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族学实例分析民族动机形成的过程=

根据民族学实例分析民族动机形成的过程

一、培养目标

民族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民族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 掌握民族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站在本学科的前沿,重视中外民族发展的比较;培养从事本学科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行政工作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撰写学位论文。

3. 能胜任高等院校、民族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教学、研究、决策、管理、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

南方民族语言:该方向主要发挥广东的语言地理优势,针对我国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弱项壮侗语族语言开展研究。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直是民族学院的传统学科,在广东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及有部级项目6项。

民族历史文化:本方向致力于华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华南地

区民族历史文化为对象,开展对华南少数民族及华南汉族民系的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对华南区域诸民族文化层积的梳理,进而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系列成果。 民族社会与经济:该方向从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入手,以华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经济、非经济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建设和完善民族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该方向还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角度,将其置于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综合考察其未来的发展问题。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三年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8门,21学分(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限定选修课须修满6学分;任意选修课须修满4学分。学术实践共计3个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2-3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工作由各导师负责。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五、学术实践

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发表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共3个学分。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一学年暑假进行(内容:各方向专题调研)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除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英语)外,民族学学科点开设4门专业学位课程、三个方向各开设3门限定选修课程和学科点15门任意选修课。与此同时,鼓励研究生根据本人学术工作需要选修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体现了三个方向的发展动态,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

采取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方式以研究生为主体,采用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开课形式多样,努力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使研究生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培养出综合创新型人才。组织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答辩前,要求研究生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方向论文至少1篇,修满规定的学分。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考核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主要方式;研究生要保证足够的工作量并制定撰写学

位论文的工作计划,做好选题和开题工作;导师要把好选题关和审定撰写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要求研究生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将严格按照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确保论文答辩的质量。 七、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开卷或闭卷,以笔试为主),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非学位课程和学术实践环节的考试可选择考试或者考查。考查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报告、综述、程序设计、课程作业等方式进行,并按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录成绩。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4-6周完成。主要由各学科点的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以及健康状况,并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打分方式进行评分。

八、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不少于15本) (一)南方民族语言方向

1、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1980 2、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1990

3、乔姆斯基.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6、傅懋勣.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8 7、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8、马学良. 汉藏语概论. 民族出版社,2004

9、梁敏, 张均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戴庆厦.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11、吴安其. 汉藏语同源研究.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2 12、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2004 13、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4、陈建民.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5、詹伯慧. 现代汉语方言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16、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 语文出版社,2001

17、詹伯慧.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8、侯精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9、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0、罗常培 , 王均. 普通语音学纲要. 商务印书馆,2002 21、李新魁. 汉语音韵学. 北京出版社,1986 22、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1980 (二)民族历史文化方向:

1、张之恒. 中国考古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949-1999).文物出版社,1999 3、张宏彦.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恒杰. 民族考古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本尼迪克特, 王炜. 文化模式. 三联书店,1988 6、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2005 7、费孝通. 江村经济. 商务印书馆,2001

8、马凌诺夫斯基. 西太平洋航海者. 华夏出版社,2002 9、E.B. 泰勒. 原始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林耀华. 金翼. 三联书店,1989 11、摩尔根. 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2001 12、弗雷泽. 金枝. 商务印书馆,1985

13、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 马库斯编,高丙中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

14、马尔库斯. 王铭铭,蓝达居译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 三联书店,1998

15、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三)民族社会与经济方向: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 民族出版社,1987

2、马克思.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人民出版社,1978 3、邓小平文选(1-3卷). 人民出版社,1993 4、费孝通. 江村经济. 商务印书馆,2001

5、施正一. 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经济学与民族学方法论). 民族出版社.2004

6、安虎森, 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7、陈秀山. 区域经济理论. 商务印书馆,2003 8、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9、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教程.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10、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11、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 罗伯特.F .赫伯特. 经济理论与方法史.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2001

12、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97

13、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97 14、李嘉图. 政治经济与赋税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76 15、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商务印书馆,1977 16、保罗.A. 萨缪尔森. 经济学(16版). 华夏出版社,1999 17、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8、杨善华.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9、宋林飞.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M •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下). 商务印书馆,1997 21、M •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2、陈庆德. 民族经济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3、龙远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 民族出版社,2004 24、李忠斌. 民族经济发展新论. 民族出版社,2004

25、袁少芬. 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 民族出版社,2004

26、郝时远、阮西湖.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九、学位论文工作

(一)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二)学生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于第三学期举行,由学科点组织专家组审定通过。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难点及拟解决问题方案等,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该课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阶段。为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第五学期结束前要对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论文最后定稿和打印必须在第六学期中期(答辩前1—2个月内)完成。

(四)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在第六学期5月底6月初。经专家评审和答辩合格者,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民族学专业

2008级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The theories and method of ethnology

课程编号:03040101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刘付靖 内容概要

本课程是专业学位课程,包括民族学科的核心内容。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1部分是民族学理论概括与探索,包括20世纪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学理论、当代西方民族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第2部分是民族学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和跨学科结合研究方法。

教材: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系列教材》,

参考书:

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

《民族语言调查理论与方法》

A Survey on Ethnological Dialect

课程编号:03040102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蓝庆元、符昌忠

内容概要

语言调查是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限定选修课程。本课主要讲授审音、整理音系调查操作和纂写调查报告等内容,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语言学田野调查方法。

教材: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书:傅懋勣. 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8

教学方式:讲授及田野调查

预修课程:

《民族经济学》

Ethnolog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03040103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陈光良等 内容概要:

《民族经济学》包括教程的主要内容和若干专题。教程除导论外共分四篇:第一篇“民族与经济”,论述民族及民族经济的方方面面,揭示民族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第二篇“中国民族经济”,论述中国民族及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种问题与特点;第三篇“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分别概述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情况、问题、意义与特点;第四篇“发达国家中的少数民族经济”,主要介绍美国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西欧国家的移民问题和俄罗斯的少数民族问题,以及海外华人经济。专题研讨的内容,由民族社会与经济方向导师拟定。

教材:

施正一. 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

1、陈庆德. 民族经济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龙远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 民族出版社,2004

3、李忠斌. 民族经济发展新论. 民族出版社,2004

4、刘永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 袁少芬. 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 民族出版社,200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问题讨论为辅

预修课程:《中国少数民族概况》

《民族文化专论》

General Theory of Ethnological Culture

课程编号:03040104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王 海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蕴涵丰厚。本课主要讲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涵义与特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分类、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悠久文明, 了解以德治国的方略和修身成才的途径。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 徐万邦, 祁庆富.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张文勋. 民族文化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杨建新. 中国少数民族通论. 民族出版.2005

教学方式:讲授

预修课程: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林伦伦 、岳中奇

内容概要:

主要有九章:一,什么是社会语言学;二、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三、语言与阶级、阶层;四、语言与行业、职业;五、跨境语言的变异;六、语言接触与语言变迁;七、语言的文化变异;八、语言规划;九、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 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2004

参考书:

1、 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建民.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申小龙. 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4、赵蓉晖. 语言与性别.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周玉忠, 王辉.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 论文

预修课程:《社会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理论》

Theory of Linguistics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段益民 内容概要:

本课程讲述和讨论自古希腊至当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试图梳理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语言学发展的规律。重点介绍和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等的发展。介绍当代新兴的综合性语言学科,主要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思考这些新兴学科对民族语言研究的意义。

教材: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参考书:

1、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1980

2、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1990

3、乔姆斯基.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预修课程:语言学概论

《南方民族语言研究》

General Theory of Thai Language Dialect

课程编号:03040112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符昌忠、蓝庆元 内容概要:

《南方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是南方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本课程是《民族语言调查理论与方法》专业学位课程的延伸与拓展,是更高层级的专业研究课程。主要讲授语言调查与研究的理论运用和研究方法,通过理论运用和实操,使学生学会怎样利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民族语言语料进行语料库建设,如何利用语料库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具备语言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教材:傅懋勣,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 1998 参考书:

1、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2、梁敏、张钧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3、罗安源 田野语音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詹伯慧 汉语方言与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讲授、田野调查、实验研究

预修课程:

《汉语历史音韵学》

History & Phon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课程编号: 03040113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胡海琼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从上古到近代各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演变的轨迹。让学生了解研究古音的材料和方法,掌握历代音系,认识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明确汉语从上古到中古,近代以至现代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与现代汉语标准音形成的历史过程,为学生的古汉语教学、古籍整理、方言研究、民族语言研究、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等打下基础。

教材:

李无未. 汉语音韵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力. 汉语史稿(音韵学部分). 中华书局。

3、潘悟云. 汉语历史音韵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剑桥. 汉语音韵学讲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丁声树撰文 李荣. 汉语音韵讲义.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为主,辅以练习和讨论。

预修课程:语言学理论、汉语方言学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Classical Ethnological (Anthropological) Literature

课程编号:03040114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张太教 内容概要: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让本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学习有关经典著作,了解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了解掌握最主要的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架构、方法论等,以及认识这些经典著作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科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最终的目的是让本专业的学生通过经典著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专业知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名著选读

1、费孝通. 江村经济:中国的农民生活. 商务印书馆,2001

2、林耀华.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三联书店,2000

3、庄孔韶. 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三联书店,2000

二、外国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名著选读

1、摩尔根. 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1997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72

3、马林诺夫斯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华夏出版社,2002

4、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1990

6、弗雷泽. 金枝.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7、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 三联书店,1999

9、古塔、弗格森.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 华夏出版社,2005

10、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教材:

自编教材——民族学(人类学)精典著作选读

参考书:

1、上述所列的名著书目

2、王建民, 张海洋. 中国民族学史(上下集).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3、王铭铭. 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撰写读书报告

预修课程:

《民族专门史研究》

A Study on Special History of Ethnology

课程编号:03040115 开课单位: 社科部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陈 曦 内容概要:

本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发展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各民族史的内涵、外延、历史渊源和基本理论;(2)中国各民族在边疆地区开发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3)历代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的军政措施、边政制度;(4)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文化包括宗教思想、音乐百戏、医药工伎;(5)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往来,包括贡赐贸易、茶马互市等。(6)南方民族与西北民族、东北民族、西南民族比较研究。该课程作为民族历史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限选课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民族问题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从事民族工作和民族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

专题研讨的内容,由民族历史文化方向导师拟定。

教材: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概要.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潘光旦. 中国民族史料汇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2、杨建新,崔明德. 中国民族关系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6

3、管彦波. 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覃彩銮. 中国民族:华北、西北、东北卷.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6

5、龚荫. 中国民族政策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6、何龙群.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 人民出版社,2005

7、李济. 中国民族的形成——国学书库·文史类丛.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胡绍华. 中国南方民族发展史. 民族出版社,2004

9、徐杰舜. 汉民族发展史.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10、林惠祥. 中国民族史(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1998

11、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中国通史

《民俗文化研究》

General Theory of Folklore

课程编号:03040116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邢植朝 内容概要: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其研究领域包括最初领域、历史领域和现在的领域。其学习的目的是:

1、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关于现代仍在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的搜集和整理。

2、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俗学学科。

3、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民俗的意义和它产生、发展的历史,使民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现有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民俗学的概念、范围和这一学科所承担的任务,了解民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学所包括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婚姻的民俗传承、自然生态民俗、消费生活民俗传承、岁时民俗、居住民俗、饮食民俗、精神民俗、人生仪礼、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方法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参考书:

1、 田晓岫. 中国民俗学概论. 华夏出版社,2003

2、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3、顾希佳. 社会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 江帆. 生态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 李杨. 西方民俗学译论集.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

预修课程:

《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课程编号:03040117 开课单位:经贸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陈端计 内容概要:

主要在介绍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模型的基础上,使研究生了解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注意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掌握现代经济

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Romer,David.1996.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4、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5

5、程恩富、胡乐明,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家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及课程论文相结合。

预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原理》等。

《区域经济理论》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y

课程编号:03040118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

学 分:2 任课教师:单纬东 内容概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任何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区域经济理论以区域为着眼点,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理论、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理论、区域治理理论等。结合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考察决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过程,进而描述、阐明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向,揭示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

教材:《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 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参考书:

1、《区域经济学》 安虎森、郝寿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

2、《区域经济学导论》艾德加.M. 胡佛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

3、《发展经济学教程》 张培刚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4、《经济学》(上、下)斯蒂格利茨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5、《经济理论与方法史》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 .赫

伯特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区域经济学原理》 郝寿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经济学

《民族社会学》

Ethnosociology

课程编号:03040119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蓝宇蕴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从社会学视角介绍世界与中国的种族、民族概况,并对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结合中国民族聚居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世界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有一个系统性认识。本课程是一门兼顾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学科背景是社会学的种族与族群研究,同时也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国际关系等)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观点。本课程系统介绍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并结合现代化进程来讨论民族关系在今天世界上的演变。在基础理论

的来源上,注意融会贯通几个方面的理论精华和知识积累,一是中国历史传统上处理族群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吸收欧美各国关于族 群和族群关系的理论,三是注意对一些 国家在“民族创建”过程中建立“民族认同”经验的分析。

课程体现民族社会学研究的 10 个主要特点:

1 、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研究而不是族群历史的考证;

2 、注重族群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各族群集团自身; 3 、注意结合个人与集团两个层次;

4 、比较注重各种因素的综合研究;

5 、力图解释族群关系方面种种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6、 注意汲取、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7 、 注重实证研究;

8 、 结合国家有关政策的研究;

9 、 结合区域发展研究;

10 、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内族群关系的发展趋势。

教材:

郑杭生. 民族社会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

公司,1999

3、杨善华.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宋林飞.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M •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侗台语和南方汉语方言关系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ng-thai Language and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课程编号:03040121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蓝庆元、 林伦伦

内容概要:

本课程的主要讲授侗台语和南方汉语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汉语和侗台语的接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具体内容是侗台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对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以及南方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对侗台语的影响。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蓝庆元. 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 中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曾晓渝. 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 重庆出版社,1994

教学方式:讲授

预修课程:

《汉语史》

History of Chinese

课程编号:03040122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 白 冰、 林伦伦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述汉语发展的历史。整个课程分为三大部分:一,上古汉语,也即先秦两汉汉语。主要讲授古文字知识、两汉以前的汉语语音体系、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二、中古汉语。主要讲授魏晋南北朝以降的汉语知识,以《广韵》等韵书为主线讲授中古汉语语音体系、以《世说新语》等书为主讲授中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特点。

三、近代汉语知识,主要讲授近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教材: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1980年。

参考书:

1、 程湘清. 先秦汉语研究, 两汉汉语研究, 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 宋元明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2、李新魁. 汉语音韵学. 北京出版社,1986

3、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4、蒋冀骋. 近代汉语纲要.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刘坚, 蒋绍愚.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商务印书馆,1990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读书笔记

预修课程:《古代汉语》

《汉语方言学》

Chinese Dialectology

课程编号:03040123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 36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学 分: 2 任课教师: 林伦伦、 徐红梅

内容概要:

本课程讲述方言、方言学的概念,方言与语言的区别与联系,方言

的形成及其发展;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七大方言的形成和分布、语言特点以及各方言区有代表性的音系;方言的调查、记录和描写以及方言之间的比较。

教材:詹伯慧. 现代汉语方言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参考书:

1、 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 语文出版社,2001(第二版)

2、 詹伯慧.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4、 侯精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预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侗台语专题研究》

General Theory of Thai Language Dialect

课程编号:03040124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符昌忠 内容概要:

本课程介绍侗台语诸语支概况,介绍语言调查方法,讨论语言亲属关系、语言接触和语言类型学等相关理论问题。教学上采用课堂讲

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完此课后将会(1)了解侗台语族各语支语言概况,了解东亚语言关系,对侗台语在东亚语言中的地位有个整体把握;(2)了解基本语言调查的方法和相关技术;(3)对历史比较、语言接触等理论问题有个基于汉藏语言材料的基本认识。

教材:

倪大白. 侗台语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参考书:

1、马学良. 汉藏语概论. 民族出版社,2004

2、梁敏, 张均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戴庆厦.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4、吴安其. 汉藏语同源研究.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田野调查

预修课程:

《神话学研究》

Chinese Dialectology

课程编号:03040125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刘付靖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讲授内容分为“人类学与宗教学的关系”、“古代宗教神话选介”、“人类学与神话学的关系”、“神话学的理论方法与学术史”四个部分,学时分配为3、3、6、24。

教材:自编《神话学研究》,打印,上网。

参考书:

1、郑凡.震撼心灵的古旋律——西方神话学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王增永.神话学概论.,2007

3、叶舒宪.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马昌仪.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5、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丛书名:《罗兰·巴尔特文集》,李幼蒸译,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

《文化地理学》

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编号:03040126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彭静

内容概要:

文化地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叶,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人文现象视为人类的文化创造,进而研究这些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本课程将借鉴国内外文化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文化地理学研究主题为教学的基本框架,介绍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轨迹、文化传播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学、文化区等知识点,讲解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联系实际。该课程作为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文化素养,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材: 周尚意. 文化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 王恩涌, 赵荣. 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兆量, 阿尔斯朗, 琼达.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司徒尚纪. 广东文化地理.1993

4、(英)迈克克朗,杨淑华, 宋慧敏. 文化地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预修课程: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ological Regions

课程编号:03040127 开课单位:民族研究所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单纬东等 内容概要: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资源环境、发展差距、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城镇化动力机制、新型工业化道路、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开发、全球化及发展战略等,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教材:自编

主要参考书:

1、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黄健英,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陈达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4、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等等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经济学、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理论

《民族经济政策研究》

Nation economic policy studies

课程编号:03040128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谢玉红

内容概要:

《民族经济政策经济研究》课程是民族学民族经济方向研究生应该系统了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有:民族经济政策的目标;民族经济政策的思想来源;民族经济政策的历史形成与发展。中国民族经济政策体系;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历史贡献与经验与现实思考。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红梅.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广西民族研究,2000

2、杨寿川. 我国民族经济政策与实践.《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青 觉、金炳镐、朱振军.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十二. 《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 》2002 .2

4、温 军.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贵州民族研究》.2001.2

5、温军.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 《民族经济》2004.4

6、李霞林. 试论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制度创新。《科技经济市场》.2007.1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及课程论文相结合。

预修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编号:03040129 开课单位: 管理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3学

学 分: 2 任课教师: 陈 鸣 内容概要:

发展经济学是探讨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状况发展转变的一般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确切地讲,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它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并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参与选择和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发展面临的障碍、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配置、体制改革、部门经济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途径,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相结合,以指导相关课程的学习理解,并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较宽实的基础。学习这门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为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思考、分析和解决诸多相关的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教材:

〔日〕 速水佑次郎.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2、 冯舜华. 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邱崇明. 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比较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沈国明. 世界经济改革潮. 文化出版社,1998

5、(美)斯蒂格里茨.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人民出版社,1998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课程编号: 03040130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张太教 内容概要

《专业外语》是民族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宽广的民族学知识面及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在本专业及其他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研究。

培养要求包括:1. 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

写、译的能力。2. 掌握英语语言和民族学理论基础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3. 掌握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4. 具有较好的汉英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5. 具有基本的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 具有国际意识,具备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教材: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ts,by Paul Bohannan and Mark Glazer.1973.High Pionts in Anthropology.New York:Alfred A. Knopf

参考书:

1、[英]阿兰.巴纳德.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 华夏出版社,2006

2、夏建中.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7

3、黄淑娉 ,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Edward Evens-Pritchard .A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Thought .London Boston: Faber and Faber, 1981

5、William A. Haviland. Anthropolog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Inc, 1990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

根据民族学实例分析民族动机形成的过程

一、培养目标

民族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民族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 掌握民族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站在本学科的前沿,重视中外民族发展的比较;培养从事本学科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行政工作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撰写学位论文。

3. 能胜任高等院校、民族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教学、研究、决策、管理、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

南方民族语言:该方向主要发挥广东的语言地理优势,针对我国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弱项壮侗语族语言开展研究。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直是民族学院的传统学科,在广东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及有部级项目6项。

民族历史文化:本方向致力于华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华南地

区民族历史文化为对象,开展对华南少数民族及华南汉族民系的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对华南区域诸民族文化层积的梳理,进而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系列成果。 民族社会与经济:该方向从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入手,以华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经济、非经济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建设和完善民族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该方向还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角度,将其置于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综合考察其未来的发展问题。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三年

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8门,21学分(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限定选修课须修满6学分;任意选修课须修满4学分。学术实践共计3个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2-3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工作由各导师负责。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五、学术实践

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发表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共3个学分。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一学年暑假进行(内容:各方向专题调研)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除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英语)外,民族学学科点开设4门专业学位课程、三个方向各开设3门限定选修课程和学科点15门任意选修课。与此同时,鼓励研究生根据本人学术工作需要选修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体现了三个方向的发展动态,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

采取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方式以研究生为主体,采用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开课形式多样,努力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使研究生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培养出综合创新型人才。组织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答辩前,要求研究生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方向论文至少1篇,修满规定的学分。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考核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主要方式;研究生要保证足够的工作量并制定撰写学

位论文的工作计划,做好选题和开题工作;导师要把好选题关和审定撰写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要求研究生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将严格按照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确保论文答辩的质量。 七、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开卷或闭卷,以笔试为主),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非学位课程和学术实践环节的考试可选择考试或者考查。考查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报告、综述、程序设计、课程作业等方式进行,并按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录成绩。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4-6周完成。主要由各学科点的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以及健康状况,并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打分方式进行评分。

八、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不少于15本) (一)南方民族语言方向

1、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1980 2、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1990

3、乔姆斯基.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6、傅懋勣.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8 7、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8、马学良. 汉藏语概论. 民族出版社,2004

9、梁敏, 张均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戴庆厦.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11、吴安其. 汉藏语同源研究.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2 12、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2004 13、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4、陈建民.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5、詹伯慧. 现代汉语方言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16、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 语文出版社,2001

17、詹伯慧.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8、侯精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9、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0、罗常培 , 王均. 普通语音学纲要. 商务印书馆,2002 21、李新魁. 汉语音韵学. 北京出版社,1986 22、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1980 (二)民族历史文化方向:

1、张之恒. 中国考古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949-1999).文物出版社,1999 3、张宏彦.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恒杰. 民族考古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本尼迪克特, 王炜. 文化模式. 三联书店,1988 6、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2005 7、费孝通. 江村经济. 商务印书馆,2001

8、马凌诺夫斯基. 西太平洋航海者. 华夏出版社,2002 9、E.B. 泰勒. 原始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林耀华. 金翼. 三联书店,1989 11、摩尔根. 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2001 12、弗雷泽. 金枝. 商务印书馆,1985

13、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 马库斯编,高丙中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

14、马尔库斯. 王铭铭,蓝达居译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 三联书店,1998

15、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三)民族社会与经济方向: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 民族出版社,1987

2、马克思.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人民出版社,1978 3、邓小平文选(1-3卷). 人民出版社,1993 4、费孝通. 江村经济. 商务印书馆,2001

5、施正一. 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经济学与民族学方法论). 民族出版社.2004

6、安虎森, 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7、陈秀山. 区域经济理论. 商务印书馆,2003 8、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9、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教程.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10、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11、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 罗伯特.F .赫伯特. 经济理论与方法史.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2001

12、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97

13、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97 14、李嘉图. 政治经济与赋税原理(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1976 15、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商务印书馆,1977 16、保罗.A. 萨缪尔森. 经济学(16版). 华夏出版社,1999 17、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8、杨善华.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9、宋林飞.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M •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下). 商务印书馆,1997 21、M •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2、陈庆德. 民族经济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3、龙远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 民族出版社,2004 24、李忠斌. 民族经济发展新论. 民族出版社,2004

25、袁少芬. 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 民族出版社,2004

26、郝时远、阮西湖.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九、学位论文工作

(一)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二)学生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于第三学期举行,由学科点组织专家组审定通过。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难点及拟解决问题方案等,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该课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阶段。为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第五学期结束前要对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论文最后定稿和打印必须在第六学期中期(答辩前1—2个月内)完成。

(四)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在第六学期5月底6月初。经专家评审和答辩合格者,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民族学专业

2008级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The theories and method of ethnology

课程编号:03040101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刘付靖 内容概要

本课程是专业学位课程,包括民族学科的核心内容。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1部分是民族学理论概括与探索,包括20世纪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学理论、当代西方民族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第2部分是民族学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和跨学科结合研究方法。

教材: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系列教材》,

参考书:

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

《民族语言调查理论与方法》

A Survey on Ethnological Dialect

课程编号:03040102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蓝庆元、符昌忠

内容概要

语言调查是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限定选修课程。本课主要讲授审音、整理音系调查操作和纂写调查报告等内容,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语言学田野调查方法。

教材: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书:傅懋勣. 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8

教学方式:讲授及田野调查

预修课程:

《民族经济学》

Ethnolog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03040103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陈光良等 内容概要:

《民族经济学》包括教程的主要内容和若干专题。教程除导论外共分四篇:第一篇“民族与经济”,论述民族及民族经济的方方面面,揭示民族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第二篇“中国民族经济”,论述中国民族及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种问题与特点;第三篇“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分别概述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情况、问题、意义与特点;第四篇“发达国家中的少数民族经济”,主要介绍美国少数民族的经济问题、西欧国家的移民问题和俄罗斯的少数民族问题,以及海外华人经济。专题研讨的内容,由民族社会与经济方向导师拟定。

教材:

施正一. 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

1、陈庆德. 民族经济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 龙远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 民族出版社,2004

3、李忠斌. 民族经济发展新论. 民族出版社,2004

4、刘永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 袁少芬. 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 民族出版社,200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问题讨论为辅

预修课程:《中国少数民族概况》

《民族文化专论》

General Theory of Ethnological Culture

课程编号:03040104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王 海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蕴涵丰厚。本课主要讲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涵义与特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分类、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悠久文明, 了解以德治国的方略和修身成才的途径。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 徐万邦, 祁庆富.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张文勋. 民族文化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杨建新. 中国少数民族通论. 民族出版.2005

教学方式:讲授

预修课程: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林伦伦 、岳中奇

内容概要:

主要有九章:一,什么是社会语言学;二、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

三、语言与阶级、阶层;四、语言与行业、职业;五、跨境语言的变异;六、语言接触与语言变迁;七、语言的文化变异;八、语言规划;九、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 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2004

参考书:

1、 郭熙. 中国社会语言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建民.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申小龙. 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4、赵蓉晖. 语言与性别.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周玉忠, 王辉.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 论文

预修课程:《社会学概论》《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理论》

Theory of Linguistics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段益民 内容概要:

本课程讲述和讨论自古希腊至当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试图梳理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语言学发展的规律。重点介绍和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方法、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语音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等的发展。介绍当代新兴的综合性语言学科,主要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思考这些新兴学科对民族语言研究的意义。

教材: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参考书:

1、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1980

2、 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1990

3、乔姆斯基.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5、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预修课程:语言学概论

《南方民族语言研究》

General Theory of Thai Language Dialect

课程编号:03040112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符昌忠、蓝庆元 内容概要:

《南方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是南方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方向的专业限选课。本课程是《民族语言调查理论与方法》专业学位课程的延伸与拓展,是更高层级的专业研究课程。主要讲授语言调查与研究的理论运用和研究方法,通过理论运用和实操,使学生学会怎样利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民族语言语料进行语料库建设,如何利用语料库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具备语言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教材:傅懋勣,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 1998 参考书:

1、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2、梁敏、张钧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3、罗安源 田野语音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詹伯慧 汉语方言与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讲授、田野调查、实验研究

预修课程:

《汉语历史音韵学》

History & Phon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课程编号: 03040113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胡海琼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从上古到近代各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演变的轨迹。让学生了解研究古音的材料和方法,掌握历代音系,认识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明确汉语从上古到中古,近代以至现代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与现代汉语标准音形成的历史过程,为学生的古汉语教学、古籍整理、方言研究、民族语言研究、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等打下基础。

教材:

李无未. 汉语音韵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力. 汉语史稿(音韵学部分). 中华书局。

3、潘悟云. 汉语历史音韵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剑桥. 汉语音韵学讲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丁声树撰文 李荣. 汉语音韵讲义.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为主,辅以练习和讨论。

预修课程:语言学理论、汉语方言学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Classical Ethnological (Anthropological) Literature

课程编号:03040114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张太教 内容概要: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让本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学习有关经典著作,了解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了解掌握最主要的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架构、方法论等,以及认识这些经典著作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科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最终的目的是让本专业的学生通过经典著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专业知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名著选读

1、费孝通. 江村经济:中国的农民生活. 商务印书馆,2001

2、林耀华.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三联书店,2000

3、庄孔韶. 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 三联书店,2000

二、外国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名著选读

1、摩尔根. 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1997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72

3、马林诺夫斯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华夏出版社,2002

4、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1990

6、弗雷泽. 金枝.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7、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 三联书店,1999

9、古塔、弗格森.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 华夏出版社,2005

10、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教材:

自编教材——民族学(人类学)精典著作选读

参考书:

1、上述所列的名著书目

2、王建民, 张海洋. 中国民族学史(上下集).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3、王铭铭. 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撰写读书报告

预修课程:

《民族专门史研究》

A Study on Special History of Ethnology

课程编号:03040115 开课单位: 社科部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陈 曦 内容概要:

本课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发展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各民族史的内涵、外延、历史渊源和基本理论;(2)中国各民族在边疆地区开发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3)历代中原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的军政措施、边政制度;(4)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文化包括宗教思想、音乐百戏、医药工伎;(5)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往来,包括贡赐贸易、茶马互市等。(6)南方民族与西北民族、东北民族、西南民族比较研究。该课程作为民族历史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限选课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民族问题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从事民族工作和民族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

专题研讨的内容,由民族历史文化方向导师拟定。

教材:

王钟翰. 中国民族史概要.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潘光旦. 中国民族史料汇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2、杨建新,崔明德. 中国民族关系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6

3、管彦波. 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覃彩銮. 中国民族:华北、西北、东北卷.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6

5、龚荫. 中国民族政策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6、何龙群.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 人民出版社,2005

7、李济. 中国民族的形成——国学书库·文史类丛.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8、胡绍华. 中国南方民族发展史. 民族出版社,2004

9、徐杰舜. 汉民族发展史.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10、林惠祥. 中国民族史(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1998

11、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中国通史

《民俗文化研究》

General Theory of Folklore

课程编号:03040116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邢植朝 内容概要: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其研究领域包括最初领域、历史领域和现在的领域。其学习的目的是:

1、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关于现代仍在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的搜集和整理。

2、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俗学学科。

3、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民俗的意义和它产生、发展的历史,使民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现有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民俗学的概念、范围和这一学科所承担的任务,了解民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学所包括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婚姻的民俗传承、自然生态民俗、消费生活民俗传承、岁时民俗、居住民俗、饮食民俗、精神民俗、人生仪礼、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方法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参考书:

1、 田晓岫. 中国民俗学概论. 华夏出版社,2003

2、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3、顾希佳. 社会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 江帆. 生态民俗学.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 李杨. 西方民俗学译论集.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

预修课程:

《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课程编号:03040117 开课单位:经贸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陈端计 内容概要:

主要在介绍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模型的基础上,使研究生了解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注意与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能掌握现代经济

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Romer,David.1996.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4、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5

5、程恩富、胡乐明,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家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及课程论文相结合。

预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原理》等。

《区域经济理论》

Theory of Regional Economy

课程编号:03040118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

学 分:2 任课教师:单纬东 内容概要: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任何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区域经济理论以区域为着眼点,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理论、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理论、区域治理理论等。结合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考察决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过程,进而描述、阐明和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趋向,揭示资源的空间配置过程和经济主体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

教材:《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 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参考书:

1、《区域经济学》 安虎森、郝寿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

2、《区域经济学导论》艾德加.M. 胡佛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

3、《发展经济学教程》 张培刚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4、《经济学》(上、下)斯蒂格利茨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5、《经济理论与方法史》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 .赫

伯特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区域经济学原理》 郝寿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经济学

《民族社会学》

Ethnosociology

课程编号:03040119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蓝宇蕴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从社会学视角介绍世界与中国的种族、民族概况,并对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集团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结合中国民族聚居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世界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有一个系统性认识。本课程是一门兼顾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学科背景是社会学的种族与族群研究,同时也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国际关系等)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观点。本课程系统介绍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并结合现代化进程来讨论民族关系在今天世界上的演变。在基础理论

的来源上,注意融会贯通几个方面的理论精华和知识积累,一是中国历史传统上处理族群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吸收欧美各国关于族 群和族群关系的理论,三是注意对一些 国家在“民族创建”过程中建立“民族认同”经验的分析。

课程体现民族社会学研究的 10 个主要特点:

1 、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研究而不是族群历史的考证;

2 、注重族群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各族群集团自身; 3 、注意结合个人与集团两个层次;

4 、比较注重各种因素的综合研究;

5 、力图解释族群关系方面种种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轨迹;

6、 注意汲取、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7 、 注重实证研究;

8 、 结合国家有关政策的研究;

9 、 结合区域发展研究;

10 、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内族群关系的发展趋势。

教材:

郑杭生. 民族社会学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

公司,1999

3、杨善华.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宋林飞.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M •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侗台语和南方汉语方言关系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ng-thai Language and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课程编号:03040121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 蓝庆元、 林伦伦

内容概要:

本课程的主要讲授侗台语和南方汉语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汉语和侗台语的接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具体内容是侗台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对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以及南方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对侗台语的影响。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蓝庆元. 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 中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曾晓渝. 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 重庆出版社,1994

教学方式:讲授

预修课程:

《汉语史》

History of Chinese

课程编号:03040122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学 分:3 任课教师: 白 冰、 林伦伦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述汉语发展的历史。整个课程分为三大部分:一,上古汉语,也即先秦两汉汉语。主要讲授古文字知识、两汉以前的汉语语音体系、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二、中古汉语。主要讲授魏晋南北朝以降的汉语知识,以《广韵》等韵书为主线讲授中古汉语语音体系、以《世说新语》等书为主讲授中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特点。

三、近代汉语知识,主要讲授近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教材: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1980年。

参考书:

1、 程湘清. 先秦汉语研究, 两汉汉语研究, 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 宋元明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2、李新魁. 汉语音韵学. 北京出版社,1986

3、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4、蒋冀骋. 近代汉语纲要.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刘坚, 蒋绍愚.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商务印书馆,1990 教学方式:讲课,讨论,读书笔记

预修课程:《古代汉语》

《汉语方言学》

Chinese Dialectology

课程编号:03040123 开课单位: 民族学院

总 学 时: 36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学 分: 2 任课教师: 林伦伦、 徐红梅

内容概要:

本课程讲述方言、方言学的概念,方言与语言的区别与联系,方言

的形成及其发展;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七大方言的形成和分布、语言特点以及各方言区有代表性的音系;方言的调查、记录和描写以及方言之间的比较。

教材:詹伯慧. 现代汉语方言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参考书:

1、 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 语文出版社,2001(第二版)

2、 詹伯慧.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4、 侯精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预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侗台语专题研究》

General Theory of Thai Language Dialect

课程编号:03040124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符昌忠 内容概要:

本课程介绍侗台语诸语支概况,介绍语言调查方法,讨论语言亲属关系、语言接触和语言类型学等相关理论问题。教学上采用课堂讲

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学完此课后将会(1)了解侗台语族各语支语言概况,了解东亚语言关系,对侗台语在东亚语言中的地位有个整体把握;(2)了解基本语言调查的方法和相关技术;(3)对历史比较、语言接触等理论问题有个基于汉藏语言材料的基本认识。

教材:

倪大白. 侗台语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参考书:

1、马学良. 汉藏语概论. 民族出版社,2004

2、梁敏, 张均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戴庆厦.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4、吴安其. 汉藏语同源研究.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田野调查

预修课程:

《神话学研究》

Chinese Dialectology

课程编号:03040125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刘付靖

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是介绍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讲授内容分为“人类学与宗教学的关系”、“古代宗教神话选介”、“人类学与神话学的关系”、“神话学的理论方法与学术史”四个部分,学时分配为3、3、6、24。

教材:自编《神话学研究》,打印,上网。

参考书:

1、郑凡.震撼心灵的古旋律——西方神话学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王增永.神话学概论.,2007

3、叶舒宪.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马昌仪.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5、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丛书名:《罗兰·巴尔特文集》,李幼蒸译,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

《文化地理学》

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编号:03040126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彭静

内容概要:

文化地理学出现在20世纪初叶,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将人文现象视为人类的文化创造,进而研究这些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本课程将借鉴国内外文化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文化地理学研究主题为教学的基本框架,介绍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轨迹、文化传播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学、文化区等知识点,讲解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联系实际。该课程作为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文化素养,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材: 周尚意. 文化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

1、 王恩涌, 赵荣. 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兆量, 阿尔斯朗, 琼达.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司徒尚纪. 广东文化地理.1993

4、(英)迈克克朗,杨淑华, 宋慧敏. 文化地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预修课程: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ological Regions

课程编号:03040127 开课单位:民族研究所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单纬东等 内容概要: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资源环境、发展差距、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城镇化动力机制、新型工业化道路、旅游资源开发、扶贫开发、全球化及发展战略等,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教材:自编

主要参考书:

1、罗明义,旅游经济分析,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黄健英,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陈达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4、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等等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经济学、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理论

《民族经济政策研究》

Nation economic policy studies

课程编号:03040128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谢玉红

内容概要:

《民族经济政策经济研究》课程是民族学民族经济方向研究生应该系统了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有:民族经济政策的目标;民族经济政策的思想来源;民族经济政策的历史形成与发展。中国民族经济政策体系;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历史贡献与经验与现实思考。

教材:自编

参考书:

1、红梅.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广西民族研究,2000

2、杨寿川. 我国民族经济政策与实践.《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青 觉、金炳镐、朱振军. 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十二. 《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 》2002 .2

4、温 军.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贵州民族研究》.2001.2

5、温军.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 《民族经济》2004.4

6、李霞林. 试论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制度创新。《科技经济市场》.2007.1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及课程论文相结合。

预修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编号:03040129 开课单位: 管理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 第3学

学 分: 2 任课教师: 陈 鸣 内容概要:

发展经济学是探讨一些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状况发展转变的一般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确切地讲,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它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并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参与选择和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发展面临的障碍、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配置、体制改革、部门经济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使学生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途径,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相结合,以指导相关课程的学习理解,并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较宽实的基础。学习这门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把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为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思考、分析和解决诸多相关的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教材:

〔日〕 速水佑次郎.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参考书:

1、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2、 冯舜华. 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邱崇明. 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比较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 沈国明. 世界经济改革潮. 文化出版社,1998

5、(美)斯蒂格里茨.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人民出版社,1998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课程编号: 03040130 开课单位:民族学院

总 学 时:36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分:2 任课教师:张太教 内容概要

《专业外语》是民族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宽广的民族学知识面及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在本专业及其他领域从事教学、翻译、研究。

培养要求包括:1. 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

写、译的能力。2. 掌握英语语言和民族学理论基础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3. 掌握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4. 具有较好的汉英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5. 具有基本的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 具有国际意识,具备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教材: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ts,by Paul Bohannan and Mark Glazer.1973.High Pionts in Anthropology.New York:Alfred A. Knopf

参考书:

1、[英]阿兰.巴纳德.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 华夏出版社,2006

2、夏建中.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7

3、黄淑娉 ,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Edward Evens-Pritchard .A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Thought .London Boston: Faber and Faber, 1981

5、William A. Haviland. Anthropolog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Inc, 1990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

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


相关内容

  •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 一.名词解释 1.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望与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 2.人格:①奥尔波特: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②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 ...

  • 浅析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漫谈 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仅仅指历史上客观存在着的史实,还包含着人们对这些史实的评价:不仅仅是"是什么"的问题,还有"你认为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历史由史实和史论两部分构成.既然如此,那么历史学习就不能只是单纯的.简单的.机械的记忆一些历史 ...

  • 艺术概论的简答题汇总
  • 简答题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 ...

  •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端正入党动机
  •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已经一年了,我对党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要解决的是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的问题.在大学开学初很多人都积极交了入党申请书,都想早日进入党课的学习当中,能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自己的思想向党 ...

  • 入党动机及对党的认识
  • 入党动机及对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人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 ...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说课稿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说课稿 福火中学 教材分析 1. 内容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主要内容有:匈奴的崛起与蒙古草原的统一.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学习至此,学生已经通过认识秦.汉两朝历 ...

  • 毕业论文参考案例
  • 分类号 密 级 公开 学校代码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某民族药业公司超募资金使 用与投资者保护 英文题目:Anational pharmaceutical 专业: 经济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 考号: 身份证号: 指导教师: 2010年06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 ...

  • 利益分析法
  • 时寒冰的利益分析法:研究市场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完成这种利益诉求的渠道是什么(如何达到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力量相互.不断碰撞,就会产生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股市要走的方向. 毛主席说:站在什么阶级说什么话.通俗地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也就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

  •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