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题--质量密度专题解析(拔高类)

竞赛题----质量和密度专题解析

1. 水与冰的密度之比为10∶9,若一定质量的水完全结成冰,其结冰前的体积与结冰后的体积之比为_____。(已知ρ冰=0.9×10千克/米)

2. 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等高实心圆柱体,甲的直径是乙的两倍,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____倍。

3. 把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同时注入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中,在下面的是_____。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与水银的高度之比是_____。

4. 如图1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图1中可见,120克D 物质

的体积是______,从图2中可见斜线部分S 的面积表示物质的______,其值为______.

3

3

5. 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已知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将它们混合制成的合金的密度ρ=______。(用ρ甲、ρ乙表示)

6.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金属块,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现各取它们体积的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是______。 7. 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

(1)甲、乙两种物质比较,___物质的密度大,

乙物质的密度ρ2=_____千克/米。 (2)质量为1.8千克的乙物质,其体积为___

分米。

8. 质量、体积均相等的铜球、铁球和铝球,一定空心的有____________,可能空心的有____________,可能实心的有____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1

3

3

1

混合在一起3

9. 300毫升甲液体的质量等于500毫升乙液体质量的一半,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 )

A 、6∶5。 B 、5∶3。 C 、3∶5。 D 、5∶6。 10. 一定质量的水,全部结成冰,体积比原来: ( )

A 、增大1/10。 B 、减小1/10。 C 、增大1/9。 D 、减小1/9。

11. 金属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1、ρ2,若由质量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则此合金的

密度是: ( ) A 、

ρ1+ρ2ρ1ρ22ρ1ρ2

。 B、1ρ2。 C、。 D 、。 2ρ1+ρ2ρ1+ρ2

3

3

12. 用密度为2.7×10千克/米 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米、0.2米和0.3米,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千克、12.6千克和54千克。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 ( ) A. 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 乙为合格品,甲为废品,丙为次品 C.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甲为次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3.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 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毫克的砝码 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 ( ) A.36.10克 B.36.22克 C.36.24克 D.36.25克

14. 一个实心球是由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个半球组成的(ρ1≠ρ2),测得该球的平均密度恰好和水的密度相同,则 ( )

A.ρ1+ρ2=ρ水 B.|ρ1-ρ2|=ρ水 C.ρ1+ρ2=2ρ水 D.ρ1+ρ2=4ρ水

15 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下表所示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

2 次数

3

40 65 液体的体积/cm

82 液体和烧杯总质量/g 62

(1)该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装液体的烧杯的质量是 . (3)表中m 16. 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装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

2

3 70 m

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1和p2,且p1m乙 D. 无法确定

17. 某工厂用密度为ρ1的金属和密度为ρ2的金属炼成合金,若取等体积的两种金属配方,则炼出的合金密度ρ=_______________;若取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配方,则炼出的合金ρ′=______________。ρ与ρ′的关系是ρ____________ρ′。

18. 某同学使用已调好的天平测某零件的质量。已知天平的称量(即测量范围)是200克,感量(即分度值)是0.1克,砝码盒内的最小砝码为1克。(1)按正确方法测量时,测得零件的质量为39.70克,那么天平右盘里所放的砝码分别是___________(从大到小,写明克数与只数)。(2)若测量时,某同学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内,而他却按正常方法读取物体的质量,读得结果为32.40克,那么这个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克。

19. 铅球实际上是在铁壳里灌以铅制成的。一只铅球的质量是3.62千克,体积是350厘米,问铅球里灌有多少铅?(已知:ρ铁=7.9×10kg/m,ρ铅=11.3×10kg/m)

20. 为测定黄河水的含砂量(即每立方米的黄河水中含砂的质量)是多少,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取了10dm 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kg ,试计算黄河水的含砂量。

21. 一辆汽车最大运载量是30t ,容积是40m3,现要运输钢材和木材两种材料,钢材密度是7.8×103kg/m3,木材的密度是0.5×103kg/m3,问这两种材料怎样搭配才能使这辆车厢得到充分利用?

3

3

3

3

3

3

3

竞赛题----质量和密度专题解析

1. 水与冰的密度之比为10∶9,若一定质量的水完全结成冰,其结冰前的体积与结冰后的体积之比为_____。(已知ρ冰=0.9×10千克/米)

2. 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等高实心圆柱体,甲的直径是乙的两倍,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____倍。

3. 把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同时注入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中,在下面的是_____。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与水银的高度之比是_____。

4. 如图1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图1中可见,120克D 物质

的体积是______,从图2中可见斜线部分S 的面积表示物质的______,其值为______.

3

3

5. 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已知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将它们混合制成的合金的密度ρ=______。(用ρ甲、ρ乙表示)

6.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金属块,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现各取它们体积的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是______。 7. 如图所示的是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

(1)甲、乙两种物质比较,___物质的密度大,

乙物质的密度ρ2=_____千克/米。 (2)质量为1.8千克的乙物质,其体积为___

分米。

8. 质量、体积均相等的铜球、铁球和铝球,一定空心的有____________,可能空心的有____________,可能实心的有____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1

3

3

1

混合在一起3

9. 300毫升甲液体的质量等于500毫升乙液体质量的一半,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 )

A 、6∶5。 B 、5∶3。 C 、3∶5。 D 、5∶6。 10. 一定质量的水,全部结成冰,体积比原来: ( )

A 、增大1/10。 B 、减小1/10。 C 、增大1/9。 D 、减小1/9。

11. 金属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1、ρ2,若由质量相等的金属甲和乙制成合金,则此合金的

密度是: ( ) A 、

ρ1+ρ2ρ1ρ22ρ1ρ2

。 B、1ρ2。 C、。 D 、。 2ρ1+ρ2ρ1+ρ2

3

3

12. 用密度为2.7×10千克/米 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是0.1米、0.2米和0.3米,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质量分别是3千克、12.6千克和54千克。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 ( ) A. 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 乙为合格品,甲为废品,丙为次品 C.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甲为次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3.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 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毫克的砝码 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 ( ) A.36.10克 B.36.22克 C.36.24克 D.36.25克

14. 一个实心球是由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个半球组成的(ρ1≠ρ2),测得该球的平均密度恰好和水的密度相同,则 ( )

A.ρ1+ρ2=ρ水 B.|ρ1-ρ2|=ρ水 C.ρ1+ρ2=2ρ水 D.ρ1+ρ2=4ρ水

15 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下表所示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

2 次数

3

40 65 液体的体积/cm

82 液体和烧杯总质量/g 62

(1)该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装液体的烧杯的质量是 . (3)表中m 16. 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装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

2

3 70 m

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1和p2,且p1m乙 D. 无法确定

17. 某工厂用密度为ρ1的金属和密度为ρ2的金属炼成合金,若取等体积的两种金属配方,则炼出的合金密度ρ=_______________;若取等质量的两种金属配方,则炼出的合金ρ′=______________。ρ与ρ′的关系是ρ____________ρ′。

18. 某同学使用已调好的天平测某零件的质量。已知天平的称量(即测量范围)是200克,感量(即分度值)是0.1克,砝码盒内的最小砝码为1克。(1)按正确方法测量时,测得零件的质量为39.70克,那么天平右盘里所放的砝码分别是___________(从大到小,写明克数与只数)。(2)若测量时,某同学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内,而他却按正常方法读取物体的质量,读得结果为32.40克,那么这个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为_____克。

19. 铅球实际上是在铁壳里灌以铅制成的。一只铅球的质量是3.62千克,体积是350厘米,问铅球里灌有多少铅?(已知:ρ铁=7.9×10kg/m,ρ铅=11.3×10kg/m)

20. 为测定黄河水的含砂量(即每立方米的黄河水中含砂的质量)是多少,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取了10dm 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kg ,试计算黄河水的含砂量。

21. 一辆汽车最大运载量是30t ,容积是40m3,现要运输钢材和木材两种材料,钢材密度是7.8×103kg/m3,木材的密度是0.5×103kg/m3,问这两种材料怎样搭配才能使这辆车厢得到充分利用?

3

3

3

3

3

3

3


相关内容

  •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物质组成的秘密.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谟克得特说过,万物都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这种古代的原子学说虽然没有实验根据,却包含着原子理论的萌芽.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原子的存在早已不是猜想,而被实验所证实. 从本章开始学习热 ...

  •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
  •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 一.考点热点指津 1<压强>这部分是大纲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内容之 一.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占的比例都很大.主要考查 的知识点 ...

  • 初三函数图像拔高题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17) 函数的图象 一.内容提要 1. 函数的图象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 以自变量 x 为横坐标和以它的函数 y 的对应值为纵 y 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 y=f(x)的图象. l 例如 一次函数 y=kx+b (k,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l. ① l ...

  • 特殊平行四边形拔高复习
  •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拔高复习 一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汇总 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 ...

  • 等效平衡专题教案
  • 一.复习预习 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2.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二.知识讲解 考点1等效平衡定义 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常见的为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起始投料方式不同(从正.逆或中间等方向开始),若达到的化学平衡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平衡状态互称为等效平衡. 考点 ...

  • 初三物理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
  • 学习过程 一.预习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 1. 外观相同的酒精和水,你能用最简单是方法将他们分辨出来吗? 2. 固体____一定的形状,____一定体积:液体____一定形状,____一定体积:气体____一定形状,____一定体积.(均填"有"或" ...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押题
  •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考押题) 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000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昆仑雪菊原产地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高三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
  •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模块综合测试 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回答1-3题. 1.地理界线P 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

  • 化学平衡2
  •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学生阅读课本45页科学史话),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开这一谜底了.你想知道吗? 二.复习预习 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都能同时进行的反应. 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 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 三.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