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咏雪,教案设计意图

篇一:《咏雪》教学设计、反思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来自大自然的雪景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2、正音正字

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谢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 zh?u 差可拟.....chā nǐ 柳絮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3.指导朗读

学生准确读出课文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生自由朗读并掌握课文节奏。

5、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自学要求:

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 讲论 文义:讲解诗文。

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二)翻译课文

结合注释,翻译整篇课文 、、

(三)师生互动

生自由提问自由请同学回答,生回答时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各小组分别提出课文有关的疑难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小组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记下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1、 课文第一句写了记叙的那些要素?

2、“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点拨】、

1.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教师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课文你读懂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背一下课文吧!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例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2.【出示后要求学生抄下来,积累。】

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你从除下面例句以外的剩下的23个字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教师小结: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地点:___

人物:___ 事件:____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 )

( )( )

4、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5、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6、概括文章主旨:

7.《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儿女”的含义:

今义:专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古义:这里是说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有时也指子女,如杜甫《月夜》“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

咏雪

刘义庆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教学反思

《咏雪》一文篇幅短小,辞意简单,文章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语言”不好,一望而知。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虽不多,但读懂此文亦不是难事。在教学之前,我预设的教学流程是:读通(读准字音)——读顺(理解内容)——读美(再现情景)。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和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教师已经预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形。在本课教学中,我本想利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读与说,顺势说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较之前者更胜一筹,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学生们老老实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忘记下雪时的情景了”,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指出“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比喻更好!这样的回答符合他们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符合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我想,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由于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起的,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备课时,也就没有充分的去考虑学生的学情,须知,备课也要备学生!

(二)让学生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而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朋友关系,在中国这个似乎很难产生!学生往往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向着教师预定的目标前进,这样,必然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回顾这次课堂教学因疏忽带来的意外,从最初的胸有成竹,到后来的慌乱、紧张和当机立断,以及最后的惊喜,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决不应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翱翔!要知道,学生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更应在深入研读和挖掘文本的同时,全面了解把握 学习主体的情况,正确使用和处理文本,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实际,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超越预设、创造精彩!

篇二: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îu

差可拟chà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 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篇三: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 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fù 差可拟 chà nǐ柳絮 xù 撒盐空中 sǎ 雪骤 zhîu无奕女yì .......

2、 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 寒雪日 地点:___内集(家里)

人物:___家里人(儿女) 事件:___讲论文义_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紧 )

(大致、差不多)(相比 )

不如,比不上 )

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

3、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4、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5、概括文章主旨: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儿女”的含义:

今义:专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古义:这里是说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有时也指子女,如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②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⑾与君先人伯阳⑿有师资之尊⒀,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⒁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⒃。

注解:①孔文举,即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②担任。 ③诣:前往,到。 ④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⑤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⑥乃通:才(予以)通报。⑦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⑧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⑨仆:我,谦称。⑩先君,死去的祖先。⑾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⑿ 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⒀有师资之尊: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⒁奕(yì

)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⒂小时了了(liǎo liǎo):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⒃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解: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一些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折)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惟?只有。⑩?信然?真是这样。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篇四:《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世说新语》 两则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纪和来客的机智对话,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片教育孩子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5)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四、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

咏雪 风吹柳絮

篇五:《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 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 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

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

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撒盐柳絮 大笑乐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篇一:《咏雪》教学设计、反思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来自大自然的雪景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2、正音正字

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谢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 zh?u 差可拟.....chā nǐ 柳絮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3.指导朗读

学生准确读出课文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生自由朗读并掌握课文节奏。

5、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自学要求:

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 讲论 文义:讲解诗文。

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二)翻译课文

结合注释,翻译整篇课文 、、

(三)师生互动

生自由提问自由请同学回答,生回答时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各小组分别提出课文有关的疑难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小组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记下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1、 课文第一句写了记叙的那些要素?

2、“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点拨】、

1.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教师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同学们,经过学习,课文你读懂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背一下课文吧!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例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2.【出示后要求学生抄下来,积累。】

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你从除下面例句以外的剩下的23个字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教师小结: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上咏雪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因为富有意境。凡是文学作品,写景咏物的语言,必须讲究含蓄,有想象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有意境。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对写景咏物,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地点:___

人物:___ 事件:____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 )

( )( )

4、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5、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6、概括文章主旨:

7.《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儿女”的含义:

今义:专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古义:这里是说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有时也指子女,如杜甫《月夜》“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

咏雪

刘义庆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教学反思

《咏雪》一文篇幅短小,辞意简单,文章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语言”不好,一望而知。七年级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虽不多,但读懂此文亦不是难事。在教学之前,我预设的教学流程是:读通(读准字音)——读顺(理解内容)——读美(再现情景)。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和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教师已经预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形。在本课教学中,我本想利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读与说,顺势说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较之前者更胜一筹,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学生们老老实实地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忘记下雪时的情景了”,并且根据自己的认识,指出“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比喻更好!这样的回答符合他们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符合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我想,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由于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并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起的,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的思维,备课时,也就没有充分的去考虑学生的学情,须知,备课也要备学生!

(二)让学生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而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朋友关系,在中国这个似乎很难产生!学生往往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向着教师预定的目标前进,这样,必然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回顾这次课堂教学因疏忽带来的意外,从最初的胸有成竹,到后来的慌乱、紧张和当机立断,以及最后的惊喜,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决不应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翱翔!要知道,学生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更应在深入研读和挖掘文本的同时,全面了解把握 学习主体的情况,正确使用和处理文本,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实际,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超越预设、创造精彩!

篇二: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 é 雪骤 zhîu

差可拟chànǐ 无奕女 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 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 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篇三: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 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fù 差可拟 chà nǐ柳絮 xù 撒盐空中 sǎ 雪骤 zhîu无奕女yì .......

2、 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___ 寒雪日 地点:___内集(家里)

人物:___家里人(儿女) 事件:___讲论文义_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紧 )

(大致、差不多)(相比 )

不如,比不上 )

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

3、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4、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5、概括文章主旨: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

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儿女”的含义:

今义:专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古义:这里是说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有时也指子女,如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②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⑾与君先人伯阳⑿有师资之尊⒀,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⒁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⒃。

注解:①孔文举,即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②担任。 ③诣:前往,到。 ④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⑤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⑥乃通:才(予以)通报。⑦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⑧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⑨仆:我,谦称。⑩先君,死去的祖先。⑾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⑿ 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⒀有师资之尊: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⒁奕(yì

)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⒂小时了了(liǎo liǎo):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⒃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⑨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解: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一些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折)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惟?只有。⑩?信然?真是这样。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篇四:《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

《世说新语》 两则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纪和来客的机智对话,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片教育孩子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5)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四、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

咏雪 风吹柳絮

篇五:《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 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 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

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

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撒盐柳絮 大笑乐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相关内容

  •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2008-11-4 学习目标: 一.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积累文言语感,培养借助注释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习<世说新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 ...

  •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世说新语三则>( ...

  • [世说新语]第三课时(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七年一班 编号: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诚信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 ...

  • [世说新语]三则教案
  • <世说新语>三则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这三则故事,了解这三则故事的大意. 2.领会孔融"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领悟第二则故事的思想意义:体会王蓝田的个性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通过典型事件进行概括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反复诵读 ...

  • [世说新语]二则 优秀教案
  •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 ...

  •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 <二则>教案 龙台中学初一语文组 徐明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2.重点讲解文 ...

  •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

  • [人琴俱亡]教案
  • <人琴俱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虚词: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简洁的语言.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 ...

  • 杨氏之子说课稿0
  • <杨氏之子>说课稿 龙口镇中心小学 李岩岩 一.说教材 <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