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怎么办?》第187页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教学过程】

一、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③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不断高涨。④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组织: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⑥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方案均未能使中国摆脱危机。 ⑦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之后,认识到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

4、评价:

评价历史的标准:是否符合革命目标(利于完成革命任务);手段(方式)是否适合当时历史情况;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趋势;是否代表广大人民意愿。

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⑵①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②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⑶ 局限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5、⑴总结三民主义实践的几件大事:

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③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⑵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二、新三民主义

1、条件:

⑴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⑵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⑷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

⑴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⑵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②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国民党“一大”代表中,共产党员占14%

3、内容:⑴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⑵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⑶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6、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③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

④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问题探究】

1、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

(1)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分)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⑴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否等于三大政策?)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①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②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

⑵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⑴根源:阶级立场不同。

⑵同: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反帝反封建。

⑶异:A、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新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B、①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②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⑶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知识拓展】

1、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又会最终分道扬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区别存在的原因:因为两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别;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

3、孙中山的转变

⑴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

⑵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A、根本原因: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

B、客观条件:①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②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③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④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4、新旧三民主义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反帝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小结〗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当时指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在革命遇到挫折后,他又与时惧进把他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民主革命又向前推了一步。

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怎么办?》第187页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教学过程】

一、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③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不断高涨。④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⑤组织: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⑥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方案均未能使中国摆脱危机。 ⑦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之后,认识到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

4、评价:

评价历史的标准:是否符合革命目标(利于完成革命任务);手段(方式)是否适合当时历史情况;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国家发展趋势;是否代表广大人民意愿。

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⑵①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②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⑶ 局限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5、⑴总结三民主义实践的几件大事:

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③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⑵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二、新三民主义

1、条件:

⑴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⑵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⑷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

⑴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⑵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②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国民党“一大”代表中,共产党员占14%

3、内容:⑴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⑵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⑶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6、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③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

④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问题探究】

1、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6分)

(1)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分)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⑴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否等于三大政策?)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①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②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

⑵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⑴根源:阶级立场不同。

⑵同: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反帝反封建。

⑶异:A、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②新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B、①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②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⑶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知识拓展】

1、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又会最终分道扬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区别存在的原因:因为两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别;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

3、孙中山的转变

⑴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

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

⑵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

A、根本原因: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

B、客观条件:①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②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③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④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4、新旧三民主义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反帝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小结〗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当时指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在革命遇到挫折后,他又与时惧进把他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民主革命又向前推了一步。


相关内容

  • 孙中山的是三民主义
  • 孙中山的是三民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 ...

  • 孙中山思想概论论文
  • 孙中山思想概论论文 孙中山的人权思想 关于孙中山人权思想的内容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学术界同仁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作过探讨和论述.本文旨在讨论孙中山人权思想的实质和倾向,并联系现代中国思想界状况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揭示孙中山人权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近百年人权思想史上,孙中山人权思想无疑是 ...

  • 历史必修三第十课
  •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2课时)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 ...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导学学生版
  • 任丘一中历史新授课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教师评价: 课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编者:张芦丰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 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斗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 ...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 ...

  • 孙中山: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
  • 作者:王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12期 编者按 孙中山先生是海峡两岸.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景仰的伟人.值其诞辰130周年之际,纪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研究他的博大精深.影响中国整个近现代史的思想学说,发扬他"振兴中华".鞠躬尽瘁的精神品德,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改 ...

  • 中国近代史概论的论文
  • <中国近代史概论>课程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系 名 称:经济政法系 专业名称:金融学 学 号:[1**********]4 学生姓名:王青 任课教师姓名:潘济华 二0一三年十月 目 录 一.论文的封面··························1 二.论文的目 ...

  • 论孙中山的宪法思想_韩剑锋
  • 第24卷第1期vol.24No.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14年2月 Feb.2014 论孙中山的宪法思想 韩剑锋,刘佳,陈立康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北辰300401) 摘要:孙中 ...

  • 论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 作者:忻平 学术月刊 1997年10期 [内容提要] 在理论上,孙中山以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与平等为现代化方案的基本前提:实现以自由.平等.民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现代化作为现代化方案的核心:建立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为现代化方案的基础.而在实施和推行方面,则致力于将理论化为实践,直接促发国民革命,并以三民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