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三首 导学案含答案

12. 咏史诗三首

高___级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

文题解读

《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就是今湖南省长沙市。“过”是拜访的意思。贾谊宅:西汉贾谊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所以长沙有他的故宅。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金铜仙人辞汉歌》

汉武帝刘彻晚年轻信方士的胡言,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以铜铸之,上有仙人掌,承接空中露水,以为饮服和着玉屑的露水,就能长生不老。魏明帝曹叡景初元年(237),将铜人从长安搬出,准备移立在洛阳宫殿前。途中因铜人过重,留在霸城。金铜仙人临别时的“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痛。这其中隐含了年轻的李贺对历史兴亡之感伤。

《过陈琳墓》

陈琳,汉末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墓在今江苏邳县。据载陈琳曾为袁绍草拟讨曹檄文,文笔犀利,曹操看到此文后,不觉汗流满头,偏头痛的毛病竟不治而愈。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走近作者

刘长卿(709—约780) ,字文房,世称“刘随州”,河间(今属河北) 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 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 尉。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 以“言长城”自负。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李贺(789—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昌) 人。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李贺少有诗名,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贺歌诗编》) 。《全唐诗》编诗五卷。

温庭筠(约812—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才情敏捷,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有《温飞卿诗集》《金荃词》。

背景纵览

《长沙过贾谊宅》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南巴,途经长沙时所作。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号称“中兴之主”,实际上他在位时,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狼烟四起,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这是时代大的环境。再看李贺自身,他虽贵为郑王李亮之后,但这是徒有虚名,家族早已没落。诗人急切地想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也能光耀门楣。不料进京后处处碰壁,连应进士试都因父名而受人挤压,被迫含恨离开长安,仕途之路断绝,这对诗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这首诗正是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的杰出名篇,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过陈琳墓》

此诗作于懿宗咸通三年(862),这时诗人东游江淮一带。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 (今江苏淮安东南) 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早年做过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向何进献计诛除宦官,不被采纳,逃奔冀州投奔袁绍,为袁绍起草讨曹操檄文,痛骂曹之父祖,声名大噪。曹操平定袁绍后,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很受重用。其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字词梳理

1. 字音

谪宦(zh é) 潸然泪下(sh ān ) 眸子(m óu ) 衰兰(shu āi ) ....

飘蓬(p éng ) 埋没(m ái ) 惆怅(ch óu ) ...

2. 多音字

3. 形近字

⎧携携带⎧厮厮打⎪⎪⎨嘶马嘶 ⎨镌镌刻

⎪撕撕碎⎪隽隽永⎩⎩

4、回顾:什么是咏史诗?

明确: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或历史人物的咏叹,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类诗歌。

5、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明确:史迹:景物特点史事

史事:事件本质 抓“史实”——抒己志

古人:人物经历

二、《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1、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2、内容分析:

(1)《长沙过贾谊宅》中用到了什么史实?

明确: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终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2)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刘长卿路过贾谊宅时写下这首诗的?

明确: 刘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两次遭贬:

一、唐肃宗至德三年,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南巴(广东电白)县尉;二、唐代宗大历八年,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3)①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总体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 悲、独、怜“悲伤”、“悲凉”、“忧郁凄怆”

②诗人的“悲”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宅”的特点:(此处按照意象——意象特点——意境分析:萧瑟凄凉)

意象:秋草、林、日、江山

明确:秋草:衰落,衰迷;林:寒林空落;日:斜日昏黄;江山:寂寥沉沉,落叶飘零。 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当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萧瑟凄凉的贾谊故宅时,内心怎能不“悲”!

(4)在充满了“悲”情的《长沙过贾谊宅》中,作者要抒发什么感慨?

明确: 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通过对贾谊宅萧瑟凄凉景色的描写,表达对贾谊命运

的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三、《金铜仙人辞汉歌》

1、学生诵读品析,小组讨论。

(四)本诗前四句,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分析。

明确:比喻、对比、夸张、用典。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只剩下虚幻的马嘶。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夜闻”句承上启下,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五)“魏官„„”四句,描写了什么事物,表现了事物怎样的情感?

明确:拟人,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融合的手法来写。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四 《过陈琳墓》

1、学生诵读品情。 、

2、第一、二句“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试分析。

明确:飘蓬——对比陈琳,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今日飘蓬” 正面点题。,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

3、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忧怨悲愤之情难以排解,作者在结尾又有何感想?

明确:“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

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五、学以致用: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比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可以说,杜诗多少带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五、总结: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常常选择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切入点,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怀人伤己;或是评论社会时政,怀古伤今;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这节课后,希望同

学们在阅读诗歌时能从诗歌本身出发,找准诗人写作的切入点,籍此分析诗歌,鉴赏诗歌。

12. 咏史诗三首

高___级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

文题解读

《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就是今湖南省长沙市。“过”是拜访的意思。贾谊宅:西汉贾谊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所以长沙有他的故宅。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金铜仙人辞汉歌》

汉武帝刘彻晚年轻信方士的胡言,在长安建章宫前造神台,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以铜铸之,上有仙人掌,承接空中露水,以为饮服和着玉屑的露水,就能长生不老。魏明帝曹叡景初元年(237),将铜人从长安搬出,准备移立在洛阳宫殿前。途中因铜人过重,留在霸城。金铜仙人临别时的“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痛。这其中隐含了年轻的李贺对历史兴亡之感伤。

《过陈琳墓》

陈琳,汉末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墓在今江苏邳县。据载陈琳曾为袁绍草拟讨曹檄文,文笔犀利,曹操看到此文后,不觉汗流满头,偏头痛的毛病竟不治而愈。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走近作者

刘长卿(709—约780) ,字文房,世称“刘随州”,河间(今属河北) 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 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 尉。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善写五律' 以“言长城”自负。代表作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李贺(789—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昌) 人。唐宗室郑王李亮裔孙。李贺少有诗名,后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有病辞归故乡,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七岁。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经营,后人称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贺歌诗编》) 。《全唐诗》编诗五卷。

温庭筠(约812—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人。才情敏捷,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有《温飞卿诗集》《金荃词》。

背景纵览

《长沙过贾谊宅》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南巴,途经长沙时所作。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号称“中兴之主”,实际上他在位时,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狼烟四起,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这是时代大的环境。再看李贺自身,他虽贵为郑王李亮之后,但这是徒有虚名,家族早已没落。诗人急切地想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也能光耀门楣。不料进京后处处碰壁,连应进士试都因父名而受人挤压,被迫含恨离开长安,仕途之路断绝,这对诗人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所以这首诗正是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的杰出名篇,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过陈琳墓》

此诗作于懿宗咸通三年(862),这时诗人东游江淮一带。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 (今江苏淮安东南) 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早年做过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向何进献计诛除宦官,不被采纳,逃奔冀州投奔袁绍,为袁绍起草讨曹操檄文,痛骂曹之父祖,声名大噪。曹操平定袁绍后,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很受重用。其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字词梳理

1. 字音

谪宦(zh é) 潸然泪下(sh ān ) 眸子(m óu ) 衰兰(shu āi ) ....

飘蓬(p éng ) 埋没(m ái ) 惆怅(ch óu ) ...

2. 多音字

3. 形近字

⎧携携带⎧厮厮打⎪⎪⎨嘶马嘶 ⎨镌镌刻

⎪撕撕碎⎪隽隽永⎩⎩

4、回顾:什么是咏史诗?

明确: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或历史人物的咏叹,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类诗歌。

5、你认为鉴赏咏史诗要抓哪些关键内容?

明确:史迹:景物特点史事

史事:事件本质 抓“史实”——抒己志

古人:人物经历

二、《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1、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2、内容分析:

(1)《长沙过贾谊宅》中用到了什么史实?

明确: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终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2)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刘长卿路过贾谊宅时写下这首诗的?

明确: 刘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两次遭贬:

一、唐肃宗至德三年,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南巴(广东电白)县尉;二、唐代宗大历八年,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经过长沙之时。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3)①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总体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 悲、独、怜“悲伤”、“悲凉”、“忧郁凄怆”

②诗人的“悲”情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宅”的特点:(此处按照意象——意象特点——意境分析:萧瑟凄凉)

意象:秋草、林、日、江山

明确:秋草:衰落,衰迷;林:寒林空落;日:斜日昏黄;江山:寂寥沉沉,落叶飘零。 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当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萧瑟凄凉的贾谊故宅时,内心怎能不“悲”!

(4)在充满了“悲”情的《长沙过贾谊宅》中,作者要抒发什么感慨?

明确: 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通过对贾谊宅萧瑟凄凉景色的描写,表达对贾谊命运

的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三、《金铜仙人辞汉歌》

1、学生诵读品析,小组讨论。

(四)本诗前四句,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试分析。

明确:比喻、对比、夸张、用典。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只剩下虚幻的马嘶。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夜闻”句承上启下,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五)“魏官„„”四句,描写了什么事物,表现了事物怎样的情感?

明确:拟人,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融合的手法来写。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四 《过陈琳墓》

1、学生诵读品情。 、

2、第一、二句“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中,哪个词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试分析。

明确:飘蓬——对比陈琳,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今日飘蓬” 正面点题。,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

3、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忧怨悲愤之情难以排解,作者在结尾又有何感想?

明确:“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

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五、学以致用: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比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可以说,杜诗多少带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五、总结: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常常选择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切入点,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怀人伤己;或是评论社会时政,怀古伤今;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这节课后,希望同

学们在阅读诗歌时能从诗歌本身出发,找准诗人写作的切入点,籍此分析诗歌,鉴赏诗歌。


相关内容

  • 2012陕西高考英语试题
  • 2012年高考陕西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科目 试题答案 下载 科目 试题答案 下载 语文(作文) 查看 答案 下载 英语 查看 答案 下载 理科数学 查看 答案 下载 文科数学 查看 答案 下载 理科综 查看 答案 下载 文科综 查看 答案 下载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2陕西高考于6月7日开始,中国教 ...

  • 元宵佳节灯谜大全及答案
  • 2010 年元宵佳节灯谜大全及答案1.非典,非典,携手清除(打一字) 答案:排.A2.看上去很美(打一我国足球运动员 2 字) 答案:张帅. 3.. 40.贞观之治 (打电影演员一) 答案:唐国强. 41.唐代瑰宝 (打古代科学家一) 答案:李时珍. 42.儿童节放假 (打中成药名一) 答案:六一散 ...

  • 2015一建法规模拟题二套0907(答案
  • 2015一级建造师模拟题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参考答案]A 2.[参考答案]D 3.[参考答案]C 4.[参考答案]B 5.[参考答案]B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B 9.[参考答案] ...

  • 小学生一字猜字谜大全及答案
  • 小学生一字猜字谜大全及答案 1.地方语(访) 地方语即方言,言方就是访. 2.左边占领阵地,右边探戈出征(战) 左边占领(占),右边探戈(戈),合起来就是战,符合谜语打仗之义. 3.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左右一齐看,脚踏万里沙(驼) 马和它合起来就是驼字,骆驼是沙漠方舟. 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 ...

  • 汉字节字谜
  • 汉 字 节 字 谜 1. 画时圆,写时方,冬日短,夏日长. [答案]:日 2.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且宜在下. [答案]:一 3. 青一块,紫一块. [答案]:素 4. 没心思. [答案]:田 5. 遇火燃烧,遇水挨浇.若猜尧字,智谋不高. [答案]:) 6. 挥手告别 . [答案]:军 ...

  • 4个人搬个木头
  • 4个人搬个木头 ,猜一个字 答案是:杰 一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大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一人在内,猜一字 答案是:肉 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夹 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 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猜一字 答案是: 交 一大二小,猜一个 ...

  • 字迷题及答案
  • 一人挑两小人, 猜一字 答案是:夹 一人腰上挂把弓, 猜一字 答案是: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 猜一个字 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 猜一字 答案是: 交 一大二小, 猜一个字 答案是:奈 一斗米, 猜一个字 答案是:料 一月七日, 猜一个字 答案是:脂 一加一, 猜一字 答案是: 王 一半儿, 猜一个字 ...

  • 体育考试判断题
  • 判断题 正确答案: 不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不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不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 你的答案: 正确 ...

  • 文艺美学(王岳川)最新尔雅
  •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 1 审美对象不包括? A.自然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审美对象 B.审美经验 C.审美体验 D.审美提升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 A.文学文本 B.文学史 C.文学 ...

  • 尔雅西方美术欣赏
  • 1 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山水花鸟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中国的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最高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中国画主要用扁笔画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造成中西方绘画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 A.圆笔和扁笔的差别 B .墨和彩的区别 C .画布和宣纸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