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一年级语文下册《叶子的眼睛》教案
新河小学 方晓明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会写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3、能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4、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教学准备:
田字格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诗歌——《叶子的眼睛》。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请学生读课题,说出自己的疑问。(叶子怎么会有眼睛呢?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啊?)
二、初读诗歌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叶子 走进 高兴 雾气 阳光 脚步
露珠儿 迷迷蒙蒙 不小心 眨呀眨的
3、生字读音指导。
平舌音:走。
翘舌音:眨。
前鼻音:进、心。
后鼻音:兴、蒙、轻、灵。
在文中“的”“了”属于语气助词,要读轻声。
4、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理解诗歌
全篇短诗一共有3句话。
1、学习第一句。
本句话是环境描写,刻画出一幅静谧的环境氛围,为下文“叶子的眼睛”的描写埋下伏笔。
“山上的早晨”,交代了时间(早晨)与地点(山上)。
“雾气还迷迷蒙蒙”,写出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有雾)与周围的环境(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
“很轻很轻”一词写出了阳光照射进森林是毫无知觉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的。同时体会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珍爱之情,通过阳光很轻的脚步怕打扰森林的宁静,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样一种宁静的环境。
“不小心”是不是故意的意思,尽管阳光的脚步很轻很轻,可还是惊扰到了树叶,把它摇醒了。
2、学习第二、三句。
这两句话写出了被惊醒后叶子的形态。
“哇——
水灵灵,亮晶晶,
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
眨呀眨的,好像在说:
天亮了,真高兴!”
前一句话揭露出了谁是叶子的眼睛——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水灵灵,亮晶晶”这两个叠词形象地刻画出露珠亮丽的外在形态。后一句话将露珠赋予人物的动作(眨)与语言(说),从而使露珠的形象更加具体、灵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叶、还、就、走、进、心、高、兴。
上下结构的字:高、兴;
左右结构的字:叶、就;
半包围结构的字:还、进;
独体字:走、心。
2、指导书写生字。
还:书写时“辶”的捺画要长一些。
就:右半部分的“尤”要写得竖长一些,不要忘记最后一笔的点。
走:第三笔与第四笔都在竖中红上,注意不要连在一起写成一笔。
进:半包围里是“井”,不要写成“并”了。
心:第一笔是点,第二笔的竖弯钩起笔要写在第一笔的右上方位置。 高:中间的“口”要写得扁平一些,下框中的“口”不要写得太大。 兴:第三笔是点,不要写成撇;第六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是“十”,不是“土”。
3、老师带领学生书空生字,并理清笔顺记忆生字。
4、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背诵指导
全诗有2个小节,共3句话。背诵时可以按照“森林中的情景”——“叶子的眼睛”的顺序进行记忆。其中“森林中的情景”部分可以按照空间顺序的转换:由雾的形态到阳光的神态描写进行记忆背诵。
新版苏教一年级语文下册《叶子的眼睛》教案
新河小学 方晓明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会写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
3、能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4、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教学准备:
田字格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诗歌——《叶子的眼睛》。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3、请学生读课题,说出自己的疑问。(叶子怎么会有眼睛呢?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啊?)
二、初读诗歌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叶子 走进 高兴 雾气 阳光 脚步
露珠儿 迷迷蒙蒙 不小心 眨呀眨的
3、生字读音指导。
平舌音:走。
翘舌音:眨。
前鼻音:进、心。
后鼻音:兴、蒙、轻、灵。
在文中“的”“了”属于语气助词,要读轻声。
4、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理解诗歌
全篇短诗一共有3句话。
1、学习第一句。
本句话是环境描写,刻画出一幅静谧的环境氛围,为下文“叶子的眼睛”的描写埋下伏笔。
“山上的早晨”,交代了时间(早晨)与地点(山上)。
“雾气还迷迷蒙蒙”,写出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有雾)与周围的环境(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
“很轻很轻”一词写出了阳光照射进森林是毫无知觉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的。同时体会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珍爱之情,通过阳光很轻的脚步怕打扰森林的宁静,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样一种宁静的环境。
“不小心”是不是故意的意思,尽管阳光的脚步很轻很轻,可还是惊扰到了树叶,把它摇醒了。
2、学习第二、三句。
这两句话写出了被惊醒后叶子的形态。
“哇——
水灵灵,亮晶晶,
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
眨呀眨的,好像在说:
天亮了,真高兴!”
前一句话揭露出了谁是叶子的眼睛——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水灵灵,亮晶晶”这两个叠词形象地刻画出露珠亮丽的外在形态。后一句话将露珠赋予人物的动作(眨)与语言(说),从而使露珠的形象更加具体、灵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叶、还、就、走、进、心、高、兴。
上下结构的字:高、兴;
左右结构的字:叶、就;
半包围结构的字:还、进;
独体字:走、心。
2、指导书写生字。
还:书写时“辶”的捺画要长一些。
就:右半部分的“尤”要写得竖长一些,不要忘记最后一笔的点。
走:第三笔与第四笔都在竖中红上,注意不要连在一起写成一笔。
进:半包围里是“井”,不要写成“并”了。
心:第一笔是点,第二笔的竖弯钩起笔要写在第一笔的右上方位置。 高:中间的“口”要写得扁平一些,下框中的“口”不要写得太大。 兴:第三笔是点,不要写成撇;第六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是“十”,不是“土”。
3、老师带领学生书空生字,并理清笔顺记忆生字。
4、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背诵指导
全诗有2个小节,共3句话。背诵时可以按照“森林中的情景”——“叶子的眼睛”的顺序进行记忆。其中“森林中的情景”部分可以按照空间顺序的转换:由雾的形态到阳光的神态描写进行记忆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