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刘学锴)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刘学锴)


相关内容

  •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唐诗鉴赏
  •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诗鉴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姿.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 ...

  • 唐诗鉴赏大辞典
  • 天天美文网 http://www.365essay.com/ 虞世南-蝉 王绩-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 诗(二首) 寒山-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王勃-咏风 滕王阁诗 ...

  • [唐诗鉴赏大辞典]目录
  • ●虞世南 蝉 ●王绩 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 诗(二首) ●寒山 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 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王勃 咏风 滕王阁诗 别薛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江亭夜月送别二 ...

  • 古诗鉴赏 王昌龄 15 p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鉴赏 (0/70)2010-02-15 10:13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鉴赏 (0/414)2010-02-15 13:10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鉴赏 (1/127)2010-02-15 10:03 王昌龄<从军行 ...

  • 李白的诗(共979首)
  •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l ...

  • 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 各位班主任:下面是经典诵读大赛推荐篇目,可以跨年级选,也可以从校本教材中或其他渠道选,选择篇目很重要哦!早选选手,早脱稿背诵,早指导,指导也很重要哦! 小学1-2年级(100篇) 1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歌 2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 蝉(垂緌饮清露) 虞世南 4 咏鹅(鹅鹅鹅)★ ...

  • 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 (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教科书目录 沪教版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试用本)("五四"学制) 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有家真好 1.祖父和我(萧红) 2.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3.凡卡(契诃夫) 4.散步(莫怀戚) 综合学习:家庭欢乐大转盘 每周一诗:望驿台(白居易 ...

  • 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
  • 基本资料 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 作者: 马大品 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目录 目 录 前言 唐代以前 <诗经> 关睢 静女 伯兮 君子于役 褰裳 木瓜 [汉]秦嘉赠妇诗 [汉]徐干室思 <乐府民歌> 上邪 白头吟 &l ...

  • 一至五年级古诗
  • 画 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