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高频词语

高频词语:

1. 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2. 黯淡:多指色彩而言,指人的情绪,精神状态。

3. 爆发: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但常用的是其比喻义。如辛亥革命爆发。这里

的爆发指通过冲突,发生了质变。爆发侧重于强调力度。

4. 暴发:指突然发作或突然发财得势。强调时间的突然性。

5. 财物:指钱财和物资。

6. 财务:指机关、企业、团体的单位有关财产的管理以及银行保管、出纳等事物。

7. 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研究。如“他实地去察访民情。”

8. 查访:指调查、打听(案件)等。如“为了弄清案情,他查访了许多当事人。”

9. 处事:指处理事务。如“他处事严肃,为人却和蔼可亲。

10.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相处。

11. 对换:相互交换

12. 兑换: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成为另一种货币。

13. 大事:指大力从事。

14. 大肆:毫不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15. 淡泊:真不追求名利。

16. 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17. 抚慰:指安慰,如上级领导抚慰灾民。

18. 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工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或病故的人员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

19. 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如他为人公正。

20. 公允:指公平恰当。如他持论公允。

21. 工效:之工作效率。

22. 功效:指功能效果。

23. 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含有不光明正大之义,贬义词。

24. 沟通:指双方通连。如沟通了南北的长江大桥;我们要注意沟通思想。

25. 合宜:直合适。

26. 合意:指合乎心意,中意。

27. 和议:指交战双方恢复和平的谈判。

28. 合议:由审判员和审判员跟陪审员组成审判庭审理案件。如人民法院实行合议制。

29. 技能:指人民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基本技能。

30. 机能:指有机体的活动能力。

31. 简捷:指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如他现在要用最简捷的方法,说服小明回去。

32. 简洁:指简明扼要。如他简洁的讲话,是那样有力。

33. 禁止:指不许可,是在事发之前加以阻止。

34. 制止:指强迫使停止,往往是在事发之后加以阻止。

35. 苦楚:生活上受折磨。

36. 苦处:指所受的痛苦和痛苦的所在。如这是先生的苦处,也是先生的好处。

37. 流逝:像水一样迅速的消逝。

38. 流失: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如抢救流失的文物;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地单位,

如人才流失,

39. 领悟:指领会、理解。

40.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风情意义,或者辨别他的滋味,如领略江南风光。

41. 谋取:指设法取得的利益,中性词。

42. 牟取:非法取得的利益,贬义词。

43. 签订:指订立条约或订立合同并签字。如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书和支付协定。

44. 签署:指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如:两国签署了联合公报。

45. 权利:宪法所赋予人们享受的利益,对象指公民、法人,也可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

46. 权力:指在一定权限内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

47. 实验: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如科学实验、化学实验。

48. 试验:指为了观察某种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试探性活动。如新办法试验后逐步推广。

49. 十足:指十分充分。

50. 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实足的年龄。

51. 塑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52. 打造:指制造、制作(多指金属器物),今也用其比喻对环境气氛的烘托布置与安排。

53. 商量: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一般问题。可充跌成商量商量。

54. 商榷:文言词,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体,多指学术问题,也指其他需慎重研究的重大问题。

55. 协商:着重指共同正式商讨。指重大的特别是具有社会性或国际性的问题,一般有庄重色彩。

56. 损害:指人民事业、群众利益、身体健康、个人或集体声誉受到损失,一般程度轻且是局部的受害。

57. 伤害:指损害人或有生命的东西,也包括自尊心、积极性,程度有轻有重。

58. 危害:对象一般是国家、社会、革命等。也指人民群众、个体、集体等,一般程度较重,有处于危险境地之意。

59. 随即:常用于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之后马上发生另一种动作、行为或情况,相当于立刻、马上之意。

60. 随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任何时候都持续着,有时时刻刻的意思;另外,还用在动词前,表行为动作一有需要或有可能的时候就做。

61. 随后: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紧接某种情况活动做之后发生。多与“就”连用。

62. 退让:本指往后退,让开路,今多指让步。

63. 谦让:谦逊的不肯担任、不肯接受、不肯占先。

64. 同一: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一致,统一。

65. 统一:部分连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如意见逐步统一了;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如统一调配,统一领导。

66. 提倡:提倡的对象是指对国家、集体、个人有利的事物。

67. 提议:指在会上、报告里提出意见,供大家讨论或采纳。

68. 停留:暂时停止而不离开某地方。

高频词语:

1. 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2. 黯淡:多指色彩而言,指人的情绪,精神状态。

3. 爆发: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但常用的是其比喻义。如辛亥革命爆发。这里

的爆发指通过冲突,发生了质变。爆发侧重于强调力度。

4. 暴发:指突然发作或突然发财得势。强调时间的突然性。

5. 财物:指钱财和物资。

6. 财务:指机关、企业、团体的单位有关财产的管理以及银行保管、出纳等事物。

7. 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研究。如“他实地去察访民情。”

8. 查访:指调查、打听(案件)等。如“为了弄清案情,他查访了许多当事人。”

9. 处事:指处理事务。如“他处事严肃,为人却和蔼可亲。

10.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相处。

11. 对换:相互交换

12. 兑换: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成为另一种货币。

13. 大事:指大力从事。

14. 大肆:毫不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15. 淡泊:真不追求名利。

16. 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17. 抚慰:指安慰,如上级领导抚慰灾民。

18. 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工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或病故的人员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

19. 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如他为人公正。

20. 公允:指公平恰当。如他持论公允。

21. 工效:之工作效率。

22. 功效:指功能效果。

23. 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含有不光明正大之义,贬义词。

24. 沟通:指双方通连。如沟通了南北的长江大桥;我们要注意沟通思想。

25. 合宜:直合适。

26. 合意:指合乎心意,中意。

27. 和议:指交战双方恢复和平的谈判。

28. 合议:由审判员和审判员跟陪审员组成审判庭审理案件。如人民法院实行合议制。

29. 技能:指人民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基本技能。

30. 机能:指有机体的活动能力。

31. 简捷:指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如他现在要用最简捷的方法,说服小明回去。

32. 简洁:指简明扼要。如他简洁的讲话,是那样有力。

33. 禁止:指不许可,是在事发之前加以阻止。

34. 制止:指强迫使停止,往往是在事发之后加以阻止。

35. 苦楚:生活上受折磨。

36. 苦处:指所受的痛苦和痛苦的所在。如这是先生的苦处,也是先生的好处。

37. 流逝:像水一样迅速的消逝。

38. 流失: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如抢救流失的文物;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地单位,

如人才流失,

39. 领悟:指领会、理解。

40.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风情意义,或者辨别他的滋味,如领略江南风光。

41. 谋取:指设法取得的利益,中性词。

42. 牟取:非法取得的利益,贬义词。

43. 签订:指订立条约或订立合同并签字。如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书和支付协定。

44. 签署:指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如:两国签署了联合公报。

45. 权利:宪法所赋予人们享受的利益,对象指公民、法人,也可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

46. 权力:指在一定权限内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

47. 实验: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如科学实验、化学实验。

48. 试验:指为了观察某种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试探性活动。如新办法试验后逐步推广。

49. 十足:指十分充分。

50. 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实足的年龄。

51. 塑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52. 打造:指制造、制作(多指金属器物),今也用其比喻对环境气氛的烘托布置与安排。

53. 商量: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一般问题。可充跌成商量商量。

54. 商榷:文言词,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体,多指学术问题,也指其他需慎重研究的重大问题。

55. 协商:着重指共同正式商讨。指重大的特别是具有社会性或国际性的问题,一般有庄重色彩。

56. 损害:指人民事业、群众利益、身体健康、个人或集体声誉受到损失,一般程度轻且是局部的受害。

57. 伤害:指损害人或有生命的东西,也包括自尊心、积极性,程度有轻有重。

58. 危害:对象一般是国家、社会、革命等。也指人民群众、个体、集体等,一般程度较重,有处于危险境地之意。

59. 随即:常用于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之后马上发生另一种动作、行为或情况,相当于立刻、马上之意。

60. 随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任何时候都持续着,有时时刻刻的意思;另外,还用在动词前,表行为动作一有需要或有可能的时候就做。

61. 随后: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紧接某种情况活动做之后发生。多与“就”连用。

62. 退让:本指往后退,让开路,今多指让步。

63. 谦让:谦逊的不肯担任、不肯接受、不肯占先。

64. 同一: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一致,统一。

65. 统一:部分连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如意见逐步统一了;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如统一调配,统一领导。

66. 提倡:提倡的对象是指对国家、集体、个人有利的事物。

67. 提议:指在会上、报告里提出意见,供大家讨论或采纳。

68. 停留:暂时停止而不离开某地方。


相关内容

  •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频词汇锦集
  • 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经在进行紧张的备考,而言语理解作为行测的重头戏,是许多考生复习的重点.而逻辑填空作为言语理解错误率最高的一部分,是许多考生较为头疼的一块.其实逻辑填空出题也有一定的规律,每年国考都有一定的重点倾向,考查的范围除了语境的分析之外,就是词语的辨析.而我们综观历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就会发现, ...

  •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
  • 言语理解与表达高效备考策略 高分第一步:掌握两大核心方法 第二部分总结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的核心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语境分析法,片段阅读--关键信息识别法.要注意相关知识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要点,找准解题关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高分第二步:了解题型特点 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揭示了 ...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备考指导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备考指导 (一)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的题型之一.这类题型在形式上,是从媒体报刊上选取一段文字,从中选取合适的词语,将其挖掉,然后根据原文中正确的词语设置干扰项,让考生从选项中找出填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通过对逻辑填空题的命题探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总 ...

  • 言语理解-近义词
  • 言语理解部分为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核心题型,表现为题量大.题型固定.难度高等特点.为备考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网老师特将国考中言语理解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言语理解与 ...

  • 山西人事考试网2014年山西省考试申论备考指南
  •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山西人事考试网2014年山西省考试申论备考指南 山西人事考试网,为给位考试精心整理了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资料.希望为迎战2014年山西省考的各位考试提供帮助,祝各位考生在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取得自己理想的职位. 一.考情 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笔试 ...

  •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六大答题技巧
  •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六大答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已成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最稳定的考试题型.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这部分的题量为40道,是行测五 ...

  • 公务员常考的词语
  • 公务员考试高频易混词语熟语100例 1. 不齿·不耻: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 ...

  • 如何进行归纳和概括--北京刘润
  • 如何进行总结和概括 刘 润 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答题经常出现下列一些问题:答案少点,答非所问,似是而非,车轱辘话,更有一些学生根本读不懂文章,答题无从下手.学生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一,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问题,表述不到位.二,语文的知识点不全,不是按知识点回答问题.三,不能按分值.按要求设置答 ...

  •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国内语文教学语言词语对比研究
  • 170 继续教育研究 jixujiaoyuyanjiu 2010年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国内语文教学语言词语对比研究 王祖嫘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以对外汉语和国内语文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大量教学语言的语料,通过对语料的统计和研 究,列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