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
教学大纲
院(系、部) 经济学系 教 研 室 课 程 名 称 任 教 对 象 经济学、管理学类 主 讲 教 师 职 称 职 务 使 用 教 材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系列,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课程代号: 0740313004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总学时:51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
介绍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在介绍凯恩斯主流学派之后,概括性的介绍了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概况和争论的要点,在长期内技术变化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增长规律,以及相应的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Brief 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Code: 0740313004 Course Name: Macroeconomics Course hours: 51 Credits: 3 Preliminary Course: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 Content: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macroeconomic issues: national economy, Keynesian model,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deflation and inflatio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of Keynesian, students will know the framework of main school economics and the controversie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the determinant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olicy of improving economic growth.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enabl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s stableness and development, the operation and adjustment of economy policy.
课程代号: 0740313004 总学时:51 学分:3 适用专业: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一)萨伊定律
(二)利率灵活变动性
(三)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
(三)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总量概念、GNP的核算和国民经济均衡运行条件。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的概念、GNP核算的三种方法、国民收入的循环及均衡运行的条件。教学内容:
第一节 GDP的核算
一、GDP的定义
1、GDP与GNP的区别
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3、流量与存量
4、名义GDP与实际GDP 二、GDP的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二)支出法 (三)收入法
第二节 GDP的分解
一、国民收入 二、可支配收入DI
第三节 国民收入循环
一、两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
二、两部门、三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一般价格水平 二、一般利息率水平 三、失业率
教学重点、难点:GDP的概念及三种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循环及均衡条件。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乘数原理。要求学生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一节 总供求的基本理论—“AS–AD”模型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变动
第二节 “ NI –AE” 模型中的总支出
一、“ NI –AE” 模型概述 二、消费函数 三、投资函数
第三节 简单的“ NI –AE” 模型
一、数字举例及图示
二、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 三、收入乘数
四、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第四节 完全的“ NI –AE” 模型
一、加入政府部门的而引起的基本关系 二、加入政府部门的“NI—AE”模型 三、完全的“NI—AE”模型 四、引致投资与加速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消费和储蓄倾向及其关系、投资和资本及其关系,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方法;难点:乘数的含义推倒及作用过程。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货币及货币市场的概念、层次划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要求掌握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及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传到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 一、货币定义 二、货币市场
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第二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二、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三、货币的总需求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
一、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
二、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三、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难点: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传到机制。
第五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IS和LM曲线及其推导过程,IS-LM均衡的形成过程及均衡的变动。要求掌握IS和LM曲线的公式推导和计算、了解IS和LM曲线的图形推导,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运用及政策效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S曲线
一、IS曲线的公式推导
二、IS曲线的图形推导
三、影响IS曲线斜率和移动的因素
第二节 LM曲线
一、LM曲线的公式推导 二、LM曲线的图形推导
三、影响LM曲线斜率和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 双重均衡
一、均衡的形成过程 二、均衡的变动
三、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
第四节 “挤出”效应
一、挤出效应的定义 二、挤出效应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双重均衡的特例
一、灵活偏好陷阱
二、投资陷阱重点与难点:重点: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IS和LM曲线的移动及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难点:挤出效应与投资陷阱、流动性陷阱。
第六章 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者对古典劳动力市场的改进以及由此推导出AS曲线,同时介绍如何由IS-LM模型推导出凯恩斯主义的AD曲线,并由此得出凯恩斯主义的AS和AD模型。要求学生了解三重 均衡的含义,掌握工资刚性、凯恩斯效应的概念,AD曲线及其推导,凯恩斯及新古典综合派的AS曲线,了解凯恩斯主义者和古典学者的分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
一、凯恩斯效应与货币余额效应 二、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 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2、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 3、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4、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 一、三重均衡模型的方程组 二、三重均衡模型的图示 三、三重均衡的调整过程
第三节 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
一、投资陷阱
1、投资陷阱的定义
2、存在投资陷阱的IS曲线
3、存在投资陷阱的AD曲线
4、存在投资陷阱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二、灵活偏好陷阱
1、灵活偏好陷阱的定义: 2、存在灵活偏好陷阱的LM曲线 3、存在灵活偏好陷阱的AD曲线
4、存在灵活偏好陷阱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第四节 刚性工资
一、刚性工资与失业
二、刚性工资与古典学派理论
第五节 工资粘性与总供给曲线 一、工资粘性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各个学派供给曲线的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难点:投资陷阱、灵活偏好陷阱及工资刚性下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第七章 财政政策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自动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熟悉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掌握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含义、背景、目标、手段或工具以及政策效果,并能用图示方式表示出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充分就业 二、稳定物价 三、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体系的基本结构 二、自动的财政政策 1、自动的财政政策 2、自动的财政收支变化 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目标和收入乘数 2、扩张性财政政策 3、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一、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 二、财政政策与年平衡预算 三、财政赤字弥补
四、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重点与难点:重点:财政体系的基本结构及自动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难点: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与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第八章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创造问题,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到机制,以及不同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歧。要求掌握基础货币的概念、货币创造过程及货币乘数的公式推导,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效果,掌握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了解不同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与货币创造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四、银行乘数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 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财政政策 三、货币流通速度与LM曲线 四、货币政策的“灵活陷阱” 五、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
重点与难点:重点: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效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难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行为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以及新古典分析的固定投资、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新古典主义关于固定投资的理论,以及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
一、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 二、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 三、消费与IS—LM模型
第二节 投资需求
一、固定投资:新古典的观点 二、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理论及消费的IS-LM模型;难点: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
第十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估计收支的含义,及两种汇率制度,并能分析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而能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外汇市场与汇率 (一)汇率 (二)标价法
(三)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曲线(以美国为例) 三、浮动汇率制度与均衡汇率
四、固定汇率制度与对汇率的干预
第二节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际收支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 二、外部均衡曲线 三、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调节
1、对际收支赤字的调节 2、对国际收支盈余的调节
重点与难点:汇率、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难
点:不同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经济增长的概念、源泉、经济增长模型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概念和两大理论的基本结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了解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三个基本方程式
(三)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原理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一、索洛模型的假设前提 二、生产函数与产出增长率 三、增长模型
四、索洛剩余与技术进步的测度
第四节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假设前提
二、罗宾逊的资本积累模型 三、卡尔多模型
第五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扩展的新古典模型 二、内生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六节 经济增长的测量和经验分析
一、德里克的统计分析二、丹尼森的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哈罗德—多马、新古典与新剑桥经济增长基本模型;难点生产函数与产出增长率、索洛剩余与新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对经济周期的概念、类型、阶段及成因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乘数—加速数模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经济周期概念、类型、阶段,并了解对成因的各种解释,进而掌握乘数—加速数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基本问题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及其阶段
第一节 经济周期原因的各种解释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原因说 三、凯恩斯的解释 四、其他解释
第三节 乘数—加速数经济周期模型 一、乘数—加速数模型 二、五种不同情况
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周期定义、类型、阶段、乘数—加速数模型。难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类型、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介绍7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以及菲利浦斯曲线对此现象的解释。要求学生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类型、原因、对经济的影响,掌握滞胀和菲利浦斯曲线的概念。了解菲利浦斯曲线的演变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理论
一、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菲利浦斯曲线
第二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与国民收入循环 二、通货膨胀与收入再分配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 四、失业的代价
第三节 供给学派及其政策
一、政策主张 二、拉弗曲线
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浦斯曲线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经济学流派的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概况及主要分歧
一、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概况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分歧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以及政策主张。难点:各个学派政策主张的基本理论依据。
〈注〉:本教学大纲带“*”号部分为选讲内容,各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教专业和教学进度自行决定所讲内容及深度并调整课时分配。
三、课时分配:
四、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著作: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3.克莱恩:《凯恩斯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7.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张曙光 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and.Sargent.Recursive: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 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6.Romer,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 Hill:1996 教材
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 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著 吴汉洪、苏晚囡 译:《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莫里斯•D•利维著 刘立、陆瑾、张普译:《生活中的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布莱恩•诺斯登、霍华德•文著 王曙光、来有为等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徐平华等著《西方经济学演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4. N. Gregory Mankiw:Principals of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版 15. Michael Parkin,Macroeconomics 5th ,Addison-Wesely Publishing Company,2003 16. P.A.Samuelson & W.D. Nordhaus,Macroeconomics 15th,McGraw-Hill,Inc.1996 17.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Macroeconomics 8t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五、其他说明
各教师要跟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搜索有参考意义的论文与案例,贯穿到教学中去。
执笔:王树春
审核:贾保文 批准:刘小军
天津商业大学
教学大纲
院(系、部) 经济学系 教 研 室 课 程 名 称 任 教 对 象 经济学、管理学类 主 讲 教 师 职 称 职 务 使 用 教 材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系列,经济学教材编写组,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课程代号: 0740313004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总学时:51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
介绍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在介绍凯恩斯主流学派之后,概括性的介绍了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概况和争论的要点,在长期内技术变化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增长规律,以及相应的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Brief 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Code: 0740313004 Course Name: Macroeconomics Course hours: 51 Credits: 3 Preliminary Course: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 Content: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macroeconomic issues: national economy, Keynesian model,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deflation and inflatio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of Keynesian, students will know the framework of main school economics and the controversie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the determinant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the policy of improving economic growth.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enabl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s stableness and development, the operation and adjustment of economy policy.
课程代号: 0740313004 总学时:51 学分:3 适用专业: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一)萨伊定律
(二)利率灵活变动性
(三)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
(三)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难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总量概念、GNP的核算和国民经济均衡运行条件。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的概念、GNP核算的三种方法、国民收入的循环及均衡运行的条件。教学内容:
第一节 GDP的核算
一、GDP的定义
1、GDP与GNP的区别
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3、流量与存量
4、名义GDP与实际GDP 二、GDP的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二)支出法 (三)收入法
第二节 GDP的分解
一、国民收入 二、可支配收入DI
第三节 国民收入循环
一、两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
二、两部门、三市场的收入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的收入循环模型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一般价格水平 二、一般利息率水平 三、失业率
教学重点、难点:GDP的概念及三种核算方法,国民收入循环及均衡条件。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乘数原理。要求学生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条件,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一节 总供求的基本理论—“AS–AD”模型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变动
第二节 “ NI –AE” 模型中的总支出
一、“ NI –AE” 模型概述 二、消费函数 三、投资函数
第三节 简单的“ NI –AE” 模型
一、数字举例及图示
二、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 三、收入乘数
四、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第四节 完全的“ NI –AE” 模型
一、加入政府部门的而引起的基本关系 二、加入政府部门的“NI—AE”模型 三、完全的“NI—AE”模型 四、引致投资与加速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消费和储蓄倾向及其关系、投资和资本及其关系,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方法;难点:乘数的含义推倒及作用过程。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货币及货币市场的概念、层次划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要求掌握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及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传到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 一、货币定义 二、货币市场
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第二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二、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三、货币的总需求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
一、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
二、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三、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重点与难点:重点: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难点:货币市场到产品市场的传到机制。
第五章 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IS和LM曲线及其推导过程,IS-LM均衡的形成过程及均衡的变动。要求掌握IS和LM曲线的公式推导和计算、了解IS和LM曲线的图形推导,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运用及政策效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IS曲线
一、IS曲线的公式推导
二、IS曲线的图形推导
三、影响IS曲线斜率和移动的因素
第二节 LM曲线
一、LM曲线的公式推导 二、LM曲线的图形推导
三、影响LM曲线斜率和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 双重均衡
一、均衡的形成过程 二、均衡的变动
三、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
第四节 “挤出”效应
一、挤出效应的定义 二、挤出效应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双重均衡的特例
一、灵活偏好陷阱
二、投资陷阱重点与难点:重点: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IS和LM曲线的移动及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难点:挤出效应与投资陷阱、流动性陷阱。
第六章 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者对古典劳动力市场的改进以及由此推导出AS曲线,同时介绍如何由IS-LM模型推导出凯恩斯主义的AD曲线,并由此得出凯恩斯主义的AS和AD模型。要求学生了解三重 均衡的含义,掌握工资刚性、凯恩斯效应的概念,AD曲线及其推导,凯恩斯及新古典综合派的AS曲线,了解凯恩斯主义者和古典学者的分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
一、凯恩斯效应与货币余额效应 二、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 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2、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 3、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4、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 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 一、三重均衡模型的方程组 二、三重均衡模型的图示 三、三重均衡的调整过程
第三节 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
一、投资陷阱
1、投资陷阱的定义
2、存在投资陷阱的IS曲线
3、存在投资陷阱的AD曲线
4、存在投资陷阱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二、灵活偏好陷阱
1、灵活偏好陷阱的定义: 2、存在灵活偏好陷阱的LM曲线 3、存在灵活偏好陷阱的AD曲线
4、存在灵活偏好陷阱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第四节 刚性工资
一、刚性工资与失业
二、刚性工资与古典学派理论
第五节 工资粘性与总供给曲线 一、工资粘性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各个学派供给曲线的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难点:投资陷阱、灵活偏好陷阱及工资刚性下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第七章 财政政策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自动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熟悉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掌握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含义、背景、目标、手段或工具以及政策效果,并能用图示方式表示出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充分就业 二、稳定物价 三、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体系的基本结构 二、自动的财政政策 1、自动的财政政策 2、自动的财政收支变化 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目标和收入乘数 2、扩张性财政政策 3、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一、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 二、财政政策与年平衡预算 三、财政赤字弥补
四、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重点与难点:重点:财政体系的基本结构及自动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难点: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与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第八章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创造问题,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传到机制,以及不同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歧。要求掌握基础货币的概念、货币创造过程及货币乘数的公式推导,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效果,掌握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了解不同学派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银行制度与货币创造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准备金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四、银行乘数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 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财政政策 三、货币流通速度与LM曲线 四、货币政策的“灵活陷阱” 五、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
重点与难点:重点: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效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难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行为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以及新古典分析的固定投资、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消费者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的基本含义。了解新古典主义关于固定投资的理论,以及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
一、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 二、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 三、消费与IS—LM模型
第二节 投资需求
一、固定投资:新古典的观点 二、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理论及消费的IS-LM模型;难点:投资的收入流贴现分析法。
第十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估计收支的含义,及两种汇率制度,并能分析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而能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外汇市场与汇率 (一)汇率 (二)标价法
(三)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曲线(以美国为例) 三、浮动汇率制度与均衡汇率
四、固定汇率制度与对汇率的干预
第二节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际收支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 二、外部均衡曲线 三、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调节
1、对际收支赤字的调节 2、对国际收支盈余的调节
重点与难点:汇率、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难
点:不同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经济增长的概念、源泉、经济增长模型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概念和两大理论的基本结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索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了解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 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三个基本方程式
(三)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原理
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一、索洛模型的假设前提 二、生产函数与产出增长率 三、增长模型
四、索洛剩余与技术进步的测度
第四节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假设前提
二、罗宾逊的资本积累模型 三、卡尔多模型
第五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扩展的新古典模型 二、内生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六节 经济增长的测量和经验分析
一、德里克的统计分析二、丹尼森的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哈罗德—多马、新古典与新剑桥经济增长基本模型;难点生产函数与产出增长率、索洛剩余与新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对经济周期的概念、类型、阶段及成因进行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乘数—加速数模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经济周期概念、类型、阶段,并了解对成因的各种解释,进而掌握乘数—加速数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基本问题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及其阶段
第一节 经济周期原因的各种解释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原因说 三、凯恩斯的解释 四、其他解释
第三节 乘数—加速数经济周期模型 一、乘数—加速数模型 二、五种不同情况
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周期定义、类型、阶段、乘数—加速数模型。难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教学目的、要求:本章主要讲授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类型、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介绍7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以及菲利浦斯曲线对此现象的解释。要求学生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类型、原因、对经济的影响,掌握滞胀和菲利浦斯曲线的概念。了解菲利浦斯曲线的演变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理论
一、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菲利浦斯曲线
第二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与国民收入循环 二、通货膨胀与收入再分配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 四、失业的代价
第三节 供给学派及其政策
一、政策主张 二、拉弗曲线
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浦斯曲线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经济学流派的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概况及主要分歧
一、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概况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主要分歧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以及政策主张。难点:各个学派政策主张的基本理论依据。
〈注〉:本教学大纲带“*”号部分为选讲内容,各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教专业和教学进度自行决定所讲内容及深度并调整课时分配。
三、课时分配:
四、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著作: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3.克莱恩:《凯恩斯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7.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张曙光 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and.Sargent.Recursive: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 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6.Romer,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 Hill:1996 教材
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 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著 吴汉洪、苏晚囡 译:《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莫里斯•D•利维著 刘立、陆瑾、张普译:《生活中的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布莱恩•诺斯登、霍华德•文著 王曙光、来有为等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徐平华等著《西方经济学演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4. N. Gregory Mankiw:Principals of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版 15. Michael Parkin,Macroeconomics 5th ,Addison-Wesely Publishing Company,2003 16. P.A.Samuelson & W.D. Nordhaus,Macroeconomics 15th,McGraw-Hill,Inc.1996 17.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Macroeconomics 8t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五、其他说明
各教师要跟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搜索有参考意义的论文与案例,贯穿到教学中去。
执笔:王树春
审核:贾保文 批准:刘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