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秋分养生要点:起居.饮食.运动.防病

导语: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这一天昼夜均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秋分养生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饮食方面要多使用清润温润的食物,运动项目要选择轻松平缓的活动,秋分正值秋季人的抵抗力较差,可以进行艾灸理疗,提高机体免疫力。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一、秋分养生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到来,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所谓“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不同于青壮年人,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冒。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别让脚部仍处于夏天中——光脚穿凉鞋,这样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由此招来感冒。除了白天让脚暖和外,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二、秋分养生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可滋五脏之阴。秋燥易伤大肠,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等出现,此时应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与何首乌等。

为您推荐专题:

秋分节气

三、秋分养生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

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四、秋分养生防病:秋分灸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

导语: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这一天昼夜均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秋分养生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饮食方面要多使用清润温润的食物,运动项目要选择轻松平缓的活动,秋分正值秋季人的抵抗力较差,可以进行艾灸理疗,提高机体免疫力。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一、秋分养生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到来,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所谓“春捂秋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不同于青壮年人,对冷的敏感性较高,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应多穿些衣服,避免受凉感冒。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别让脚部仍处于夏天中——光脚穿凉鞋,这样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由此招来感冒。除了白天让脚暖和外,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二、秋分养生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可滋五脏之阴。秋燥易伤大肠,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等出现,此时应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与何首乌等。

为您推荐专题:

秋分节气

三、秋分养生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

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四、秋分养生防病:秋分灸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


相关内容

  • 24节气养生法
  • 一.王彤版本图书目录 引言 顺四时.适寒暑 养生就是养四季 第一篇 春季养生法 一 立春助阳生发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 [附录] 正月立春保健法 二 雨水谨防湿邪 雨水来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 早春& ...

  • 秋分节气教你如何养生
  • 秋分节气教你如何养生(转自39健康网) 秋分节气:当心感冒.肠道疾病和皮肤过敏 23日5时19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一天里太阳直射赤道,形成昼夜等长,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为12小时.专家提醒,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气温降低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公众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预防感冒,同时注意胃肠道疾病的侵袭 ...

  • 每月的养生
  •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括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大寒.小寒表示冰冷的水平,从字面了解,大冰冷于小寒,但在气候记载中,小寒却比大冰冷. 西医以为,寒为夏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准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 ...

  •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 处暑养生七个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 ...

  • 中医四季养生
  • 中医四季养生简介 [四季养生的要点] 人体四季如何养生?中医观点是天人合一,如<内经>上说,人体要顺天时,即顺五运六气的变化,其秘决关键是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人体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体养生一定要注意从春季开始.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常言道"百草回生, ...

  •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智慧而又勤劳 ...

  • 小满节气是什么意思
  • 小满节气后,雨水渐渐增多,天气变得闷热且潮湿,中医所说的"湿邪"很容易入侵人体.而人的脾脏本就"喜燥恶湿",因此这个节气很多人都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不仅如此还会有精神不振.浑身乏力.犯困.舌苔白腻 或黄腻等"湿邪中阻&quo ...

  • 处暑节气起居饮食养生小常识
  • 处暑节气起居饮食养生小常识 处暑节气到来你会明显感觉到天气变凉快了些,但从地理意义上来说,还没有真正进入到秋季,因为这个时候还会有热的特点,那么,这样的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处暑节气特点 白天热,早晚凉.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而处 ...

  • 秋分时节话养生
  • 秋分时节话养生 今天是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天文学的角度上讲,秋分是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此时"昼夜平分".白天,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夜晚,皓月当空,天高露浓,真可谓是:秋分,平分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