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栽培技术

黄秋葵实用栽培技术

来自:网络与实践 整理:胡小能 发表日期:2010-5-10

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英名:okra。别名:羊角豆、羊角菜、秋葵、黄葵、咖啡黄葵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健型佳蔬(补肾、健胃、清火、减肥等),还是观赏价值颇高的绿化、美化材料,是一种菜、药、花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果荚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目前黄秋葵已作为人们热捧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健食品。

秋葵[黄秋葵,羊角豆]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可食部 能量(千焦) 碳水化合物(克)

灰份(克) 视黄醇(毫克) 尼克酸(毫克)

a-E 钙(毫克) 钠(毫克) 锌(毫克) 锰(毫克)

含量 88 155 11 0.7 0 1 0.92 45 3.9 0.23 0.28

成分名称 水分(克) 蛋白质(克) 膳食纤维(克) 维生素A(毫克) 硫胺素(微克) 维生素C(毫克)

(β-γ)-E 磷(毫克) 镁(毫克) 硒(微克) 碘(毫克)

含量 86.2 2 3.9 52 0.05 4 0.11 65 29 0.51 0

成分名称 能量(千卡) 脂肪(克) 胆固醇(毫克) 胡萝卜素(毫克) 核黄素(毫克) 维生素E(T)(毫克)

δ-E 钾(毫克) 铁(毫克) 铜(毫克)

含量 37 0.1 0 310 0.09 1.03 0 95 0.1 0.07

1 品种选择

1.1 果荚颜色和肉质 从果色看,分青绿色和紫红色两类。目前市场上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颇受消费者青睐;而紫红色荚种则较差,不宜选用。 1.2 植株高矮

①矮秆种:株高1m左右,侧枝多,主、侧枝均可开花;结荚早,荚果浓绿色,荚较尖,成熟荚长可达20cm,有五棱,横断面呈五角形;品种有长绿、绿星、埼玉五角、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清福、五福、三乡等,均可选用。

②中秆种:株高1.5m左右,果实无棱,横断面呈圆形,多为绿色;品种有绿宝石、绿绒、圣母指等,可选用。

③高秆种:株高2m左右,侧枝少,果荚绿色,果实横断面呈五棱或八棱;品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大筱、绿五星等,可选用。

2 选地、整地与施肥

2.1 选择适宜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亦不宜连作。(注:黄秋葵禾杆最好就地粉碎返田,以利某些营养元素返回土地)。 2.2 施足有机底肥:每亩约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

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注:黄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根部未发现根瘤菌,因此可考虑间种大豆)。

2.3 秋冬深耕冻晒垄: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垄、冻垄,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4 开沟做畦:春种前整地,要求达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170cm,畦沟宽50cm,畦、沟相加,占地220cm,畦沟深20cm左右。这样,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证排水通畅,田不积水,苗不受渍。

3 种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3.1 种子直播:黄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15℃以上时直播较好。南方春天气温较高,可在2月以后直播;北方气温较低,其播种适期则宜在5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种,江浙沿海地区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则能做到苗全苗匀,并可延长其生长期,有利于高产优质。

3.2 棚室育苗时间:比大田直播提前20~30天。

3.3 育苗方法: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亩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复合肥,整细、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宽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采光),每亩用种约0.5kg,播后覆细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钵、育苗盘或营养钵、袋育苗则更好。 (注意:黄秋葵籽、芽均怕长时间浸水,易烂)

3.4 合理密植:许多小面积实验观察和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每亩以定植2500~3000株产量最高。因此,前述170cm畦面,以宽窄行的方式栽植4行,中间宽行70cm,两边窄行各40cm,畦沟50cm加两边畦面各10cm,也是70cm,株距各40cm,按理论计算为3000株,力争实际达到2500株以上,则为中秆种理想的密度(矮秆种应稍密,高秆种可稀些)。

3.5 移栽技术: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很重要,棉花类似,非常怕伤根),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钵及营养袋育苗的,要保持钵、盆、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幼苗2~3叶为佳;注意选用大、小相当的壮苗,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3.6 套种间作:利用黄秋葵与草莓、大白菜的形态与特性之不同,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仍以前述170cm畦面宽窄行栽植4行黄秋葵为例,应提前施足有机底肥并整地做畦,头年在黄秋葵大行中适期种植2行草莓,并在以后栽植黄秋葵的位置上及时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获后栽植黄秋葵;黄秋葵长大后,其繁茂的枝叶可遮盖部分阳光,为草莓越夏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样变一熟为三熟,效益颇佳。(注:①草莓在南方季节倾向于与大白菜重叠,②从肥效考虑,大豆等亦是好的选择。)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巧施追肥:黄秋葵生育期长,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5kg,对清水500kg按棵浇入。进入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用2%过磷酸钙浸泡液,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于叶部正背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还应注意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

4.2 防旱除渍:黄秋葵虽属耐旱、耐湿植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又必须防旱、除渍。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怕渍水,要注意防涝,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沟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

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

4.3 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长,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进行到封垄后,即可终止。

4.4 整枝摘叶:黄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种)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但在南方地区,入夏以后,暴雨和台风频繁,也有倒伏和折断的危险,应插木棍或竹竿,与主秆绑牢,防止损失。

4.5 病虫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5 科学采收

黄秋葵株高30-50cm左右,或真叶7~8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长,一般60~100天。

5.1 采收标准: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cm,横径1.7cm;温度较低时荚长7~9cm,横径1.7cm。供加工的嫩荚,长6~7cm,横径1.5cm为甲级品;长8~9cm,横径约1.7cm为乙级品;荚长10cm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cm。 (注:仅为参照,实际与气候、肥力、品种有关联性差异。)

5.2 采收时间:一般在花谢后3~7天内即应采收(注:与温度成正比,高温天气,通常不宜约三天)。温度高时,嫩荚生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2~3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5.3 采收方法: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采收后要立即送加工厂速冻或市场立即销售,隔夜的嫩荚会迅速木质化,外观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5.4 采后保鲜: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立即处理,不可再贮藏。

5.5 留种:黄秋葵采种技术比较简单。为避免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早期结的下部果实不要留做种用;植株顶部果荚难以充分成熟,即使成熟充分,籽粒也不饱满,质量差,不宜留种。因此,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果实外壳变黄褐,出现有裂沟),晒干、脱粒、精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

(本资料由葵瑞公司提供,相关黄秋葵资料你还可以继续浏览http://www.okrachina.com)

黄秋葵实用栽培技术

来自:网络与实践 整理:胡小能 发表日期:2010-5-10

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英名:okra。别名:羊角豆、羊角菜、秋葵、黄葵、咖啡黄葵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健型佳蔬(补肾、健胃、清火、减肥等),还是观赏价值颇高的绿化、美化材料,是一种菜、药、花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果荚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目前黄秋葵已作为人们热捧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健食品。

秋葵[黄秋葵,羊角豆]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可食部 能量(千焦) 碳水化合物(克)

灰份(克) 视黄醇(毫克) 尼克酸(毫克)

a-E 钙(毫克) 钠(毫克) 锌(毫克) 锰(毫克)

含量 88 155 11 0.7 0 1 0.92 45 3.9 0.23 0.28

成分名称 水分(克) 蛋白质(克) 膳食纤维(克) 维生素A(毫克) 硫胺素(微克) 维生素C(毫克)

(β-γ)-E 磷(毫克) 镁(毫克) 硒(微克) 碘(毫克)

含量 86.2 2 3.9 52 0.05 4 0.11 65 29 0.51 0

成分名称 能量(千卡) 脂肪(克) 胆固醇(毫克) 胡萝卜素(毫克) 核黄素(毫克) 维生素E(T)(毫克)

δ-E 钾(毫克) 铁(毫克) 铜(毫克)

含量 37 0.1 0 310 0.09 1.03 0 95 0.1 0.07

1 品种选择

1.1 果荚颜色和肉质 从果色看,分青绿色和紫红色两类。目前市场上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颇受消费者青睐;而紫红色荚种则较差,不宜选用。 1.2 植株高矮

①矮秆种:株高1m左右,侧枝多,主、侧枝均可开花;结荚早,荚果浓绿色,荚较尖,成熟荚长可达20cm,有五棱,横断面呈五角形;品种有长绿、绿星、埼玉五角、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清福、五福、三乡等,均可选用。

②中秆种:株高1.5m左右,果实无棱,横断面呈圆形,多为绿色;品种有绿宝石、绿绒、圣母指等,可选用。

③高秆种:株高2m左右,侧枝少,果荚绿色,果实横断面呈五棱或八棱;品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大筱、绿五星等,可选用。

2 选地、整地与施肥

2.1 选择适宜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亦不宜连作。(注:黄秋葵禾杆最好就地粉碎返田,以利某些营养元素返回土地)。 2.2 施足有机底肥:每亩约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1000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

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注:黄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根部未发现根瘤菌,因此可考虑间种大豆)。

2.3 秋冬深耕冻晒垄: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垄、冻垄,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4 开沟做畦:春种前整地,要求达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170cm,畦沟宽50cm,畦、沟相加,占地220cm,畦沟深20cm左右。这样,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证排水通畅,田不积水,苗不受渍。

3 种子直播及育苗移栽

3.1 种子直播:黄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15℃以上时直播较好。南方春天气温较高,可在2月以后直播;北方气温较低,其播种适期则宜在5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种,江浙沿海地区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则能做到苗全苗匀,并可延长其生长期,有利于高产优质。

3.2 棚室育苗时间:比大田直播提前20~30天。

3.3 育苗方法: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亩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复合肥,整细、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宽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采光),每亩用种约0.5kg,播后覆细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钵、育苗盘或营养钵、袋育苗则更好。 (注意:黄秋葵籽、芽均怕长时间浸水,易烂)

3.4 合理密植:许多小面积实验观察和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每亩以定植2500~3000株产量最高。因此,前述170cm畦面,以宽窄行的方式栽植4行,中间宽行70cm,两边窄行各40cm,畦沟50cm加两边畦面各10cm,也是70cm,株距各40cm,按理论计算为3000株,力争实际达到2500株以上,则为中秆种理想的密度(矮秆种应稍密,高秆种可稀些)。

3.5 移栽技术: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很重要,棉花类似,非常怕伤根),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钵及营养袋育苗的,要保持钵、盆、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幼苗2~3叶为佳;注意选用大、小相当的壮苗,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3.6 套种间作:利用黄秋葵与草莓、大白菜的形态与特性之不同,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仍以前述170cm畦面宽窄行栽植4行黄秋葵为例,应提前施足有机底肥并整地做畦,头年在黄秋葵大行中适期种植2行草莓,并在以后栽植黄秋葵的位置上及时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获后栽植黄秋葵;黄秋葵长大后,其繁茂的枝叶可遮盖部分阳光,为草莓越夏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样变一熟为三熟,效益颇佳。(注:①草莓在南方季节倾向于与大白菜重叠,②从肥效考虑,大豆等亦是好的选择。)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巧施追肥:黄秋葵生育期长,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5kg,对清水500kg按棵浇入。进入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用2%过磷酸钙浸泡液,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于叶部正背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还应注意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

4.2 防旱除渍:黄秋葵虽属耐旱、耐湿植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又必须防旱、除渍。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怕渍水,要注意防涝,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沟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

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

4.3 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长,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进行到封垄后,即可终止。

4.4 整枝摘叶:黄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种)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但在南方地区,入夏以后,暴雨和台风频繁,也有倒伏和折断的危险,应插木棍或竹竿,与主秆绑牢,防止损失。

4.5 病虫防治: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为害;在新菜区栽培,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确需使用化学农药时,要科学、合理,保证其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5 科学采收

黄秋葵株高30-50cm左右,或真叶7~8片时即开花结荚,以后只要阳光充足就会陆续开花结荚。其采收期长,一般60~100天。

5.1 采收标准: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cm,横径1.7cm;温度较低时荚长7~9cm,横径1.7cm。供加工的嫩荚,长6~7cm,横径1.5cm为甲级品;长8~9cm,横径约1.7cm为乙级品;荚长10cm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cm。 (注:仅为参照,实际与气候、肥力、品种有关联性差异。)

5.2 采收时间:一般在花谢后3~7天内即应采收(注:与温度成正比,高温天气,通常不宜约三天)。温度高时,嫩荚生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天采收;温度较低时,隔2~3天采收1次。最好于每天早晨剪收,嫩果显得更加鲜嫩。

5.3 采收方法: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采收后要立即送加工厂速冻或市场立即销售,隔夜的嫩荚会迅速木质化,外观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5.4 采后保鲜: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立即处理,不可再贮藏。

5.5 留种:黄秋葵采种技术比较简单。为避免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早期结的下部果实不要留做种用;植株顶部果荚难以充分成熟,即使成熟充分,籽粒也不饱满,质量差,不宜留种。因此,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果实外壳变黄褐,出现有裂沟),晒干、脱粒、精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

(本资料由葵瑞公司提供,相关黄秋葵资料你还可以继续浏览http://www.okrachina.com)


相关内容

  • 补肾菜(黄秋葵)的有机种植技术
  • 补肾菜学名黄秋葵,又称补肾草,原产非洲,锦葵科,草本一年生植物.其幼苗.叶.芽.花.果.种子均可食用,成熟的种子可提取特殊的食药两用油,根可药用,可谓浑身是宝.主要食用鲜嫩的蒴果,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以及铁.钾.钙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高达15%至26%,碳水化合物6.4%,脂肪2%,纤维 ...

  • 黄秋葵的神奇功效
  • 黄秋葵的神奇功效 黄秋葵在国外栽培应用,亦很广泛.许多非洲国家.日本.美国都十分看好黄秋葵,且有很高的评价.基本上和田园优选(6-1-9-6-8-6-8-6-6-8)对黄秋葵的评价趋向一致,共同认为黄秋葵有以下三大亮点: 1.日本人称黄秋葵为"绿色人参".对此,我国科技人员亦专门 ...

  • 大棚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 万方数据 上海蔬菜 -栽培技术・ SHANGHAIVEGETABLES2013(4):37-38 大棚番茄春提早栽培技术 陈美通 (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镇农技站 3㈣) 2012年象湖镇引进大棚番茄春提早栽培技术,表现出早熟.抗病性强.产量高.成本低.效益显著等特点.2013年象湖镇大棚番茄春提早栽培面 ...

  • 黄秋葵种植方法
  • 黄秋葵种植方法,黄秋葵如何种植? 黄秋葵就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羊角豆,羊角椒.是属于锦葵科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是采集嫩荚食用.嫩花和叶子都是可以食用的.黄秋葵还是降血糖的良药,黄秋葵还可以深加工成花茶.饮料.胶囊.干蔬.油等.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黄秋葵种植方法呢?黄秋葵如何种植呢? 黄秋葵是一 ...

  • 黄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秋葵的营养价值 秋葵的正确做法
  • 导读:黄秋葵里面黏的东西主要是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控制血压,今天为大家介绍几款秋葵家常菜肴. 最近有一条消息在网上疯传,说有一种食物它号称是糖尿病的克星,而且它可以降血糖降血脂,尤其适合老年人来食用.它就是<黄秋葵>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养生食物,长得和辣椒有 ...

  • 黄秋葵做法
  • 黄秋葵做法 黄秋葵食用方法多样,既可凉拌,又可热炒.油炸,还可汤食.主要利用方式有如下几种: 1.凉拌:轻轻切除果蒂,置于沸水中2-3分钟,捞出,凉水速冲,切成细丝,加入各种佐料调制. 2.炒食:去蒂后放入沸水中30秒左右,捞出控水,切成厚1厘米的片备用.取瘦猪肉切片,放油锅中爆炒,随即加入黄秋葵片 ...

  • 黄秋葵烩饭,你见过黄秋葵美丽的花吗?
  • (2013-09-23 08:05:55) 一夜狂风骤雨,早上倒是风平浪静了,起床后先打开电视,看看天气和路面情况,没有预想中的积水.坍塌等严重事件发生,看来天兔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烩饭是一个人吃饭时最方便的选择.扫一扫冰箱,有半碗剩饭.一张饼.几片蔬菜叶,很容易就搭配出一碗单人美味营养餐,比吃快 ...

  • 黄秋葵的功效与作用[总结篇]
  • 黄秋葵的功效与作用[总结篇] 黄秋葵的功效 幼果中还含有一种黏性物质,可助消化,治疗胃炎.胃溃疡,并可保护肝脏及增强人体耐力.嫩叶也可食用.花.种子和根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黄秋葵的作用 黄秋葵的营养保健价值很高,如:黄秋葵中的维生素A能有效地防护视网膜,确保良好的视力,防止白内障 ...

  • 秋葵怎么吃?
  • 秋葵的做法大全 新颖蔬菜吃法多 秋葵是近期才出现在人们的眼中的蔬菜,它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口感很是清脆.将常能吃到的事晒干了的秋葵,其实新鲜的秋葵营养成分更多,它的做法也并不是很难.朋友们想知道秋葵怎么做好吃及秋葵的做法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秋葵的做法大全.肉片炒秋葵 材料 净肉片50克,黄秋葵10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