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 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
一、以“境”导读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 乡思)
2、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
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
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
3、推荐学生朗读。
三、以“情”赏读
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教师范读
⑴学生关上课本,体会诗的感情。(思乡)
⑵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第三节)
⑶要做梦,须入睡;无眠,则未入睡。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乡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
四、以“议”品读
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黄河 长城)
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者的心灵深度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教师朗诵第一节,学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
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五、以“听”背读
1、学生推荐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同学关上课本听读,准备背诵。
2、学生背诵。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们教室听课,你想跟她说些什么?提些什么问题?
六、以“仿”创读
1、假如要我跟她说,我想说下面的话,同学们想听听吗?那下面我说了,你们把你们自己当作席慕蓉,那想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读了你的诗,我为你浓浓的故乡情节打动了,我也想学写一首诗,你能帮我指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写作要求。
⑴诗句形式:
⑴尽管……
尽管……
你……
⑵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将“⑴⑵”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2、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师生赏析。
【板书设计】
板书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板书2:
爱 国
长城——
祖国 民族
具体可感 家乡 爹娘 的事物 敕勒 阴山
月色 黄河
《长城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 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
一、以“境”导读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 乡思)
2、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
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
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
3、推荐学生朗读。
三、以“情”赏读
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教师范读
⑴学生关上课本,体会诗的感情。(思乡)
⑵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第三节)
⑶要做梦,须入睡;无眠,则未入睡。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乡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
四、以“议”品读
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黄河 长城)
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者的心灵深度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教师朗诵第一节,学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
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五、以“听”背读
1、学生推荐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同学关上课本听读,准备背诵。
2、学生背诵。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们教室听课,你想跟她说些什么?提些什么问题?
六、以“仿”创读
1、假如要我跟她说,我想说下面的话,同学们想听听吗?那下面我说了,你们把你们自己当作席慕蓉,那想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读了你的诗,我为你浓浓的故乡情节打动了,我也想学写一首诗,你能帮我指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写作要求。
⑴诗句形式:
⑴尽管……
尽管……
你……
⑵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将“⑴⑵”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2、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师生赏析。
【板书设计】
板书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板书2:
爱 国
长城——
祖国 民族
具体可感 家乡 爹娘 的事物 敕勒 阴山
月色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