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教案

《民为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1、2、3则,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2、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3、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一、从前面孟子>课文导入。

关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导入(结合“引入话题”)

“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重民

二、整体感知(讨论、提问、明确): (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次、乎、祭祀以时、社稷、牺牲

3、思考:本则的重点句子是?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第二则

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传、弑、贼、诸

3、思考:归纳本则主要内容“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第三则

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其、尔、苟、斯

3、思考: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三、生活中的民本思想

1、体现民本思想的名言名句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高尔基)

2、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当代中国采取了哪些体现民本思想的政策?

秦王 就是 个例子

四、探究创新: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

例子:2006年1月1日取消农业税。改变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交皇粮的历史。 取消农业税,可以使广大农民手头得到真正的实惠,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但这远远不是这一重大政策改革的全部。但今后这笔税收不但没有了,国家还要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来支付农村基层的财政开支,这在以前即使想做也是难以做到的。

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民为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1、2、3则,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2、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3、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一、从前面孟子>课文导入。

关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导入(结合“引入话题”)

“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重民

二、整体感知(讨论、提问、明确): (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次、乎、祭祀以时、社稷、牺牲

3、思考:本则的重点句子是?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第二则

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传、弑、贼、诸

3、思考:归纳本则主要内容“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第三则

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其、尔、苟、斯

3、思考: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三、生活中的民本思想

1、体现民本思想的名言名句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高尔基)

2、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当代中国采取了哪些体现民本思想的政策?

秦王 就是 个例子

四、探究创新: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

例子:2006年1月1日取消农业税。改变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交皇粮的历史。 取消农业税,可以使广大农民手头得到真正的实惠,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但这远远不是这一重大政策改革的全部。但今后这笔税收不但没有了,国家还要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来支付农村基层的财政开支,这在以前即使想做也是难以做到的。

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相关内容

  •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民为贵]学案
  • <民为贵>学案 教学参考 0723 0825 <民为贵>学案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多数统治者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人,把老百姓看成是受自己统治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老百姓成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但是在几千年,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纵观历史, ...

  • 庄暴见孟子(教案)
  • 庄暴见孟子(教案) 教学目标: 一.把握"鼓.少.王.疾.直.与.田"等文言词语. 二.学习对比描写,领会其妙处. 三.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一.目标一 二.目标二 教学难点: 目标三 教学过程: 一. ...

  • [和谐]教案
  • <和谐> 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并能背诵. 2.了解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3.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和谐. 二.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2.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在社会 ...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8.寡人之于国也.doc
  • 课题:寡人之于国也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了解<孟子>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4.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 5.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学习难点]课文 ...

  •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 论 一. 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8[孟子]两章+教案
  • 18 <孟子>两章 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 ...

  • 人教历史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2
  •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 ...

  • 寡人之于国也档
  •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 ...

  •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 具体措施. 2.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 重点难点: 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