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说课稿

社会行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白龙小学生物教师曹睿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行为》。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课题内容主要是因为我去年刚从学校毕业,接手的就是初二年级的生物,对于这个课题我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那么,接下来我要将从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板书这七个方面来对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学资源

1. 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

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1. 教材内容的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2. 教材内容的结构分析

本节课在整个初中生物教材上属于重点章节,它囊括了所有具备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的共同的行为特征,并由此去区别非社会性行为的动物。本节包括了社会行为的共同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为内容。

4.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作用

由社会行为的共同特征到具体的某一种动物的通讯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在群体间是怎样实现的。

a) 教材内容的意义

本节课教会学生去辨别动物行为的特征以及对社会行为特征在群体间的实现方式,从而使学生够辩证的看待事物,多角度的了解动物,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结群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社会行为的特征

2. 教学难点

动物群姐生活的意义

四、对所教学生的了解

我所教的是初二年级(1),(2)班的生物,从两个班的生物基础上来比较(2)班的生物

基础更扎实。而(1)班的学生在学习与知识运用理解上略弱于(2)班。但两个班的学生总体上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还是比较感兴趣。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关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知

识去处理和理解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和道理,让学生能够及时学已致用,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班的学生在掌握社会行为特征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辨别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特征时出现的差错比较多,比如麻雀,虽然我们在日常中能看见很多麻雀在一起,但是麻雀不是具备社会行为的动物。而在辨别社会行为特征的时候就要着重向学生强调具备社会行为特征的核心在于有明确的分工,即使有一定数量的群体,没有这个核心也不算是具备社会行为的动物。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向学生多举例额,将社会行为特征与非社会行为特性的动物做一个强烈的对比,由此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传导社会行为特征带给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到团结合作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同时也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上上升到一个对自己对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上。这就到达了本节课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和策略

1. 提出问题,引入学生思考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看见的动物哪些是以群体的方式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有没有“语言”

的交流。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在一起。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自己对社会行为的概念有一个自我探究的过程,为后面进行社会行为特征的归纳做好一定的铺垫

3. 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做归纳

对于这个概念,用简单的语言学生是不容易能够理解的,那么对于刚才同学们举出的看见以群体方式在一起的动物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在这些例子里面和学生们共同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们找出具有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最后进行对概念的总结。

4. 对社会行为特征的归纳

这个为题也就是对社会行为概念的总结,更加详细地了解知识。教师提出新问题作为具有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如蚂蚁,黑猩猩,蜜蜂他们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征。此时,分组讨论,最后让同学们交流自己讨论出来的结果。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选择1至2个来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介绍时,老师在旁边静听,不做评价。学生全部讲完时,同学们来共同探讨这些动物所具备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能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在旁做引导,再必要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牧羊人是怎样利用“领头羊”放牧的?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上,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旁观者,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谈论交流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特征的一种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 结群生活的意义

对于之前对社会行为的分析,同学们已经对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那么这样的行为对于动物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发言,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社会行为特征对于动物个体以及动物种族两个方面的利弊。教师讲述当蚂蚁遭遇危险时,是怎样逃生的。使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6. 动物的通讯

怎样使一群动物能够具备社会行为特征的呢?这就要靠他们之间的“语言”。不同种的动

物内部之间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本节课以蚂蚁蜜蜂的通讯为例,来讲述动物的通讯。

7. 在课堂上及时做相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8. 课外延伸

虽然我们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去统治地球,随意滥

杀其他生物,我们要学会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够使我们人类更好的生存下去,保护其他生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学生的思路为主线,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有所理解的同时,写出相应的板书内

容,板书内容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教师代为书写,也可让学生上讲台书写。这样让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学生书写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现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社会行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白龙小学生物教师曹睿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行为》。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课题内容主要是因为我去年刚从学校毕业,接手的就是初二年级的生物,对于这个课题我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那么,接下来我要将从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板书这七个方面来对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学资源

1. 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

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1. 教材内容的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重点之一。

2. 教材内容的结构分析

本节课在整个初中生物教材上属于重点章节,它囊括了所有具备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的共同的行为特征,并由此去区别非社会性行为的动物。本节包括了社会行为的共同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为内容。

4.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作用

由社会行为的共同特征到具体的某一种动物的通讯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在群体间是怎样实现的。

a) 教材内容的意义

本节课教会学生去辨别动物行为的特征以及对社会行为特征在群体间的实现方式,从而使学生够辩证的看待事物,多角度的了解动物,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结群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社会行为的特征

2. 教学难点

动物群姐生活的意义

四、对所教学生的了解

我所教的是初二年级(1),(2)班的生物,从两个班的生物基础上来比较(2)班的生物

基础更扎实。而(1)班的学生在学习与知识运用理解上略弱于(2)班。但两个班的学生总体上对于生物这门学科还是比较感兴趣。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关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知

识去处理和理解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和道理,让学生能够及时学已致用,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班的学生在掌握社会行为特征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辨别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特征时出现的差错比较多,比如麻雀,虽然我们在日常中能看见很多麻雀在一起,但是麻雀不是具备社会行为的动物。而在辨别社会行为特征的时候就要着重向学生强调具备社会行为特征的核心在于有明确的分工,即使有一定数量的群体,没有这个核心也不算是具备社会行为的动物。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向学生多举例额,将社会行为特征与非社会行为特性的动物做一个强烈的对比,由此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传导社会行为特征带给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到团结合作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同时也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上上升到一个对自己对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上。这就到达了本节课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和策略

1. 提出问题,引入学生思考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看见的动物哪些是以群体的方式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有没有“语言”

的交流。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在一起。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自己对社会行为的概念有一个自我探究的过程,为后面进行社会行为特征的归纳做好一定的铺垫

3. 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做归纳

对于这个概念,用简单的语言学生是不容易能够理解的,那么对于刚才同学们举出的看见以群体方式在一起的动物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在这些例子里面和学生们共同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们找出具有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最后进行对概念的总结。

4. 对社会行为特征的归纳

这个为题也就是对社会行为概念的总结,更加详细地了解知识。教师提出新问题作为具有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如蚂蚁,黑猩猩,蜜蜂他们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特征。此时,分组讨论,最后让同学们交流自己讨论出来的结果。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选择1至2个来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介绍时,老师在旁边静听,不做评价。学生全部讲完时,同学们来共同探讨这些动物所具备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能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在旁做引导,再必要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牧羊人是怎样利用“领头羊”放牧的?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这个知识点上,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旁观者,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前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谈论交流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特征的一种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 结群生活的意义

对于之前对社会行为的分析,同学们已经对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那么这样的行为对于动物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发言,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社会行为特征对于动物个体以及动物种族两个方面的利弊。教师讲述当蚂蚁遭遇危险时,是怎样逃生的。使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6. 动物的通讯

怎样使一群动物能够具备社会行为特征的呢?这就要靠他们之间的“语言”。不同种的动

物内部之间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本节课以蚂蚁蜜蜂的通讯为例,来讲述动物的通讯。

7. 在课堂上及时做相应的练习题加以巩固

8. 课外延伸

虽然我们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去统治地球,随意滥

杀其他生物,我们要学会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能够使我们人类更好的生存下去,保护其他生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学生的思路为主线,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有所理解的同时,写出相应的板书内

容,板书内容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教师代为书写,也可让学生上讲台书写。这样让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学生书写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现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相关内容

  • 社会心理学应着力于社会行为心理的整合研究
  • 作者:朱传义宋新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年02期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374(1999)06-0116-04 几十年来,多种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一门统一学科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对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 ...

  •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总第151期)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 俞国良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男, 副教授)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认知学派从发展角度对此进行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介绍这 ...

  • 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 作者:杨新培陈昌 政法论坛 1996年09期 在犯罪故意的全部认识因素中,行为人除了对行为性质(这里特指行为的自然性质.物质性质).行为对象.行为结果要有认识外,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即行为的社会性质.法律性质)的认识,也应属于明知的必要内容,这似乎已有定论.至于这种结论的理论根据是什么,这种结论在司 ...

  • 越轨社会学
  • 越轨社会学 第一讲 越轨社会学概述 一.什么是越轨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是研究越轨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为异常行为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越轨现象,包括越轨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越轨的现象非常普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越轨 ...

  • 论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_实然与应然
  • 法学杂志・2010年第8期青 年 法 苑 论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实然与应然 OnTheDangerousActInChina'sCriminalLaw:AsItIsAndAsItOughtToBe 邹佳铭 () :,由于我国耦合平面式的犯罪构成体系导致危害.本文在分析这些实然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将危 ...

  • 浅谈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养成
  • 浅谈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养成 贲慧燕 摘 要:利他行利为是一种不期望回报的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并非是由某一种 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影响利他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入手,从施助者的 个人因素.被帮助者的特点和具体的情境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阐 述利他行为 ...

  • 论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 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005年第1期 论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陈和华 内容提要:反社会人格有很强的致罪倾向.在违法犯罪人群中反社会人格者可达30%以上,且屡次犯罪以及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现象非常严重.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原因,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早期经验和家庭因 ...

  • 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
  • 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倡导诚实守信,惩戒失信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

  • 犯罪的本质特征与但书的机能及其适用
  • 关 键 词: 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但书/可罚的违法性/犯罪本质 标题注释: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4年度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犯罪的本质特征与但书的机能及其适用>(项目编号:SFH2014D16)之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 ...

  • 刑法价值取向与结果无价值研究
  • 刑法价值取向与结果无价值论的选择 张 功 (武汉 湖北经济学院 法学系 430205) 提要: 关键词: 违法性本质的界定受刑法价值取向的制约,又直接影响到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乃至 行刑.本文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以主体对刑法价值的需求为基础,以构建法治社会 需要的刑法价值取向为标准,对行为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