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标题

探究小说标题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解题方法荟萃

1.意蕴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意蕴是文学作品中渗透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比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出某种人生的情义或者某种哲理。小说标题的意蕴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联系紧密。

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要紧扣文本,把握小说基本情节,认真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2.作用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由于地位突出,作者会反复斟酌,标题往往是“照亮眼睛的灯笼,引导航行的灯塔”,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作用类标题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首先,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故乡》是以地点为题,小说标题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提供事件发生的范围,渲染环境氛围。

其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项链》、《药》是以物件为题。

再次,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是以形象特征为题。

3.更换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小说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主旨的艺术提炼,对是否更换小说标题的探究,不要求观点统一,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

①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起到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双关的作用。 ②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③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④替代的题目有缺点。

另外,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考查中,对小说标题的意蕴内涵、作用、更换的考查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真题剖析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 “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

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解析】这是一道标题类探究题目,解答此题,要考虑小说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标题和小说中心思想有何联系,标题和文章的构思有什么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回答问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三)高考圈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雨

连俊超

霏霏春雨像是从几十年前飘来的。

刘老头瘸着腿,跟着送葬的队伍走出村庄时产生了这种玄妙的感觉。在他走过的几十个春天里,灰蒙蒙的细雨将村庄笼罩,看不清远处,看不清走过和没有走过的道路。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仍然走在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而眼下唢呐忧戚的鸣奏将他的怀疑撕得粉碎。

那一年天色迷蒙,春雨斜织的时候,他看见大脚花跟着刘柱走进了村庄。那时,刘柱脸上洋溢的喜气让他羡慕不已。可他是专给死人撒钱烧纸的,爹死之前就将他带上了送葬这条道。这种喜事他不能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

大脚花鲜红的盖头和婀娜的身段让他看到了混沌烟雨中闪亮的色彩。喜洋洋的唢呐声为那个春天谱写了欢快的曲调,一扫春雨时节的单调与阴沉。他记忆犹新。听人说,她叫花。在缠脚的年代,她的脚并不那么小巧。

此刻这条被他们走过无数遍的土路上,行走着从几十年前走来的人们。当年吹唢呐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步履蹒跚,底气不足。唢呐凄哀的悲调像雨丝一样飘摇不定,甚至有些断断续续。刘老头走上前去,拍拍吹大唢呐的老头,说:“老哥,对不住了。”

老头咽了一口唾沫,说:“哪儿的话?大脚花是我们接来的,我们得好好把她送走。我也老了,嘴巴漏风,吹不好了,对不住她啊!”哀婉的曲调又在雨雾中旋绕起来。

刘老头从竹筐里拿出一叠纸撒到空中,自言自语道:“花,委屈你了,收住吧!等好天我再给你烧。”几十年来,刘老头第一次在雨天送葬。精心剪裁的烧纸被雨水打湿,飘落在潮湿的土地上。

大脚花走进村庄的那天夜里,刘柱就被穿军装的人开着卡车拉走了。她连他的样子都没有看到。然而,她在刘柱家留下了,没有回到山岗那边自己的村子。她坐在山岗上,远远地看一眼自己的家院,又回头看着自己将生活一辈子的村庄。可那个男人走了,或许不会再回来了,这个村庄里她无亲无故。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里,该去往哪里。

那时,刘老头将羊群赶到山岗上,微笑着,抽着烟,心满意足地远望着那个俊俏的女人。

“歇会吧!”刘老头对抬棺的汉子们说。

唢呐声戛然而止。人们坐在一起,并不在意这细密的雨丝。

“花,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得歇会儿。”刘老头把手按在棺板上。

“大脚花来的那年,我吹唢呐一个顶仨。现在不行了,连个长点的调子都吹不出来了。”

“她这辈子够苦的,嫁给了刘柱,连面也没见着。”

刘老头闷声不语。

大脚花在山岗上守望了十多年后,在山半腰立了一座坟。她走到刘老头面前,说请他为刘柱送葬。坟头堆起的时候,刘老头将烧纸撒遍了山岗。那天,刘老头发现,自己一直远望的女人已不像刚进村子时那般俊美,他感到自己被莫名的痛苦浸透了。

刘老头听着人们说话,向不远处的山岗望去一眼。隐约可见那座刘柱的坟头。那个从走进村庄就少言寡语的大脚花,曾经多少次在坟边一坐就是一天,不知道她在守候什么,遥望什么,等待什么。刘老头赶着羊群,远远看着她,愣神片刻,突然给自己一巴掌,骂道:“你他娘的是个瘸子,除了放羊、给死人烧纸还会啥!你不配!”

后来刘老头走到大脚花身边的时候,她的脸上已经被岁月刻画了太多的沧桑。几十年,她简单的生活只靠做绣花鞋维持着,那是令村里其他女人赞叹不已的巧工。与大脚花对视的一刹那,刘老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她几十年。多少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他感到不知所措,嘴唇像被捏住了似的说不出话。他们就那样对视着,野风奔走。 “刘柱到底回来没有?”

“那里不是刘柱的坟吗?大脚花活着的时候成天守在那儿。”

后来,刘老头鼓起勇气对大脚花说:“老嫂子,你就坐在这个土岗上过了一辈子。你也看见我了吧,我放羊的时候成天看着你,看了几十年。”

大脚花盯着他凝视了片刻,说:“我知道。我也看了几十年,却啥也没看见。我娘说,生我的时候天下着清明雨,一连几天。我跟着他来的时候,还是雨天。人家说我这辈子就没有根儿,我临老连个送我的人都没有。”

“一眨眼几十年没有了,我也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守着这个土堆图个啥?”刘老头狠狠地干咽了一口。

“守着它我心里踏实点。”

两声叹息,一阵无语。

“走吧。”抬棺的人喊。

刘老头站起身,说:“走吧,还得把坟刨开呢。”他答应过大脚花,要把她葬在那座早已筑好的坟里。他猛然想到,有一天自己老去时有谁为自己点燃一把烧纸。

唢呐声重又在雨雾里飘荡起来。吹唢呐的人似乎鼓足了气,吹得格外凄婉悠长。细密的斜雨不紧不慢地洗刷着悲声。刘老头的瘸腿踏着哀戚的节奏,向山岗走去,走向那座山半腰的孤坟,空坟。

有人认为小说的重点是写人的守望,因此本篇以“守望”为题更好。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圈题理由】探究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小说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①用“春雨”更好。“春雨”作为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既渲染了凄清哀婉的氛围,又烘托了人物悲戚的内心感受。小说对春雨的不断渲染,使全文始终笼罩着一种若隐若现、悄无声息的感伤氛围,使读者的心灵轻裹其中,感受着主人公无语的忧伤,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②用“守望”更好。大脚花用几十年的时间守望一座空坟,刘老头用几十年的时间守望大脚花,守望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表现了人性美的主题。以“守望”为题更能让读者深入思考毫无意义的“守望”背后深层的文化根源,理解这种守望对内心欲望的压抑和对人性的摧残,使小说更具强烈的反思意味。

【解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注意结合题干,亮明观点;概括情节,照顾问题;联系背景,概括主旨;明确小说创作意图。此题可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小说标题的作用: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具体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 ”“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

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圈题理由】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探究题往往是要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能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阅读和探究。

【答案】观点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特点突出。

①抓住"垫底人"力图想摆脱自己是垫底人,因而不断欺负更弱者的这一心理特征,真实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②围绕"垫底人"这个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物的心理特征得到了更好的集中刻画;③通过"垫底人"角色的反复变化,更好地体现出了小说的讽刺特点。

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严谨,完整新巧。

①通过"垫底人"又把别人作为自己的"垫底人"这一中心,构思故事,发展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以"垫底人"的角色发展变化来结构全文,使小说结构精巧新颖;③小说围绕谁是谁的"垫底人"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使结构更加完整有序。

观点三: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新颖,丰富深刻。

①通过"垫底人"的故事,揭示出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阿Q式人物,以求在精神上寻得优胜法;②越是垫底,越是要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讽刺"垫底人"这种卑劣的病态心理;③说明大家如果都能够体谅弱者,关怀弱者,就不会出现"垫底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解析】此题是一道相对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可首先从人物、结构、主旨中选取一个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小说的内容来分析“垫底的人”这条线索,对人物、结构主题的作用。答题时,不能脱离小说内容,空乏的谈。

探究小说标题

(一)考法解法

命题特点分析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解题方法荟萃

1.意蕴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意蕴是文学作品中渗透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比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出某种人生的情义或者某种哲理。小说标题的意蕴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联系紧密。

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要紧扣文本,把握小说基本情节,认真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2.作用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由于地位突出,作者会反复斟酌,标题往往是“照亮眼睛的灯笼,引导航行的灯塔”,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作用类标题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如下:

首先,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故乡》是以地点为题,小说标题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提供事件发生的范围,渲染环境氛围。

其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项链》、《药》是以物件为题。

再次,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是以形象特征为题。

3.更换类解题思路与方法

小说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主旨的艺术提炼,对是否更换小说标题的探究,不要求观点统一,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

①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起到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双关的作用。 ②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③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④替代的题目有缺点。

另外,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考查中,对小说标题的意蕴内涵、作用、更换的考查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真题剖析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 “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

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解析】这是一道标题类探究题目,解答此题,要考虑小说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标题和小说中心思想有何联系,标题和文章的构思有什么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回答问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三)高考圈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雨

连俊超

霏霏春雨像是从几十年前飘来的。

刘老头瘸着腿,跟着送葬的队伍走出村庄时产生了这种玄妙的感觉。在他走过的几十个春天里,灰蒙蒙的细雨将村庄笼罩,看不清远处,看不清走过和没有走过的道路。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仍然走在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而眼下唢呐忧戚的鸣奏将他的怀疑撕得粉碎。

那一年天色迷蒙,春雨斜织的时候,他看见大脚花跟着刘柱走进了村庄。那时,刘柱脸上洋溢的喜气让他羡慕不已。可他是专给死人撒钱烧纸的,爹死之前就将他带上了送葬这条道。这种喜事他不能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

大脚花鲜红的盖头和婀娜的身段让他看到了混沌烟雨中闪亮的色彩。喜洋洋的唢呐声为那个春天谱写了欢快的曲调,一扫春雨时节的单调与阴沉。他记忆犹新。听人说,她叫花。在缠脚的年代,她的脚并不那么小巧。

此刻这条被他们走过无数遍的土路上,行走着从几十年前走来的人们。当年吹唢呐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步履蹒跚,底气不足。唢呐凄哀的悲调像雨丝一样飘摇不定,甚至有些断断续续。刘老头走上前去,拍拍吹大唢呐的老头,说:“老哥,对不住了。”

老头咽了一口唾沫,说:“哪儿的话?大脚花是我们接来的,我们得好好把她送走。我也老了,嘴巴漏风,吹不好了,对不住她啊!”哀婉的曲调又在雨雾中旋绕起来。

刘老头从竹筐里拿出一叠纸撒到空中,自言自语道:“花,委屈你了,收住吧!等好天我再给你烧。”几十年来,刘老头第一次在雨天送葬。精心剪裁的烧纸被雨水打湿,飘落在潮湿的土地上。

大脚花走进村庄的那天夜里,刘柱就被穿军装的人开着卡车拉走了。她连他的样子都没有看到。然而,她在刘柱家留下了,没有回到山岗那边自己的村子。她坐在山岗上,远远地看一眼自己的家院,又回头看着自己将生活一辈子的村庄。可那个男人走了,或许不会再回来了,这个村庄里她无亲无故。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里,该去往哪里。

那时,刘老头将羊群赶到山岗上,微笑着,抽着烟,心满意足地远望着那个俊俏的女人。

“歇会吧!”刘老头对抬棺的汉子们说。

唢呐声戛然而止。人们坐在一起,并不在意这细密的雨丝。

“花,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得歇会儿。”刘老头把手按在棺板上。

“大脚花来的那年,我吹唢呐一个顶仨。现在不行了,连个长点的调子都吹不出来了。”

“她这辈子够苦的,嫁给了刘柱,连面也没见着。”

刘老头闷声不语。

大脚花在山岗上守望了十多年后,在山半腰立了一座坟。她走到刘老头面前,说请他为刘柱送葬。坟头堆起的时候,刘老头将烧纸撒遍了山岗。那天,刘老头发现,自己一直远望的女人已不像刚进村子时那般俊美,他感到自己被莫名的痛苦浸透了。

刘老头听着人们说话,向不远处的山岗望去一眼。隐约可见那座刘柱的坟头。那个从走进村庄就少言寡语的大脚花,曾经多少次在坟边一坐就是一天,不知道她在守候什么,遥望什么,等待什么。刘老头赶着羊群,远远看着她,愣神片刻,突然给自己一巴掌,骂道:“你他娘的是个瘸子,除了放羊、给死人烧纸还会啥!你不配!”

后来刘老头走到大脚花身边的时候,她的脸上已经被岁月刻画了太多的沧桑。几十年,她简单的生活只靠做绣花鞋维持着,那是令村里其他女人赞叹不已的巧工。与大脚花对视的一刹那,刘老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她几十年。多少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他感到不知所措,嘴唇像被捏住了似的说不出话。他们就那样对视着,野风奔走。 “刘柱到底回来没有?”

“那里不是刘柱的坟吗?大脚花活着的时候成天守在那儿。”

后来,刘老头鼓起勇气对大脚花说:“老嫂子,你就坐在这个土岗上过了一辈子。你也看见我了吧,我放羊的时候成天看着你,看了几十年。”

大脚花盯着他凝视了片刻,说:“我知道。我也看了几十年,却啥也没看见。我娘说,生我的时候天下着清明雨,一连几天。我跟着他来的时候,还是雨天。人家说我这辈子就没有根儿,我临老连个送我的人都没有。”

“一眨眼几十年没有了,我也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守着这个土堆图个啥?”刘老头狠狠地干咽了一口。

“守着它我心里踏实点。”

两声叹息,一阵无语。

“走吧。”抬棺的人喊。

刘老头站起身,说:“走吧,还得把坟刨开呢。”他答应过大脚花,要把她葬在那座早已筑好的坟里。他猛然想到,有一天自己老去时有谁为自己点燃一把烧纸。

唢呐声重又在雨雾里飘荡起来。吹唢呐的人似乎鼓足了气,吹得格外凄婉悠长。细密的斜雨不紧不慢地洗刷着悲声。刘老头的瘸腿踏着哀戚的节奏,向山岗走去,走向那座山半腰的孤坟,空坟。

有人认为小说的重点是写人的守望,因此本篇以“守望”为题更好。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圈题理由】探究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小说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①用“春雨”更好。“春雨”作为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既渲染了凄清哀婉的氛围,又烘托了人物悲戚的内心感受。小说对春雨的不断渲染,使全文始终笼罩着一种若隐若现、悄无声息的感伤氛围,使读者的心灵轻裹其中,感受着主人公无语的忧伤,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

②用“守望”更好。大脚花用几十年的时间守望一座空坟,刘老头用几十年的时间守望大脚花,守望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表现了人性美的主题。以“守望”为题更能让读者深入思考毫无意义的“守望”背后深层的文化根源,理解这种守望对内心欲望的压抑和对人性的摧残,使小说更具强烈的反思意味。

【解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注意结合题干,亮明观点;概括情节,照顾问题;联系背景,概括主旨;明确小说创作意图。此题可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小说标题的作用: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具体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 ”“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

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圈题理由】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探究题往往是要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能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阅读和探究。

【答案】观点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特点突出。

①抓住"垫底人"力图想摆脱自己是垫底人,因而不断欺负更弱者的这一心理特征,真实地刻画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②围绕"垫底人"这个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物的心理特征得到了更好的集中刻画;③通过"垫底人"角色的反复变化,更好地体现出了小说的讽刺特点。

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严谨,完整新巧。

①通过"垫底人"又把别人作为自己的"垫底人"这一中心,构思故事,发展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②以"垫底人"的角色发展变化来结构全文,使小说结构精巧新颖;③小说围绕谁是谁的"垫底人"这个问题,形成了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使结构更加完整有序。

观点三: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新颖,丰富深刻。

①通过"垫底人"的故事,揭示出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阿Q式人物,以求在精神上寻得优胜法;②越是垫底,越是要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讽刺"垫底人"这种卑劣的病态心理;③说明大家如果都能够体谅弱者,关怀弱者,就不会出现"垫底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解析】此题是一道相对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可首先从人物、结构、主旨中选取一个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小说的内容来分析“垫底的人”这条线索,对人物、结构主题的作用。答题时,不能脱离小说内容,空乏的谈。


相关内容

  • 记叙文答题技巧
  • 第一讲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考题类型: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 4.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考题变形: 1.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2.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3.赏析标题的妙处 答题思路: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

  •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分类 题 型 答 题 格 式 一. 总分: (推荐)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 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 的总括. 二.这一人物形象(或××物)的作用. 思考: 1.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思考(社会意义 ...

  •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 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肖立俊 [第一部分 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 ...

  • 乡村二月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完成后后面题目. 乡村二月 乡村二月,早春的风还有点冷. 前面拐弯处,就是刘根家.我紧走几步,撵上三哥说,咱要不要和二月说一声? 三哥头也不回,说啥?说个屁!咱躲她还来不及哩.我挠挠头,想想也是,就不再吭声了,屁颠屁颠跟着三哥往村外走. 我和三哥在城里打工,准确地说,是在郊 ...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j
  •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导学案(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作者. 2.理解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3.体会小说中人物的人性美,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4.阅读<巴黎圣母院>全书,写一篇故事梗概或<爱斯梅拉达传>. 学习重点 ...

  •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的应对技巧
  •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的应对技巧 考点一:新闻及评论 (一)知识清单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但我们写的消息简短,一般是标题.导语和正文.正文部分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首先要有时间.地点.事件:其次由主到次排列相关信息. 新闻短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 ...

  • 孤独之旅教案
  •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 ...

  • 小说知识点汇总
  • 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㈠ 人物描写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 ...

  • 孙悟空退休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孙悟空退休 林雪 一天,唐僧对三个徒弟说:"为师接到天庭的通知,鉴于取经队人浮于事,浪费严重,为节约开支,必须进行机构改革,精简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员.按照这个比例,刚好是精简一个人.大家议一议,看精简谁最合适." 孙悟空说:"我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