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倡导的古希腊原子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5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原子,究竟是种抽象的哲学理念,还是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它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只能用思维来把握。而关于原子的猜想、思辨等带有哲理性的见解,即所谓类似原子论的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远在古代就有。公元前有些哲学家、思想家就提出过这种观点。从古代中国的墨子到古希腊的某些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著述;尤以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最为有名,他所留下的著述内容也较丰富。      1墨子及其类似原子论的著述      墨子名称墨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生活在比孔子稍晚一点的春秋末年;他约生于公元前479年,卒于公元前381年。《墨子》则是墨翟及其学生们留下的一部经典著作,在其中的“经下篇”里,提出了关于“端”的概念:认为“端”,“体之无序而前者也”;“非半弗 则不动,说在端”。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这种情形可名之为“端”。总之,物质要分割就得要那物质本身有可分为两半的条件,如果没有可分为两半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割了。所以说,“端”是无法间断的。《墨子》中的这些话虽简单,但包含的思想是深遂的。若从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关于“端”及其阐述,可以说已经具有近代原子论说的原始雏形。据此,可以认为墨子已有了极其原始的物质小单位的概念了。   相比较而言,古代希腊有不少学者,如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等,均对古代原子论作出过杰出贡献。而其中尤以德谟克利特对倡导古希腊原子论最为有名,这在欧洲的物理学史界和化学史界获得公认。      2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思想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年生于希腊北部阿夫季拉(Abdera)色雷斯城,殁于公元前370年。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他比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生年稍早。亚里士多德说过:留基伯是原子学说的真正创始人,但可惜他的所有著作全都失散了,而德谟克利特的著作虽有散失,但还保存有相当部分。从中可看出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最早的宣传者、阐述者即倡导者。后人把亚里士多德丰富的著作(如《工具论》等)作为了解德谟克利特思想的主要来源。此外,希腊学者卢克莱修的著作《物性论》也提供了一部分德谟克利特学说的内容。   概括起来说,德谟克利特的著述共分成以下五个部分:   (1)关于原子学说和宇宙观; (2)关于灵魂的理论; (3)关于身体感觉的理论; (4)关于神学理论; (5)关于教育和社会伦理学。   可见,德谟克利特在古希腊时期,是很有名望的多才多识的学者。   以下,我们重点来了解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思想,其基本点是:一切事物的始元是原子和虚空,其余一切都只是幻想;世界有无数东西,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无中不能生有。也没有任何东西在毁坏之后归于无。原子大小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它们在整个宇宙中由于一种旋涡运动而变化着,并因此而形成若干复合物,亦就是欧洲早期认为的四大元素:火、水、气、土。德谟克利特还认为:原子诚然是自然界的实体,一切都从原子产生,一切也分解为原子;现象世界经常不断地毁灭,但是作为一种固定东西的原子本身却始终是物质的基础。   总之,在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中,物质实体的产生和消灭被解释为微小的坚硬的不可毁灭的粒子的联结和飞散。物质守恒的原理在这里已被素朴认识到(即所谓“无中不能生有”)。同时,物质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重要原理,也被德谟克利特用以下的传世名言所阐述:“甜是约定俗成的,苦是约定俗成的,热是约定俗成的、冷是约定俗成的、颜色是约定俗成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在德谟克利特看来,第一性的是原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而甜、苦、热,冷、颜色等是第二性的是从属的。至于,德谟克利特是否赋于原子以重量,目前尚有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真正赋于原子以重量的科学概念的出现还需要漫长的历史等待。   此外,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下面这个问题上持决定论态度:“原子的相互作用”被认为由“必然性”(necessity)所决定的。他的这种决定论态度,闪耀着一种朴素的科学求真的光芒。从事化学学习与研究的人们深深知道:寻觅和探究“原子的相互作用”背后隐藏的这种“必然性”,对于认识和把握物质化学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何等重要。诚然,对这种“原子的相互作用”要给以科学的实验证明,同样需要漫长的历史等待。      3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辨      为了有助于了解德谟克利特为什么能成为古希腊原子论的倡导者,对德谟克利特的思想才华作一个简要的全面介绍看来是需要的。   首先,德谟克利特在哲学思辨上有众多建树,对倡导原子论起着主导作用。他的宇宙观的核心就是一种以原子架构起来的世界模式,主张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个方面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产生无数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无质的差别,而只有大小、形状的差异。原子以不同次序和位置结合起来,产生物体;原子分离,物体变化而不消灭。即使所谓“灵魂”也可看作是由“光滑精细、运动极快的、圆形的原子结合而成,因而也是物质。”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必然性决定的。由于无知,人们才认为偶然性的存在。物体投射出来的影像引起感觉,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但只有理性,才能把握住实在,而使人认识到万物都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   在教育上、德谟克利特强调要遵循自然、注重练习,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在社会伦理观上,德谟克利特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感官享受而在于心神的宁静;理性发达的人,自然能达到幸福的境界。幸福不是神所赐、神并不存在。人们关于神的观念主要由于自然界的变异现象(如迅雷、闪电、日食、月食等)所引起的。而这种种变异现象归根结蒂是由在虚空中运动变化的原子所左右的。   此外,德谟克利特在数学上首次提出“圆锥体的容量等于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容量三分之一”的定理;他还对运动尸体的解剖等实践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对于德谟克利特的思想才华和他对倡导古希腊原子出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综上所述,德谟克利特作为古希腊原子论倡导者的历史地位是肯定的。但他的原子论学说基本上还是属于一种哲理性的猜测和推想、是一种哲学思辨。他所倡导的原子论受历史的局限,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实验性的根据。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创建了科学原子论,人们对物质结构的一个基本层次――原子的认识才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由于道尔顿首次把“原子量”的概念引入化学,才使化学真正走上了定量的发展阶段,近代化学发展的新时代终于开始了。      参考文献:   [1]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6:4~8.   [2][美]丁・丹弟斯, S・米歇尔,E・比梯尔.科学家传记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2:240~241.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5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原子,究竟是种抽象的哲学理念,还是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它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只能用思维来把握。而关于原子的猜想、思辨等带有哲理性的见解,即所谓类似原子论的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远在古代就有。公元前有些哲学家、思想家就提出过这种观点。从古代中国的墨子到古希腊的某些学者都有过这方面的著述;尤以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最为有名,他所留下的著述内容也较丰富。      1墨子及其类似原子论的著述      墨子名称墨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生活在比孔子稍晚一点的春秋末年;他约生于公元前479年,卒于公元前381年。《墨子》则是墨翟及其学生们留下的一部经典著作,在其中的“经下篇”里,提出了关于“端”的概念:认为“端”,“体之无序而前者也”;“非半弗 则不动,说在端”。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物质到了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这种情形可名之为“端”。总之,物质要分割就得要那物质本身有可分为两半的条件,如果没有可分为两半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割了。所以说,“端”是无法间断的。《墨子》中的这些话虽简单,但包含的思想是深遂的。若从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关于“端”及其阐述,可以说已经具有近代原子论说的原始雏形。据此,可以认为墨子已有了极其原始的物质小单位的概念了。   相比较而言,古代希腊有不少学者,如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等,均对古代原子论作出过杰出贡献。而其中尤以德谟克利特对倡导古希腊原子论最为有名,这在欧洲的物理学史界和化学史界获得公认。      2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思想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年生于希腊北部阿夫季拉(Abdera)色雷斯城,殁于公元前370年。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他比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生年稍早。亚里士多德说过:留基伯是原子学说的真正创始人,但可惜他的所有著作全都失散了,而德谟克利特的著作虽有散失,但还保存有相当部分。从中可看出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最早的宣传者、阐述者即倡导者。后人把亚里士多德丰富的著作(如《工具论》等)作为了解德谟克利特思想的主要来源。此外,希腊学者卢克莱修的著作《物性论》也提供了一部分德谟克利特学说的内容。   概括起来说,德谟克利特的著述共分成以下五个部分:   (1)关于原子学说和宇宙观; (2)关于灵魂的理论; (3)关于身体感觉的理论; (4)关于神学理论; (5)关于教育和社会伦理学。   可见,德谟克利特在古希腊时期,是很有名望的多才多识的学者。   以下,我们重点来了解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思想,其基本点是:一切事物的始元是原子和虚空,其余一切都只是幻想;世界有无数东西,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无中不能生有。也没有任何东西在毁坏之后归于无。原子大小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它们在整个宇宙中由于一种旋涡运动而变化着,并因此而形成若干复合物,亦就是欧洲早期认为的四大元素:火、水、气、土。德谟克利特还认为:原子诚然是自然界的实体,一切都从原子产生,一切也分解为原子;现象世界经常不断地毁灭,但是作为一种固定东西的原子本身却始终是物质的基础。   总之,在德谟克利特的古希腊原子论中,物质实体的产生和消灭被解释为微小的坚硬的不可毁灭的粒子的联结和飞散。物质守恒的原理在这里已被素朴认识到(即所谓“无中不能生有”)。同时,物质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重要原理,也被德谟克利特用以下的传世名言所阐述:“甜是约定俗成的,苦是约定俗成的,热是约定俗成的、冷是约定俗成的、颜色是约定俗成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在德谟克利特看来,第一性的是原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而甜、苦、热,冷、颜色等是第二性的是从属的。至于,德谟克利特是否赋于原子以重量,目前尚有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真正赋于原子以重量的科学概念的出现还需要漫长的历史等待。   此外,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下面这个问题上持决定论态度:“原子的相互作用”被认为由“必然性”(necessity)所决定的。他的这种决定论态度,闪耀着一种朴素的科学求真的光芒。从事化学学习与研究的人们深深知道:寻觅和探究“原子的相互作用”背后隐藏的这种“必然性”,对于认识和把握物质化学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何等重要。诚然,对这种“原子的相互作用”要给以科学的实验证明,同样需要漫长的历史等待。      3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辨      为了有助于了解德谟克利特为什么能成为古希腊原子论的倡导者,对德谟克利特的思想才华作一个简要的全面介绍看来是需要的。   首先,德谟克利特在哲学思辨上有众多建树,对倡导原子论起着主导作用。他的宇宙观的核心就是一种以原子架构起来的世界模式,主张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个方面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产生无数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无质的差别,而只有大小、形状的差异。原子以不同次序和位置结合起来,产生物体;原子分离,物体变化而不消灭。即使所谓“灵魂”也可看作是由“光滑精细、运动极快的、圆形的原子结合而成,因而也是物质。”   在认识论上,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必然性决定的。由于无知,人们才认为偶然性的存在。物体投射出来的影像引起感觉,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但只有理性,才能把握住实在,而使人认识到万物都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   在教育上、德谟克利特强调要遵循自然、注重练习,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在社会伦理观上,德谟克利特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感官享受而在于心神的宁静;理性发达的人,自然能达到幸福的境界。幸福不是神所赐、神并不存在。人们关于神的观念主要由于自然界的变异现象(如迅雷、闪电、日食、月食等)所引起的。而这种种变异现象归根结蒂是由在虚空中运动变化的原子所左右的。   此外,德谟克利特在数学上首次提出“圆锥体的容量等于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容量三分之一”的定理;他还对运动尸体的解剖等实践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对于德谟克利特的思想才华和他对倡导古希腊原子出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综上所述,德谟克利特作为古希腊原子论倡导者的历史地位是肯定的。但他的原子论学说基本上还是属于一种哲理性的猜测和推想、是一种哲学思辨。他所倡导的原子论受历史的局限,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实验性的根据。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创建了科学原子论,人们对物质结构的一个基本层次――原子的认识才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由于道尔顿首次把“原子量”的概念引入化学,才使化学真正走上了定量的发展阶段,近代化学发展的新时代终于开始了。      参考文献:   [1]袁翰青,应礼文.化学重要史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6:4~8.   [2][美]丁・丹弟斯, S・米歇尔,E・比梯尔.科学家传记百科全书[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2:240~241.


相关内容

  • 斯多葛与伊壁鸠斯
  • 斯多葛主义 与伊壁鸠鲁派同时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派别是斯多葛主义.它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人芝诺(公元前 335-263年).芝诺年轻时就象许多知识分子一样移居文化中心雅典,长期在市内的画廊向游览者宣讲自己的思想.争取到许多信徒,人们于是把这一流派称作画廊学派.而画廊的希腊文音译是斯多葛,故有斯多葛主 ...

  • 古希腊哲学
  •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思考世界的本源问题 第一部分 古希腊早期四大学派 哲学之父泰勒斯:世界是从水中产生的.摆脱了神话,走上独立的哲学之路. 赫西俄德(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 古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代表作<神谱><工作与时日> 自然神话 自然宗 ...

  • 古希腊哲学期末答案
  •  <古希腊哲学>期末考试 新 提交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面哪一项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哲学产生的两个原因?()  A. 惊异:闲暇   B. 惊异:论辩   C. 闲暇:论辩   D. 知识:态度  我的答案:A 2 下面哪一位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 ...

  • 德谟克利特及原子论
  • 德谟克利特简介: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德谟克利特成人后,来到雅典学习哲学.后来又到埃及.巴比仑.印度等地游历,前后长达十几年.回到故乡阿布德拉后,他担任过该城的执政官.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在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造诣.德谟克利特研究过天文.地质.数学.物理 ...

  • 原子理论的发展―纪念道尔顿原子理论发表200周年
  • 摘要:回顾了原子理论的发展历史,并评述了原子理论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原子:原子论:原子模型:原子理论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55-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人作为智慧生命,与其他生命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思想,会思考.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 ...

  • 难道意识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 1961年,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加州理工为本科生开设的物理概论课程上,说了如下的话: 如果未来某天,由于大灾难,人类的知识悉数将被毁,只能有一点点知识留存于后世,那么这些知识就必须用最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关于这个宇宙的知识.我认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运动永不停息,相互吸引和排斥--就 ...

  •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一.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 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快乐是幸福人生的开端也是其终结,因为快乐是唯一的生而为 ...

  • 从原子的哲学观念到科学概念
  • 从原子的哲学观念到科学概念 一.古希腊的原子观念 关于物质本源的看法,古代哲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而为后人所推崇的要算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留基伯(公元前500-400年)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370年),共同创立了哲学的原子论.其所以能形成正确的原子观念,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现象,善于分析 ...

  •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独特理论贡献
  • 摘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任务主要在于使人及人的自我意识高于神及宗教,从而使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使人具有真正的主体性并获得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