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小时前的中国之声节目,在谈论本国作家莫言极有可能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奖的事情。据说国外的赌博公司已经开出了很高的赔率,有的公司甚至将其列为最大的热门,获奖的可能几乎比日本的春上村树都高。这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消息。节目主持人很激动,听的人很激动,我也很激动。作为本国一个忠实的国民,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有着一种对诺奖极其渴望的焦虑,我做梦都想着我们的作家我们的科学家们能把那奖项拿回祖国的怀抱里。但很多事情是事与愿违的,渴望得厉害了,反而什么都弄不到。诺贝尔不是我一个在渴望,成千上万的院士博士硕士护士都在渴望。但这东西不是打麻将,也不是买六合彩,赔率的事情是不可能决定瑞典人的脑子的。于是渴望得实在太厉害的时候,诺贝尔就偏偏不会眷顾咱们的老乡们了。这是个物极必反的例子。
莫言在中国很有名,我对此作家的印象也格外深刻。而非常惭愧的是,我的印象并不来自其作品,而是其长相,但这最终依然与其作品有关。我没有看过其任何作品,只知道一个叫《丰乳肥臀》的小说出自此君之手,名字香艳诱人,想象其内容也一定处处都是肉香。那时我几乎是把它误解成黄色小说了,以至于总想偷偷买回去藏在被窝里偷窥。但随手翻阅之后,激动的心情很快冷却下去,因为除了那名字之外,并没有看到我想看的东西。这令其很快失去了魅力。此后每次在书店里偶然看见此书时,唯一的感受是联想到此作家的长相。一个能写出如此标题的人,是很难被人将其外表与马英九、刘德华之流联系在一起的。那会是怎样一副正人君子之相呢?大家不妨在网上搜搜莫先生的照片,应该有个自己的评判。但这并不是以貌取人,而是那长相实在太适合去写那样的标题了,才有了这样的巧合。到今天为止,除了上述那个小说的名字外,我依然不知道其任何一部其他作品。而其长相对我造成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一想到那个标题,便会联想到那个长相;接下来一想到那个名字,便不愿意再去深究其作品。这都是长期以来黄色小说对普通读者们造成的毒害。莫先生在弄那么个标题的时候,大概是过于沉迷于某种情色的妄想了,以至于忘记了日后还要弄诺贝尔奖这件事。这是多么欠远虑的作法啊。
由莫言冲刺诺奖的事,会让人想到张艺谋冲刺奥斯卡的旧事。老莫很多地方与老张相像。第一个相像的地方是其发家的资本,二人都是靠乡土气息极其浓烈的情色故事发的家。这种弄法口味很重,很迎合了街边书摊读者的口味,因此很快红得发紫。但这种红只局限于国内的红,要想把红的范围扩大到外国去,就必须迎合洋大人的口味。于是便有了二者第二个相像,那就是绞尽脑汁向洋人献媚。奥斯卡是美国人的东西,为了让美国的洋大人开心,老张不惜在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中安排了美国人当英雄。这样做还没完,还要奖励美国人一些花姑娘。老张的弄法是每个国人都看得清晰的,美国人当然也不是傻子。但美国人还是知道廉耻的,于是美国人和中国人一道便开始仔细打量这个中国人了:这到底是一坨什么动物的大粪呢?
电影人渴望奥斯卡,文化人渴望诺贝尔,作为老张的老乡,大家难免走相同的路子。莫言渴望诺贝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心情与张艺谋相似。这心情其实并不可耻,正如本国每一个造毒奶粉、地沟油、毒大米的高人有权渴望诺贝尔化学奖一样,写了小说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有点奢望呢?但惹人争议的是通往诺贝尔的径路或者方法。在刚才的节目里,莫言自己说,前几年就有人在指责他,说他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极力在新出版的小说中讨好日本人。这么说来,莫言还真的像老张一样了。但莫言的作法依然令人意外。诺贝尔是瑞典人的事情,舔日本人的屁股有何作用呢?难道莫先生把小日本当成瑞典人的亲孙子了吗?
作为一个本国人,像很多其他本国人一样,我对诺贝尔的渴望是无限的。我经常想,即使三鹿公司的技术人员获得了诺贝尔,或者街边卖臭豆腐的大妈获得了诺贝尔,都是激动人心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张艺谋还是莫言先生,只要能拿了那东西回来了,都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这是一种白猫黑猫理论。此理论在经济中使得,在体育中使得,我想在玩诺贝尔奖的过程中也是使得的。所以尽管我对莫言先生的外表有偏见,却对其拿奖这件事情不存在任何偏见。
由此让我想到了一部日本人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这作品很多国人都看过,我也曾很仔细地读过这部作品。后来由于喜欢这作品,便记住了写作品的人。一个日本作家能征服中国人,我知道那是作品的魅力。而如今这个眼看就要梦想着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先生,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连本国的读者都征服不了,不知道是如何征服瑞典人的。
在刚才的节目中,有人也谈了春上村树对诺奖的看法,他说自己不愿意谈论那个话题,因为诺奖的事情牵扯的治政成分过多。这其实是个再明确不过的话题。自然科学的东西往往去治政甚远,真正牵扯的可能并不严重。如果不是院士们过于喜欢造假过于喜欢吹牛逼的话,弄个诺奖玩玩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文学的东西都是贴有明确治政标签的,这是某些地区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获奖的根本原因。莫言先生作为一个体制中人,难道连这点觉悟都不曾有吗?当然,其刚才提到的那部新作中算是有了一点觉悟,但显然是过于功利了。
一个想考取功名的人,不首先把自己的知识学扎实,却总想着贿赂考官大人。那是多么操蛋的作法啊。张艺谋那样做没有成功,现在莫言又开始了。难道莫先生以为那诺奖是他们县里的人在弄吗?
大约半小时前的中国之声节目,在谈论本国作家莫言极有可能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奖的事情。据说国外的赌博公司已经开出了很高的赔率,有的公司甚至将其列为最大的热门,获奖的可能几乎比日本的春上村树都高。这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消息。节目主持人很激动,听的人很激动,我也很激动。作为本国一个忠实的国民,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有着一种对诺奖极其渴望的焦虑,我做梦都想着我们的作家我们的科学家们能把那奖项拿回祖国的怀抱里。但很多事情是事与愿违的,渴望得厉害了,反而什么都弄不到。诺贝尔不是我一个在渴望,成千上万的院士博士硕士护士都在渴望。但这东西不是打麻将,也不是买六合彩,赔率的事情是不可能决定瑞典人的脑子的。于是渴望得实在太厉害的时候,诺贝尔就偏偏不会眷顾咱们的老乡们了。这是个物极必反的例子。
莫言在中国很有名,我对此作家的印象也格外深刻。而非常惭愧的是,我的印象并不来自其作品,而是其长相,但这最终依然与其作品有关。我没有看过其任何作品,只知道一个叫《丰乳肥臀》的小说出自此君之手,名字香艳诱人,想象其内容也一定处处都是肉香。那时我几乎是把它误解成黄色小说了,以至于总想偷偷买回去藏在被窝里偷窥。但随手翻阅之后,激动的心情很快冷却下去,因为除了那名字之外,并没有看到我想看的东西。这令其很快失去了魅力。此后每次在书店里偶然看见此书时,唯一的感受是联想到此作家的长相。一个能写出如此标题的人,是很难被人将其外表与马英九、刘德华之流联系在一起的。那会是怎样一副正人君子之相呢?大家不妨在网上搜搜莫先生的照片,应该有个自己的评判。但这并不是以貌取人,而是那长相实在太适合去写那样的标题了,才有了这样的巧合。到今天为止,除了上述那个小说的名字外,我依然不知道其任何一部其他作品。而其长相对我造成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一想到那个标题,便会联想到那个长相;接下来一想到那个名字,便不愿意再去深究其作品。这都是长期以来黄色小说对普通读者们造成的毒害。莫先生在弄那么个标题的时候,大概是过于沉迷于某种情色的妄想了,以至于忘记了日后还要弄诺贝尔奖这件事。这是多么欠远虑的作法啊。
由莫言冲刺诺奖的事,会让人想到张艺谋冲刺奥斯卡的旧事。老莫很多地方与老张相像。第一个相像的地方是其发家的资本,二人都是靠乡土气息极其浓烈的情色故事发的家。这种弄法口味很重,很迎合了街边书摊读者的口味,因此很快红得发紫。但这种红只局限于国内的红,要想把红的范围扩大到外国去,就必须迎合洋大人的口味。于是便有了二者第二个相像,那就是绞尽脑汁向洋人献媚。奥斯卡是美国人的东西,为了让美国的洋大人开心,老张不惜在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中安排了美国人当英雄。这样做还没完,还要奖励美国人一些花姑娘。老张的弄法是每个国人都看得清晰的,美国人当然也不是傻子。但美国人还是知道廉耻的,于是美国人和中国人一道便开始仔细打量这个中国人了:这到底是一坨什么动物的大粪呢?
电影人渴望奥斯卡,文化人渴望诺贝尔,作为老张的老乡,大家难免走相同的路子。莫言渴望诺贝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心情与张艺谋相似。这心情其实并不可耻,正如本国每一个造毒奶粉、地沟油、毒大米的高人有权渴望诺贝尔化学奖一样,写了小说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有点奢望呢?但惹人争议的是通往诺贝尔的径路或者方法。在刚才的节目里,莫言自己说,前几年就有人在指责他,说他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极力在新出版的小说中讨好日本人。这么说来,莫言还真的像老张一样了。但莫言的作法依然令人意外。诺贝尔是瑞典人的事情,舔日本人的屁股有何作用呢?难道莫先生把小日本当成瑞典人的亲孙子了吗?
作为一个本国人,像很多其他本国人一样,我对诺贝尔的渴望是无限的。我经常想,即使三鹿公司的技术人员获得了诺贝尔,或者街边卖臭豆腐的大妈获得了诺贝尔,都是激动人心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张艺谋还是莫言先生,只要能拿了那东西回来了,都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这是一种白猫黑猫理论。此理论在经济中使得,在体育中使得,我想在玩诺贝尔奖的过程中也是使得的。所以尽管我对莫言先生的外表有偏见,却对其拿奖这件事情不存在任何偏见。
由此让我想到了一部日本人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这作品很多国人都看过,我也曾很仔细地读过这部作品。后来由于喜欢这作品,便记住了写作品的人。一个日本作家能征服中国人,我知道那是作品的魅力。而如今这个眼看就要梦想着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先生,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连本国的读者都征服不了,不知道是如何征服瑞典人的。
在刚才的节目中,有人也谈了春上村树对诺奖的看法,他说自己不愿意谈论那个话题,因为诺奖的事情牵扯的治政成分过多。这其实是个再明确不过的话题。自然科学的东西往往去治政甚远,真正牵扯的可能并不严重。如果不是院士们过于喜欢造假过于喜欢吹牛逼的话,弄个诺奖玩玩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文学的东西都是贴有明确治政标签的,这是某些地区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获奖的根本原因。莫言先生作为一个体制中人,难道连这点觉悟都不曾有吗?当然,其刚才提到的那部新作中算是有了一点觉悟,但显然是过于功利了。
一个想考取功名的人,不首先把自己的知识学扎实,却总想着贿赂考官大人。那是多么操蛋的作法啊。张艺谋那样做没有成功,现在莫言又开始了。难道莫先生以为那诺奖是他们县里的人在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