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_李果

·46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C JITWM , M ay 2007, Vol . 21, No . 5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

李 果1、2 肖小河 金 城1 李祖伦2 罗 云1, 2

摘要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病理表现的关系, 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调节相关疾病的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为中药方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中药复方; 肠道微生态

Chinese Medicinal Compound and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LI Guo , XIAO Xiao -he , JIN Cheng , et al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302Hospital of PLA , Beijing (100039)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with the physiologic function and patho -logic manifestation ,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on mechanisms of Chinese wedicinal compounds for reg ulating dis -ease associate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 so as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and idea fo 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wedicinal compounds .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compound ;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庞大、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 一个健康成年人肠道具有500多种细菌, 肠道内占有的细菌量约有1kg 以上。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也称益生菌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肠杆菌、肠球菌等兼性厌氧菌, 又称共生菌; 具有机会致病性的需氧菌称为过路菌。正常情况下, 肠道菌群是一个和谐相处、动态平衡的生态环境,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肠道菌群分泌各种酶类和代谢产物以及抵抗外源物质的侵扰从而对宿主施以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机体健康或疾病发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治疗疾病与强身健体的主要形式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汤剂以及以口服为主的其他剂型也是最主要的治疗形式。传统中药复方体外主要在炮制、煎煮过程等方面具有一定变化, 同时进入机体后也会发生动态变化, 这个变化包括了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几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就是经口服进入消化道, 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液和机体细菌吸收代谢。有人假定中医的“证”或“症”就是人体肠内微生态变化产生的某些继发反应导致的“表观现象”, 通过药物调理肠内菌群的平衡, 对“证”施以影响, 对证下药,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肠道微生态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对“证”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中药复方与失衡的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产生相

  作者单位:1. 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北京100039) ; 2.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通讯作者:肖小河, Tel :010-66933322, E -mail :pharmacy302@126. 〔1〕

应的生理、生化变化,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为此本文就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1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功能 肠内菌丛与宿主健康有密切关系, 目前确定的主要作用包括:抗胃肠道炎症、营养吸收功能、稳定血脂、改善乳糖耐受、抗肿

〔2, 3〕

瘤、参与胃肠道免疫等。

肠道微生态首先是保护屏障的作用, 肠道菌群具有黏附与定植的特点, 在肠道中定植的细菌有的是有益菌, 有的是有害菌, 有的是中性菌。正常菌群具有抵御外籍菌定植, 防止条件致病菌易位的物理屏障能力; 同时肠道内细菌可为肠黏膜细胞提供某些营养成分, 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 激活肠道免疫系统, 构成肠道屏障化学功能组成部分。肠道微生态对肠道的营养物质代谢、免疫激活、维护肠壁吸收分泌功能、合成机体必需的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抵御致病菌侵入、分解代谢肠道中的有害物质、肠肝循环、维护肝脏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对宿主具有有益生理作用的主要为益生菌, 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双歧杆菌对宿主的健康生存至关重要, 对其他菌群起着扶优去劣, 扶正压邪的作用, 它在机体中的有无和多少是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具有抑制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黏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菌消炎、抗衰老、降血脂、营养、护肝、通便等一系列特殊生理保健功能

〔4〕

。乳杆菌具有的功能则主要减少或消除体内内毒

素和致癌物质、保护胃肠黏膜、预防便秘、控制血清胆

〔5, 6〕

益生菌菌种, 是制作酸奶的重要原料, 具有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作用

〔7〕

香砂六君子汤、三泻等复方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的作用, 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 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 起到益生元的作用。鞠宝玲等研究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

作用, 发现四君子汤组中肠道菌群量大幅度增加, 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显著, 肠道黏膜损伤修复比自然恢复组好。聂清等研究三补对盐酸林可霉素所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小鼠的菌群的调节, 发现中药控制并改善小鼠腹泻症状, 与其对正常菌群扶持作用有关, 从而间接抑制非优势菌及外来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李俭等研究中药903Ⅱ号对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患者肠道白色念珠菌的影响, 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 降低菌群失调患者升高的白色念珠菌。王国军等研究发现致死量(21. 30GY 相当于2000伦琴) 的X 线能造成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 肠道中的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有显著改变, 而中药951具有显著治疗和预防射线所致微生态失调的作用。

〔25〕

3. 2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陈海龙等探讨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 时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应用通里攻下中药大承气汤对模型动物进行治疗, 发现中药能明显降低MODS 大鼠肠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水平, 提高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的含量, 并能降低动物肠黏膜和肠细胞膜通透性, 减轻肠黏膜组织的病理损害。认为通里攻下中药对MODS 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 3 胰腺炎 吴承堂等

〔26, 27〕

〔24〕

〔22, 23〕

〔21〕

〔20〕

2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病理表现 一般情况下, 肠道微生态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一定生理条

件下有所波动, 然而当这个平衡被打破, 正常微生物菌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的时候, 就会出现微生态的失调, 机体功能紊乱, 疾病因此产生, 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常变化。微生态平衡是由多种因素维系的, 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宿主、微生物。宿主对微生态的影响因素有:宿主种族、年龄、性别、发育、习性、营养、休克、精神紧张、应激反应、感染等; 环境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有:气候、食物、药物、抗生素治疗、失重、缺氧、放疗、化疗、辐射等。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微生态的失衡, 出现疾病, 很多疾病可以表现出胃肠道等系统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如急慢性腹泻、结肠炎、肝炎、肝硬化、肝癌、内毒素血症、慢性胰腺炎、高脂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肠易

〔8-13〕

激综合征、肿瘤等。因此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3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传统中医药理论就涵盖了众多微生态内容, 包括阴阳学说、整体观、正邪理论、脏象学说、治“未病”等。而中医药与微生态的关系研究涉及到相关理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等方面。目前对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筛选对正常菌群有促进生长作用的中药、药效学筛选、药物临床观察等

〔15〕

〔14〕

, 综

合分析中药复方对于相关疾病肠道微生态调节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6〕

3. 1 肠道菌群失调 丁维俊等发现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 大黄所致脾虚泄泻动物的霉菌与酵母菌含量下降, 真菌总数则极显著性下降, 与造模前正常值

〔17〕

比较, 酵母菌显著降低。李玉英等将大黄所致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 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 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 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 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李秀亮等

〔18〕

观察中药清胰汤及

双歧杆菌合剂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以及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结果提示中药清胰汤可明显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损害, 调整菌群失调, 保护肠屏障功能, 对防治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3. 4 肿瘤 孙玉清等

〔28〕

采用褐多孔菌中药合剂

(956) 对荷瘤鼠进行不同剂量的治疗, 并对各组的抑瘤率、生存百分率及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进行了测定, 与对照组比较该中药合剂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正常菌群生长, 增强抑杀肿瘤及提高生存率的效应。3. 5 糖尿病 马淑霞等研究黄芪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发现该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降血糖及菌群调整作用, 与大肠杆菌产生封闭胰岛素受体的物质有关。邢德刚等发现黄芪复方制剂(降糖素) 给药后, 糖尿病大鼠、、〔30〕

〔29〕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

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结果发现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 能增加有益菌

〔19〕

高于对照组, 提示降糖素可能通过调节微生态平衡, 改善糖尿病症状, 起到治疗糖尿病作用。

3. 6 肝损伤 李海燕等

〔31〕

8尹军霞, 林德荣. 肠道菌群与疾病. 生物学通报2004; 39(3) ∶26—28.

9梁仲惠.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疾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 19(3) ∶37—40.

10王 芳, 房建伟, 王泽宇, 等. 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的

实验研究.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 28(4) ∶52—53.

11樊宇靖.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探讨. 国外医学消

化系疾病分册2004; 24(2) ∶99—102.

12Guarner F , Casellas F , Bor ruel N , et al . Role of microecology

in chronic inflammato ry bowel diseases . Eur J Clin N utr 2002; 56(Suppl 4) ∶S34—S38.

13Savitskaia KI , M el ' nikova EF , V orob ' ev AA , et al . Evalua -tion of microecolo gy of colonic co nte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 -ic pancreatitis . Vestn Ross Akad M ed Nauk 2002; 11(1) ∶20—23.

14陈更新, 马贵同. 略论中医药与微生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1; 11(1) ∶65—67.

15杨景云, 杨继新. 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中国微生态

学杂志2003; 15(1) ∶1—3.

16丁维俊, 周邦靖, 冯立秀, 等. 脾虚造模及参苓白术散的真菌

菌群调整功能.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27(1) ∶24—25. 17李玉英, 王玺坤.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

响的研究. 中医药学刊2001; 19(4) ∶377—401.

18李秀亮, 高永翔, 周淑芳, 等.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

肠道菌群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24(3) ∶10—13.

19史 权, 薛艳华, 赵光远等. 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

中药筛选.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 28(1) ∶28—30.

20鞠宝玲, 毕 蕾, 杨景云. 四君子汤改善抗生素脱污染小鼠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 24(1) ∶4—6.

21聂 清, 丁元欣, 刘 斌. 中药三补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

菌群的调整.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 24(2) ∶97.

22李 俭, 马叔霞, 李丽秋, 等. 中药903Ⅱ号对抗生素引起菌

群失调患者肠道白色念珠菌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 8(2) ∶30—31.

23杨景云, 李丽秋, 马叔霞, 等. 中药903Ⅱ号对抗生素引起的

菌群失调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1, 3(4) ∶64—65.

24王国军, 杨景云, 于 敏, 等. 中药951对射线所致小鼠肠道

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 8(4) ∶14—16.

25陈海龙, 吴咸中, 关凤林, 等. 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

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 20(2) ∶120.

26吴承堂, 黎沾良, 黄祥成, 等. 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对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影响的比较研究. 世界华∶525—观察四君子汤对急性

肝损伤伴发菌群失调及内毒素血症小白鼠的保护作用, 发现急性肝损伤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 乳

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 四君子汤则可以明显改善以上情况, 说明中药四君子汤对肠道微生态失衡有调整作用, 能够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4 讨论 肠道微生态与机体的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紧密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机理可能就在于对疾病状态下的肠道微生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调整其失衡的状态, 促进益生菌, 抑制致病菌, 从而纠正业已形成的肠道菌群失衡, 实现新的平衡, 起到扶正驱邪的作用。中药复方对于腹泻、胰腺炎、肿瘤、糖尿病、肝损伤等多种疾病均具有明显的微生态调节作用,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可以作为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证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益生元的方式应用于临床, 服务于临床; 而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可以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新的角度, 从局部到整体、从器官组织到整个生命体看待研究中药复方, 为进一步探索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中药效应与代谢、有效成分、科学优化中药复方、合理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中药复方治疗有关疾病、证的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进一步探讨更多的复方对于相关病、证的治疗效果与机制, 从更广更深的层面研究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将更加丰富中医药理论, 指导临床应用。

参考

文献

1杨秀伟, 郝美荣, 服部征雄主编. 中药成分代谢分析.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8—11.

2I solauri E , Sutas Y , K ankaanpaa P , et al . P robio tics :effects on immunity . Am J Clin N utr 2001; 73(2Suppl ) ∶444S —450S .

3周连鸿. 肠道微生态系统. 胃肠病学2003; 8(1) ∶35—37. 4金京顺. 双歧杆菌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 上海医学2005; 28(3) ∶245—248.

5何道生.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 7(6) ∶57—64.

6郭兴华主编. 益生菌基础与应用.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8—31.

7赵改名, 刘慧卿. 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 河南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CJ ITWM , M ay 2007, Vol . 27, No . 5·469·

27吴承堂, 黎沾良, 熊德鑫. 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

炎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 18(4) ∶236—238.

28孙玉清, 田 桦, 薛桂荣, 等. 褐多孔菌中药合剂抗肿瘤作用

的微生态学实验研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 10(1) ∶34—35.

29马淑霞, 杨景云, 施忠凯, 等. 黄芪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

大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 12(2) ∶

69.

30邢德刚, 高艳华, 张桂芳, 等. 从调整肠道菌群研究黄芪复方

制剂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机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 12(6) ∶335—339.

31李海燕, 董礼阳, 杨景云. 四君子汤对急性肝损伤伴发菌群

失调及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 17(2) ∶100—101.

(收稿:2006-08-02 修回:2006-10-15)

滋水清肝饮改善乳腺癌三苯氧胺治疗副反应84例分析

陈 艳 毋光明

2004年8月—2006年6月,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滋水清肝饮治疗84例服用三苯氧胺后引起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乳腺癌患者, 能有效的改善潮热、心悸失眠、汗出等症状,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74例经三苯氧胺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 156例服用2~5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潮热、心悸失眠、汗出等症状, 患者均为女性, 其雌激素受体(ER ) 、孕激素受体(PR ) 呈阳性, 经手术及放、化疗后, 服用三苯氧胺10mg , 每天2次治疗。按门诊序号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84例, 年龄31~57岁, 平均(42. 3±7. 54) 岁; 对照组72例, 年龄28~61岁, 平均(43. 1±6. 31) 岁。两组间年龄、病程、病情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 。两组排除肿瘤复发及转移、心脑血管、精神神经、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滋水清肝饮:生地、淮山药、山茱

萸、白芍、酸枣仁、知母各15g  丹皮、茯苓、泽泻、当归各10g 柴胡、栀子各6g  甘草3g 。汗多加浮小麦15g 、煅龙骨、煅牡蛎各20g ; 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g 、远志10g ; 腰酸痛者加桑寄生、枸杞子各15g 。水煎温服, 每天1剂, 早晚各半。对照组加维生素B1、B6和谷维素各10mg , 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30天。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标准。显效:潮热、心悸失眠、汗出3

项主症全部消失; 好转:3项主症有1—2项消失, 其余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

2

统计学方法:采用χ检验。

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3例(27. 4%) , 好转32例

(38. 1%) , 其中以潮热、多汗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1例, 心悸改善8例, 失眠改善3例; 无效29例(34. 5%) ; 总有效率65. 5%。对照组中显效0例; 好转12例(16. 7%) , 其中心悸失眠消失7例, 潮热、多汗症状改善5例; 无效60例(83. 3%) , 总

2

有效率16. 7%。经χ检验,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

有显著性(P

自从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被

揭示后, 三苯氧胺作为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长期服用(大约5年) , 可以降低47%的复发危险和26%的死亡危险。然而三苯氧胺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出现的潮热汗出、心悸心烦、睡眠障碍等更年期症状困扰着患者, 甚至无法坚持服药。我们采用滋水清肝饮治疗, 能明显减轻服用三苯氧胺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此属肝肾阴虚, 肝郁化火, 虚火扰心, 治疗当以补肾疏肝、滋阴清热为大法。滋水清肝饮由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 充养肾阴, 疏泄肝气, 郁火得降, 则诸症悉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知母、栀子、丹皮、茯苓及枣仁等中药成分中具有镇静安神、解热降温的药效, 从而达到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收稿:2006-11-03 修回:2007-01-12)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肿瘤科(福建355000)

·46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C JITWM , M ay 2007, Vol . 21, No . 5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

李 果1、2 肖小河 金 城1 李祖伦2 罗 云1, 2

摘要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病理表现的关系, 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调节相关疾病的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为中药方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中药复方; 肠道微生态

Chinese Medicinal Compound and Mod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LI Guo , XIAO Xiao -he , JIN Cheng , et al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302Hospital of PLA , Beijing (100039)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with the physiologic function and patho -logic manifestation ,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on mechanisms of Chinese wedicinal compounds for reg ulating dis -ease associate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 so as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and idea fo 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wedicinal compounds .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compound ;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庞大、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 一个健康成年人肠道具有500多种细菌, 肠道内占有的细菌量约有1kg 以上。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也称益生菌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肠杆菌、肠球菌等兼性厌氧菌, 又称共生菌; 具有机会致病性的需氧菌称为过路菌。正常情况下, 肠道菌群是一个和谐相处、动态平衡的生态环境,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肠道菌群分泌各种酶类和代谢产物以及抵抗外源物质的侵扰从而对宿主施以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机体健康或疾病发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治疗疾病与强身健体的主要形式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汤剂以及以口服为主的其他剂型也是最主要的治疗形式。传统中药复方体外主要在炮制、煎煮过程等方面具有一定变化, 同时进入机体后也会发生动态变化, 这个变化包括了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几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就是经口服进入消化道, 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液和机体细菌吸收代谢。有人假定中医的“证”或“症”就是人体肠内微生态变化产生的某些继发反应导致的“表观现象”, 通过药物调理肠内菌群的平衡, 对“证”施以影响, 对证下药,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肠道微生态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对“证”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中药复方与失衡的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产生相

  作者单位:1. 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北京100039) ; 2.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通讯作者:肖小河, Tel :010-66933322, E -mail :pharmacy302@126. 〔1〕

应的生理、生化变化,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为此本文就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1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功能 肠内菌丛与宿主健康有密切关系, 目前确定的主要作用包括:抗胃肠道炎症、营养吸收功能、稳定血脂、改善乳糖耐受、抗肿

〔2, 3〕

瘤、参与胃肠道免疫等。

肠道微生态首先是保护屏障的作用, 肠道菌群具有黏附与定植的特点, 在肠道中定植的细菌有的是有益菌, 有的是有害菌, 有的是中性菌。正常菌群具有抵御外籍菌定植, 防止条件致病菌易位的物理屏障能力; 同时肠道内细菌可为肠黏膜细胞提供某些营养成分, 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 激活肠道免疫系统, 构成肠道屏障化学功能组成部分。肠道微生态对肠道的营养物质代谢、免疫激活、维护肠壁吸收分泌功能、合成机体必需的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抵御致病菌侵入、分解代谢肠道中的有害物质、肠肝循环、维护肝脏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对宿主具有有益生理作用的主要为益生菌, 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双歧杆菌对宿主的健康生存至关重要, 对其他菌群起着扶优去劣, 扶正压邪的作用, 它在机体中的有无和多少是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具有抑制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黏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菌消炎、抗衰老、降血脂、营养、护肝、通便等一系列特殊生理保健功能

〔4〕

。乳杆菌具有的功能则主要减少或消除体内内毒

素和致癌物质、保护胃肠黏膜、预防便秘、控制血清胆

〔5, 6〕

益生菌菌种, 是制作酸奶的重要原料, 具有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作用

〔7〕

香砂六君子汤、三泻等复方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动物的作用, 发现补益类中药均具有一定程度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 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 起到益生元的作用。鞠宝玲等研究四君子汤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

作用, 发现四君子汤组中肠道菌群量大幅度增加, 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显著, 肠道黏膜损伤修复比自然恢复组好。聂清等研究三补对盐酸林可霉素所致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小鼠的菌群的调节, 发现中药控制并改善小鼠腹泻症状, 与其对正常菌群扶持作用有关, 从而间接抑制非优势菌及外来致病菌的大量繁殖。李俭等研究中药903Ⅱ号对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患者肠道白色念珠菌的影响, 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扶植肠道正常菌群, 降低菌群失调患者升高的白色念珠菌。王国军等研究发现致死量(21. 30GY 相当于2000伦琴) 的X 线能造成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 肠道中的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均有显著改变, 而中药951具有显著治疗和预防射线所致微生态失调的作用。

〔25〕

3. 2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陈海龙等探讨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 时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应用通里攻下中药大承气汤对模型动物进行治疗, 发现中药能明显降低MODS 大鼠肠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水平, 提高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的含量, 并能降低动物肠黏膜和肠细胞膜通透性, 减轻肠黏膜组织的病理损害。认为通里攻下中药对MODS 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 3 胰腺炎 吴承堂等

〔26, 27〕

〔24〕

〔22, 23〕

〔21〕

〔20〕

2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病理表现 一般情况下, 肠道微生态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一定生理条

件下有所波动, 然而当这个平衡被打破, 正常微生物菌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的时候, 就会出现微生态的失调, 机体功能紊乱, 疾病因此产生, 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异常变化。微生态平衡是由多种因素维系的, 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宿主、微生物。宿主对微生态的影响因素有:宿主种族、年龄、性别、发育、习性、营养、休克、精神紧张、应激反应、感染等; 环境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有:气候、食物、药物、抗生素治疗、失重、缺氧、放疗、化疗、辐射等。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引起微生态的失衡, 出现疾病, 很多疾病可以表现出胃肠道等系统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如急慢性腹泻、结肠炎、肝炎、肝硬化、肝癌、内毒素血症、慢性胰腺炎、高脂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肠易

〔8-13〕

激综合征、肿瘤等。因此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3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传统中医药理论就涵盖了众多微生态内容, 包括阴阳学说、整体观、正邪理论、脏象学说、治“未病”等。而中医药与微生态的关系研究涉及到相关理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等方面。目前对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筛选对正常菌群有促进生长作用的中药、药效学筛选、药物临床观察等

〔15〕

〔14〕

, 综

合分析中药复方对于相关疾病肠道微生态调节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6〕

3. 1 肠道菌群失调 丁维俊等发现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 大黄所致脾虚泄泻动物的霉菌与酵母菌含量下降, 真菌总数则极显著性下降, 与造模前正常值

〔17〕

比较, 酵母菌显著降低。李玉英等将大黄所致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 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 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 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 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李秀亮等

〔18〕

观察中药清胰汤及

双歧杆菌合剂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以及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结果提示中药清胰汤可明显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和病理生理损害, 调整菌群失调, 保护肠屏障功能, 对防治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3. 4 肿瘤 孙玉清等

〔28〕

采用褐多孔菌中药合剂

(956) 对荷瘤鼠进行不同剂量的治疗, 并对各组的抑瘤率、生存百分率及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进行了测定, 与对照组比较该中药合剂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正常菌群生长, 增强抑杀肿瘤及提高生存率的效应。3. 5 糖尿病 马淑霞等研究黄芪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发现该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降血糖及菌群调整作用, 与大肠杆菌产生封闭胰岛素受体的物质有关。邢德刚等发现黄芪复方制剂(降糖素) 给药后, 糖尿病大鼠、、〔30〕

〔29〕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

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结果发现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 能增加有益菌

〔19〕

高于对照组, 提示降糖素可能通过调节微生态平衡, 改善糖尿病症状, 起到治疗糖尿病作用。

3. 6 肝损伤 李海燕等

〔31〕

8尹军霞, 林德荣. 肠道菌群与疾病. 生物学通报2004; 39(3) ∶26—28.

9梁仲惠. 肠道菌群失调与消化系疾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 19(3) ∶37—40.

10王 芳, 房建伟, 王泽宇, 等. 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的

实验研究.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 28(4) ∶52—53.

11樊宇靖.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探讨. 国外医学消

化系疾病分册2004; 24(2) ∶99—102.

12Guarner F , Casellas F , Bor ruel N , et al . Role of microecology

in chronic inflammato ry bowel diseases . Eur J Clin N utr 2002; 56(Suppl 4) ∶S34—S38.

13Savitskaia KI , M el ' nikova EF , V orob ' ev AA , et al . Evalua -tion of microecolo gy of colonic co nten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 -ic pancreatitis . Vestn Ross Akad M ed Nauk 2002; 11(1) ∶20—23.

14陈更新, 马贵同. 略论中医药与微生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1; 11(1) ∶65—67.

15杨景云, 杨继新. 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中国微生态

学杂志2003; 15(1) ∶1—3.

16丁维俊, 周邦靖, 冯立秀, 等. 脾虚造模及参苓白术散的真菌

菌群调整功能.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27(1) ∶24—25. 17李玉英, 王玺坤.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

响的研究. 中医药学刊2001; 19(4) ∶377—401.

18李秀亮, 高永翔, 周淑芳, 等.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

肠道菌群的影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24(3) ∶10—13.

19史 权, 薛艳华, 赵光远等. 对大鼠肠道菌群有调整作用的

中药筛选.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 28(1) ∶28—30.

20鞠宝玲, 毕 蕾, 杨景云. 四君子汤改善抗生素脱污染小鼠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 24(1) ∶4—6.

21聂 清, 丁元欣, 刘 斌. 中药三补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

菌群的调整.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 24(2) ∶97.

22李 俭, 马叔霞, 李丽秋, 等. 中药903Ⅱ号对抗生素引起菌

群失调患者肠道白色念珠菌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 8(2) ∶30—31.

23杨景云, 李丽秋, 马叔霞, 等. 中药903Ⅱ号对抗生素引起的

菌群失调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1, 3(4) ∶64—65.

24王国军, 杨景云, 于 敏, 等. 中药951对射线所致小鼠肠道

微生态失调的调整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 8(4) ∶14—16.

25陈海龙, 吴咸中, 关凤林, 等. 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

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 20(2) ∶120.

26吴承堂, 黎沾良, 黄祥成, 等. 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对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细菌移位影响的比较研究. 世界华∶525—观察四君子汤对急性

肝损伤伴发菌群失调及内毒素血症小白鼠的保护作用, 发现急性肝损伤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 乳

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 四君子汤则可以明显改善以上情况, 说明中药四君子汤对肠道微生态失衡有调整作用, 能够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4 讨论 肠道微生态与机体的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紧密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机理可能就在于对疾病状态下的肠道微生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调整其失衡的状态, 促进益生菌, 抑制致病菌, 从而纠正业已形成的肠道菌群失衡, 实现新的平衡, 起到扶正驱邪的作用。中药复方对于腹泻、胰腺炎、肿瘤、糖尿病、肝损伤等多种疾病均具有明显的微生态调节作用,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可以作为治疗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疾病、证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益生元的方式应用于临床, 服务于临床; 而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可以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新的角度, 从局部到整体、从器官组织到整个生命体看待研究中药复方, 为进一步探索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中药效应与代谢、有效成分、科学优化中药复方、合理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中药复方治疗有关疾病、证的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进一步探讨更多的复方对于相关病、证的治疗效果与机制, 从更广更深的层面研究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将更加丰富中医药理论, 指导临床应用。

参考

文献

1杨秀伟, 郝美荣, 服部征雄主编. 中药成分代谢分析.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8—11.

2I solauri E , Sutas Y , K ankaanpaa P , et al . P robio tics :effects on immunity . Am J Clin N utr 2001; 73(2Suppl ) ∶444S —450S .

3周连鸿. 肠道微生态系统. 胃肠病学2003; 8(1) ∶35—37. 4金京顺. 双歧杆菌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 上海医学2005; 28(3) ∶245—248.

5何道生.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 7(6) ∶57—64.

6郭兴华主编. 益生菌基础与应用.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8—31.

7赵改名, 刘慧卿. 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 河南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5月第27卷第5期CJ ITWM , M ay 2007, Vol . 27, No . 5·469·

27吴承堂, 黎沾良, 熊德鑫. 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

炎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 18(4) ∶236—238.

28孙玉清, 田 桦, 薛桂荣, 等. 褐多孔菌中药合剂抗肿瘤作用

的微生态学实验研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 10(1) ∶34—35.

29马淑霞, 杨景云, 施忠凯, 等. 黄芪复方制剂对实验性糖尿病

大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 12(2) ∶

69.

30邢德刚, 高艳华, 张桂芳, 等. 从调整肠道菌群研究黄芪复方

制剂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机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 12(6) ∶335—339.

31李海燕, 董礼阳, 杨景云. 四君子汤对急性肝损伤伴发菌群

失调及内毒素血症的保护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 17(2) ∶100—101.

(收稿:2006-08-02 修回:2006-10-15)

滋水清肝饮改善乳腺癌三苯氧胺治疗副反应84例分析

陈 艳 毋光明

2004年8月—2006年6月,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滋水清肝饮治疗84例服用三苯氧胺后引起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乳腺癌患者, 能有效的改善潮热、心悸失眠、汗出等症状,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74例经三苯氧胺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 156例服用2~5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潮热、心悸失眠、汗出等症状, 患者均为女性, 其雌激素受体(ER ) 、孕激素受体(PR ) 呈阳性, 经手术及放、化疗后, 服用三苯氧胺10mg , 每天2次治疗。按门诊序号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84例, 年龄31~57岁, 平均(42. 3±7. 54) 岁; 对照组72例, 年龄28~61岁, 平均(43. 1±6. 31) 岁。两组间年龄、病程、病情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 。两组排除肿瘤复发及转移、心脑血管、精神神经、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滋水清肝饮:生地、淮山药、山茱

萸、白芍、酸枣仁、知母各15g  丹皮、茯苓、泽泻、当归各10g 柴胡、栀子各6g  甘草3g 。汗多加浮小麦15g 、煅龙骨、煅牡蛎各20g ; 心悸失眠加夜交藤15g 、远志10g ; 腰酸痛者加桑寄生、枸杞子各15g 。水煎温服, 每天1剂, 早晚各半。对照组加维生素B1、B6和谷维素各10mg , 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30天。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标准。显效:潮热、心悸失眠、汗出3

项主症全部消失; 好转:3项主症有1—2项消失, 其余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

2

统计学方法:采用χ检验。

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3例(27. 4%) , 好转32例

(38. 1%) , 其中以潮热、多汗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21例, 心悸改善8例, 失眠改善3例; 无效29例(34. 5%) ; 总有效率65. 5%。对照组中显效0例; 好转12例(16. 7%) , 其中心悸失眠消失7例, 潮热、多汗症状改善5例; 无效60例(83. 3%) , 总

2

有效率16. 7%。经χ检验,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

有显著性(P

自从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被

揭示后, 三苯氧胺作为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长期服用(大约5年) , 可以降低47%的复发危险和26%的死亡危险。然而三苯氧胺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出现的潮热汗出、心悸心烦、睡眠障碍等更年期症状困扰着患者, 甚至无法坚持服药。我们采用滋水清肝饮治疗, 能明显减轻服用三苯氧胺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此属肝肾阴虚, 肝郁化火, 虚火扰心, 治疗当以补肾疏肝、滋阴清热为大法。滋水清肝饮由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 充养肾阴, 疏泄肝气, 郁火得降, 则诸症悉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知母、栀子、丹皮、茯苓及枣仁等中药成分中具有镇静安神、解热降温的药效, 从而达到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收稿:2006-11-03 修回:2007-01-12)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肿瘤科(福建355000)


相关内容

  • 暑期家庭旅游出行必备药物清单
  • 夏季家庭旅游出行必备药箱 清单:酒精.棉签.纱布.紫药水.红花油.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丸.十滴水.行军散.保和丸.晕动片.花露水.无极膏.金嗓子喉片.润喉片.黄连素片.复方阿司匹林片.去痛片.扑热息痛片.蒙脱石粉.微生态调节剂.丁桂儿脐贴 1.外伤药 如正红花油,可用于扭伤淤肿.跌打刀伤.蚊叮虫咬 ...

  • 影响胃肠功能的中药
  • 1.1 影响胃肠功能的中兽药研究概况 中兽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遗产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畜禽疾病长期斗争中,创立的防治动物疾病的重要武器.胃肠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就中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作了一些探索, ...

  • 半仿生提取法_的特点与应用
  •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提取技术与工艺 摘 要:本文针对中药成分提取中存在的"唯成分"论和 『 半仿提取法』的特点与应用 "通则"论,将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单体成分与混合成分.中医治病特点与口服给药特点统一起来,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提出了"半仿生提 ...

  • 黄芪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近况
  • 添加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服务"中查看您添加的引用通知列表,并且配置获取通知的方式. 关闭 下载PDF阅读器 黄芪含多糖.黄酮.甙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作用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a(TNF-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自由基 ...

  • 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
  •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3月 第26卷3期(总第206期) 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 顾媛媛,李春婷(指导) 1 2 * (1.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东9病区,江苏南京210029)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

  • 中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5):1866-1867,1888责任编辑张杨林责任校对王淼 中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郝桂英1,古小彬2,周忆航1 (1.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四川西昌615013: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从中药防治 ...

  •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 中草药 Ch i 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 rugs 第37卷第6期2006年6月・801・ ・中药现代化论坛・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李小娜1, 2, 张兰桐13, 殷 玮1 Ξ (1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河北石家庄 050017; ...

  • 正确的用药方式
  • 正确的用药方式 一.用药姿势: 口服药时宜取站位,不宜躺着服药,躺着服用可能会使药物粘于食管. 舌下含服,应将药品放在舌下,不要吞咽,不要饮水,要任其自然溶解. 不要捏鼻子喂药,否则易使药物呛入气管或支气管,轻则咳嗽,重则发生窒息. 滴眼药水应取半躺位,点1-2滴后,轻闭双眼5分钟,使药物充分吸收. ...

  •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李亚杰,赵献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收稿日期:2006-03-21 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攻关项目(2005KO2一G05-02) 作者简介:李亚杰(1978- ) ,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中毒病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