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君[笔锋杀尽中山兔]

笔锋杀尽中山兔

胡建君

李白的《草书歌行》,是写大书法家怀素的。其中一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只见一起一落,一黑一白,提按腾挪之间,天衣飞扬,兔走鱼落,那种气场竟与速度并存,隔了时空也扑面而来,如同举重若轻的绝世武功。

文武之道果能相通,据说怀素和张旭一样,正是在街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从而茅塞顿开,其狂草即在笔势往复中强调了顺逆顿挫的节奏感和高昂回翔之态。但李白却说“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那回旋在字里行间的洒落笔意,本身就通于行藏无踪的剑气。

笔飞墨舞之际,如同剑气所指,一只兔子倏然倒地。怀素手中的那支笔,正是牺牲了一只中山兔而得来。中山,旧属宣州,《太平御览》云:“宣州中山,不与群山接。中山有白兔,世称为笔最精。”王羲之也说到制笔“唯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用兔毛做笔头的毛笔称为“紫毫”,中山草竹茂,泉涧清,兔美毫长,“中山紫白毫”名冠一时。我初学工笔之时,喜欢用朵云轩的“紫毫线条”,当时并不知道那是兔毛,因为印象之中兔毛该是纤细柔软的,而紫毫柔韧劲健,很适合拖长线条。其实紫毫用的是秋天兔子换毛后的背上健毫,强韧有骨。笔工们精挑细作,一只肥兔也换不来几支好笔。

我是属兔的,不禁有兔死“胡”悲之感,不知是谁最先动起兔子的脑筋?溯其源头,竟然可以追到大将军蒙恬。据记载,公元前223年,蒙恬南伐楚国,路过中山,意外得到毛纯质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笔。就像传说中张飞也能绣花一样,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亦能制作柔软的毛笔,确实让人称奇。后人便称蒙恬为笔工之祖师。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他的更大功绩,可能是因为发现了中山兔毛这种优良的制笔材料吧。

兔,在十二生肖中位于龙前虎后,可谓“人小鬼大”。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月亮上的小白兔身上绘有虎皮,果然至柔至刚,却也逃不出人的五指山。人类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几乎可以把任何动物都拿来做实验。早在宋代,就有四川的笔工严永,善于用稀有毫料制笔,据黄庭坚《笔说》记载,他就用过取

獭毛和高丽猩猩毛做的毛笔,特别好用。连人类的近亲猩猩都用做毛笔试验了,也就不必叹惋兔子们的命运,况且用来制笔,总比制成毛线或皮衣风雅些。

曾经为朋友的书法写过一首七律,其中有:“细草平沙心底住,惊鸿脱兔腕中连。物生有象风雷怒,大字无言斗笔悬。”也提到了兔子,写到书法与自然万象的关联。怀素最善于从大自然的生化天机中体悟草书的笔意,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拆壁之路、屋漏雨痕等,都像公孙剑舞一样,带给他书写时的一脉灵光。他用兔毫写字在笺麻素绢之上,那时的纸常以五色染成,或砑光或用金银泥描上花样,更不消说那些神采奕奕的素绢,配合他刀光剑影般的书写,称得上是一场视觉盛宴,难怪李白直看得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了。

很早以前和陈鹏举说到这句“笔锋杀尽中山兔”,觉得“中山兔”挺像他的笔名。他原籍广东中山,又属兔,虽然此中山非彼中山,却也好玩。转念他又说不好,那不是被李白或者怀素杀死了吗?我说笔下死堪比花下死,一般风流吧。他之前出过一本《北溟有鱼》,还可以配一本《中山无兔》,一自韩孟归去后,谁人敢把兔毫拈啊。

笔锋杀尽中山兔

胡建君

李白的《草书歌行》,是写大书法家怀素的。其中一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只见一起一落,一黑一白,提按腾挪之间,天衣飞扬,兔走鱼落,那种气场竟与速度并存,隔了时空也扑面而来,如同举重若轻的绝世武功。

文武之道果能相通,据说怀素和张旭一样,正是在街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从而茅塞顿开,其狂草即在笔势往复中强调了顺逆顿挫的节奏感和高昂回翔之态。但李白却说“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那回旋在字里行间的洒落笔意,本身就通于行藏无踪的剑气。

笔飞墨舞之际,如同剑气所指,一只兔子倏然倒地。怀素手中的那支笔,正是牺牲了一只中山兔而得来。中山,旧属宣州,《太平御览》云:“宣州中山,不与群山接。中山有白兔,世称为笔最精。”王羲之也说到制笔“唯中山兔肥而毫长可用”。用兔毛做笔头的毛笔称为“紫毫”,中山草竹茂,泉涧清,兔美毫长,“中山紫白毫”名冠一时。我初学工笔之时,喜欢用朵云轩的“紫毫线条”,当时并不知道那是兔毛,因为印象之中兔毛该是纤细柔软的,而紫毫柔韧劲健,很适合拖长线条。其实紫毫用的是秋天兔子换毛后的背上健毫,强韧有骨。笔工们精挑细作,一只肥兔也换不来几支好笔。

我是属兔的,不禁有兔死“胡”悲之感,不知是谁最先动起兔子的脑筋?溯其源头,竟然可以追到大将军蒙恬。据记载,公元前223年,蒙恬南伐楚国,路过中山,意外得到毛纯质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笔。就像传说中张飞也能绣花一样,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亦能制作柔软的毛笔,确实让人称奇。后人便称蒙恬为笔工之祖师。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他的更大功绩,可能是因为发现了中山兔毛这种优良的制笔材料吧。

兔,在十二生肖中位于龙前虎后,可谓“人小鬼大”。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月亮上的小白兔身上绘有虎皮,果然至柔至刚,却也逃不出人的五指山。人类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几乎可以把任何动物都拿来做实验。早在宋代,就有四川的笔工严永,善于用稀有毫料制笔,据黄庭坚《笔说》记载,他就用过取

獭毛和高丽猩猩毛做的毛笔,特别好用。连人类的近亲猩猩都用做毛笔试验了,也就不必叹惋兔子们的命运,况且用来制笔,总比制成毛线或皮衣风雅些。

曾经为朋友的书法写过一首七律,其中有:“细草平沙心底住,惊鸿脱兔腕中连。物生有象风雷怒,大字无言斗笔悬。”也提到了兔子,写到书法与自然万象的关联。怀素最善于从大自然的生化天机中体悟草书的笔意,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拆壁之路、屋漏雨痕等,都像公孙剑舞一样,带给他书写时的一脉灵光。他用兔毫写字在笺麻素绢之上,那时的纸常以五色染成,或砑光或用金银泥描上花样,更不消说那些神采奕奕的素绢,配合他刀光剑影般的书写,称得上是一场视觉盛宴,难怪李白直看得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了。

很早以前和陈鹏举说到这句“笔锋杀尽中山兔”,觉得“中山兔”挺像他的笔名。他原籍广东中山,又属兔,虽然此中山非彼中山,却也好玩。转念他又说不好,那不是被李白或者怀素杀死了吗?我说笔下死堪比花下死,一般风流吧。他之前出过一本《北溟有鱼》,还可以配一本《中山无兔》,一自韩孟归去后,谁人敢把兔毫拈啊。


相关内容

  •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1
  •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有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 ...

  • 毛笔书写规律-书法技巧-毛笔字书写
  •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 ...

  •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作者:政右经左 2009-03-11 17:12 星期三 晴 吴杰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4年(光绪十年)中秀才.1885年入广州学海堂,治训诂之学,渐有弃八 ...

  • 八年级下写字课教案
  • 八年级下写字课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课时计划 第一课 小横折钩 .大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横折钩.大横折钩的写法技巧,并将它们写美观.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横折钩的占格 ...

  • [梁启超传]读后感
  •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 ...

  • 三年级上册毛笔字
  • 第一课 书法准备 备课时间:8.28 上课时间:9.2 序号:1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发展,知道写毛笔字需要的文具. 2.学习毛笔字的坐姿.执笔.运笔等方法. 3.感受笔锋的变化. 重点难点:正确执笔.运笔 课前准备: 字帖.毛笔.纸.墨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汉字是世界上较古老的文字 ...

  • 八月月季(用美丽的诗歌和细致的笔锋记述那个夏秋交替的浪漫每一天)
  • 图片发自简书App ? 其实写作在我看来,无非是感情的抒发,至于说,究竟在坚持写作下有何提高,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因为我深知,我的年纪加上我的阅历,都不配去以一个大师的身份告诉你,写作,并且坚持写作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对平凡生活的细致观察,用你所觉得恰当的笔锋描绘出来,另一方面,每个人心中的 ...

  • 书法基础知识(一)
  • 一.楷书四大家与初唐四家一样吗,都是谁 楷书四大家指"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初唐四家: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二.二王,宋四家各指谁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 辨别中锋侧锋偏锋的不同用笔,写三条长横画就搞定(视频 范字)
  • 今天来分享辨别中锋.侧锋.偏锋的不同用笔,办法也很简单,用淡墨写三条长横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起笔的落笔角度,到行笔的不同效果. 先看看书写视频: 这三种状况,在写毛笔字时会经常出现,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就是同一笔画在起笔和行笔和收笔的过程,有时也会相互转换,比如落笔时处于偏锋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