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获奖优秀学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锻炼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文言文词句的能力,并积累文言知识点。

能力: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进而背诵全文,并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

情感:正确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科学认识作者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熟读全文,积累文言词句。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生死观。

【学习方法】 1. 诵读法 2.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

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

2、资料链接

(1)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

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

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2)文化知识:

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

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弟子谈论志向,曾皙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3)文体知识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

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4)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自学检测】

1、给黑体字注音

癸丑( )会稽山( )修禊事( )激湍( )流觞( )

骋怀( )放浪形骸( )趣舍万殊( ) 一契( )嗟悼( ) 彭殇( )

2、解释划线词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 )(一: )

(2)齐彭殇为妄作(齐: )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于: )( 斯: )

【整体感知 梳理思路】

1、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难句,教师释疑。

2、课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标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3、大家齐读全文,在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基本思路: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其语句是 , , , , 。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 , 。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 , , , 、氛围: , , , , 、天气: , , ,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 , , , , 。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 , ,指出尽管人们的生

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 , ; , 。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 , ,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

其语句是 。

第三段,交待诗作汇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 。第

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 。

【小组活动 精细研读】

活动一:反复诵读第1段,品味语言,兰亭集会,你品出了哪些“乐”?

活动二: 分组讨论,兰亭聚饮,是一件高兴的事,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活动三:针对后二、三两段弥漫着伤感、消极,作者也很悲观的说法。学生小组探究——是否赞成这个结论,并提出依据。

【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写一写:《我有感于斯文„„》(示例)

王羲之认为死亡也是一件大事,而且谁也无法摆脱它的困扰,想到死亡就悲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这悲痛源于生命的短暂、无常;更源于对生命深沉的眷恋,但书圣并未沉溺于悲观!生和死岂能一样,失去了生命我们便失去了一切,此生仅一次,焉能不执著!

【课后作业】

背诵本文。

《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锻炼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文言文词句的能力,并积累文言知识点。

能力: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进而背诵全文,并积累本课的四字短语。

情感:正确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科学认识作者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熟读全文,积累文言词句。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生死观。

【学习方法】 1. 诵读法 2.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

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

2、资料链接

(1)文章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

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

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2)文化知识:

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

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弟子谈论志向,曾皙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论语·先进》)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

(3)文体知识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

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4)名句积累(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自学检测】

1、给黑体字注音

癸丑( )会稽山( )修禊事( )激湍( )流觞( )

骋怀( )放浪形骸( )趣舍万殊( ) 一契( )嗟悼( ) 彭殇( )

2、解释划线词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 )(一: )

(2)齐彭殇为妄作(齐: )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

(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于: )( 斯: )

【整体感知 梳理思路】

1、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难句,教师释疑。

2、课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标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3、大家齐读全文,在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基本思路: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其语句是 , , , , 。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 , 。再接着介绍了盛会所在地的环境: , , , 、氛围: , , , , 、天气: , , ,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和心情: , , , , 。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交待了这场“诗会”中诗的由来。先由社会人事的应酬周旋谈起,其语句是 , ,指出尽管人们的生

活方式不同,其语句是 , ; , 。爱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语句是 , ,但是“情随事迁”的感慨相同,正是这种共同的感慨,引起人们写诗的欲望,用诗记下这种感慨,

其语句是 。

第三段,交待诗作汇成集的目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抒发看古人之诗的感受及受到的启示,其语句是 。第

二层交待将诗成集之目的,其语句是 。

【小组活动 精细研读】

活动一:反复诵读第1段,品味语言,兰亭集会,你品出了哪些“乐”?

活动二: 分组讨论,兰亭聚饮,是一件高兴的事,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活动三:针对后二、三两段弥漫着伤感、消极,作者也很悲观的说法。学生小组探究——是否赞成这个结论,并提出依据。

【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写一写:《我有感于斯文„„》(示例)

王羲之认为死亡也是一件大事,而且谁也无法摆脱它的困扰,想到死亡就悲叹,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这悲痛源于生命的短暂、无常;更源于对生命深沉的眷恋,但书圣并未沉溺于悲观!生和死岂能一样,失去了生命我们便失去了一切,此生仅一次,焉能不执著!

【课后作业】

背诵本文。


相关内容

  • 全国各类文艺奖项简介
  • 全国各类文艺奖项简介 五个一工程 创办于 1992年 ,主办单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 ...

  • 颁奖仪式主持稿
  •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今天我们在此举行通锦中学 学年度下期颁奖典礼,首先进行升旗仪式! 男:锋从磨砺出,过去的学期,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 女:花因勤理红,过去的学期,我们谱写绚丽的华章 男:修身,明德、格致、诚意、正心、慎独、至善、亲民,种种方法显神通 女:成才,文考、音乐 ...

  •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获奖
  •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意蕴深厚,是几代人传诵传教的名篇,可算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了.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也不止一次听别的老师上过课.不知为何,总不由得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 重庆市长寿区文艺创作奖励办法
  • 长寿区文艺创作奖励申报表 请各文艺协会认真填写<长寿区文艺创作奖励申报表>,初审获奖佐证材料,经主要负责人审签并盖协会印章后,于2016年1月30日前将申报表.作品及获奖证书(样刊)原件.复印件(一式三份)交区文联办公室(区行政中心北楼206,联系人:罗小松,联系电话:81880806) ...

  •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年招生简章
  •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年招生简章 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市重点综合性大学,美术学院是学校的品牌学院之一.学院目前拥有美术学(师范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雕塑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陈设艺术设计方向等三个方向).动画(动画设计.插画与漫画设计.数字媒体.动漫产品设计等四个方向).绘 ...

  • 此生[石鼓文]必须走一程
  •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内容主要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 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古茂雄秀,冠绝古今,上乘西周金文,下 ...

  • 画家简介2
  • 陈丁良 1954年生,别名陈通政,斋名榴南斋.1987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进修学院.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外名人研究院特聘书画师. 作品入选: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书画大展(一等奖),94国际硬笔书法家精品展(银奖),95全国诗书画作品大联展,庆祝建国五十 ...

  • 教师晋升中一职称的述职报告
  • 尊敬的永州市中小学教师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我叫姚雪琴,女,侗族,1972年12月(公历1973年1月)出生于湖南新晃,1994年6月毕业于零陵师专中文系,1999年通过自考获得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xx年10月从新田一中调入道县二中,现任高中语文教师,校江浪文学社和"校园之声&qu ...

  • 高中作文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 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孔 子 [颁奖词]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 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 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 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 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