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知道其航海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探询其航海活动留下的历史痕迹;

2、收集哥伦布及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安排学生表演哥伦布航海的课堂剧,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4、通过活动开展,使学生认识人类征服海洋的艰难困苦,认识开辟新航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制作道具、收集材料、编写剧本、组织排练、

学习难点编写剧本、历史剧的分工和排练

学法提示情境再现、合作探究

导 学 过 程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8分)

1、1405—1433年, 受明成祖派遣,前后 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

2、哥伦布直到临死前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 ,他把 洲当地土著居民称为“ ”,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称为“ ”。

3、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 ,进入 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 的海上航线。达•迦马到达了 ,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4、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 ,经过 海峡进入 ,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后来,其船队继续西行,穿越 ,绕过 ,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为了再现哥伦布乘船远航,探寻通往东方

新航路的豪迈之举,某班同学决定编演历史短

剧《我与哥伦布同行》。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请你协助同学们共同解决。

●想一想:(1)哥伦布曾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依据这段话中,欧洲人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勇往直前,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找一找:(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哥伦布说服西班牙国王资助航海时,不单依靠出众的口才,还要有切实保障的有利条件。你认为当时的欧洲已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猜一猜:(3)假如你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在航海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你们到达古巴、海地时后,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

●议一议:(4)同学们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评价大不相同。有人说哥伦布是杰出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万恶的强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查一查:(5)回顾活动过程,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关于哥伦布的信息?(写出2种方式即可)

●想一想:(6)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历史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某班历史复习课上讨论哥伦布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时,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

a 他实现了环球航行 b他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

2、1893年,美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其图案都与航海家哥伦布有关。这套邮票以哥伦布为主题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 )

3、设想你跟随哥伦布探险新航路,你不可能经过或到达的地点是( )

4、同学们编写《我与哥伦布同行》历史剧时,为哥伦布在海地上岸设计了一句台词,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终于到达了印度 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二)阅读探究

史料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会概括、正确分析将对我们学习历史有重大帮助。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5、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材料一 1405—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随行船只最大达到200余艘,最大载重量为1500多吨,携带的货物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生丝等,每次远航随行人员约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3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最终到达了古巴、海地。航行中随行船只最大载重120—130吨,携带的货物包括玻璃碎片、农具、种子、粮食、牲畜等,远航随行人员最多一次1000多人。

(1)依据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有人把郑和称为“和平交往的使者”,有人把哥伦布称为“殖民掠夺的先锋”。虽然评价不同,但从历史长远的发展来,二人具有共同的历史作用。请问: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中国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时期。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给我国明朝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四、学习感悟:

一堂精彩的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只有大家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与活动中来,才能在群体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怀揣着梦想,我们《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共同领略探险的激情与艰辛,共同收获成功与快乐。

学习目标1、掌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知道其航海沿途各地的风土人情,探询其航海活动留下的历史痕迹;

2、收集哥伦布及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安排学生表演哥伦布航海的课堂剧,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4、通过活动开展,使学生认识人类征服海洋的艰难困苦,认识开辟新航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制作道具、收集材料、编写剧本、组织排练、

学习难点编写剧本、历史剧的分工和排练

学法提示情境再现、合作探究

导 学 过 程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8分)

1、1405—1433年, 受明成祖派遣,前后 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

2、哥伦布直到临死前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 ,他把 洲当地土著居民称为“ ”,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称为“ ”。

3、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 ,进入 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 的海上航线。达•迦马到达了 ,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

4、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 ,经过 海峡进入 ,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后来,其船队继续西行,穿越 ,绕过 ,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为了再现哥伦布乘船远航,探寻通往东方

新航路的豪迈之举,某班同学决定编演历史短

剧《我与哥伦布同行》。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请你协助同学们共同解决。

●想一想:(1)哥伦布曾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依据这段话中,欧洲人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勇往直前,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找一找:(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哥伦布说服西班牙国王资助航海时,不单依靠出众的口才,还要有切实保障的有利条件。你认为当时的欧洲已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猜一猜:(3)假如你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在航海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你们到达古巴、海地时后,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

●议一议:(4)同学们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评价大不相同。有人说哥伦布是杰出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万恶的强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查一查:(5)回顾活动过程,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关于哥伦布的信息?(写出2种方式即可)

●想一想:(6)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历史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某班历史复习课上讨论哥伦布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时,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

a 他实现了环球航行 b他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

2、1893年,美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其图案都与航海家哥伦布有关。这套邮票以哥伦布为主题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 )

3、设想你跟随哥伦布探险新航路,你不可能经过或到达的地点是( )

4、同学们编写《我与哥伦布同行》历史剧时,为哥伦布在海地上岸设计了一句台词,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终于到达了印度 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二)阅读探究

史料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会概括、正确分析将对我们学习历史有重大帮助。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5、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材料一 1405—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随行船只最大达到200余艘,最大载重量为1500多吨,携带的货物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生丝等,每次远航随行人员约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3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最终到达了古巴、海地。航行中随行船只最大载重120—130吨,携带的货物包括玻璃碎片、农具、种子、粮食、牲畜等,远航随行人员最多一次1000多人。

(1)依据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有人把郑和称为“和平交往的使者”,有人把哥伦布称为“殖民掠夺的先锋”。虽然评价不同,但从历史长远的发展来,二人具有共同的历史作用。请问: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中国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时期。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给我国明朝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四、学习感悟:

一堂精彩的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只有大家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与活动中来,才能在群体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怀揣着梦想,我们《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共同领略探险的激情与艰辛,共同收获成功与快乐。


相关内容

  •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练习
  •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与探究之一同步测试 一.找一找: 材料:1492年8月,哥伦布开始了远航,他们从大西洋的东边向西航行,两个多月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岛,哥伦布上岸后,误以为到了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上下五千年>① 阅读上面这一段文字,你知道美洲土著被称为印第安人的 ...

  •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
  •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完成目的对比的表格后老师指出: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是 宣扬国威,哥伦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黄金和土地. [承转]目的的不同导致了影响的不同.请看一段史料: 郑和在不到20年时间内(前6次)跨越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的远播到海 外.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
  •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怕困难,顽 ...

  • 人物素材九
  • 83.米 开 朗 琪 罗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三杰"之一,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代表作<大卫>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体的健美与力量,他所创作的西斯廷教堂拱顶画面积达五百三十多平方米,人物三百四十多个,全部取材于<旧约圣经>,包括<创世 ...

  • 12课.开辟新航道(教学设计)
  • 第12课.开辟新航路 (课堂细节流程) 导入: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士兵吃玉米棒".符合史实吗?为什么? --逐渐将它传向世界,16世纪时传入中国."哥伦布到达中美洲"属于500多年前"开辟新航路"的重要组成部 ...

  • 地理大发现探幽_一_
  • 2009年第19期No.19,2009历史教学HistoryTeaching总第584期SumNo.584 地理大发现探幽(一) 计翔翔1 周百鸣2 (1.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04) 编者按: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文章,对教学很有用.经常听到 ...

  • 2探险者的梦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 2 探险者的梦想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一.课标要求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技术条件.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知道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知道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探险 ...

  • 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中考题(含答案)
  • 原创:九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五.中考演练 1. (2005孝感)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下列哪些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横渡了大西洋( ) (1)迪亚士 (2).达·伽马 (3).哥伦布 (4)麦哲伦 A .(1)(3) B.(2)(4) C.(1)(2) D.(3)(4) 2. (20 ...

  •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
  • 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郑和远航.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呢? 3.过渡:是的,六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的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远航,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壮观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