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学案 测案

12假如没有灰尘

设计:徐菁华 修改:杨苏华 课时:两节课 修改时间:2015年10月

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课表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3、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二、学习说明方法

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二段

1 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朗读第三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三、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1.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⑴ 如鸟粪、电视、网络„„。

⑵ 练习说事物具有两重面性。

⑶ 试着写事物具有两重面性。 四、回归整体,漫谈收获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六、 填空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 ;“拂拭”是指 ,“勿”是

“ ”的意思,“尘埃”就是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

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

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八、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 如

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学案 测案

12假如没有灰尘

设计:徐菁华 修改:杨苏华 课时:两节课 修改时间:2015年10月

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课表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齐读课题,并质疑。

2.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3、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

小小的灰尘主要来自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

(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二、学习说明方法

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二段

1 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

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朗读第三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三、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1.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⑴ 如鸟粪、电视、网络„„。

⑵ 练习说事物具有两重面性。

⑶ 试着写事物具有两重面性。 四、回归整体,漫谈收获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

六、 填空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 ;“拂拭”是指 ,“勿”是

“ ”的意思,“尘埃”就是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

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

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八、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 如

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相关内容

  • 2014-2015语文五年级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及反思
  •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 ...

  • 五年级语文上册[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 12假如没有灰尘 学习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 2.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 ...

  •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说明有 序,浅显易懂.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

  •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 第三十二课: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读准"囱.据.烬.滓.呛"等字的读音,能区别"昼 .宙", "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积累 "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管教" 等若干 ...

  • 五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学习说明方法,尝试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事物"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训练和一次"回顾·拓展"练习.<鲸>和<松鼠>介绍了鲸和 ...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 ...

  • _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五(1)班 程晴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 ...

  •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 ...

  • [假如没有灰尘]公开课五上2012.10.16
  • 人教新课标五上: 12﹡<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郑楼小学 吕艳芝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