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难以孤独

  林少华

  

  一场好大的雪覆盖了关东大地。

  

  说起来,我是在东北“雪窝子”里长大的,一年四季,顶数看雪时间长。但在离开雪三十多年后的此时此刻,我才从机舱窗口看出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具象与动感:连绵起伏的丘陵,确如一条条银蛇腾跃起舞;拔地而起的高山,果然像无数蜡象往来奔驰。毛泽东写这首词时是否在飞机上我不知道,但眼光的高瞻远瞩是不容怀疑的。而我当年雪里爬雪里滚,离雪太近了。何况,我当年考虑的是别冻掉耳朵和如何在雪地上把装满烧柴的爬犁(雪撬)拖回家等远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进一步说,真正的大象什么样都压根儿没见过,蛇则是夏天突然从草丛中蹿出扬脖吐舌头的家伙。

  

  很快,飞机呼啸着降落在哈尔滨机场,而后乘车往市区赶去。冰天雪地,触目皆白。农田白了,白茫茫的,偶尔有一两棵玉米秆瑟瑟发抖。村庄白了,白皑皑的,只有檐前几串红辣椒和黄玉米勉强证明还有其他颜色存在。树也白了,白花花的,惟独青松仍顽强传达绿的信息。人世间不再花红柳绿,不再搔首弄姿,不再张扬性感。朴实、静谧、洁白、孤独、冷。冬天就应该这个样子,这也才是冬天。我甚至涌起一股久违的阳刚之气,恨不得和谁摔上一跤。男人的季节!

  

  我应邀来哈尔滨一所颇有名气的工科大学讲学。以我的专业特长来说,似乎不应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学府讲学。然而对方偏让我来,让我作为“阳光论坛”的第451位“嘉宾”为大家讲点什么。而且是学生打的电话―学生请老师来,老师怎么好不来呢?

  

  学校果然了得。一千米跑道的特大操场,三座北京大前门样式的教学楼,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梁思成设计的?不愧是梁思成!于是我进去参观了两座。一座迎门矗立着毛泽东立身塑像,同样气势非凡。另一座天井大厅安放着陈赓大将半身塑像,第一任校长!到底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北国建筑,天花板极高,“欲与天公试比高”。走廊极宽,足可开过一辆坦克。上楼参观。某房间门旁墙上嵌一方牌:“学校重要历史事件原址 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视察本校,到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会议室(本室)召开座谈会。”没走几步,又见一方牌:“综合导航系统实验室 一九六一年八月七日,国防部长林彪元帅视察本校,到哈军工海军工程计算机实验室(本室)参观。”毛泽东、陈赓大将。朱德元帅、林彪元帅。出门回头,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核学院”!

  

  感佩之余,颇为困惑:晚间讲座,讲什么呢?我觉得我这个存在同刚才目睹的存在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不止一个特大操场,而仿佛横亘着茫无边际的林海雪原。甭说别的,质感就不一样。但我也还是讲了。虽非军人,可毕竟是男人,不能临阵逃脱。我讲了屈原的孤独,讲了陈子昂、李白的孤独,讲了辛弃疾的孤独,讲了“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鲁迅的孤独,讲了“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陈寅恪的孤独。并且讲了自己犹如茫茫雪地里的那棵玉米秆的孤独体验。同时讲了村上作品以面对高墙的鸡蛋隐喻的孤独主题,讲了孤独同心灵成长、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孤独乃是生命之核,是精神世界中的冰雪。

  

  讲毕进入互动阶段。不少人举手。一个女孩提问了:“我其实也想孤独啊,想一个人躲去哪里孤独地看书或发发呆什么的,可班主任横竖不让我孤独,要求必须参加晚自习,一晚不参加都要请假,假又难请……请问林老师,我怎样才能孤独,才能自由自在地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一个男生提问了:“学校有围墙,校外有围墙,墙又很高。老师,我怎样才能做一个既能撞墙又不破碎的孤独的鸡蛋啊?”两人都声音不高,语速不快,眼神则十分专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火辣辣的,真诚、焦虑、渴望,渴望我这个外地来的老师提供一个答案。我知道,这样的问题对于他和她迫切得多、现实得多。遗憾的是,我提供不了答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冰天雪地中的孤儿。或者,都必须面对孤独的冰雪。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林少华

  

  一场好大的雪覆盖了关东大地。

  

  说起来,我是在东北“雪窝子”里长大的,一年四季,顶数看雪时间长。但在离开雪三十多年后的此时此刻,我才从机舱窗口看出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具象与动感:连绵起伏的丘陵,确如一条条银蛇腾跃起舞;拔地而起的高山,果然像无数蜡象往来奔驰。毛泽东写这首词时是否在飞机上我不知道,但眼光的高瞻远瞩是不容怀疑的。而我当年雪里爬雪里滚,离雪太近了。何况,我当年考虑的是别冻掉耳朵和如何在雪地上把装满烧柴的爬犁(雪撬)拖回家等远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进一步说,真正的大象什么样都压根儿没见过,蛇则是夏天突然从草丛中蹿出扬脖吐舌头的家伙。

  

  很快,飞机呼啸着降落在哈尔滨机场,而后乘车往市区赶去。冰天雪地,触目皆白。农田白了,白茫茫的,偶尔有一两棵玉米秆瑟瑟发抖。村庄白了,白皑皑的,只有檐前几串红辣椒和黄玉米勉强证明还有其他颜色存在。树也白了,白花花的,惟独青松仍顽强传达绿的信息。人世间不再花红柳绿,不再搔首弄姿,不再张扬性感。朴实、静谧、洁白、孤独、冷。冬天就应该这个样子,这也才是冬天。我甚至涌起一股久违的阳刚之气,恨不得和谁摔上一跤。男人的季节!

  

  我应邀来哈尔滨一所颇有名气的工科大学讲学。以我的专业特长来说,似乎不应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学府讲学。然而对方偏让我来,让我作为“阳光论坛”的第451位“嘉宾”为大家讲点什么。而且是学生打的电话―学生请老师来,老师怎么好不来呢?

  

  学校果然了得。一千米跑道的特大操场,三座北京大前门样式的教学楼,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梁思成设计的?不愧是梁思成!于是我进去参观了两座。一座迎门矗立着毛泽东立身塑像,同样气势非凡。另一座天井大厅安放着陈赓大将半身塑像,第一任校长!到底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北国建筑,天花板极高,“欲与天公试比高”。走廊极宽,足可开过一辆坦克。上楼参观。某房间门旁墙上嵌一方牌:“学校重要历史事件原址 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视察本校,到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会议室(本室)召开座谈会。”没走几步,又见一方牌:“综合导航系统实验室 一九六一年八月七日,国防部长林彪元帅视察本校,到哈军工海军工程计算机实验室(本室)参观。”毛泽东、陈赓大将。朱德元帅、林彪元帅。出门回头,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核学院”!

  

  感佩之余,颇为困惑:晚间讲座,讲什么呢?我觉得我这个存在同刚才目睹的存在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不止一个特大操场,而仿佛横亘着茫无边际的林海雪原。甭说别的,质感就不一样。但我也还是讲了。虽非军人,可毕竟是男人,不能临阵逃脱。我讲了屈原的孤独,讲了陈子昂、李白的孤独,讲了辛弃疾的孤独,讲了“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鲁迅的孤独,讲了“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陈寅恪的孤独。并且讲了自己犹如茫茫雪地里的那棵玉米秆的孤独体验。同时讲了村上作品以面对高墙的鸡蛋隐喻的孤独主题,讲了孤独同心灵成长、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孤独乃是生命之核,是精神世界中的冰雪。

  

  讲毕进入互动阶段。不少人举手。一个女孩提问了:“我其实也想孤独啊,想一个人躲去哪里孤独地看书或发发呆什么的,可班主任横竖不让我孤独,要求必须参加晚自习,一晚不参加都要请假,假又难请……请问林老师,我怎样才能孤独,才能自由自在地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一个男生提问了:“学校有围墙,校外有围墙,墙又很高。老师,我怎样才能做一个既能撞墙又不破碎的孤独的鸡蛋啊?”两人都声音不高,语速不快,眼神则十分专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火辣辣的,真诚、焦虑、渴望,渴望我这个外地来的老师提供一个答案。我知道,这样的问题对于他和她迫切得多、现实得多。遗憾的是,我提供不了答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冰天雪地中的孤儿。或者,都必须面对孤独的冰雪。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孤独症
  •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及心理干预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及心理干预 摘要 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孤独感表现得尤为强烈,孤独感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国内心理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孤独感这一领域,尤其是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出强烈而广泛的社会性和情感性需求的关键时期, ...

  • 有你,我的年华不再寂寞
  • 有你,我的年华不再寂寞 像踏破黑夜的第一缕晨光,像挂在西方地平线的一抹晚霞,像丝丝和风中的一叶风铃.我的年华,因为有你的陪伴不再寂寞,总能在平静中带给我惊喜与鼓励. 在教室里,苦头埋干一番后.偶然抬头,我们目光恰对,相视一笑,那目光里充满坚持与关爱.在这弥漫着紧张气氛的教室里,我们用一种无言的话语表 ...

  • 周国平:论孤独
  • 1 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独自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 2 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毕竟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 ...

  • 从情感缺失到人性缺失的孤独意识
  • 摘 要:沈从文在小说中的孤独意识主要通过情感缺失和人性缺失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小说人物的情感缺失造成他们难以言说的孤寂,人物性格的偏执又造成他们人性的缺失,沈从文正是通过这两方面将孤独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沈从文通过塑造孤独者形象,寄予了对自我和民族的思考. 关键词:沈从文  情感缺失  人性缺失 ...

  • 作文讲评之议论文结构
  • 议论文结构模式 1.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鲜明(首段提出)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新鲜(丰富, 一般要有三个)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结构清楚, 层次分明 3.一般的写作结构:提出问题 ...

  • 孤独,旖旎成花
  • 文:麦田守望者    编辑:冰心 一想起你,忽然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阳光.也许我们终会相遇,让某个黄昏的街角泛起微红的涟漪. ---题记 如罂粟,即使有毒,也可开出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或杂色的花朵,绚烂华美,让人赏心悦目.恰似孤独,并不是吞噬生命的黑暗,而是灼烤着生命的火,是一种提醒.提醒着生命本应 ...

  • 王维山水田园诗与寂寞情怀
  • 王维山水田园诗与寂寞情怀 撰写者:李维强 导师:杜华平 自谢灵运,陶渊明开创山水田园诗派.有唐一代,祖述陶谢者,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也.其中成就最高者当属王维.他出生在儒学世家, 绘画音律无不精通, 被人誉为" 文章冠世, 画绝千古" ,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 ...

  • 李清照声声慢改写
  • 李清照声声慢改写(一) 我独自在陋室里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找着战乱所失去的永远不回来的东西. 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多么凄凉. 秋季忽冷忽热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几杯淡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 望天空,见一行行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 ...

  • 生而孤独|我们所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 孤独感 它是我们一生难以逃脱的枷锁.从生到死,有始无终.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需要彰显自己的个性,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同,需要爱与被爱.我们需要连续不断的社会连接感. 当社会连接感薄弱的时候,孤独感会浮现和增强.这时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社交行为去消除孤独感和增强社会连接感.如果有人在社会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