两条路,一条近路,台阶陡峭,一条远路,山路缓和。我选择近路登顶,是老符的一句话:走,我带你上去。那条小道,有四五百级台阶,感觉有60多度之陡,辨不出年代的长石条一块块横亘在前,两旁是碗口粗细的铁链,抬头看,云雾缭绕,此等情景,乃我平生首见。老符当时告诉我,说当年刘晓庆拍摄电影《小花》,抬伤员上山的一场戏就是这条山道拍的,心中不觉一紧,对脚下的山道有了新的感受。起先我在前面攀爬,不一会就落在老符的后面了。只见他走一段停下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拿出小本子记着什么。不知怎的,那天游人很少,云雾很快上来,恍如雨雾。我在后面紧紧跟着老符,气喘吁吁,朝脸上抹一把,不知是汗是雾还是雨。

登上800多米的太白顶主峰,进入依峰顶而建的云台禅寺。不想老符却与门房内的知客僧相熟,合掌躬身,相谈甚欢。原来,年前老符曾来过云台禅寺小住。后来,在老符与寺院僧人的协调下,报社在东边的三间禅房里召开座谈会,门外,木鱼阵阵,诵经之声抑扬顿挫;门内,一群文朋诗友,端坐条凳,所发之言灵气四溢,加之云雾不时涌入,宛若仙境,心旷神怡之极,非口笔所能言也。

从桐柏山回来,我与县三中的老英在野等诗友编印了《沿淮

诗汇》小册子。2003年秋季号中有一首老符的《昨天》,其中有一句至今我还记得:“想起昨天/已经成了永远”。随着文友的增加,2004年,老符、老英和我办起了内刊《息国风》,由原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夏映志题写刊名,并一度在省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2005年底,因印刷资金问题,第八期被迫停办至今。

作为编委,这期间,老符写了很多散文,如乡土题材的《鬼子上路》,反映息县大慈庵寺院历史变迁的《万绿荷叶一红莲》,桐柏山记游《老翁求药记》等等。2007年夏季,我给县实验小学编写全县第一本校本教材《息国风·故乡情》时,又收录了老符的《濮公山庙会》和《苏东坡与东南第一山》两篇文章,对推介当地民俗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及至后来在县史志办《岁月》刊发的如《中州宿儒邵志怡》等散文,让我和吴世成等文友很是佩服,感觉老符的创作题材范围很广,写法多变,内容丰富。

老符的散文集《凤鸣梧桐秋》一书先后收入了十年间创作的24篇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记游类,如《五月天华山》、《走进竹海》和《凤凰三题》等;民俗类,除《太阳花》、《放排》外,还有《从部落图腾到民族形象》、《琅琊笔记》等;人物类,如《三遇何西来》、《中州宿儒邵志怡》等。尤其让人佩服的是,部分散文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语言考究,文质兼优,大大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散文”。2008年在贵州《文史天地》刊发的《沉重的历史话题》,对发明十二平均律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我国明朝的朱载堉的考究与评述,就很难说是学术论文或者

一般报刊认同的散文。

老符的年轻表现在散文创作中,既是他心态的端正,为人正直,为文严谨的结果;又是一种语言的原生态流露,乡土气息与时尚语词并用的效果。如序言《麦收时节听鸟鸣》中对叉八愣子鸟叫的描摹:“每到麦收时节,这种鸟从南方飞过来,当天刚蒙蒙亮,用它的叫声催人早起,唤醒农家的女主人,叫一声:大嫂——大嫂——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催工的衙役”。再如《潮涌心海 梦笔云天》中对上海著名作家、国际汉语诗坛名誉博士许洪创作的点评:“许洪的散文诗在今天充斥文坛、那种自我标榜反传统、非理性、朦胧、现代、时尚、先锋、戏说、煽情、砍杀和恶搞的喧闹声中,注入一股清丽的和风和耐人寻味的反思”。因为地域的关系,老符对淮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研究颇有心得。且不说淮河岸边穷苦人家的排工生活《放排》,淮滨乌龙集改革开放前茅草房顶上的《太阳花》,也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差见证的《一枚上海粮票》,息县“东南第一峰”濮公山的三月三庙会及苏东坡的历史演绎,单单《三遇何西来》中对息县五七干校岁月“剃毛头”趣闻的讲述等等,无不让人难以忘怀。

其实,老符的散文创作起点很高,并且很早就得到了省市主流报刊的认可。2002年,老符就作为信阳市的唯一代表到中央党校参加“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研讨会”,并被中国散文学会吸收为会员。2004年,信阳市第二届文学奖评选,老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著名散文家胡亚才等人一起被评为信阳市第二

届文学奖散文奖。当时,在县文联冯莉主席的带领下,我(诗歌奖)和老符去领奖,才知道他的民俗散文《太阳花》、《放排》在《河南日报》上刊发后,被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选中。

“作为一个花甲老人,没有一颗放飞的心,是做不到的。充满青春的心灵是永远不会老的,它不会随年轮而去旋转。”有意思的是,老符早在五年前《放飞的心灵之梦》中对贵州某农场诗人周问礼的创作点评,实则成了他现在的自我写照。近二年来,县三高的徐泽林、质监局的吴世成和我与老符的交往多了一些,但有时到老符家中找他小聚时,常常见不到人。问及邻居,答曰:出去了。事后我们才知道,退休的老符这几年走南闯北,参加了很多文学活动,结识了雷达、何西来等著名作家、评论家,聆听了周文新、曹文轩等著名作家的讲座,但老符丝毫没有炫耀,没有借此搞点“动静”出来,而是一头扎在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创作中,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老符与佛教还有着不解之缘。息县濮公山的三月三庙会,老符是每年必去,山上的寺院搬下山,重修后,老符专门去进香。在他居住环境不是很好的家里,香炉常年焚有佛香。2006年春节期间,大年初六,江西社科院佛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林博士到息县西关外大慈庵,为寺院里的尼姑和众多慕名的居士讲经,又是老符把我拉去“参禅”。遗憾的是,老符对佛学的一些研究,在《洛阳佛教》等刊物发表的一些大散文没有收录在散文集《凤鸣梧桐秋》中。但他说,等明年再出版一本佛学的集子。让我为

之侧目,并兴奋地期待。


相关内容

  •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 今天中午,我们一起分享了屠呦呦的获奖感言: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 ...

  • 梧桐树教案.2
  • <梧桐树>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类比的灵活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 (3)掌握从多角度去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反复诵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讨论,多角度品味语言. ...

  • 规划建设窗口青年文明号工作报告
  • 规划建设窗口是xx市规划建设局设在行政审批中心的窗口,是规划建设局对外展示形象,服务民生的一个机构.窗口现有工作人员27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数为16人,所占比例60%,党员9名,团组织属于xx市规划建设局团委.规划建设窗口作为规划建设局的派出部门,分别设立规划.村镇.公用.建管.房产.招投标 ...

  • 规划建设窗口"青年文明号"工作总结报告
  • 规划建设窗口是xx市规划建设局设在行政审批中心的窗口,是规划建设局对外展示形象,服务民生的一个机构.窗口现有工作人员27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数为16人,所占比例60%,党员9名,团组织属于xx市规划建设局团委.规划建设窗口作为规划建设局的派出部门,分别设立规划.村镇.公用.建管.房产.招投标 ...

  • 傲世九重天经典语录
  • 风凌 风过长空肃杀气,(梦舞风云) 凌云壮志自叹息。(凌天传说) 天动地摇异世君,(异世邪君) 下马回看笑风云。(傲世九重天) 楚阳 傲骨睥睨九重天,(九劫剑主,笑傲天下) 世惊动摇乾坤剑。(九重天剑法,惊天动地) 楚汉指点江山画,(楚汉代指铁云和大赵) 阳关西出醉红颜。(离开权势,醉卧轻舞膝……) ...

  • 2016起点古言作者及作品推荐
  • 起点热门古言作者及作品推荐 1. 希 行: <娇娘医经>.<名门医女>.<重生之药香>.<药结同心>. 2. 寒武记: <倾世宠妻>.<原配宝典>.<盛宠>.<补天记> 3. 莞尔wr: <长嫡&g ...

  • 千字文(有格式)
  • 千字文 天地玄黄,寒来暑往,云腾致雨,剑号巨阙,海咸河淡,始制文字,吊民伐罪,爱育黎首,凤鸣在竹,盖此身发,女慕贞洁,罔谈彼短,墨悲丝染,德建名立, 宇宙洪荒.秋收冬藏.露结为霜.珠称夜光.鳞潜鱼翔.乃服衣裳.周发殷汤.臣伏戎羌.白驹食场.四大五常.男效才良.靡恃己长.诗赞羔羊.邢端表正. 日月盈昃 ...

  • 郭沫若诗歌_凤凰涅盘
  • 一名,菲尼克司的科美体 天方国古有神名 按此鸟恐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 广雅云:凤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序曲 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 ...

  • 傲世九重天语录
  • 风凌 风过长空肃杀气,(梦舞风云) 凌云壮志自叹息。(凌天传说) 天动地摇异世君,(异世邪君) 下马回看笑风云。(傲世九重天) 楚阳 傲骨睥睨九重天,(九劫剑主,笑傲天下) 世惊动摇乾坤剑。(九重天剑法,惊天动地) 楚汉指点江山画,(楚汉代指铁云和大赵) 阳关西出醉红颜。(离开权势,醉卧轻舞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