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常识》第11册 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金字塔的地理位置、结构等。
(2)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3)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4)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发源地,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地理位置、结构等;学习马拉松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 】罗马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金字塔》、《马拉松战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金字塔的名称、地理位置等。了解马拉松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金字塔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马拉松战役
教学重点:了解金字塔的构造;马拉松战役的经过。
教学难点: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马拉松战役的意义。
一、导入
金字塔是世界有名的历史古迹,它到底在哪里呢?
二、新课学习
(一)金字塔
1、什么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巨型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侧面是三角形,从四面看像一个“金”字,所以中国人叫它“金字塔”。
2、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金字塔在非洲的埃及,在尼罗河下游西岸。
3、金字塔简介
古代金字塔,大部分是用石块堆积而成,质心接近基座,层级越高使用材料越少,这样可以有效抵挡自然灾害。连锋利的小刀都难以插入,足有四十层楼高。可见埃及人民的智慧。
4、木乃伊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引。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二)马拉松战役
【一】马拉松战役
1、原因
公元前490年,在希腊雅典附近的马拉松平原,雅典共和国军队抵抗波斯军队的进攻。
2、经过
战斗开始时,波斯军队还没有到达,雅典军队以密集的队型猛攻,最终取胜。
3、性质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役。
4、意义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对以后各个战役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拉松比赛
为了纪念战役的胜利和报告胜利喜讯的士兵,后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设立长跑比赛项目。
三、布置作业
思考问题
1、古代金字塔分布在哪里?
2、马拉松战役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第3、4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一、问题导入
你们看过电影《角斗士》吗?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二 、新课学习
【一】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罗马城的来历:公元前509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罗马共和国的征服和扩张
1)对意大利的统一
2)对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征服
3. 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
4.斯巴达克起义:时间:前73年, 经过
(二)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的建立
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2.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日耳曼人的入侵
分裂: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首都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
(三)古代罗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境内。
2. 古代罗马人在法律、军事、建筑等有很高成就。
3. 古代罗马使用的拉丁语是西方文字的基础。
【二】阿拉伯帝国
(一)阿拉伯国家的兴起
1、630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阿拉伯半岛。
2、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接连征服了西西、北非、中西和欧洲的西班牙等地。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城市。
(二)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 保留西方古代文化;
2. 创立阿拉伯数字,在天文、化学、医学等取得很大成就。
3. 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三、布置作业
1、古代罗马对世界文化有哪些贡献?
2、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有哪些贡献?
第5、6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同时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基督教、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一、问题导入
讲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唐三藏所取的经书是属于哪一个宗教?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佛教
1.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2.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 发源地:古代印度
4. 基本教义:
主张所有的人平等;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事,苦的根源在于欲望,因此人们应当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最后才能进入最快乐的世界。
(二)基督教
1. 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
2. 创始人:犹太人
3. 发源地:亚洲西部的巴勒斯坦地区
4. 基本教义:崇拜上帝、忍受苦难和相信天堂地狱。
(三)伊斯兰教
1. 产生时间:公元7世纪
2. 创始人:穆罕默德
3. 发源地: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
4. 基本教义:要求人们信真主,信天使。
三、问题探究
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
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认识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
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的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
指出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洲古代文明;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了解民族女英雄贞德的英勇事迹;记住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了解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成就。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学习民族女英雄贞德的爱国精神;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成就;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世界地图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美洲古代文明》、《日本“大化改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主要内容;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理解不同文化的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贡献,开拓视野。
教学重点: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
一、问题导入
你们知道“世界末日”吗?这是玛雅人提出来的。
二、新课学习
【一】美洲古代文明
(一)玛雅文化
1、时间:最早形成于公元前1800年,其鼎盛时期是公元3至9世纪。
2、文化成就:
创造出相当发达的农业、数学、历法、天文学和象形文字;
建造起宏伟的石砌“金字塔”、巨型石碑和大量城市建筑;
培育玉米等许多重要农作物。
(二)阿斯特克文化
1、时间: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2、文化成就:
有比较发达的农业。
善于建筑。
(三)印加文化
1、时间:形成于13世纪,15世纪末为鼎盛时期
2、文化成就:
善于修建了庞大的梯田系统、引水工程和道路;
有很高的建筑水平。
【二】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的大化改新
⒈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2)大和统一(掌握统治者名称):天皇
⒉大化改新(646年)
背景:朝廷统治的危机,孝德天皇的上台
2)改革的内容:(提问, 归纳)
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
3)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
思考:1、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2、日本在哪些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民族女英雄贞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贞德的抗英事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贞德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贞德的英勇事迹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古代法国也有一个“花木兰”,她就是贞德。
二、新课学习
1、贞德的生活背景
贞德生活在15世纪法国,是一个农村牧羊女。当时,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正在进行。
2、贞德的英勇事迹
时间:1429年
地点:奥尔良城
事迹:贞德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解放了被围多日的奥尔良城。
2、贞德的结局
1430年,被敌人俘虏,第二年被处死刑,年仅19岁。
三、布置作业
第4、5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展示美术作品“蒙娜丽莎”,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
14至17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发生“文艺复兴”,意思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兴起,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二)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反对长期压抑人性的封建神学。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权利,赞扬人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人物
(四)文艺复兴的影响
1)解放了思想;
2)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
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三、布置作业
思考:列出6位文艺复兴中的代表人物。
四、板书设计
1.文艺复兴的含义
时间:14~16世纪
地点:欧洲(意大利为主)
文艺复兴本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文精神内涵—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
2. 代表人物(填表)
3.文艺复兴的影响
1)解放了思想;
2)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
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知道黑奴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知道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梳理并口述独立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黑奴贸易的原因和结果;来克星顿枪声的意义。
【教学难点】新航路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认识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克伦威尔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美洲新大陆是谁发现的呢?
二、新课学习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读教材,明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提问后明确: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根源: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3)客观条件:国王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有了指南针。
2.读教材,读图,填表: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明确:1)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二】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重新召开。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国王和议会最后决裂。
(三)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组成最高法庭审判查理一世。判决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处决。(指导学
生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插图,加深学生印象)同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三、布置作业
1、简单说明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四、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社会根源
3)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填表)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3、4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罪恶的黑奴贸易》、《来克星顿枪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黑奴贸易的原因、经过;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大陆军和《独立宣言》的内容;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黑奴贸易的原因、经过;《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
黑人原先主要生活在非洲,他们是怎样到美洲的呢?
二、新课学习
【一】罪恶的黑奴贸易
(一)黑奴贸易原因
15世纪中期,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大量被屠杀,殖民者缺少劳动力,去非洲掳掠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
(二)黑奴贸易的经过
1. 抓捕:到非洲抓捕黑人
2. 运输:用船将黑人运往美洲。
运奴船经常超载,黑奴生活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流行病猖獗,加上饮食恶劣,淡水供应不足,导致体弱多病。很多奴隶染上传染病后被抛入大海,葬身鱼腹。
3. 贩卖:到美洲后,黑人被卖到种植园或矿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三)黑奴贸易的结束
持续了400多年,直到19世纪下半期才逐渐停止。
(四)黑奴贸易的影响
1. 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2. 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二】来克星顿枪声
(一)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 是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2.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3. 是英国为了维护它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力图使北美永远成为它的工业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采取高压政策。
4.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独立战争爆发的经过
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第一枪,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2)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于1775年5月,这次会议重大的成果就是组建了“大陆军”和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指挥对英作战。武装的建立,也是北美人民能够打败英国殖民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3)1781年,美国战胜英国。
三、布置作业
思考:
1、北美为什么会发生独立战争
2、为什么说黑奴贸易是罪恶的?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瓦特 改进蒸汽机;
知道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知道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的能力;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指导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教学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瓦特和蒸汽机》、《攻占巴士底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瓦特 改进蒸汽机;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知道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从现实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等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一】瓦特和蒸汽机
(一)什么是工业革命?
明确:所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二)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的原因。
明确:(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3)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
(三)工业革命中,各项新技术之间怎样相互推动?
明确:从纺织业中,织布速度加快,引导纺织机器的改良,促进了织布机的发明。机器的使用促进动力问题的解决,从而出现了改良的蒸汽机;动力的解决,促进了机器的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四)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
2)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引起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二】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革命的开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 革命的高潮:推翻法国王位,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三、布置作业
思考:
1、蒸汽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吗?他们有什么历史贡献呢?
二、学习新课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1. 他俩从小就勤奋好学,有大志、有抱负,均决心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2. 认真研究理论,深入工人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因而才能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使社会主义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布置作业
思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黑船事件》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是被欧美列强用军舰轰开国门的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为什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
二、新课学习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当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地主、资本家和商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势力,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对封建幕府统治不满。日本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威胁,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二)黑船事件
1854年,在美国舰队的威胁下,日本幕府被迫同意美国船只在日本港口停泊,被迫对外开放。
(三)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人们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改革。
三、布置作业
思考:黑船事件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教学要点:学习《爱迪生和白炽灯》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
二、新课学习
(一)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后,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电力的运用。电力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发明了很多电气产品。
(二)爱迪生和白炽灯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1879年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只白炽灯,结束了用油灯照明的历史,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三、布置作业
思考: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马赫迪起义的原因;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苏丹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精神;
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危机的爆发;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学习《马赫迪起义》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英国加紧对非洲的侵略,受到当地人民的反抗。今天我们来学习非洲人民是如何反抗的?
二、新课学习
(一)马赫迪起义的原因
英国占领苏丹以后,疯狂掠夺财富,占据肥沃土地,将苏丹人民赶到贫瘠的土地,引起苏丹人民的强烈不满。
(二)马赫迪起义的经过
1881年,苏丹领袖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称自己是救世主马赫迪,领导人民起来反抗,赶走侵略者。1885年,起义成功,解放了苏丹的绝大部分国土,建立独立的国家。
(三)马赫迪起义的意义
狠狠打击英国侵略者,鼓舞亚洲、非洲同样遭到侵略的人民。
三、布置作业
思考:马赫迪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萨拉热窝事件》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二、新课学习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 同盟国(德奥意)
2. 协约国(英法俄)
(三)萨拉热窝事件
1. 时间:1914年6月28日
2. 地点: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3. 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时,被人枪杀而亡。
4. 与一战的关系: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
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什么事件引发?后果怎样?
教学要点:学习《攻克冬宫》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一)二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二)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
革命任务:夺取政权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革命胜利。
历史意义:推翻俄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布置作业
思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
二、新课学习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3. 小组讨论: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补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
4. 角色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工人在此期间生活状况。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5.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布置作业
思考:经济危机期间,穷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 战争爆发的时间
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2. 战争的挑起者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
3. 战争爆发的后果
历时六年,席卷欧、亚、非三大洲,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物质损失。
三、布置作业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
教学要点:学习《斯大林格勒战役》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什么战役使苏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二、新课学习
1. 教师介绍战争情况,结合地图讲解。
2. 学生找出战争爆发时间(1941年9月至1942年2月);结果(苏军胜利)。
3. 师生共同完成“说说”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回眸:《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片段。(学生形象地感受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议一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三、布置作业
思考: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家宪章的签署的时间和意义;亚非会议的精神;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合国宪章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学习文化名人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亚非会议的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万隆精神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外参考书籍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学习《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联合国是哪一年建立的吗?
二、新课学习
(一)《联合国宪章》的签订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成立日。
(二)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三)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
三、布置作业
思考:联合国的成立日是哪一天?
教学要点:学习《亚非会议》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万隆精神”是什么吗?
二、新课学习
亚非会议
时间:1955年4月18日-24日
地点:印尼万隆
参加者: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代表
会议主题:促进世界和平、开展经济合作和谴责殖民主义
会议意义:会议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成为“万隆精神”。
三、布置作业
思考:什么“是万隆精神”?
教学要点:学习《航天事业的发展》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中国在什么时候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二、新课学习
(一)苏联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每96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周。
(二)我国人造卫星
1970年4月,我国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三)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绕地球一周。
(四)奔月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三、布置作业
思考:人类是怎样一步步地实现自己飞出地球的梦想?
教学要点:学习《三位身残志坚的世界文化名人》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的偶像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塞万提斯
国籍:西班牙
作品:《堂吉诃德》
(二)贝多芬
国籍:德国
作品:《第九交响曲》
(三)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籍:苏联
作品:《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三、布置作业
思考:这三位世界文化名人有共同的特点?
《社会常识》第11册 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金字塔的地理位置、结构等。
(2)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3)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4)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发源地,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地理位置、结构等;学习马拉松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 】罗马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金字塔》、《马拉松战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金字塔的名称、地理位置等。了解马拉松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金字塔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马拉松战役
教学重点:了解金字塔的构造;马拉松战役的经过。
教学难点: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马拉松战役的意义。
一、导入
金字塔是世界有名的历史古迹,它到底在哪里呢?
二、新课学习
(一)金字塔
1、什么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巨型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侧面是三角形,从四面看像一个“金”字,所以中国人叫它“金字塔”。
2、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金字塔在非洲的埃及,在尼罗河下游西岸。
3、金字塔简介
古代金字塔,大部分是用石块堆积而成,质心接近基座,层级越高使用材料越少,这样可以有效抵挡自然灾害。连锋利的小刀都难以插入,足有四十层楼高。可见埃及人民的智慧。
4、木乃伊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引。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二)马拉松战役
【一】马拉松战役
1、原因
公元前490年,在希腊雅典附近的马拉松平原,雅典共和国军队抵抗波斯军队的进攻。
2、经过
战斗开始时,波斯军队还没有到达,雅典军队以密集的队型猛攻,最终取胜。
3、性质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役。
4、意义
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鼓舞全希腊人的胜利,对以后各个战役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拉松比赛
为了纪念战役的胜利和报告胜利喜讯的士兵,后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设立长跑比赛项目。
三、布置作业
思考问题
1、古代金字塔分布在哪里?
2、马拉松战役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第3、4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
教学重点: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一、问题导入
你们看过电影《角斗士》吗?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二 、新课学习
【一】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罗马城的来历:公元前509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罗马共和国的征服和扩张
1)对意大利的统一
2)对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征服
3. 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
4.斯巴达克起义:时间:前73年, 经过
(二)罗马帝国
1.罗马帝国的建立
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2.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日耳曼人的入侵
分裂: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首都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
(三)古代罗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境内。
2. 古代罗马人在法律、军事、建筑等有很高成就。
3. 古代罗马使用的拉丁语是西方文字的基础。
【二】阿拉伯帝国
(一)阿拉伯国家的兴起
1、630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统一阿拉伯半岛。
2、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接连征服了西西、北非、中西和欧洲的西班牙等地。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帝国初期的100年间,国势强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是一座繁华的国际性大城市。
(二)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 保留西方古代文化;
2. 创立阿拉伯数字,在天文、化学、医学等取得很大成就。
3. 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三、布置作业
1、古代罗马对世界文化有哪些贡献?
2、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有哪些贡献?
第5、6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同时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基督教、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一、问题导入
讲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唐三藏所取的经书是属于哪一个宗教?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佛教
1.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2.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3. 发源地:古代印度
4. 基本教义:
主张所有的人平等;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事,苦的根源在于欲望,因此人们应当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最后才能进入最快乐的世界。
(二)基督教
1. 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
2. 创始人:犹太人
3. 发源地:亚洲西部的巴勒斯坦地区
4. 基本教义:崇拜上帝、忍受苦难和相信天堂地狱。
(三)伊斯兰教
1. 产生时间:公元7世纪
2. 创始人:穆罕默德
3. 发源地: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
4. 基本教义:要求人们信真主,信天使。
三、问题探究
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宗教?
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认识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
宗教宣扬的神灵崇拜、天堂地狱、灵魂转世等体系化的神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的力量既体现为精神的,也体现为物质的。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穆斯林世界、中外历史上以宗教为号召进行的人民起义等都是社会力量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
指出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洲古代文明;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了解民族女英雄贞德的英勇事迹;记住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了解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成就。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学习民族女英雄贞德的爱国精神;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成就;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世界地图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美洲古代文明》、《日本“大化改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主要内容;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理解不同文化的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贡献,开拓视野。
教学重点: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内容。
一、问题导入
你们知道“世界末日”吗?这是玛雅人提出来的。
二、新课学习
【一】美洲古代文明
(一)玛雅文化
1、时间:最早形成于公元前1800年,其鼎盛时期是公元3至9世纪。
2、文化成就:
创造出相当发达的农业、数学、历法、天文学和象形文字;
建造起宏伟的石砌“金字塔”、巨型石碑和大量城市建筑;
培育玉米等许多重要农作物。
(二)阿斯特克文化
1、时间: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2、文化成就:
有比较发达的农业。
善于建筑。
(三)印加文化
1、时间:形成于13世纪,15世纪末为鼎盛时期
2、文化成就:
善于修建了庞大的梯田系统、引水工程和道路;
有很高的建筑水平。
【二】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的大化改新
⒈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2)大和统一(掌握统治者名称):天皇
⒉大化改新(646年)
背景:朝廷统治的危机,孝德天皇的上台
2)改革的内容:(提问, 归纳)
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
3)历史意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分析: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内容;深受唐朝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
思考:1、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2、日本在哪些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民族女英雄贞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贞德的抗英事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贞德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贞德的英勇事迹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古代法国也有一个“花木兰”,她就是贞德。
二、新课学习
1、贞德的生活背景
贞德生活在15世纪法国,是一个农村牧羊女。当时,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正在进行。
2、贞德的英勇事迹
时间:1429年
地点:奥尔良城
事迹:贞德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解放了被围多日的奥尔良城。
2、贞德的结局
1430年,被敌人俘虏,第二年被处死刑,年仅19岁。
三、布置作业
第4、5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文艺复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展示美术作品“蒙娜丽莎”,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
14至17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发生“文艺复兴”,意思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兴起,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二)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反对长期压抑人性的封建神学。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权利,赞扬人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人物
(四)文艺复兴的影响
1)解放了思想;
2)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
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三、布置作业
思考:列出6位文艺复兴中的代表人物。
四、板书设计
1.文艺复兴的含义
时间:14~16世纪
地点:欧洲(意大利为主)
文艺复兴本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文精神内涵—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
2. 代表人物(填表)
3.文艺复兴的影响
1)解放了思想;
2)孕育了近代西方文化;
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知道黑奴贸易的原因和结果;知道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梳理并口述独立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黑奴贸易的原因和结果;来克星顿枪声的意义。
【教学难点】新航路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认识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克伦威尔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美洲新大陆是谁发现的呢?
二、新课学习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读教材,明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提问后明确: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2)社会根源: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3)客观条件:国王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有了指南针。
2.读教材,读图,填表: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明确:1)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二】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重新召开。
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国王和议会最后决裂。
(三)处死查理一世和共和国的成立
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组成最高法庭审判查理一世。判决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处决。(指导学
生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插图,加深学生印象)同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三、布置作业
1、简单说明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四、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社会根源
3)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填表)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3)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3、4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罪恶的黑奴贸易》、《来克星顿枪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黑奴贸易的原因、经过;来克星顿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大陆军和《独立宣言》的内容;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黑奴贸易的原因、经过;《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教学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
黑人原先主要生活在非洲,他们是怎样到美洲的呢?
二、新课学习
【一】罪恶的黑奴贸易
(一)黑奴贸易原因
15世纪中期,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大量被屠杀,殖民者缺少劳动力,去非洲掳掠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
(二)黑奴贸易的经过
1. 抓捕:到非洲抓捕黑人
2. 运输:用船将黑人运往美洲。
运奴船经常超载,黑奴生活在拥挤的船舱里,空气污浊,流行病猖獗,加上饮食恶劣,淡水供应不足,导致体弱多病。很多奴隶染上传染病后被抛入大海,葬身鱼腹。
3. 贩卖:到美洲后,黑人被卖到种植园或矿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三)黑奴贸易的结束
持续了400多年,直到19世纪下半期才逐渐停止。
(四)黑奴贸易的影响
1. 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贩卖黑奴还孳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2. 黑奴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也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二】来克星顿枪声
(一)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 是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8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2.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3. 是英国为了维护它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力图使北美永远成为它的工业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采取高压政策。
4.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独立战争爆发的经过
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第一枪,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2)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于1775年5月,这次会议重大的成果就是组建了“大陆军”和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人民有了自己的军队,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指挥对英作战。武装的建立,也是北美人民能够打败英国殖民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3)1781年,美国战胜英国。
三、布置作业
思考:
1、北美为什么会发生独立战争
2、为什么说黑奴贸易是罪恶的?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瓦特 改进蒸汽机;
知道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知道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的能力;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指导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
【教学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点:学习《瓦特和蒸汽机》、《攻占巴士底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瓦特 改进蒸汽机;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知道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从现实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等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一】瓦特和蒸汽机
(一)什么是工业革命?
明确:所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二)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进行的原因。
明确:(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它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随之扩大,商品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3)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机械学理论等的出现,为发明机器提供了条件。
(三)工业革命中,各项新技术之间怎样相互推动?
明确:从纺织业中,织布速度加快,引导纺织机器的改良,促进了织布机的发明。机器的使用促进动力问题的解决,从而出现了改良的蒸汽机;动力的解决,促进了机器的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四)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
2)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引起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二】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革命的开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 革命的高潮:推翻法国王位,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三、布置作业
思考:
1、蒸汽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吗?他们有什么历史贡献呢?
二、学习新课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1. 他俩从小就勤奋好学,有大志、有抱负,均决心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2. 认真研究理论,深入工人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因而才能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使社会主义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布置作业
思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黑船事件》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是被欧美列强用军舰轰开国门的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为什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
二、新课学习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当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地主、资本家和商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势力,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对封建幕府统治不满。日本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威胁,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二)黑船事件
1854年,在美国舰队的威胁下,日本幕府被迫同意美国船只在日本港口停泊,被迫对外开放。
(三)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人们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明治维新改革。
三、布置作业
思考:黑船事件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教学要点:学习《爱迪生和白炽灯》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
二、新课学习
(一)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后,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电力的运用。电力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发明了很多电气产品。
(二)爱迪生和白炽灯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1879年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只白炽灯,结束了用油灯照明的历史,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三、布置作业
思考: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有什么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马赫迪起义的原因;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苏丹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精神;
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危机的爆发;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学习《马赫迪起义》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英国加紧对非洲的侵略,受到当地人民的反抗。今天我们来学习非洲人民是如何反抗的?
二、新课学习
(一)马赫迪起义的原因
英国占领苏丹以后,疯狂掠夺财富,占据肥沃土地,将苏丹人民赶到贫瘠的土地,引起苏丹人民的强烈不满。
(二)马赫迪起义的经过
1881年,苏丹领袖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称自己是救世主马赫迪,领导人民起来反抗,赶走侵略者。1885年,起义成功,解放了苏丹的绝大部分国土,建立独立的国家。
(三)马赫迪起义的意义
狠狠打击英国侵略者,鼓舞亚洲、非洲同样遭到侵略的人民。
三、布置作业
思考:马赫迪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萨拉热窝事件》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二、新课学习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 同盟国(德奥意)
2. 协约国(英法俄)
(三)萨拉热窝事件
1. 时间:1914年6月28日
2. 地点: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3. 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时,被人枪杀而亡。
4. 与一战的关系: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1914年爆发,1918年结束。
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三、布置作业
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什么事件引发?后果怎样?
教学要点:学习《攻克冬宫》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一)二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二)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
革命任务:夺取政权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革命胜利。
历史意义:推翻俄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布置作业
思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学要点:学习《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
二、新课学习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 说一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 (由于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危机的到来。)
3. 小组讨论: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教师补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
4. 角色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工人在此期间生活状况。 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的动态图表,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5.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布置作业
思考:经济危机期间,穷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教学要点: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 战争爆发的时间
1939年9月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2. 战争的挑起者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
3. 战争爆发的后果
历时六年,席卷欧、亚、非三大洲,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物质损失。
三、布置作业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
教学要点:学习《斯大林格勒战役》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什么战役使苏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二、新课学习
1. 教师介绍战争情况,结合地图讲解。
2. 学生找出战争爆发时间(1941年9月至1942年2月);结果(苏军胜利)。
3. 师生共同完成“说说”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回眸:《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片段。(学生形象地感受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议一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三、布置作业
思考: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家宪章的签署的时间和意义;亚非会议的精神;航天事业的发展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合国宪章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学习文化名人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亚非会议的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万隆精神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外参考书籍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学习《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联合国是哪一年建立的吗?
二、新课学习
(一)《联合国宪章》的签订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成立日。
(二)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三)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
三、布置作业
思考:联合国的成立日是哪一天?
教学要点:学习《亚非会议》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万隆精神”是什么吗?
二、新课学习
亚非会议
时间:1955年4月18日-24日
地点:印尼万隆
参加者: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代表
会议主题:促进世界和平、开展经济合作和谴责殖民主义
会议意义:会议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成为“万隆精神”。
三、布置作业
思考:什么“是万隆精神”?
教学要点:学习《航天事业的发展》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中国在什么时候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二、新课学习
(一)苏联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每96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周。
(二)我国人造卫星
1970年4月,我国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三)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绕地球一周。
(四)奔月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三、布置作业
思考:人类是怎样一步步地实现自己飞出地球的梦想?
教学要点:学习《三位身残志坚的世界文化名人》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你们的偶像是谁?
二、新课学习
(一)塞万提斯
国籍:西班牙
作品:《堂吉诃德》
(二)贝多芬
国籍:德国
作品:《第九交响曲》
(三)奥斯特洛夫斯基
国籍:苏联
作品:《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三、布置作业
思考:这三位世界文化名人有共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