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

选择题和论述题

总论

现存的第一本方书《五十二病方》

方书之祖 《伤寒论》

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开创方论之先河

程钟龄《医学心悟》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以及其含义(简答) 解表剂

麻黄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麻黄:桂枝=3:2)

桂枝汤功效、主治、常用药对、药物比例(桂枝:芍药=1:1)调和营卫、脾胃、阴阳、气血 柯琴的话 滋阴和阳之总方 九味羌活汤配伍特点(分经论治)、药物的归经(如羌活归太阳经、细辛归少阴经等)

小青龙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药对 (姜辛夏味)

银翘散的功效,淡豆豉、荆芥去性存用作用、用法(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剂)

败毒散 药物组成、逆流挽舟、人参的配伍意义

泻下剂

大承气汤 组成、主治、寒因寒用、通因通用、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病机,配伍特点是攻润结合

和解剂

小柴胡汤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临床表现、配伍意义、去滓再煎

逍遥散 药物组成、主治,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半夏泻心汤 药物组成、主治、配伍特点。

清热剂

白虎汤 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清营汤 “透热转气”的药物,银花、连翘

黄连解毒汤的配伍特点(苦寒直折)、药物组成

仙方活命饮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导赤散

左金丸药物比例

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

火郁发之的方剂凉膈散、普济消毒、清胃散、黄连解毒 葛根芩连他 协热下利

芍药汤 重点方 功效、主治、临床表现、治疗大法“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大黄“通因通用”肉桂 反佐 白头翁汤的功效、主治

青蒿鳖甲汤 青蒿和鳖甲的配伍意义;配伍特点是清中有透,先入后出

理中丸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小建中汤 药物组成,主治病证和功效 治疗虚劳里急

四逆汤 重点方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当归四逆汤 病机、主治、临床表现

补益剂

四君子汤 治疗脾胃气虚的基础方,药物组成

参苓白术散 主治(脾虚湿盛)

补中益气汤 重点方 掌握

生脉饮的药物组成、玉屏风散的药物组成

四物汤 药物组成、配伍特点,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比例(黄芪:当归 5:1) 归脾汤 主治、配伍特点(一共三条)简答

炙甘草汤 主治,功效、药物组成 用法中的清酒

六味地黄丸 重点方 全部掌握,注意其配伍特点,三补三泻 肾气丸 重点方 注意药物用量、配伍特点

地黄饮子 喑痱

四神丸 药物组成、治疗五更泄泻的常用方,服用时间是睡前服用

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三参是人参、丹参、玄参

理气剂

越鞠丸 六郁是什么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常用方

苏子降气汤 功用、主治

定喘汤的主治

旋覆代赭汤 功用、主治、旋复花和代赭石的配伍比例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功效、主治、配伍特点 胸中瘀血证

补阳还五汤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配伍特点、君药是生黄芪

温经汤 重点方

黄土汤 药物组成、黄芩的配伍意义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

消风散 药物组成、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

羚角钩藤汤 治疗热极生风的代表方

镇肝熄风汤 类中风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

清燥救肺汤 主治

增液汤 药物组成

麦门冬汤 用药比例(麦冬:半夏 7:1)

百合固金汤 滋肾保肺、金水并调 药物组成

祛湿剂

平胃散 药物组成、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

藿香正气散的主治

茵陈蒿汤 治疗湿热黄疸的常用方、药物组成

三仁汤 重点方 宣上、畅中、渗下

八正散的主治、药物组成、病机

五苓散 重点方 药物组成 治疗膀胱蓄水证 桂枝的配伍意义

苓桂术甘汤 病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真武汤 重点方 治疗阳虚水泛的基础方。芍药的配伍意义 独活寄生汤的主治病证

祛痰剂

二陈汤 治疗湿痰的基础方,药物组成

温胆汤的主治

乌梅丸 治疗蛔厥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风痰上扰的头痛眩晕

简答:

1. 方剂的组成 19页

2. 桂枝汤、麻黄汤的比较 33页

3. 九味羌活汤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35页

4. 小青龙汤方解 39页

5. 桑菊饮、银翘散的比较 45页

6. 败毒散人参的意义 51页

7. 三承气汤的比较 60页

8. 小柴胡汤的主治 76 页

9. 逍遥散方解 84页

10. 白虎汤 组成、功用、主治 91页

11. 青蒿鳖甲汤 119页

12. 小建中汤、理中汤的比较 135页

13. 四逆汤方解 138页

14. 三个四逆汤的比较 142

15. 四君子、参苓白术比较 149

16. 真武汤 芍药的用法 301页

17. 清燥救肺、桑杏汤的比较 271页

18. 补阳还五汤 配伍特点 233页

19. 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的比较 222页

20. 越鞠丸 212页

21. 肾气丸配伍特点 172页

22. 六味地黄 配伍特点

23. 肾气丸、六味丸的比较

24. 五苓散猪苓汤对比

病例题(举例):

患者, 女, 25 岁。2天前外出淋雨受凉, 晚间即感恶寒, 头身疼痛, 服“感冒通” 未效, 遂来院求治。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纳差, 胸脘痞闷, 口苦微渴, 苔白微腻, 脉浮有力。

通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确定此系何病证? 应以何法、

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

分析:患者于2天前因淋雨受凉感受外寒,初起外寒郁滞于肌表,影响卫气温煦体表的作用,故出现恶寒的表现,因为病情没有因为自服“感冒通”缓解,卫气郁而化热,而且患者机体正气旺盛,与邪气相斗争,故出现恶寒发热的表现。寒性凝滞,寒主收引,故无汗,影响气血的运行,经脉不利,故出现头痛项强的表现。外出淋雨说明感受湿邪,故出现肢体的酸楚疼痛,外湿引动内湿邪,湿邪易阻滞气机,故出现纳差、胸脘痞闷的表现。口苦微渴说明伴有内热。但热象不明显,所以舌苔白微腻。感受外邪,气血浮盛于外抗邪,所以脉浮有力。综上所述,患者所患病证是外感风寒湿邪,同时有内热的表现。

辨证:外感风寒湿邪,里有蕴热证。

治法: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处方: 九味羌活汤去生地黄, 加紫苏、 枳壳。

羌活10g 苍术6g, 细辛3g 川芎9g

白芷9g 防风9g 黄芩9g 紫苏 6g

枳壳 9g 炙甘草6g

三副,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羌活为君,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止疼痛。防风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苍术发汗祛湿, 两药相合, 助君药

散寒除湿止痛, 为臣药。细辛、 白芷、 川芎散风寒, 行气血, 宣痹痛, 治头身疼痛; 黄芩清泄里热, 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使。因湿重胸痞, 故去滋腻之生地, 加化湿行气宽胸之紫苏、枳壳。

选择题和论述题

总论

现存的第一本方书《五十二病方》

方书之祖 《伤寒论》

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开创方论之先河

程钟龄《医学心悟》的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以及其含义(简答) 解表剂

麻黄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麻黄:桂枝=3:2)

桂枝汤功效、主治、常用药对、药物比例(桂枝:芍药=1:1)调和营卫、脾胃、阴阳、气血 柯琴的话 滋阴和阳之总方 九味羌活汤配伍特点(分经论治)、药物的归经(如羌活归太阳经、细辛归少阴经等)

小青龙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药对 (姜辛夏味)

银翘散的功效,淡豆豉、荆芥去性存用作用、用法(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剂)

败毒散 药物组成、逆流挽舟、人参的配伍意义

泻下剂

大承气汤 组成、主治、寒因寒用、通因通用、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病机,配伍特点是攻润结合

和解剂

小柴胡汤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临床表现、配伍意义、去滓再煎

逍遥散 药物组成、主治,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半夏泻心汤 药物组成、主治、配伍特点。

清热剂

白虎汤 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清营汤 “透热转气”的药物,银花、连翘

黄连解毒汤的配伍特点(苦寒直折)、药物组成

仙方活命饮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导赤散

左金丸药物比例

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

火郁发之的方剂凉膈散、普济消毒、清胃散、黄连解毒 葛根芩连他 协热下利

芍药汤 重点方 功效、主治、临床表现、治疗大法“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大黄“通因通用”肉桂 反佐 白头翁汤的功效、主治

青蒿鳖甲汤 青蒿和鳖甲的配伍意义;配伍特点是清中有透,先入后出

理中丸 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小建中汤 药物组成,主治病证和功效 治疗虚劳里急

四逆汤 重点方 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当归四逆汤 病机、主治、临床表现

补益剂

四君子汤 治疗脾胃气虚的基础方,药物组成

参苓白术散 主治(脾虚湿盛)

补中益气汤 重点方 掌握

生脉饮的药物组成、玉屏风散的药物组成

四物汤 药物组成、配伍特点,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比例(黄芪:当归 5:1) 归脾汤 主治、配伍特点(一共三条)简答

炙甘草汤 主治,功效、药物组成 用法中的清酒

六味地黄丸 重点方 全部掌握,注意其配伍特点,三补三泻 肾气丸 重点方 注意药物用量、配伍特点

地黄饮子 喑痱

四神丸 药物组成、治疗五更泄泻的常用方,服用时间是睡前服用

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三参是人参、丹参、玄参

理气剂

越鞠丸 六郁是什么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常用方

苏子降气汤 功用、主治

定喘汤的主治

旋覆代赭汤 功用、主治、旋复花和代赭石的配伍比例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功效、主治、配伍特点 胸中瘀血证

补阳还五汤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配伍特点、君药是生黄芪

温经汤 重点方

黄土汤 药物组成、黄芩的配伍意义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

消风散 药物组成、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

羚角钩藤汤 治疗热极生风的代表方

镇肝熄风汤 类中风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

清燥救肺汤 主治

增液汤 药物组成

麦门冬汤 用药比例(麦冬:半夏 7:1)

百合固金汤 滋肾保肺、金水并调 药物组成

祛湿剂

平胃散 药物组成、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

藿香正气散的主治

茵陈蒿汤 治疗湿热黄疸的常用方、药物组成

三仁汤 重点方 宣上、畅中、渗下

八正散的主治、药物组成、病机

五苓散 重点方 药物组成 治疗膀胱蓄水证 桂枝的配伍意义

苓桂术甘汤 病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真武汤 重点方 治疗阳虚水泛的基础方。芍药的配伍意义 独活寄生汤的主治病证

祛痰剂

二陈汤 治疗湿痰的基础方,药物组成

温胆汤的主治

乌梅丸 治疗蛔厥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主治风痰上扰的头痛眩晕

简答:

1. 方剂的组成 19页

2. 桂枝汤、麻黄汤的比较 33页

3. 九味羌活汤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35页

4. 小青龙汤方解 39页

5. 桑菊饮、银翘散的比较 45页

6. 败毒散人参的意义 51页

7. 三承气汤的比较 60页

8. 小柴胡汤的主治 76 页

9. 逍遥散方解 84页

10. 白虎汤 组成、功用、主治 91页

11. 青蒿鳖甲汤 119页

12. 小建中汤、理中汤的比较 135页

13. 四逆汤方解 138页

14. 三个四逆汤的比较 142

15. 四君子、参苓白术比较 149

16. 真武汤 芍药的用法 301页

17. 清燥救肺、桑杏汤的比较 271页

18. 补阳还五汤 配伍特点 233页

19. 定喘汤、苏子降气汤的比较 222页

20. 越鞠丸 212页

21. 肾气丸配伍特点 172页

22. 六味地黄 配伍特点

23. 肾气丸、六味丸的比较

24. 五苓散猪苓汤对比

病例题(举例):

患者, 女, 25 岁。2天前外出淋雨受凉, 晚间即感恶寒, 头身疼痛, 服“感冒通” 未效, 遂来院求治。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纳差, 胸脘痞闷, 口苦微渴, 苔白微腻, 脉浮有力。

通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确定此系何病证? 应以何法、

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

分析:患者于2天前因淋雨受凉感受外寒,初起外寒郁滞于肌表,影响卫气温煦体表的作用,故出现恶寒的表现,因为病情没有因为自服“感冒通”缓解,卫气郁而化热,而且患者机体正气旺盛,与邪气相斗争,故出现恶寒发热的表现。寒性凝滞,寒主收引,故无汗,影响气血的运行,经脉不利,故出现头痛项强的表现。外出淋雨说明感受湿邪,故出现肢体的酸楚疼痛,外湿引动内湿邪,湿邪易阻滞气机,故出现纳差、胸脘痞闷的表现。口苦微渴说明伴有内热。但热象不明显,所以舌苔白微腻。感受外邪,气血浮盛于外抗邪,所以脉浮有力。综上所述,患者所患病证是外感风寒湿邪,同时有内热的表现。

辨证:外感风寒湿邪,里有蕴热证。

治法: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处方: 九味羌活汤去生地黄, 加紫苏、 枳壳。

羌活10g 苍术6g, 细辛3g 川芎9g

白芷9g 防风9g 黄芩9g 紫苏 6g

枳壳 9g 炙甘草6g

三副,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以羌活为君,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止疼痛。防风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苍术发汗祛湿, 两药相合, 助君药

散寒除湿止痛, 为臣药。细辛、 白芷、 川芎散风寒, 行气血, 宣痹痛, 治头身疼痛; 黄芩清泄里热, 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使。因湿重胸痞, 故去滋腻之生地, 加化湿行气宽胸之紫苏、枳壳。


相关内容

  • 方剂学速记电子书
  •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重点直达] [释难解疑]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重点直达] [释难解疑] 第三章 方剂的配伍与组成 [重点直达] [释难解疑] 第四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重点直达]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重点直达] [释难解疑] [方剂歌诀记忆小站] [思考题] ...

  •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 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 分:4 适用对象:中 ...

  • 中医学本科教学大纲
  • 课程教学大纲 南 阳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及类别: 德育课□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学时学分:90学时 学分 考核类别: 考试□考查□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 ...

  • 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
  • 郑州中原医学专修学院 中医学专业 教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郑州中原医学专修学院开设中医专业的目的和要求是: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的精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能初步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知识以及针刺.艾灸等方法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重点介绍中医.中药.针 ...

  • 中医综合2017年考研各科目备考指导及院校报考建议
  • 中医综合2017年考研各科目备考指导 及院校报考建议 一.各科目备考指导 1.中医学基础 主要考察(一)绪论(二)精气.阴阳五行(三)藏象(四)气.血.津液(五)经络(六)病因与发病(七)病机(八)防治原则,8项内容,前边5项,主要考察了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主要的题型为A型题,而( ...

  • 方剂学简答题
  • 2013方剂重点(12中西医1) 考试题型:一.单选25分:二.多选5分:三.判断题10分:四.填空.10分:五.方剂组成15分:六.简答题15分:七.论述题10分:八.病例分析(在补益剂.理血剂.祛湿剂.祛痰剂中) 重点复习题: 1.桑菊饮与银翘散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桑菊饮与银 ...

  • 医学各专业考研院校排名汇总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研究方向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2]在老一辈专家奠定的学科优势基础上,围绕本学科的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逐步形成了4个基础扎实.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畸形学:先天畸 ...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温脾汤
  • 方歌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组成 附子 干姜 甘草 人参 大黄 芒硝 当归 功用 攻下寒积 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证 症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解 附子:温补脾阳,以解寒凝 大黄:荡涤泻下,以除冷积 - ...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方歌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凉: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功用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方解 麻黄:宣肺散表. 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