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水
STUDYONPREFERREDURBANRENE、/\『ALANDRECONSTRUCTlONMODESINGUANGZHOU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
DING
Yi;WANGHongmei;SHENMing;WANGHaiyun;LIU
Guangsheng;CHEN
Yin祭u蛐;LUYanglu
【摘要】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外延式扩展遇到很难replacingtheoldwiththenew,and‘‘suppressing
解决的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思考从旧城更新改造thesecondaryindustryanddevelopingthetertiary
方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选industry,’’andfurtheranalyzesthedistributionof择意义重大。为满足广州市发展转型要求,在经thefourmodesandtheirconfigurationinevery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指标,针对更新改造图
districtofGuangzhou.Theresearchshowsthat斑——评价单元,利用评价模型与ArcGIS空间分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accountsforthe
析技术进行单因素量化和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largestproportion,40.92%ofallthefourmodes;益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从文化保护、基础culturalprotectionaccountsfor6.85%,thesmallest改善、以旧换新以及“退二进三”4种模式中,proportion;theothertwomodes:replacingthe选择广州市全部评价单元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oldwiththenewand‘‘suppressingthesecondary方案,并分析全市4种模式分布以及各区模式配industryanddevelopingthetertiaryindustry’’
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4种模式中,基础改accountfor
27.34%and24.90%respectively.
善模式比重最大,为40.91%,文化保护模式最
KEYWORDS:urbanrenewalandreconstruction;
小,为6.85%,
“退二进三”模式与以旧换新模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preferredrenewal
式相差不多,分别为27.54%和24.90%。
and
reconstructionmode;GIS;Guangzhou
【关键词】旧城更新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改造模式优选;GIS;广州市
1
引言
ABSTRACT_Theextendeddevelopmentofurban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强调经济发展.土地
spaceindeveloped
areas
hasmetsomedimculties.
利用有效约束及管理欠缺.致使土地利用较为粗whichmadepeoplethinkaboutexpandingthe放.城市整体布局不合理.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urbandevelopmentspacebyurbanrenewaland延,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与此同时.许多地区reconstruction.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
土地供给却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用
to
reasonably
select
a
righturban
renewal
andreconstructionmode.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ofdevelopment
andtransformation
of
【作者简介】Guangzhou,thispaperselectsrelevantindicators丁
一11984-).女.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
院博士研究生。
concerningtheeconomic,social,andecologicalaspects.Itconductsa
single-factor王红梅(1964一),女.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院教授.通讯作者。
’
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
on
明(1975一).男,硕士.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高
mapspotofurbanrenewal
and
沈reconstruction——the
级工程师。
evaluationunitbyutilizingtheevaluationmodel王海云(1990-),女.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颐士研究生。andArcGISspatialanalysistechniques.Onthe刘光盛(1989一】.男,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basisofevaluationresults,itchooses
a
reasonable
研究生。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schemeforevery
程迎轩(1991一).男.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evaluationunitsinGuangzhoufromthefourmodes:研究生。
culturalprotection,infrastructureimprovements,
卢阳禄(1990-).男.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15
I文章编号】1002—1
329
(2014)05-0015-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doi]1
01181
9/cpr20140504a
【收稿日期】201
2-10-1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s2011010001107);
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
地需求.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
996-
201
1年,广州市建设用地面积从411.10km2迅速
增长到1296.61km2.建设用地率从11.30%增加到35.63%.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数据.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359.32km2.未来8年建设用地增量仅为
62.71
km2。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开展旧城更新改
造,有效挖潜和盘活现有建设用地.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保障土地合理利用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各地正在开展旧城更新改造和土地整治等实践活动.大家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学者们也做过相关研究.如李瑞等针对我国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更新改造历程,研究了我国改造模式发展状
猁|一…;陈庆玲等在考虑影响lEl城更新改造多种
因素的基础上,尝试建立IEl城更新改造的评价体系,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评价M。’;王益坚和何学礼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评价了旧城
.
更新改造项目的综合效益‘6“1;陈晓虹等分析了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探讨改造政策旧““:闫小培、魏立华.王潇文等分析了广州市旧城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适宜改造
模划’3“”.为选择基本改造模式提供依据。上述学
者的研究基本以定性分析为主.只有微观评价具体更新改造项目.几乎无人在宏观尺度上评价区域内
具体更新改造模式.从空间角度利用定量方法研究更新改造合理模式分布的更是没有见到。
因此.全面系统地定量化评价lEl城更新改
造模式综合效益,并筛选全市评价单元的合理模式非常重要.其研究结果是指导lEl城更新改造.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增加城市收益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影响旧城更新改造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的定量化分析.评价不同改造模式下更新改造单元的综合效益.再综合考虑广州城市发展趋势.合理选择各评价单元的更新改造模
表1更新改造模式说明
Tab.1Renewalandreconstruction
modes
更新改造模式描述
用地强度用地类型变化情况变化情况文化保护模式保留原有建筑文脉,形成创
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不变
变化
基础改善模式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服
务设施为重点
不变不变
以旧换新模式
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扩建.适应用地功能
变化不变。退二进三“提升原有城市功能,改善生模式
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变化
变化
万方数据
式.并分析全市各种模式分布及各区模式配置。
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地处珠江入海口.现辖越秀.荔湾,黄埔、海珠.天河,萝岗、白云、番禺、花都和南沙十区∞。2011年.广州市城区总面积为3639.02km2(不含增城和从化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
296.6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63%。作为
珠三角经济区核心及改革开放先行地之一,广州市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近些年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需要,广州市建设用地正经历数量积累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因此旧城更新改造意义重大。
从广州市十区来看.其中越秀.荔湾以及黄埔区均位于广州市的都会区内,该三区在空间上相互毗邻.构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广州市最古老的城区;海珠区是广州市都会区内惟一的岛区,位于珠江南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是正在建设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为。区域金融中心之核”;萝岗区坐落于广州市东部.是整合周边农村地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白云,番禺,花都、以及南沙区均属于广州市的外围地区.为广州市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区。
2.2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本研究数据包括:(1)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城中村.历史街区、老商业区、旧工业区、旧仓储区、IEl居住区地块(以下统称’旧城更新改造地块。);以及提取影响旧城更新改造模式选择的交通、河流及其他建设用地信息:(2)利用GoogleEarth.获得广州市地铁分布图;(3)根据2010年广州市基准地价级别图,提取广州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级别分布图;(4)利用1:10000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提取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范围;(5)选取2011年广州市统计年鉴.2010年广
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2009
版)>、<中国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
取值表>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获取研究区经济社会生态指标的相关数据。
数据的处理.首先利用ArcGIS对Jpg格式的基准地价级别图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进行纠正,矢量化处理.提取相关信息;其次统一各专题图件的空间投影坐标系统:然后统计利用环境状况通报、统计年鉴、城市规划标准等确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评价指标数据,并与
ArcGIS空间属性进行链接建立旧城更新改造地
块的基础数据库。
3研究思路
旧城更新改造模式是开展旧城更新改造的实际操作依据和进行城市土地更新改造的标准形式.是对改造单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定位。研究根据广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以及更新改造单元的现状,确定4种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叫(表1)。
主要研究思路为:(1)划定评价单元;(2)
确定市区内文化保护模式合理分布范围。由于文化保护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数据难以量化,故先采用定性的方法,利用ArcGIS叠加旧城更新改造地块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确定文化保护模式的范围;(3)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各指标值;(4)量化分析单因素指标;(5)确定评价单元综合效益分值;(6)利用ArcGIS确定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布方案.并分析市区内模式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各区模式配置.最终探讨『El城更新改造模式的特征和调控措施。
4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更新改造模式评价单元,是在调研基础上,划定广州市内城中村.历史街区、老商业区、旧工业区、旧仓储区、旧居住区的四至范围,在
201
1年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底图上,利用ArcGIS提
取旧城更新改造地块。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城市旧城更新改造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程,选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应依照其重要程度.在尽量简单的前提下,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从影响IB城更新改造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角度中选取134"指标.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2)。
考虑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不同对指标权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邀请土地管理专业的相关专家和项目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填写调查问卷,并根据1~9的标度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再利用和积法计算该矩阵最大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4.2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设定研究区域斑块条件最适宜的改造模式综合效益分值为1,最不适宜改造
万方数据
表2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Tab.2
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indexsystemofurbanrenewalandreconstructionmodes
”退二进三”
基础改善模式以旧换新模式
模式正/负评价指标
准则指标准则指标
准则指标效应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
环境质量改善程度O22018O20+
新增绿化面积022
O
17O20
+生O
35
022041O18O25
O20+
态
景观功能改善程度与周围环境协调度O
17
O
23
O20+
资源节约水平O17O24020+
——
投资额033O200
33
经拆迁费用0.33
O13
O17035O
26
0
50
济
地均GDP产值017034025+
财务内部收益率017033O25+
吸纳就业人口数0150310
27
+社土地利用率0
19
025
032+
△
030
O33
O
25K
道路通达度031025018+
公共设施用地比率
035
O19
O
23
+
注:
“+”表示正功效,“一”表示负功效。
表3基于数理模型的指标■化标准
Tab.3Indexquantificationstandardbased
on
mathematicalmodel
改造模式
评价指标
基础数据
用地类型
以旧换基础改”退二进新模式
善模式
三”模式
广州市环境状
采矿用地O1080环境质量况通报01060改善程度
农村居民点城市和建制镇01050广州市旧城更
采矿用地01O.50新增绿化新改造纲要O1面积
农村居民点O33城市和建制镇
01050财务基准收益
采矿用地055O1财务内部率取值表O60O1收益率
农村居民点城市和建制镇
101广州市产业用
采矿用地O52O1投资额
地指南(2009农村居民点
043
0
1
版)
城市和建制镇
071O1广州市统计年
采矿用地O800601吸纳就业鉴
农村居民点002O1人口数
城市和建制镇090O801广州市城市规
采矿用地06001土地利用
划管理技术标
袁
085O1、挂I--、t}口lI
农村居民点,}t—,7}Ey4’
修建性详细规城市和建制镇O80O1划篇
采矿用地O060
1公共设施农村居民点O0.601用地比率
城市和建制镇
O
O80
1
,
一1-
.
2014
万方数据
表4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化标准
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结果详见表4。Tab.4Index
standardbasedon、—\
quantificationDelphimethod
4.2.5空间连续性指标量化分析
评价指标、、\
改造模式以旧换新基础改善”退二进模式
模式
三”模式
(1)与周围环境协调度。主要反映旧城更新景观功能改善程度O11改造后与周围环境和现有用地类型的协调程度.资源节约水平O1用协调性表征,较高协调性与高质量生活.生0.67拆迁费用
0.34
0
1
态破坏性较小.较高满意度以及社会发展等相关联。研究中包括更新改造区域与河流水面、生态风景用地和现有建设用地的协调性。研究首模式的综合效益分值为O”…。其中概念性定性指先利用ArcGIS的多重缓冲区(Multiple
Ring
Buffer)
标.采用赋值表达.如景观功能改善程度和资源功能分别按距河流水面、生态保护区和现有建设节约水平等;对于空间连续性变量,采用ArcGIS用地边缘的不同距离做多重缓冲区,距离分别取空间分析功能评价,如与周围环境协调度和道路50m、200m:千1]500m.并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不同的通达度等指标;对于其他可获得基础数据的社会缓冲区内所包含的改造地块数量【”1;其次地块原经济生态指标,则采用标准差.幂函数等模型评用地类型和更新改造模式的不同均会导致受周围价,如土地利用率和拆迁费用等。
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权4.2.1
基于模型量化分析
重.通过加权平均得到协调性综合分值(图1)。
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新增绿化面积、投资(2)地均GDP产值。地均GDP总值是反映旧城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吸纳就业人I:1数.土地利更新改造经济产出量最直观的因素指标之一。依用率以及公共设施用地比率等指标,均可以按照
据基准地价对用地类型一般收益状况的反映.利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利用幂函数和用2010年广州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指数函数等数理模型进行处理.数据结果采用标基准地价级别分布图.定量确定研究区域更新改准差进行量化.标准差方法见式1。具体使用数造地块的基本地均GDP产值.并利用式1进行标据及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准化处理(图2)。
(3)道路通达度。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昝=№(X缸ij-‘mi—nX训j)/(m忡ax。Xzj,-一mmiMnXj,)Jt贝触效压
道路影响着更新改造用地类型的空间演变过程.距离道路越近.则用地的区位条件越好。研究
(式1)
中.首先从现状图中提取研究区主干道路分布.并以Google
Earth作为底图.矢量化广州市地铁
式中,X’..为标准化后指标的值.×。为处分布图:其次利用ArcGIS的多重缓冲区功能按道理前指标的值,maxX.为处理前指标的最大值,路现有边缘做缓冲区分析.距离分别取100m,
minX.为处理前指标的最小值。400m币D800m;再根据<城镇土地定级规程>中4.2.2德尔菲法指标量化分析
的通达度模型.计算并量化道路通达度;根据改景观功畿改善程度、资源节约水平和拆迁造模式的不同对道路通达度进行加权平均.确定费用等均属于较难量化指标,故根据不同的更新不同模式下更新改造地块的道路通达度(图3)。改造模式确定初始标准.利用德尔菲法获得的权通达度模型见式2。
重,通过加权平均获取各指标分值,利用式1进
琴1I
j,鞑爹
三--;到2-!三二基
塑
图1
不同模式下与周围环境协调度分值(局部)
Fig.1
Coordination
scores
ofdifferentmodeswith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part)
J=[100一100(1-")]/100
(式2)
价数学模型为
式中.×为道路通达度的作用分值:rl为道路日=∑W,。只
(式3)
相对影响半径.计算公式为r.=d/d..其中d.为i=l
缓冲距离,d为影响距离(d=g/21).g为全市总面式中,P.为旧城更新斑块改造模式的综合效积.I为全市主干道路总长度。
益分值:W.为i因素指标的权重值;F.为i因素的评价分值。
4.3
更新改造单元改造模式综合效益分值
的确定
5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优选方案
针对旧城更新改造地块的类型、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利用ArcGIS将量化后的指5.1
广州市更新改造模式优选方案确定
标属性赋值到各更新改造图斑;采用加权指数和研究在定量获取评价单元不同改造模式综
法.分别得到更新改造单元基础改善、以旧换新合效益分值的基础上,确定市区内旧城更新改造和’退二进三”模式的综合效益分值.其综合评
合理模式筛选方案。首先根据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地均GOP分值
000000—220000j互宣
220001~440000
440001~560∞0
560001—670C00670001~1
000000
!:兰型坚兰堡茎
b以旧换新模式c“退二进模式
图2不同模式下地均GDP分值(局部)
Fig.2
ScoresofGDPperland
area
withdifferent
modes(part)
一、≯瓣
.、’一,洋漱。一4
・’莎¨晖溺闽冀
岛嘲嚣≯小黟.0獭
。‘甏袋:?03鎏薹?
痛。秽蹩科。薅零逛渊
《熬掌珂^,
i≯》拶锄纛迭度
a基础改善模式
b以IEl换新模式C”退二进
图3不同模式下道路通达度分值(局部)
Fi93
Scoresofaccessibilitytoroadswithdifferent
modes(part)
表5广州市更新改造模式比例分布情况统计
单位:%
Tab.5Distributionoftheproportionofurbanrenewalandreconstruction
modesinGuangzhou
广州市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文化保护模式68532
92
26068.9951523620.503.064.000.00219基础改善模式409137.5446
86
100953
12
48.0849.2643
02
351937
52
2870以旧换新模式24
90
1339
26.70
52.84
95320
45
9.70
21.82
27
47
24.41
65
62
。退二进三”
27.34
16
15
0.3828.08322029.1120.5432.1033.3438.07
349
模式合计
100001(3000100.00
100∞1∞001∞.00
1(30.00100.00100.00100.00100.00
万方数据
19
^、J
,
万方数据
善和文化保护模式为主:海珠区近些年优先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更新改造模式主要以以旧换新和“退二进三”模式为主;作为广州市新兴城区的萝岗区,近些年尤其注重生态保护.更新改造模式主要是改善环境.提高用地效益的以旧换新和基础改善模式:作为广州新城市中心之一的天河区.发展重点强调现代化工业.加强新区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更新改造模式也主要是基础改善模式和“退二进三”模
文化保护模式式为主;白云、番禺、花都、以及南沙区的改造基础改善模式
‘退二进三“模式『模式比例分布则较为平均.基础改善、“退二进
以旧换新模式
三”和以旧换新模式的比重均在20%以上.其中
图4改造模式优选分布
基础改善和。退二进三”模式比例稍高。Fig.4
Distributionofpreferredreconstructionmodes
5.2.2各区模式配置分析
图.定性划定评价单元内文化保护模式范围;其在考虑广州市各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的基次在分析评价单元现状用地类型适宜改造模式的础上.对4种改造模式在各区实际分布情况进行基础上.判定更新改造模式备选方案;最后对备平差计算.统计4种改造模式在各区内的分布比选改造模式的综合效益分值排序,选择改造模式重,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文综合效益最大的作为评价单元的合理模式。更新
化保护模式主要分布于荔湾、黄埔和越秀等老城改造模式在全市及各区分布结果如表5.空间分区内,大约占该模式总面积的80%i基础改善模布见图4所示。
式主要分布于荔湾、黄埔和白云区.大约占该模结果表明,广州市内4种更新改造模式中.式总面积的50%:以119换新模式主要分布于海珠文化保护模式比重为6.85%,占更新改造面积和萝岗区.占该模式总面积的40%以上;
”退二
最小:而基础改善模式比重最高.为40.91%;进三“模式则主要分布在白云.海珠和番禺区.”退二进三”模式与以旧换新模式比重基本相约占该模式的50%。从4种更新改造模式在各区同.分别为27.34%和24.90%。
的分布比例情况来看,更新改造模式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州市的老城区内,新城区普遍偏低.这与5.2广州市更新改造合理模式优选方案分析
旧城更新主要是改造城市内部年代较为久远、基从市内模式分布和各区模式配置两个方面分
础设施落后,破坏较为严重的建筑的改造实质相析广州市更新改造模式方案。市内模式分布是分吻合。
析4种改造模式在广州市各区的分布情况;各区模式配置主要是分析广州市各区内4种改造模式5.3改造模式特征与调控措施
的构成情况。
(1)文化保护模式。文化保护模式主要是由5.2.I市内模式分布分析
于广州市老城内存在大量使用已久的村落.厂根据表5所示.从广州十区来看,各区因区房、民居建筑.并沉淀着城市千百年发展的历史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规划建成年代不与文化.它们以各种物质空间形式浓缩依存于119同,其更新改造模式占该区总的改造面积比例呈城空间。正是这种特征使得广州市内只有荔湾、现不同状况.改造模式比例比较符合区域发展趋黄埔和白云等老城区适于此类更新改造模式。此势。荔湾、越秀和黄埔区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类模式的实质就是要以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村庄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文化,是具有和有价值的古建筑为主要前提.通过改造,利用地方特色的老城区.其更新改造模式也以基础改
评价单元的文化历史资源.提高区内社会生态效
表6广州市各区不同改造模式比例分布统计
单位:%
Tab.6Distributionoftheproportionofdifferentreconstruction
modesindistrictsofGuangzhou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文化保护模式44.1916.898.4925122720372471
79
O00102
基础改善模式175910.60333902161717
09
12145.49391466以旧换新模式9.6292626
70
248105451694465739016.33“退二进三”模式
13.03
O15
1594
9.40
16
85
1227
15
60
895
6.83
0,98
益.促进保护文化遗产。
(2)基础改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旧区环境较差、房屋年久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而进行的改造过程。主要分布于荔湾、黄埔和白云区的该类模式.以提高社会生态效益为主,主要包括改造老城区中居住条件差的住宅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顿与改善城市道路系统.改造市政和公用设施:增加城市绿地与公共空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
(3)以旧换新模式。该模式的实质.主要是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升产业经济结构.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分布于海珠老城区和萝岗城中村。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链建设的需要,进行扩建、改建或加建原有性质的建筑物.或拆除部分建筑进行重建.实现广州市区域协调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
(4)”退二进三“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部分工业企业而言。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广州市中心城区内存在的工业企业,区位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但其产出效益与土地增值收益潜力差距较大,同时部分工业用地破坏生态环境,不适宜继续在城区内发展.该类模式主要分布在白云、海珠和番禺区。利用“退二进三”模式对旧采矿用地进行更新改造.将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心的海珠、白云区迁移到郊区.原厂区改造后形成商业、办公和居住等多功能混合的功能区,促使城市中心区形成以第三产业用地为主的合理产业结构,逐步提升城市原有功能。
6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情况下,广州市IEl城更新改造模式主要包括4种: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为主的基础改善模式:对于原有建筑物不适应用地功能需要的.通过以旧换新模式进行改造;利用“退二进三“模式加大对城市内部工业用地的治理力度,优化用地结构;利用文化保护模式对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街区和村庄进行改造.延续原有文脉。全市尺度看.基础改善模式占比重最大,
”退二进三”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
基本相同.文化保护模式比重最小。本研究实质是在定量评价不同模式下旧城更新改造单元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实现IEl城更新改造模式空间的合理配置。研究结果对旧城更新改造单元综合效益确定和模式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完善了旧城更新改造定量化研究内容.为更新改造合理模式的确定提供依据。
(2)本研究是针对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万方数据
之一的广州市所做的.该区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转型升级.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产业正逐渐成为产业发展重点,评价指标选取上更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而针对我国中西部城市的旧城更新改造综合效益评价.还应更多地考虑经济产出效果的指标。另外,旧城更新改造单元用地情况还受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物质条件和区域居民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由于数据实难获取,研究尚无法定量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建立一套更加全面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更好的量化各项指标等问题.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究。
注释(Note)
①本文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采用2005年确定的行政
区划范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瑞,冰河.中外旧城更新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动向[“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9(2):114-1
18,122.
LiEui,BingHe.DevelopmentandTrendof
UrbanR,enewal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J】.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Unive舟ity,2006,39(2):¨4-¨8,i22.
2
郭汝,邢燕,刘宁斌.中国旧城更新发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56--59.
Guo
R,u,Xing
Yan,Liu
Ningbin.Researchon
the
UpdatingDevelopmentofOld
Citfes
in
China[d】.Journal
of
Xi’an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ology(Social
ScienceEdition),20i0,29(3):56--59.
5
单菁菁.旧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经验及借鉴【J】.城市观察,2011,12(2):5-14.
Shah咖曲唱.UrbanPreservationandP,.egene沌tJon:Inte'rntiena
Experience[J】.Urban
Insight,2011,1
2(2):5-1
4.
4
陈庆玲.我国城市旧房改造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DJD.沈阳:东北大学,2008.
Chenqingling.Study
onComprehensiveBenefitof
01d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Model
in
City
of
China[D】.
Shenyang:NortheasternUniversity,2008.
5
穆伟.旧城住区更新综合评价方法初步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Mu
Wei.TheBasic
P,2se,arch
on
the
O)m阱吲1哪e
Evaluation
Methodof
the
R,enovationoftheOld
City
Communkcy[D】.
Taiyua.n:TaJyua.nUniversity
ofTechnology,2008.
6
孙天钾,董翊明,李异杰.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城
市生命体脉络识别与重塑——以萧山朝晖地块旧
城更新为例【J】华中建筑,2012(5):1
06—111.
SunTianjia,Dong
Yiming,LiShengjie.Identification
and
Remodeling
ofCity
Body’sContext
Based
on
tne
Typology:ACase
Study
of
UrbanEenewalin
Zhaohui
District
of
Xiaoshan,Hangzhou[J】.Huazhong
Architecture,
2012(3):106-111.7
王益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杭州市城申村改造评价【D】.杭州:浙江大学,2005.
Wang
YUian.AssessmentofUrbanVillageEemoldingBased
(下转第54页)
:
Pannn
g
Sludes
③④
《<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行政处罚办法》处罚细则(试行)第六条。《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2008年
第189号令公布,2008年9月1日起实施。上述规定见该办法第
2
吴高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Wu
Gaosheng.Interpretation
the
of
Urbanof
and
RuralPlanning
Lawof
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八条。
⑥例如《对如何界定“严重印象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几点
探讨》文中说到:
“在执法实践中,对这一规定中的‘严重影
响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界定往往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给规划执法工作带来诸多麻烦。每逢此类案例,大多采取个案个议的方法,最终结果多由最高行政首长拍板敲定。”详见参考文献5。
⑦例如,政府部门对于某一类建设活动是否要申领建设工程规划
许可证缺乏明文规定,或者态度模棱两可,导致建设单位误以为无需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⑧具体见《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⑨具体见《广州市关于贯彻实施F:城乡提划法>的意见》。
《广西壮
4
People’sff七public
House,2007.
China[M】.Beijing:China
LegalPublishing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9规划司,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Economic
Law
DepartmentDivision
of
ofthe
of
the
NPC
Standing
and
AgriculturalLegislative
ResourcesAffairs
Committee,LegalEnvironmentalof
the
State
ProtectionOffice
Council,MinistryofHousingand
of
Urban-RuralUrban
and
PlanningDepartment,et
Lawof
the
a1.interpretation
RuralPlanningpeople’sRepublicofChina[M].
Beijing:IntellectualPropertyPress,2008.
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唐绍均.论《城乡规划法》第64条的明确与细化【J】.城市规划,2011(5):55-37.
Tang
Shaojun.On
of
Urban
and
OefinitudeRural
and
Improvement
ofArticlePlanning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64
Planning
Law[J】.City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注解与配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LegislativeLawand
AffairsOfficeSupporting
of
theStateCouncil.Urban
of
the
People’s
and
RuralPlanningof
Annotations
。
Review,201
1(5):55—57.
沙振镇.对如何界定“严重影响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几点探讨[J】.规划师,2007(9):54—55.
ShaZhenzhen.Reflectionthat
SeriouslyViolates
on
Republic
China[M】.
theDefinitionof
“Construction
Beijing:ChinaLegalPublishingHouse,2008.
UrbanPlanningLaw”[J】Planners,
2007(9):54-55.
(上接第21页)
on
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5.Redevelopment
of
GuangzhouVillage..Amid-the..City
asa
8
何学礼,黄创斌.模糊综合评判在城中村改造方案评价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7(55):4-6.
He
Xueli,Huang
Chuangbin.TheApplicationof
of
City
Villages.Shanxi
FuzzySynthesis
Evaluation
Methodin4-6.
Renovation
Case[J】.City
Planning
Review,2004,28(5):50-58.“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
4魏立华,闰小培.
Architecture,2007(35):
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1.城市
规划,2005,29(7):9-13,56.
Wei
Lihua,Yan
and
Xiaopei.Transformation
of
“UrbanReview,
Feasible
9
陈晓虹,何正强,张振辉.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更新探索[J】.建筑创作,20l002):186—195.
(;henCity
Xiaohong,HeRenewal
for
Zhengqiang,Zhangdiefangzhong
Zhenhui.New
Xiu
Expedition
of
Old
Village”
Mode[J】.City
Planning
2005,29(7):9-15,56.
5王潇文.经济发展转型要求下广东“三旧”改造的
经验与做'法【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创新:20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O.
Wang
Xiaowen.The
Experiencebased
on
Road,Yue
95.
District,Guangzhou[J】.
0
ArchitecturalCreation,2011
0(12):186--1
2(2):1
0黄晓燕,曹小曙.转型期城市更新中土地再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研究【J】.城市观察,201
HuangXaoyan.Cao
andPracticeof“Three
Xi删.Mode
1,1
5-22.
Land
P,cedevelopment
in
Old”TransformationTransition
in
Economic
Planning
DevelopmentSociety
of
andMedlanismof
Guangdong[C]//Urban
Urban船和nera咖during
12(2):15-22.
Chin’sTransitionalPeriod[J].UrbanInsight.2011.
chinn.PlanningInnovation:AnnualNarionaiPhnningConference20
0.Chongq咆:C}10ngqingPublishingGroup.2010.
11黄文炜,魏清泉.香港市区重建政策对广州旧城更新发展启示
【J】.城市规划学刊,2007(5):97—105.
HuangPolities
Wenwei,Wei
to
6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基于生态位的农
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90-296.
qu
Yanbo,Zhang
Evaluation
Fengrong,Jiangand
Subareabased
on
qingquan.Inspirationsof
and
Development
of
HongtheOld
KongCity
UrbanRenewal
theRenewal
Guangzhou[J】.
Guanghui,et
and
a1.
UrbanPlanningForum,2007(5):97-1
05.
Suitabilityof0f
of
GuangzhouChina
at
Control
Regulation
2周霞.20世纪初广州的旧城更新与都市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2,50(10):69--75.
Zhou
Xia.The
of
the
Urban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of
RuralResidentialLandtheChinese
Societyof
Niche[J】.Transactions
Engineering,2010,
Agricultural
26(11):290--296.
Beginning
20”Century[J】.Journal
Science
South
University
7朱雪欣,王红梅,丁一.佛冈县域土地综合整
治项目的区住选择[J】.农业工程学报,20129(21):249--256.
ZhuXuexin,WangIntegrated
Land
of
Hongmei,DingYi.LocationChoiceforConsolidationthe
5,
Technology(Natural
1
Edition),2002,50(10):69—75.
5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
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
28(5):50-58.
Yan
Xiaopei,Wei
Urban
and
Lihua,ZhouRural
Area
Ruibo.Researchin
the
Rapid
on
ProjectinFogangCounty[J】.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heCoordinationwith
the
TransactionsChinese
betweenUrbanization
Engineering,201
5,29(21):249-256.
万方数据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丁一, 王红梅, 沈明, 王海云, 刘光盛, 程迎轩, 卢阳禄, DING Yi, WANG Hongmei, SHEN Ming, WANG Haiyun, LIU Guangsheng, CHEN Yingxuan, LU Yanglu
丁一,DING Yi(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红梅,程迎轩,WANG Hongmei,CHEN Yingxuan(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沈明,SHEN Ming(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王海云,卢阳禄,WANG Haiyun,LUYanglu(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刘光盛,LIU Guangsheng(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4,38(5)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gh201405003.aspx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水
STUDYONPREFERREDURBANRENE、/\『ALANDRECONSTRUCTlONMODESINGUANGZHOU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
DING
Yi;WANGHongmei;SHENMing;WANGHaiyun;LIU
Guangsheng;CHEN
Yin祭u蛐;LUYanglu
【摘要】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外延式扩展遇到很难replacingtheoldwiththenew,and‘‘suppressing
解决的问题,使得人们必须思考从旧城更新改造thesecondaryindustryanddevelopingthetertiary
方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选industry,’’andfurtheranalyzesthedistributionof择意义重大。为满足广州市发展转型要求,在经thefourmodesandtheirconfigurationinevery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指标,针对更新改造图
districtofGuangzhou.Theresearchshowsthat斑——评价单元,利用评价模型与ArcGIS空间分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accountsforthe
析技术进行单因素量化和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largestproportion,40.92%ofallthefourmodes;益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从文化保护、基础culturalprotectionaccountsfor6.85%,thesmallest改善、以旧换新以及“退二进三”4种模式中,proportion;theothertwomodes:replacingthe选择广州市全部评价单元更新改造模式的合理oldwiththenewand‘‘suppressingthesecondary方案,并分析全市4种模式分布以及各区模式配industryanddevelopingthetertiaryindustry’’
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4种模式中,基础改accountfor
27.34%and24.90%respectively.
善模式比重最大,为40.91%,文化保护模式最
KEYWORDS:urbanrenewalandreconstruction;
小,为6.85%,
“退二进三”模式与以旧换新模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preferredrenewal
式相差不多,分别为27.54%和24.90%。
and
reconstructionmode;GIS;Guangzhou
【关键词】旧城更新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改造模式优选;GIS;广州市
1
引言
ABSTRACT_Theextendeddevelopmentofurban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强调经济发展.土地
spaceindeveloped
areas
hasmetsomedimculties.
利用有效约束及管理欠缺.致使土地利用较为粗whichmadepeoplethinkaboutexpandingthe放.城市整体布局不合理.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urbandevelopmentspacebyurbanrenewaland延,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与此同时.许多地区reconstruction.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
土地供给却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用
to
reasonably
select
a
righturban
renewal
andreconstructionmode.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ofdevelopment
andtransformation
of
【作者简介】Guangzhou,thispaperselectsrelevantindicators丁
一11984-).女.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
院博士研究生。
concerningtheeconomic,social,andecologicalaspects.Itconductsa
single-factor王红梅(1964一),女.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院教授.通讯作者。
’
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
on
明(1975一).男,硕士.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高
mapspotofurbanrenewal
and
沈reconstruction——the
级工程师。
evaluationunitbyutilizingtheevaluationmodel王海云(1990-),女.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颐士研究生。andArcGISspatialanalysistechniques.Onthe刘光盛(1989一】.男,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basisofevaluationresults,itchooses
a
reasonable
研究生。
urban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schemeforevery
程迎轩(1991一).男.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evaluationunitsinGuangzhoufromthefourmodes:研究生。
culturalprotection,infrastructureimprovements,
卢阳禄(1990-).男.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15
I文章编号】1002—1
329
(2014)05-0015-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doi]1
01181
9/cpr20140504a
【收稿日期】201
2-10-1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s2011010001107);
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
地需求.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
996-
201
1年,广州市建设用地面积从411.10km2迅速
增长到1296.61km2.建设用地率从11.30%增加到35.63%.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数据.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359.32km2.未来8年建设用地增量仅为
62.71
km2。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开展旧城更新改
造,有效挖潜和盘活现有建设用地.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保障土地合理利用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各地正在开展旧城更新改造和土地整治等实践活动.大家也在这一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学者们也做过相关研究.如李瑞等针对我国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更新改造历程,研究了我国改造模式发展状
猁|一…;陈庆玲等在考虑影响lEl城更新改造多种
因素的基础上,尝试建立IEl城更新改造的评价体系,对旧城更新改造进行评价M。’;王益坚和何学礼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评价了旧城
.
更新改造项目的综合效益‘6“1;陈晓虹等分析了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探讨改造政策旧““:闫小培、魏立华.王潇文等分析了广州市旧城改造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适宜改造
模划’3“”.为选择基本改造模式提供依据。上述学
者的研究基本以定性分析为主.只有微观评价具体更新改造项目.几乎无人在宏观尺度上评价区域内
具体更新改造模式.从空间角度利用定量方法研究更新改造合理模式分布的更是没有见到。
因此.全面系统地定量化评价lEl城更新改
造模式综合效益,并筛选全市评价单元的合理模式非常重要.其研究结果是指导lEl城更新改造.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促进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增加城市收益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区.通过对影响旧城更新改造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的定量化分析.评价不同改造模式下更新改造单元的综合效益.再综合考虑广州城市发展趋势.合理选择各评价单元的更新改造模
表1更新改造模式说明
Tab.1Renewalandreconstruction
modes
更新改造模式描述
用地强度用地类型变化情况变化情况文化保护模式保留原有建筑文脉,形成创
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不变
变化
基础改善模式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服
务设施为重点
不变不变
以旧换新模式
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扩建.适应用地功能
变化不变。退二进三“提升原有城市功能,改善生模式
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变化
变化
万方数据
式.并分析全市各种模式分布及各区模式配置。
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研究区概况
广州市地处珠江入海口.现辖越秀.荔湾,黄埔、海珠.天河,萝岗、白云、番禺、花都和南沙十区∞。2011年.广州市城区总面积为3639.02km2(不含增城和从化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
296.6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63%。作为
珠三角经济区核心及改革开放先行地之一,广州市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近些年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需要,广州市建设用地正经历数量积累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因此旧城更新改造意义重大。
从广州市十区来看.其中越秀.荔湾以及黄埔区均位于广州市的都会区内,该三区在空间上相互毗邻.构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广州市最古老的城区;海珠区是广州市都会区内惟一的岛区,位于珠江南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天河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东部.是正在建设的城市中心区之一.为。区域金融中心之核”;萝岗区坐落于广州市东部.是整合周边农村地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白云,番禺,花都、以及南沙区均属于广州市的外围地区.为广州市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区。
2.2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本研究数据包括:(1)2011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城中村.历史街区、老商业区、旧工业区、旧仓储区、IEl居住区地块(以下统称’旧城更新改造地块。);以及提取影响旧城更新改造模式选择的交通、河流及其他建设用地信息:(2)利用GoogleEarth.获得广州市地铁分布图;(3)根据2010年广州市基准地价级别图,提取广州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级别分布图;(4)利用1:10000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提取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范围;(5)选取2011年广州市统计年鉴.2010年广
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2009
版)>、<中国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
取值表>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获取研究区经济社会生态指标的相关数据。
数据的处理.首先利用ArcGIS对Jpg格式的基准地价级别图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进行纠正,矢量化处理.提取相关信息;其次统一各专题图件的空间投影坐标系统:然后统计利用环境状况通报、统计年鉴、城市规划标准等确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评价指标数据,并与
ArcGIS空间属性进行链接建立旧城更新改造地
块的基础数据库。
3研究思路
旧城更新改造模式是开展旧城更新改造的实际操作依据和进行城市土地更新改造的标准形式.是对改造单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定位。研究根据广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以及更新改造单元的现状,确定4种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叫(表1)。
主要研究思路为:(1)划定评价单元;(2)
确定市区内文化保护模式合理分布范围。由于文化保护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数据难以量化,故先采用定性的方法,利用ArcGIS叠加旧城更新改造地块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确定文化保护模式的范围;(3)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各指标值;(4)量化分析单因素指标;(5)确定评价单元综合效益分值;(6)利用ArcGIS确定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布方案.并分析市区内模式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各区模式配置.最终探讨『El城更新改造模式的特征和调控措施。
4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更新改造模式评价单元,是在调研基础上,划定广州市内城中村.历史街区、老商业区、旧工业区、旧仓储区、旧居住区的四至范围,在
201
1年土地利用现状工作底图上,利用ArcGIS提
取旧城更新改造地块。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城市旧城更新改造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程,选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应依照其重要程度.在尽量简单的前提下,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从影响IB城更新改造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角度中选取134"指标.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2)。
考虑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不同对指标权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邀请土地管理专业的相关专家和项目区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填写调查问卷,并根据1~9的标度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再利用和积法计算该矩阵最大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4.2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设定研究区域斑块条件最适宜的改造模式综合效益分值为1,最不适宜改造
万方数据
表2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Tab.2
Comprehensivebenefitevaluationindexsystemofurbanrenewalandreconstructionmodes
”退二进三”
基础改善模式以旧换新模式
模式正/负评价指标
准则指标准则指标
准则指标效应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
环境质量改善程度O22018O20+
新增绿化面积022
O
17O20
+生O
35
022041O18O25
O20+
态
景观功能改善程度与周围环境协调度O
17
O
23
O20+
资源节约水平O17O24020+
——
投资额033O200
33
经拆迁费用0.33
O13
O17035O
26
0
50
济
地均GDP产值017034025+
财务内部收益率017033O25+
吸纳就业人口数0150310
27
+社土地利用率0
19
025
032+
△
030
O33
O
25K
道路通达度031025018+
公共设施用地比率
035
O19
O
23
+
注:
“+”表示正功效,“一”表示负功效。
表3基于数理模型的指标■化标准
Tab.3Indexquantificationstandardbased
on
mathematicalmodel
改造模式
评价指标
基础数据
用地类型
以旧换基础改”退二进新模式
善模式
三”模式
广州市环境状
采矿用地O1080环境质量况通报01060改善程度
农村居民点城市和建制镇01050广州市旧城更
采矿用地01O.50新增绿化新改造纲要O1面积
农村居民点O33城市和建制镇
01050财务基准收益
采矿用地055O1财务内部率取值表O60O1收益率
农村居民点城市和建制镇
101广州市产业用
采矿用地O52O1投资额
地指南(2009农村居民点
043
0
1
版)
城市和建制镇
071O1广州市统计年
采矿用地O800601吸纳就业鉴
农村居民点002O1人口数
城市和建制镇090O801广州市城市规
采矿用地06001土地利用
划管理技术标
袁
085O1、挂I--、t}口lI
农村居民点,}t—,7}Ey4’
修建性详细规城市和建制镇O80O1划篇
采矿用地O060
1公共设施农村居民点O0.601用地比率
城市和建制镇
O
O80
1
,
一1-
.
2014
万方数据
表4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化标准
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结果详见表4。Tab.4Index
standardbasedon、—\
quantificationDelphimethod
4.2.5空间连续性指标量化分析
评价指标、、\
改造模式以旧换新基础改善”退二进模式
模式
三”模式
(1)与周围环境协调度。主要反映旧城更新景观功能改善程度O11改造后与周围环境和现有用地类型的协调程度.资源节约水平O1用协调性表征,较高协调性与高质量生活.生0.67拆迁费用
0.34
0
1
态破坏性较小.较高满意度以及社会发展等相关联。研究中包括更新改造区域与河流水面、生态风景用地和现有建设用地的协调性。研究首模式的综合效益分值为O”…。其中概念性定性指先利用ArcGIS的多重缓冲区(Multiple
Ring
Buffer)
标.采用赋值表达.如景观功能改善程度和资源功能分别按距河流水面、生态保护区和现有建设节约水平等;对于空间连续性变量,采用ArcGIS用地边缘的不同距离做多重缓冲区,距离分别取空间分析功能评价,如与周围环境协调度和道路50m、200m:千1]500m.并进行叠加分析确定不同的通达度等指标;对于其他可获得基础数据的社会缓冲区内所包含的改造地块数量【”1;其次地块原经济生态指标,则采用标准差.幂函数等模型评用地类型和更新改造模式的不同均会导致受周围价,如土地利用率和拆迁费用等。
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利用德尔菲法确定权4.2.1
基于模型量化分析
重.通过加权平均得到协调性综合分值(图1)。
环境质量改善程度、新增绿化面积、投资(2)地均GDP产值。地均GDP总值是反映旧城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吸纳就业人I:1数.土地利更新改造经济产出量最直观的因素指标之一。依用率以及公共设施用地比率等指标,均可以按照
据基准地价对用地类型一般收益状况的反映.利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利用幂函数和用2010年广州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指数函数等数理模型进行处理.数据结果采用标基准地价级别分布图.定量确定研究区域更新改准差进行量化.标准差方法见式1。具体使用数造地块的基本地均GDP产值.并利用式1进行标据及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准化处理(图2)。
(3)道路通达度。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昝=№(X缸ij-‘mi—nX训j)/(m忡ax。Xzj,-一mmiMnXj,)Jt贝触效压
道路影响着更新改造用地类型的空间演变过程.距离道路越近.则用地的区位条件越好。研究
(式1)
中.首先从现状图中提取研究区主干道路分布.并以Google
Earth作为底图.矢量化广州市地铁
式中,X’..为标准化后指标的值.×。为处分布图:其次利用ArcGIS的多重缓冲区功能按道理前指标的值,maxX.为处理前指标的最大值,路现有边缘做缓冲区分析.距离分别取100m,
minX.为处理前指标的最小值。400m币D800m;再根据<城镇土地定级规程>中4.2.2德尔菲法指标量化分析
的通达度模型.计算并量化道路通达度;根据改景观功畿改善程度、资源节约水平和拆迁造模式的不同对道路通达度进行加权平均.确定费用等均属于较难量化指标,故根据不同的更新不同模式下更新改造地块的道路通达度(图3)。改造模式确定初始标准.利用德尔菲法获得的权通达度模型见式2。
重,通过加权平均获取各指标分值,利用式1进
琴1I
j,鞑爹
三--;到2-!三二基
塑
图1
不同模式下与周围环境协调度分值(局部)
Fig.1
Coordination
scores
ofdifferentmodeswith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part)
J=[100一100(1-")]/100
(式2)
价数学模型为
式中.×为道路通达度的作用分值:rl为道路日=∑W,。只
(式3)
相对影响半径.计算公式为r.=d/d..其中d.为i=l
缓冲距离,d为影响距离(d=g/21).g为全市总面式中,P.为旧城更新斑块改造模式的综合效积.I为全市主干道路总长度。
益分值:W.为i因素指标的权重值;F.为i因素的评价分值。
4.3
更新改造单元改造模式综合效益分值
的确定
5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优选方案
针对旧城更新改造地块的类型、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利用ArcGIS将量化后的指5.1
广州市更新改造模式优选方案确定
标属性赋值到各更新改造图斑;采用加权指数和研究在定量获取评价单元不同改造模式综
法.分别得到更新改造单元基础改善、以旧换新合效益分值的基础上,确定市区内旧城更新改造和’退二进三”模式的综合效益分值.其综合评
合理模式筛选方案。首先根据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地均GOP分值
000000—220000j互宣
220001~440000
440001~560∞0
560001—670C00670001~1
000000
!:兰型坚兰堡茎
b以旧换新模式c“退二进模式
图2不同模式下地均GDP分值(局部)
Fig.2
ScoresofGDPperland
area
withdifferent
modes(part)
一、≯瓣
.、’一,洋漱。一4
・’莎¨晖溺闽冀
岛嘲嚣≯小黟.0獭
。‘甏袋:?03鎏薹?
痛。秽蹩科。薅零逛渊
《熬掌珂^,
i≯》拶锄纛迭度
a基础改善模式
b以IEl换新模式C”退二进
图3不同模式下道路通达度分值(局部)
Fi93
Scoresofaccessibilitytoroadswithdifferent
modes(part)
表5广州市更新改造模式比例分布情况统计
单位:%
Tab.5Distributionoftheproportionofurbanrenewalandreconstruction
modesinGuangzhou
广州市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文化保护模式68532
92
26068.9951523620.503.064.000.00219基础改善模式409137.5446
86
100953
12
48.0849.2643
02
351937
52
2870以旧换新模式24
90
1339
26.70
52.84
95320
45
9.70
21.82
27
47
24.41
65
62
。退二进三”
27.34
16
15
0.3828.08322029.1120.5432.1033.3438.07
349
模式合计
100001(3000100.00
100∞1∞001∞.00
1(30.00100.00100.00100.00100.00
万方数据
19
^、J
,
万方数据
善和文化保护模式为主:海珠区近些年优先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更新改造模式主要以以旧换新和“退二进三”模式为主;作为广州市新兴城区的萝岗区,近些年尤其注重生态保护.更新改造模式主要是改善环境.提高用地效益的以旧换新和基础改善模式:作为广州新城市中心之一的天河区.发展重点强调现代化工业.加强新区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更新改造模式也主要是基础改善模式和“退二进三”模
文化保护模式式为主;白云、番禺、花都、以及南沙区的改造基础改善模式
‘退二进三“模式『模式比例分布则较为平均.基础改善、“退二进
以旧换新模式
三”和以旧换新模式的比重均在20%以上.其中
图4改造模式优选分布
基础改善和。退二进三”模式比例稍高。Fig.4
Distributionofpreferredreconstructionmodes
5.2.2各区模式配置分析
图.定性划定评价单元内文化保护模式范围;其在考虑广州市各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的基次在分析评价单元现状用地类型适宜改造模式的础上.对4种改造模式在各区实际分布情况进行基础上.判定更新改造模式备选方案;最后对备平差计算.统计4种改造模式在各区内的分布比选改造模式的综合效益分值排序,选择改造模式重,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文综合效益最大的作为评价单元的合理模式。更新
化保护模式主要分布于荔湾、黄埔和越秀等老城改造模式在全市及各区分布结果如表5.空间分区内,大约占该模式总面积的80%i基础改善模布见图4所示。
式主要分布于荔湾、黄埔和白云区.大约占该模结果表明,广州市内4种更新改造模式中.式总面积的50%:以119换新模式主要分布于海珠文化保护模式比重为6.85%,占更新改造面积和萝岗区.占该模式总面积的40%以上;
”退二
最小:而基础改善模式比重最高.为40.91%;进三“模式则主要分布在白云.海珠和番禺区.”退二进三”模式与以旧换新模式比重基本相约占该模式的50%。从4种更新改造模式在各区同.分别为27.34%和24.90%。
的分布比例情况来看,更新改造模式主要集中分布在广州市的老城区内,新城区普遍偏低.这与5.2广州市更新改造合理模式优选方案分析
旧城更新主要是改造城市内部年代较为久远、基从市内模式分布和各区模式配置两个方面分
础设施落后,破坏较为严重的建筑的改造实质相析广州市更新改造模式方案。市内模式分布是分吻合。
析4种改造模式在广州市各区的分布情况;各区模式配置主要是分析广州市各区内4种改造模式5.3改造模式特征与调控措施
的构成情况。
(1)文化保护模式。文化保护模式主要是由5.2.I市内模式分布分析
于广州市老城内存在大量使用已久的村落.厂根据表5所示.从广州十区来看,各区因区房、民居建筑.并沉淀着城市千百年发展的历史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规划建成年代不与文化.它们以各种物质空间形式浓缩依存于119同,其更新改造模式占该区总的改造面积比例呈城空间。正是这种特征使得广州市内只有荔湾、现不同状况.改造模式比例比较符合区域发展趋黄埔和白云等老城区适于此类更新改造模式。此势。荔湾、越秀和黄埔区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类模式的实质就是要以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村庄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文化,是具有和有价值的古建筑为主要前提.通过改造,利用地方特色的老城区.其更新改造模式也以基础改
评价单元的文化历史资源.提高区内社会生态效
表6广州市各区不同改造模式比例分布统计
单位:%
Tab.6Distributionoftheproportionofdifferentreconstruction
modesindistrictsofGuangzhou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文化保护模式44.1916.898.4925122720372471
79
O00102
基础改善模式175910.60333902161717
09
12145.49391466以旧换新模式9.6292626
70
248105451694465739016.33“退二进三”模式
13.03
O15
1594
9.40
16
85
1227
15
60
895
6.83
0,98
益.促进保护文化遗产。
(2)基础改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旧区环境较差、房屋年久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而进行的改造过程。主要分布于荔湾、黄埔和白云区的该类模式.以提高社会生态效益为主,主要包括改造老城区中居住条件差的住宅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顿与改善城市道路系统.改造市政和公用设施:增加城市绿地与公共空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
(3)以旧换新模式。该模式的实质.主要是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升产业经济结构.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分布于海珠老城区和萝岗城中村。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链建设的需要,进行扩建、改建或加建原有性质的建筑物.或拆除部分建筑进行重建.实现广州市区域协调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
(4)”退二进三“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部分工业企业而言。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广州市中心城区内存在的工业企业,区位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但其产出效益与土地增值收益潜力差距较大,同时部分工业用地破坏生态环境,不适宜继续在城区内发展.该类模式主要分布在白云、海珠和番禺区。利用“退二进三”模式对旧采矿用地进行更新改造.将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心的海珠、白云区迁移到郊区.原厂区改造后形成商业、办公和居住等多功能混合的功能区,促使城市中心区形成以第三产业用地为主的合理产业结构,逐步提升城市原有功能。
6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情况下,广州市IEl城更新改造模式主要包括4种: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为主的基础改善模式:对于原有建筑物不适应用地功能需要的.通过以旧换新模式进行改造;利用“退二进三“模式加大对城市内部工业用地的治理力度,优化用地结构;利用文化保护模式对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街区和村庄进行改造.延续原有文脉。全市尺度看.基础改善模式占比重最大,
”退二进三”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
基本相同.文化保护模式比重最小。本研究实质是在定量评价不同模式下旧城更新改造单元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实现IEl城更新改造模式空间的合理配置。研究结果对旧城更新改造单元综合效益确定和模式选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完善了旧城更新改造定量化研究内容.为更新改造合理模式的确定提供依据。
(2)本研究是针对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万方数据
之一的广州市所做的.该区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转型升级.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产业正逐渐成为产业发展重点,评价指标选取上更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而针对我国中西部城市的旧城更新改造综合效益评价.还应更多地考虑经济产出效果的指标。另外,旧城更新改造单元用地情况还受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物质条件和区域居民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由于数据实难获取,研究尚无法定量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建立一套更加全面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更好的量化各项指标等问题.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究。
注释(Note)
①本文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采用2005年确定的行政
区划范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瑞,冰河.中外旧城更新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动向[“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9(2):114-1
18,122.
LiEui,BingHe.DevelopmentandTrendof
UrbanR,enewal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J】.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Unive舟ity,2006,39(2):¨4-¨8,i22.
2
郭汝,邢燕,刘宁斌.中国旧城更新发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56--59.
Guo
R,u,Xing
Yan,Liu
Ningbin.Researchon
the
UpdatingDevelopmentofOld
Citfes
in
China[d】.Journal
of
Xi’an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ology(Social
ScienceEdition),20i0,29(3):56--59.
5
单菁菁.旧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经验及借鉴【J】.城市观察,2011,12(2):5-14.
Shah咖曲唱.UrbanPreservationandP,.egene沌tJon:Inte'rntiena
Experience[J】.Urban
Insight,2011,1
2(2):5-1
4.
4
陈庆玲.我国城市旧房改造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DJD.沈阳:东北大学,2008.
Chenqingling.Study
onComprehensiveBenefitof
01d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Model
in
City
of
China[D】.
Shenyang:NortheasternUniversity,2008.
5
穆伟.旧城住区更新综合评价方法初步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Mu
Wei.TheBasic
P,2se,arch
on
the
O)m阱吲1哪e
Evaluation
Methodof
the
R,enovationoftheOld
City
Communkcy[D】.
Taiyua.n:TaJyua.nUniversity
ofTechnology,2008.
6
孙天钾,董翊明,李异杰.基于类型学方法的城
市生命体脉络识别与重塑——以萧山朝晖地块旧
城更新为例【J】华中建筑,2012(5):1
06—111.
SunTianjia,Dong
Yiming,LiShengjie.Identification
and
Remodeling
ofCity
Body’sContext
Based
on
tne
Typology:ACase
Study
of
UrbanEenewalin
Zhaohui
District
of
Xiaoshan,Hangzhou[J】.Huazhong
Architecture,
2012(3):106-111.7
王益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杭州市城申村改造评价【D】.杭州:浙江大学,2005.
Wang
YUian.AssessmentofUrbanVillageEemoldingBased
(下转第54页)
:
Pannn
g
Sludes
③④
《<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行政处罚办法》处罚细则(试行)第六条。《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2008年
第189号令公布,2008年9月1日起实施。上述规定见该办法第
2
吴高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Wu
Gaosheng.Interpretation
the
of
Urbanof
and
RuralPlanning
Lawof
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⑤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八条。
⑥例如《对如何界定“严重印象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几点
探讨》文中说到:
“在执法实践中,对这一规定中的‘严重影
响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界定往往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给规划执法工作带来诸多麻烦。每逢此类案例,大多采取个案个议的方法,最终结果多由最高行政首长拍板敲定。”详见参考文献5。
⑦例如,政府部门对于某一类建设活动是否要申领建设工程规划
许可证缺乏明文规定,或者态度模棱两可,导致建设单位误以为无需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⑧具体见《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⑨具体见《广州市关于贯彻实施F:城乡提划法>的意见》。
《广西壮
4
People’sff七public
House,2007.
China[M】.Beijing:China
LegalPublishing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9规划司,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Economic
Law
DepartmentDivision
of
ofthe
of
the
NPC
Standing
and
AgriculturalLegislative
ResourcesAffairs
Committee,LegalEnvironmentalof
the
State
ProtectionOffice
Council,MinistryofHousingand
of
Urban-RuralUrban
and
PlanningDepartment,et
Lawof
the
a1.interpretation
RuralPlanningpeople’sRepublicofChina[M].
Beijing:IntellectualPropertyPress,2008.
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唐绍均.论《城乡规划法》第64条的明确与细化【J】.城市规划,2011(5):55-37.
Tang
Shaojun.On
of
Urban
and
OefinitudeRural
and
Improvement
ofArticlePlanning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64
Planning
Law[J】.City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注解与配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LegislativeLawand
AffairsOfficeSupporting
of
theStateCouncil.Urban
of
the
People’s
and
RuralPlanningof
Annotations
。
Review,201
1(5):55—57.
沙振镇.对如何界定“严重影响城市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几点探讨[J】.规划师,2007(9):54—55.
ShaZhenzhen.Reflectionthat
SeriouslyViolates
on
Republic
China[M】.
theDefinitionof
“Construction
Beijing:ChinaLegalPublishingHouse,2008.
UrbanPlanningLaw”[J】Planners,
2007(9):54-55.
(上接第21页)
on
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5.Redevelopment
of
GuangzhouVillage..Amid-the..City
asa
8
何学礼,黄创斌.模糊综合评判在城中村改造方案评价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7(55):4-6.
He
Xueli,Huang
Chuangbin.TheApplicationof
of
City
Villages.Shanxi
FuzzySynthesis
Evaluation
Methodin4-6.
Renovation
Case[J】.City
Planning
Review,2004,28(5):50-58.“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
4魏立华,闰小培.
Architecture,2007(35):
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1.城市
规划,2005,29(7):9-13,56.
Wei
Lihua,Yan
and
Xiaopei.Transformation
of
“UrbanReview,
Feasible
9
陈晓虹,何正强,张振辉.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更新探索[J】.建筑创作,20l002):186—195.
(;henCity
Xiaohong,HeRenewal
for
Zhengqiang,Zhangdiefangzhong
Zhenhui.New
Xiu
Expedition
of
Old
Village”
Mode[J】.City
Planning
2005,29(7):9-15,56.
5王潇文.经济发展转型要求下广东“三旧”改造的
经验与做'法【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创新:20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O.
Wang
Xiaowen.The
Experiencebased
on
Road,Yue
95.
District,Guangzhou[J】.
0
ArchitecturalCreation,2011
0(12):186--1
2(2):1
0黄晓燕,曹小曙.转型期城市更新中土地再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研究【J】.城市观察,201
HuangXaoyan.Cao
andPracticeof“Three
Xi删.Mode
1,1
5-22.
Land
P,cedevelopment
in
Old”TransformationTransition
in
Economic
Planning
DevelopmentSociety
of
andMedlanismof
Guangdong[C]//Urban
Urban船和nera咖during
12(2):15-22.
Chin’sTransitionalPeriod[J].UrbanInsight.2011.
chinn.PlanningInnovation:AnnualNarionaiPhnningConference20
0.Chongq咆:C}10ngqingPublishingGroup.2010.
11黄文炜,魏清泉.香港市区重建政策对广州旧城更新发展启示
【J】.城市规划学刊,2007(5):97—105.
HuangPolities
Wenwei,Wei
to
6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基于生态位的农
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90-296.
qu
Yanbo,Zhang
Evaluation
Fengrong,Jiangand
Subareabased
on
qingquan.Inspirationsof
and
Development
of
HongtheOld
KongCity
UrbanRenewal
theRenewal
Guangzhou[J】.
Guanghui,et
and
a1.
UrbanPlanningForum,2007(5):97-1
05.
Suitabilityof0f
of
GuangzhouChina
at
Control
Regulation
2周霞.20世纪初广州的旧城更新与都市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2,50(10):69--75.
Zhou
Xia.The
of
the
Urban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of
RuralResidentialLandtheChinese
Societyof
Niche[J】.Transactions
Engineering,2010,
Agricultural
26(11):290--296.
Beginning
20”Century[J】.Journal
Science
South
University
7朱雪欣,王红梅,丁一.佛冈县域土地综合整
治项目的区住选择[J】.农业工程学报,20129(21):249--256.
ZhuXuexin,WangIntegrated
Land
of
Hongmei,DingYi.LocationChoiceforConsolidationthe
5,
Technology(Natural
1
Edition),2002,50(10):69—75.
5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
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
28(5):50-58.
Yan
Xiaopei,Wei
Urban
and
Lihua,ZhouRural
Area
Ruibo.Researchin
the
Rapid
on
ProjectinFogangCounty[J】.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heCoordinationwith
the
TransactionsChinese
betweenUrbanization
Engineering,201
5,29(21):249-256.
万方数据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
丁一, 王红梅, 沈明, 王海云, 刘光盛, 程迎轩, 卢阳禄, DING Yi, WANG Hongmei, SHEN Ming, WANG Haiyun, LIU Guangsheng, CHEN Yingxuan, LU Yanglu
丁一,DING Yi(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红梅,程迎轩,WANG Hongmei,CHEN Yingxuan(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沈明,SHEN Ming(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王海云,卢阳禄,WANG Haiyun,LUYanglu(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刘光盛,LIU Guangsheng(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4,38(5)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gh201405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