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郭汝瑰传奇(下)

1945年4月的一天,郭汝瑰在军务署瞥见一个身穿校官军服的来客,仔细端详,正是黄埔军校五期的同班同学,以后又一同到郭汝栋部工作的任逖猷。那时任逖猷已是共产党员,自己在1928年加入共产党后,也是彼此都了解的党内同志。30年代初,任逖猷被刘湘抓进反省院时,郭汝瑰曾鼎力相救。任逖猷出狱还找到郭汝瑰家,但此后,便杳如黄鹤。郭汝瑰一见是老友任逖猷,忙将他拉上车开到一个冷僻之地,问他如今还有"关系"没有。任逖猷战战兢兢地回答:"哪还有什么关系,莫非你还嫌我监狱还没坐够。"郭汝瑰以为他是怕暴露身份,一再说明绝不会加害于他,只是自己看透国民党了。任逖猷赌咒发誓,说自己确实说的是实话。郭汝瑰满心失望。但任逖猷临别时还是丢下了一句话:"我的堂弟任廉儒,你当年是认识的,不知他是不是还有关系, 我可以去打听一下。"

任廉儒即将这一重要信息,向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作了汇报,并奉命同郭汝瑰进行联系。任廉儒几次来到郭家,对郭汝瑰进行考察,逐步弄清了他的立场、观点,并从这里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就不再避讳他了。又过了几天,任廉儒安排郭和董必武会面。

郭汝瑰如约前往,同仰慕已久的董必武秉烛夜谈。郭汝瑰谈了他一生的经历和对国共两党的认识过程。不久,郭汝瑰又一次应约去任家与董必武见面。在这次淡话中,郭汝瑰要求恢复自己的党籍,董必武未正面作出答复,而是问:"国民党最近要你干什么?"郭汝瑰如实相告:"何应钦约我去美国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员,我不想去,我要求去延安。" 董必武说:"你可以去美国,多多调查了解美国,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革命要看远些嘛 !"

这次谈话后一两天,任廉儒前来告诉郭汝瑰:"董老说,你要求恢复党籍,原则上可以,但要经过一番考验。你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你留在这边能为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由我和你单线联系。"

蒋介石为顺应美国政府的意愿,根据美国特使魏德迈的建议,将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使陆、海、空三军一元化。掌握国防部实权的参谋总长陈诚,先是不顾郭汝瑰早已获得中将军衔,任命他为总长办公厅少将副厅长;不几天,又突然任郭汝瑰为掌握军务的国防部第五厅中将厅长;陈诚又向蒋介石保荐郭汝瑰为主管作战的国防部第三厅(即作战厅)中将厅长。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来往于宁沪之间的任廉儒,为我党我军提供了许多核心的军事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一份特殊的贡献。平生比较谦逊的郭汝瑰一直不肯多谈这些事,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也只是以赞扬任廉儒的口气,笼统地说道:自己担任作战厅长以后,"廉儒同志往来宁沪更密,传递的情报也更多,所冒危险也更大。可当时我并不深刻了解。"可是,一些知情人仍然 透露出一些细节:

1947年5月12曰下午,郭汝瑰接到蒋介石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的电话:"今晚8时30分,请到总裁官邸出席晚宴并汇报战况。"他与主管情报的二厅厅长侯腾同时到达,参谋总长陈诚与参谋次长刘斐也相继到来。这时,山东军情紧急,解放军一度攻克泰安,并进入卞桥、梁邱一带。郭汝瑰汇报了战场态势和作战方案,经过讨论,蒋介石当场决定了汤恩伯兵团、欧震兵团、王敬久兵团的进攻方向和目标,"对共军实施合围"。郭汝瑰一回到家,就将作战部署抄录了一份,交给前来联系的任廉儒,并且特别叮嘱说:"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七十四师,要解放军特别小心。"果然,在这次重要战役中,解放军因为知己知彼,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整七十四师,击毙其师长张灵甫,使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严重受挫。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张,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共军决战。并责成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此方案尚未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就被郭汝瑰报达到解放军的指挥机关。以后,徐州"剿总"决定坚守蚌埠,郭汝瑰又诱使蒋介石改在徐州外围作战,增加了蒋军在移动中被解放军分割围歼的机会,以致曰后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说:"这里,我心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介石的当,并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因他是军校五期毕业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称他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

郭汝瑰制定的徐蚌作战方案,针对解放军先打国民党军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战略,有以下葬送国民党军的要点:

第一:割裂布置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主力25军,把25军的主力148师调到安徽宿州护路,后来148师被解放军孤军消灭,此时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主力在江苏的新安镇(现在的新沂市);

第二:把应该从海上撤退的驻连云港的国民党军第44军安排从路上向黄伯韬的第7兵团靠拢,使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主力在知道解放军已经南下打算包围第7兵团时在新安镇无奈地等了三天,而不能去徐州同国民党军第2兵团,第13兵团和第16兵团汇合(只一天的路程)。

第三:当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精锐的5个军沿陇海铁路线渡过大运河时,命令停下在碾庄整顿一天,而此时碾庄和徐州之间还没有解放军,还通火车。最后导致黄伯韬的第7兵团被包围消灭。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25军,63军,64军,100军长期在苏北和山东同解放军作战,对人民的危害很大。

第四:当徐州国民党军第2兵团,第13兵团和第16兵团全部向西冲出解放军的包围后,命令南下救援国民党军第12兵团,重回包围圈。

第五:透露国民党军第12兵团由武汉地区北上救援徐州的部署,导致12兵团直接进入解放军的包围圈。

这样,国民党军关内最精锐的5个兵团被全部消灭,再无战斗力了。

在淮海战役关键时,杜聿明在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时,已决心放弃徐州,坚守蚌埠。因为对郭汝瑰有些怀疑,所以在会议上没有公开说,只是在会后向蒋介石个别呈请,并获批准。想不到移师途中,蒋介石受郭汝瑰影响,又三变决心,先是要他率兵去解黄维兵团之围;旋又令"万勿再向永城前进,迂回避战";不久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就 地停止待命",增加了所属部队的混乱。最后被包围消灭。

5)率领七十二军临阵起义, 破坏蒋介石妄图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蒋介石的几百万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郭汝瑰决心再冒险带兵去西南。他去找顾祝同,要求下部队出任军长。经过顾祝同的保荐,蒋介石任命郭汝瑰为七十二军军长,要他重建这支已经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围歼的部队,并立即开往四川。蒋介石的任命,正好与党对郭汝瑰的要求相符。他喜出望外地将此消息告知任廉儒,要求任也能去四川经常与他保持联系,并派一些军事干部来帮助掌握部队。

在郭汝瑰回到四川组建七十二军的同时,任廉儒也以重庆川盐银行高级职员的身份,回到四川,与郭汝瑰接上关系。按照与任廉儒商定的计划,于解放军入川之际,在宜宾地区通电起义,破坏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5)真金何惧烈火炼,郭汝瑰终被接纳重新入党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分为4个行政区,郭汝瑰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交通厅长。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南京军事学院,来电征询郭汝瑰是否愿意前去任教。他欣然辞去川南交通厅长的职务,于1950年3月到南京军事学院报到。在军事学院18年,郭汝瑰先后任合同战术教员,司令部工作教学组长,军史史料研究处副处长,并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南京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年过花甲的郭汝瑰退休回到四川巴县和重庆北碚定居。粉碎"四人帮"后,又先后被推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并由中央军委定于1985年定为副兵团级离休干部。

郭汝瑰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曾经与许多党的干部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肃反运动中,因为一个教员胡乱编造假坦白交代的材料,致使郭汝瑰也被关押审查。郭汝瑰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毅然投入革命阵营,反遭人诬陷为假起义的真特务。但他不管如何逼供诱供,始终不说假话。不久学院政委的钟期光上将亲自向他赔礼道歉,并且赞扬说:"在军事学院的肃反运动中,只有两个半人没有说假话,其中你是表现最好的一个。"

等到1957年反右派运动,在南京市委召开的整风会上,郭汝瑰说了:"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李世民尊贤纳谏,从善如流,所以才能将政权巩固了几百年,我们要厉行民主法制,才能长治久安。 "这些本来是正确的话,竟被说成"郭汝瑰攻击共产党连古代帝王都不如"。于是,一些原来是郭汝瑰部下的教员,都纷纷站出来批判他。军事学院曾准备将他划为右派,结果中央军委批示:"情节经微,不作右派处理。"郭汝瑰又逃过一劫。

到极左路线发展至极端的"文化大革命"中,当时军事学院军事史料研究处的一位领导,为保护自己,装出一副极左的面目,四处张扬说"我们处成分复杂",动员一些学员在"点鬼台"上点鬼,把副处长郭汝瑰点成"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并让史料处所属6个组轮番批斗。郭汝瑰见过人硬顶挨打,觉得白挨一顿打不值,批斗时给他加上的罪名他都承认,于是就斗不下去了。军院的造反派闯入郭汝瑰住处去抄家。在挨了一阵批斗之后,就被安排到军事学院所属的农场进行体力劳动,倒没有遭受被关押、殴打等痛苦。1970年,年过花甲的郭汝瑰退休回到四川巴县和重庆北碚定居。

早在1945年,郭汝瑰就要求恢复自己的共产党党籍。虽一时未能如愿,但他从那时起就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多次提出恢复党籍或重新入党的要求,都被上推下卸,长期搁置下来。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80年4月,郭汝瑰直接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信,申述自己的全部历史,反映多年的入党要求,不久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警备区党委接到了中组部的通知:"准许郭汝瑰入党",郭汝瑰才实现了自己的政治宿愿。

郭汝瑰退休回四川定居后,1985年成都军区按副兵团级待遇,要他迁进一幢别墅楼,他仍然坚持住在北碚的一幢面积仅7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郭汝瑰将军有一女一子。女儿郭相慰从南京到重庆祝贺父亲九十大寿,与弟弟郭相操陪伴父亲度过一段全家团聚的曰子。辞别返宁时,郭汝瑰爱女心切,坚持要亲自送女儿去重庆江北机场,不幸中途发生车祸,抢救无效,于1997年10月23曰逝世。

1945年4月的一天,郭汝瑰在军务署瞥见一个身穿校官军服的来客,仔细端详,正是黄埔军校五期的同班同学,以后又一同到郭汝栋部工作的任逖猷。那时任逖猷已是共产党员,自己在1928年加入共产党后,也是彼此都了解的党内同志。30年代初,任逖猷被刘湘抓进反省院时,郭汝瑰曾鼎力相救。任逖猷出狱还找到郭汝瑰家,但此后,便杳如黄鹤。郭汝瑰一见是老友任逖猷,忙将他拉上车开到一个冷僻之地,问他如今还有"关系"没有。任逖猷战战兢兢地回答:"哪还有什么关系,莫非你还嫌我监狱还没坐够。"郭汝瑰以为他是怕暴露身份,一再说明绝不会加害于他,只是自己看透国民党了。任逖猷赌咒发誓,说自己确实说的是实话。郭汝瑰满心失望。但任逖猷临别时还是丢下了一句话:"我的堂弟任廉儒,你当年是认识的,不知他是不是还有关系, 我可以去打听一下。"

任廉儒即将这一重要信息,向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作了汇报,并奉命同郭汝瑰进行联系。任廉儒几次来到郭家,对郭汝瑰进行考察,逐步弄清了他的立场、观点,并从这里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就不再避讳他了。又过了几天,任廉儒安排郭和董必武会面。

郭汝瑰如约前往,同仰慕已久的董必武秉烛夜谈。郭汝瑰谈了他一生的经历和对国共两党的认识过程。不久,郭汝瑰又一次应约去任家与董必武见面。在这次淡话中,郭汝瑰要求恢复自己的党籍,董必武未正面作出答复,而是问:"国民党最近要你干什么?"郭汝瑰如实相告:"何应钦约我去美国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员,我不想去,我要求去延安。" 董必武说:"你可以去美国,多多调查了解美国,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革命要看远些嘛 !"

这次谈话后一两天,任廉儒前来告诉郭汝瑰:"董老说,你要求恢复党籍,原则上可以,但要经过一番考验。你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你留在这边能为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由我和你单线联系。"

蒋介石为顺应美国政府的意愿,根据美国特使魏德迈的建议,将军事委员会改组为国防部,使陆、海、空三军一元化。掌握国防部实权的参谋总长陈诚,先是不顾郭汝瑰早已获得中将军衔,任命他为总长办公厅少将副厅长;不几天,又突然任郭汝瑰为掌握军务的国防部第五厅中将厅长;陈诚又向蒋介石保荐郭汝瑰为主管作战的国防部第三厅(即作战厅)中将厅长。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来往于宁沪之间的任廉儒,为我党我军提供了许多核心的军事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一份特殊的贡献。平生比较谦逊的郭汝瑰一直不肯多谈这些事,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也只是以赞扬任廉儒的口气,笼统地说道:自己担任作战厅长以后,"廉儒同志往来宁沪更密,传递的情报也更多,所冒危险也更大。可当时我并不深刻了解。"可是,一些知情人仍然 透露出一些细节:

1947年5月12曰下午,郭汝瑰接到蒋介石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的电话:"今晚8时30分,请到总裁官邸出席晚宴并汇报战况。"他与主管情报的二厅厅长侯腾同时到达,参谋总长陈诚与参谋次长刘斐也相继到来。这时,山东军情紧急,解放军一度攻克泰安,并进入卞桥、梁邱一带。郭汝瑰汇报了战场态势和作战方案,经过讨论,蒋介石当场决定了汤恩伯兵团、欧震兵团、王敬久兵团的进攻方向和目标,"对共军实施合围"。郭汝瑰一回到家,就将作战部署抄录了一份,交给前来联系的任廉儒,并且特别叮嘱说:"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七十四师,要解放军特别小心。"果然,在这次重要战役中,解放军因为知己知彼,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王牌部队整七十四师,击毙其师长张灵甫,使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严重受挫。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张,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共军决战。并责成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此方案尚未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就被郭汝瑰报达到解放军的指挥机关。以后,徐州"剿总"决定坚守蚌埠,郭汝瑰又诱使蒋介石改在徐州外围作战,增加了蒋军在移动中被解放军分割围歼的机会,以致曰后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说:"这里,我心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介石的当,并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因他是军校五期毕业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称他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

郭汝瑰制定的徐蚌作战方案,针对解放军先打国民党军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战略,有以下葬送国民党军的要点:

第一:割裂布置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主力25军,把25军的主力148师调到安徽宿州护路,后来148师被解放军孤军消灭,此时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主力在江苏的新安镇(现在的新沂市);

第二:把应该从海上撤退的驻连云港的国民党军第44军安排从路上向黄伯韬的第7兵团靠拢,使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主力在知道解放军已经南下打算包围第7兵团时在新安镇无奈地等了三天,而不能去徐州同国民党军第2兵团,第13兵团和第16兵团汇合(只一天的路程)。

第三:当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精锐的5个军沿陇海铁路线渡过大运河时,命令停下在碾庄整顿一天,而此时碾庄和徐州之间还没有解放军,还通火车。最后导致黄伯韬的第7兵团被包围消灭。黄伯韬的第7兵团的25军,63军,64军,100军长期在苏北和山东同解放军作战,对人民的危害很大。

第四:当徐州国民党军第2兵团,第13兵团和第16兵团全部向西冲出解放军的包围后,命令南下救援国民党军第12兵团,重回包围圈。

第五:透露国民党军第12兵团由武汉地区北上救援徐州的部署,导致12兵团直接进入解放军的包围圈。

这样,国民党军关内最精锐的5个兵团被全部消灭,再无战斗力了。

在淮海战役关键时,杜聿明在南京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时,已决心放弃徐州,坚守蚌埠。因为对郭汝瑰有些怀疑,所以在会议上没有公开说,只是在会后向蒋介石个别呈请,并获批准。想不到移师途中,蒋介石受郭汝瑰影响,又三变决心,先是要他率兵去解黄维兵团之围;旋又令"万勿再向永城前进,迂回避战";不久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就 地停止待命",增加了所属部队的混乱。最后被包围消灭。

5)率领七十二军临阵起义, 破坏蒋介石妄图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蒋介石的几百万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郭汝瑰决心再冒险带兵去西南。他去找顾祝同,要求下部队出任军长。经过顾祝同的保荐,蒋介石任命郭汝瑰为七十二军军长,要他重建这支已经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围歼的部队,并立即开往四川。蒋介石的任命,正好与党对郭汝瑰的要求相符。他喜出望外地将此消息告知任廉儒,要求任也能去四川经常与他保持联系,并派一些军事干部来帮助掌握部队。

在郭汝瑰回到四川组建七十二军的同时,任廉儒也以重庆川盐银行高级职员的身份,回到四川,与郭汝瑰接上关系。按照与任廉儒商定的计划,于解放军入川之际,在宜宾地区通电起义,破坏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5)真金何惧烈火炼,郭汝瑰终被接纳重新入党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分为4个行政区,郭汝瑰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交通厅长。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南京军事学院,来电征询郭汝瑰是否愿意前去任教。他欣然辞去川南交通厅长的职务,于1950年3月到南京军事学院报到。在军事学院18年,郭汝瑰先后任合同战术教员,司令部工作教学组长,军史史料研究处副处长,并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南京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年过花甲的郭汝瑰退休回到四川巴县和重庆北碚定居。粉碎"四人帮"后,又先后被推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并由中央军委定于1985年定为副兵团级离休干部。

郭汝瑰在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曾经与许多党的干部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肃反运动中,因为一个教员胡乱编造假坦白交代的材料,致使郭汝瑰也被关押审查。郭汝瑰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毅然投入革命阵营,反遭人诬陷为假起义的真特务。但他不管如何逼供诱供,始终不说假话。不久学院政委的钟期光上将亲自向他赔礼道歉,并且赞扬说:"在军事学院的肃反运动中,只有两个半人没有说假话,其中你是表现最好的一个。"

等到1957年反右派运动,在南京市委召开的整风会上,郭汝瑰说了:"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李世民尊贤纳谏,从善如流,所以才能将政权巩固了几百年,我们要厉行民主法制,才能长治久安。 "这些本来是正确的话,竟被说成"郭汝瑰攻击共产党连古代帝王都不如"。于是,一些原来是郭汝瑰部下的教员,都纷纷站出来批判他。军事学院曾准备将他划为右派,结果中央军委批示:"情节经微,不作右派处理。"郭汝瑰又逃过一劫。

到极左路线发展至极端的"文化大革命"中,当时军事学院军事史料研究处的一位领导,为保护自己,装出一副极左的面目,四处张扬说"我们处成分复杂",动员一些学员在"点鬼台"上点鬼,把副处长郭汝瑰点成"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并让史料处所属6个组轮番批斗。郭汝瑰见过人硬顶挨打,觉得白挨一顿打不值,批斗时给他加上的罪名他都承认,于是就斗不下去了。军院的造反派闯入郭汝瑰住处去抄家。在挨了一阵批斗之后,就被安排到军事学院所属的农场进行体力劳动,倒没有遭受被关押、殴打等痛苦。1970年,年过花甲的郭汝瑰退休回到四川巴县和重庆北碚定居。

早在1945年,郭汝瑰就要求恢复自己的共产党党籍。虽一时未能如愿,但他从那时起就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多次提出恢复党籍或重新入党的要求,都被上推下卸,长期搁置下来。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80年4月,郭汝瑰直接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信,申述自己的全部历史,反映多年的入党要求,不久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警备区党委接到了中组部的通知:"准许郭汝瑰入党",郭汝瑰才实现了自己的政治宿愿。

郭汝瑰退休回四川定居后,1985年成都军区按副兵团级待遇,要他迁进一幢别墅楼,他仍然坚持住在北碚的一幢面积仅7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郭汝瑰将军有一女一子。女儿郭相慰从南京到重庆祝贺父亲九十大寿,与弟弟郭相操陪伴父亲度过一段全家团聚的曰子。辞别返宁时,郭汝瑰爱女心切,坚持要亲自送女儿去重庆江北机场,不幸中途发生车祸,抢救无效,于1997年10月23曰逝世。


相关内容

  • 隐形将军韩练成珍贵照
  • (转自:张子涵的图文世界) 最近网络热播的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连续剧<隐形将军>再现韩练成的传奇人生,其中的连城将军就是以韩练成为原型的. 韩练成陪同陈毅元帅视察 建国初期的韩练成 资料链接: 韩练成,在国共两个阵营都曾是传奇人物,在国民党蒋介石身边,他曾受到三个对立派系高层的共同信任:被 ...

  • 传奇续写在硝烟散去的日子里
  • 2009年10月13日,一个秋日的午后,开国上将吕正操走完他生命的长途.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人通常被称为"开国上将".在吕正操之前,其他56人已先后谢世.他们的人生, ...

  • 57位开国上将
  • 位开国上将:战争淬火 国之栋梁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是授衔授勋典礼现场. 2009年10月13日,一个秋日的午后,开国上将吕正操走完他生命的长途.这位享年106岁的老人,是上世纪50年代授衔的上将中,唯一一位经历了人民共和国第60个华 ...

  • 红色间谍韩练成 要党员身份不要上将军衔
  • 1956年,韩练成(中)陪同陈毅(前)视察兰区军区. 1971年,韩练成和儿子韩兢合影. --红色间谍韩练成的传奇人生 纪念八一专题报道 开国元勋后代访谈录之6 ■新快报记者 王剑平 一本书,让韩兢成名天下.这本书叫<隐形将军>,2008年出版即脱销,现已两次再版. 韩兢在这本书里写的, ...

  • 郭汝瑰曲折的入党经历
  • [字体大小:小中大]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查看评论] 郭汝瑰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经是蒋介石的红人,两度出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授衔陆军中将:他又是以"白皮红心"的方式在国民党的心脏部门进行特殊战斗的红色特工.从1945年5月与中共建立秘密联系始,至 ...

  •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生平简介
  • 黄埔一百零八将,是指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的108位军事人才.三十六官佐 1.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黄埔军校总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2.蒋介石(1887-1975)浙江丰化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军统帅, ...

  • 黄埔军校第一期全体学员名单
  • 黄埔军校第一期全体学员名单 谢远灏 1899 江西兴国 浩然 台湾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参谋 52年退役 少将 欧阳瞳 1902 湖南宜章 含华 6军16师团长 26 江西南昌 阵亡 张伯黄 1900 湖南湘阴 4军独立团3营营长 27 08 江西会昌 阵亡 谢任雄 1900 湖南耒阳 萌南 武汉分校入伍 ...

  • 国民党高级将领
  • 姓名 军衔 授衔时间 最高任职 阎锡山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政院院长 冯玉祥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张学良 陆军一级上将 1935 东北边防军司令,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何应钦 陆军一级上将 193 ...

  • 国民革命军四十八位兴国籍将军
  • 国民革命军四十八位兴国籍将军 一.上将 1.胡谦 胡谦(1882-1927) 原名寅文,字斡丞,后改字戆忱,江西省兴国县北门外瑶岗脑村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出版发行<胡谦将军传略>等.其事迹载入台湾出版的<黄埔军校先烈传略>. 胡谦天资聪慧,磊落有大志,常以廓清寰宇.复兴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