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试卷 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体温,是因为:( C )
A.水具有高比热 B.水具有高汽化热 C.水具有表面张力
2.一般而言,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 B )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大
3.杜南平衡不消耗代谢能但可逆浓度吸收,因而属于( C )
A. 胞饮作用 B.主动吸收 C. 被动吸收
4.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之间的关系是:( C )
A. 正相关 B.负相关 C. 既相关又相互独立
5.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A )
A.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B.叶绿素b C. 类胡萝卜素
6.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直接氧化途径是( B )
A. EMP B. PPP C.TCA
7.细胞间有机物质运输的主要途径是( B )
A.质外体运输 B.共质体运输 C.简单扩散
8.蔗糖转变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A )
A.磷 B.铁 C.锌
9.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 A )
A.减少 B.增多 C.变化不大
10.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 A )
A.原生质过度脱水 B.机械损伤 C.膜伤害
1------5 C B C C A 6------10 B B A A A
1.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
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时期 B.需水最多的时期 C.需水最少的时期
2.在高光强、高温及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 )
A. 稍高于C3植物 B.远高于C3植物 C. 低于C3植物
3.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应:( )
A.等于光补偿点 B.大于光补偿点 C. 小于光补偿点
4.PPP中,各反应的全部酶都存在于( )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乙醛酸体
5.IAA对有机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有:( )
A.抑制作用 B.促进作用 C.很小的作用
6.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速率一般是白天:( )
A.快于晚上 B.慢于晚上 C.与晚上相当
7.生理干旱是因为( )
A.土壤含水量过低 B.土壤水势过低 C.土壤结冰
8.小麦籽粒成熟时,脱落酸的含量是( )
A.大大增加 B.大大减少 C.变化不大
9.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其中蛋白质和RNA含量(
A.显著下降 B.显著上升 C.变化不大 )
10.水稻柱头的生活力在一般情况下,能维持( )
A.几小时 B.1~2天 C. 6~7天
1----5 C B B A B 6---10 A B A A C
二、名词解释
1.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
量。(g/dm2·h)
2.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钙、镁、
硫、氮、磷、钾、碳、氢、氧等9种元素。
3.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
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4.冷害:指0oC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
死亡,这种现象叫冷害。
5.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
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6. 短日植物:日长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7.冻害:当温度下降到0oC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
冻害。
8.种子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菜发的现象,故也称深休眠。
9.向性运动:指外界对植物单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
上。)
1.植物细胞吸水有、和 三种方式。
2.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 和 。
3.许多酶的光调节是通过为媒介的。
4.影响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是
5.解释离子主动吸收的有关机理的假说有 和 。
6.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在 。
7.苹果削皮后会出现褐色就是属 。
8.缺O2对乙烯的生物合成有 作用。
9.筛管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而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
是 。
10.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即期。
1. 渗透性吸水 吸涨吸水 代谢性吸水
2.蒸腾作用 吐水
3.光敏色素
4.低温 光周期
5.载体学说 质子泵学说
6.红光区 紫光区 蓝光区
7.酚氧化酶 铜
8.抑制
9.蔗糖 K+
10.分裂期 伸长期
1.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着光
2.要想使梅花提早开花,可提前对正常生长的梅花进行低温
3.叶肉细胞中的糖分向韧皮部装入是浓度梯度进行的。逆着
4.。光氧化 酶氧化
5.光敏色素分布于除 两部分组成。 部分具有独特的吸光特性。真菌 蛋白质 生色团 生色团
6.目前认为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是和根压 蒸腾拉力
7.(NH4)2S04属于生理 性盐,KN03属于生理 性盐、NH4NO3属于生理 性盐。酸 碱 中
8.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 、 、 等,C4植物有 、 、 等,CAM植物有 、高梁等。水稻 棉花 小麦 甘蔗 玉米
9.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要高
四、判断并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通过气孔扩散的水蒸气分子的扩散速率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 )
2.聚光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 3.在完整细胞中,酚与酚氧化酶处在不同细胞区域中。( )
4.在进行硝酸还原酶实验时,光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
5.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 )
6.在零度以下时,喜温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就是冷害。( )
7.有机物运输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
8.赤霉素可以诱导大麦种子糊粉层产生-淀粉酶。( )
9.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是无极性的。( )
10.根的生长部位有顶端分生组织,根没有顶端优势。( )
1.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低于地上部生长的最适温度。( )
2.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生长最快的温度,对健壮生长来说,也是最适宜的。( )
3.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
4.施肥增产原因是间接的,施肥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
5. 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高。( )
6.淀粉种子安全含水量应在15%~16%以下。( )
7.花粉管在雌蕊中的定向生长,是由于花粉管尖端朝着雌蕊中“向化物质”浓度递增方向延
伸的缘故。( )
8.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 )
9.如将穗剪去,则可观察到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和淀粉在叶片内的迅速累积。( )
10.在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可以提高抗旱性。( )
13.生产中将GA和ABA按比例混合喷施,效果好。( )
14.在生产上,可以将赤霉素、石灰硫磺合剂按比例混合施用,既经济又有效。( )
15.小麦品种冬性愈强,所需春化温度愈低,春化天数愈短,( )
16.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高。( )
五、简答题
1.试述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促使插枝生根;(2)阻止器官脱落;(3)促进结实防止落花落果;(4)促进菠萝开花;(5)促进黄瓜雌花分化;(6)延长种子,块茎的休眠。
2.果实成熟时产生呼吸跃变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呼吸跃变的原因:(1)随着果实发育,细胞内线粒体增多,呼吸活性增高;(2)产生了天然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刺激了呼吸活性的提高:(3)乙烯释放量增加,诱导抗氰呼吸加强。(4)糖酵解关键酶被活化,呼吸活性增强。
3.干种子中为什么没有光敏色素活性?
光敏色素Pfr型与Pr型之间的转变过程中包括光化反应和黑暗反应。光化反应局限于生色团,黑暗反应只有在含水条件下才能起反应,因此干种子中没有光敏色素反应。
4.光敏色素控制的生理反应有哪些?。
种子萌发,节间延长,小叶运动,花诱导,形态建成,叶脱落,性别表现,偏上性生长等。
5.肉质果实成熟时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果实变甜。 果实成熟后期,淀粉可以转变成为可溶性糖,使果实变甜。
(2)酸味减少。未成熟的果实中积累较多的有机酸。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有机酸含量下降,这是因为:①有的转变为糖;②有的作为呼吸底物氧化为CO2和H2O;③有些则被Ca2+、K+等所中和。
(3)涩味消失。果实成熟时,单宁可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单宁凝结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涩味消失。
(4)香味产生。主要是一些芳香族和脂肪族的酯,还有一些特殊的醛类,如桔子中柠檬醛可以产生香味。
(5)由硬变软。这与果肉细胞壁中层的果胶质水解为可溶性的果酸有关。
(6)色泽变艳。果皮由绿色变为黄色,是由干果皮中叶绿素逐渐破坏而失绿,类胡萝素仍存在,呈现黄色,或因花色素形成而呈现红色。
6.试述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促使插枝生根;(2)阻止器官脱落;(3)促进结实防止落花落果;(4)促进菠萝开花;(5)促进黄瓜雌花分化;(6)延长种子,块茎的休眠。
7.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1)水分在中午供给不上,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生理钟调控。
8.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增加光合面积:①合理密植;②改善株型。
(2)延长光合时间:①提高复种指数;②延长生育期 ③补充人工光照。
(3)提高光合速率:①增加田间CO2 浓度;②降低光呼吸。
9.蔗糖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缘由何在?
(1)蔗糖有很高的水溶性,有利于在筛管中运输。(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适于从源运输到库。(3)蔗糖具有很高的运输速率,可达 100cm /h。
10.简述水分的植物生理生态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
(3)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
(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一种良好溶剂;
(5)水分能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湿度、温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和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1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要具备哪些条件?
(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间接的。
12.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原因是一方面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气温也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另一方面是高山顶上因云雾较少,空气中灰尘较少,所以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上的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13.试述钙在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中的主要作用。
钙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如在花粉培养基中加入钙,花粉萌发率增加,钙结合于花粉管壁的果胶质中,增加管壁的强度,透性减少;因而促进花粉管伸长。钙还与花粉管的定向伸长有关。钙在金鱼草花器官中的分布呈一定的浓度梯度,柱头上最少,花柱中稍多,子房中较多,胚珠中最高。花粉管具有向钙离子浓度高的方向生长的特性,因而便产生了向胚珠方向的定向生长。钙还可以使花粉免受各种有害气体及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的伤害。钙可以作为各种阻抑剂的拮抗剂,如钙可以消除硼对花粉萌发的抑制作用。
14.膜脂与植物的抗冷性有何关系?
一般生物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导致原生质停止流动,透性加大膜脂碳链越长固化温度越高;碳链长度相同时,不饱和键数越多,固化温度越低。即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植物的抗冷性越强。
15.逆境对植物代谢有何影响?
(1)逆境导致水分胁迫,细胞脱水,膜系统受害,透性加大。
(2)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物减少,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损伤,RuBPC等失活或变性。
(3)冰冻、高温、淹水时,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冷害、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病时呼吸显著升高。
(4)逆境导致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上升有关。
(5)组织内脱落酸含量迅速升高。
16植物的生理钟有何特征?
(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在稳恒条件下持续几个星期。
(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28小时之间。
(3)生物钟的时相可调。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
(4)生理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Q10为1.0~1.1。
17.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或淀粉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
18.气孔开闭机理的假说有哪些?请简述之。
(1)淀粉--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02,使保卫细胞pH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迫使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情况与上述相反,气孔关闭。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H+泵ATP酶,分解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并将H+分泌到细胞壁,同时将外面的K+吸收到细胞中来,Cl-也伴随着K+进入,以保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和,降低水势,气孔就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
(3)苹果酸生成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02被利用,pH值就上升,剩余的C0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HCO3-),淀粉通过糖酵解作用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PEP羧化酶作用下与HC0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可作为渗透物降低水势,气孔张开,反之关闭。
19.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有何影响?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如何?
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①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蔫或猝倒。②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③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④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
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①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②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③产主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合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④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体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
植物生理学 试卷 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你所选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体温,是因为:( C )
A.水具有高比热 B.水具有高汽化热 C.水具有表面张力
2.一般而言,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 B )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大
3.杜南平衡不消耗代谢能但可逆浓度吸收,因而属于( C )
A. 胞饮作用 B.主动吸收 C. 被动吸收
4.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之间的关系是:( C )
A. 正相关 B.负相关 C. 既相关又相互独立
5.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A )
A.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B.叶绿素b C. 类胡萝卜素
6.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直接氧化途径是( B )
A. EMP B. PPP C.TCA
7.细胞间有机物质运输的主要途径是( B )
A.质外体运输 B.共质体运输 C.简单扩散
8.蔗糖转变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A )
A.磷 B.铁 C.锌
9.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会( A )
A.减少 B.增多 C.变化不大
10.细胞间结冰伤害的主要原因( A )
A.原生质过度脱水 B.机械损伤 C.膜伤害
1------5 C B C C A 6------10 B B A A A
1.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
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时期 B.需水最多的时期 C.需水最少的时期
2.在高光强、高温及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 )
A. 稍高于C3植物 B.远高于C3植物 C. 低于C3植物
3.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应:( )
A.等于光补偿点 B.大于光补偿点 C. 小于光补偿点
4.PPP中,各反应的全部酶都存在于( )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乙醛酸体
5.IAA对有机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有:( )
A.抑制作用 B.促进作用 C.很小的作用
6.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速率一般是白天:( )
A.快于晚上 B.慢于晚上 C.与晚上相当
7.生理干旱是因为( )
A.土壤含水量过低 B.土壤水势过低 C.土壤结冰
8.小麦籽粒成熟时,脱落酸的含量是( )
A.大大增加 B.大大减少 C.变化不大
9.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其中蛋白质和RNA含量(
A.显著下降 B.显著上升 C.变化不大 )
10.水稻柱头的生活力在一般情况下,能维持( )
A.几小时 B.1~2天 C. 6~7天
1----5 C B B A B 6---10 A B A A C
二、名词解释
1.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
量。(g/dm2·h)
2.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钙、镁、
硫、氮、磷、钾、碳、氢、氧等9种元素。
3.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
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4.冷害:指0oC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
死亡,这种现象叫冷害。
5.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
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6. 短日植物:日长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7.冻害:当温度下降到0oC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
冻害。
8.种子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菜发的现象,故也称深休眠。
9.向性运动:指外界对植物单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
上。)
1.植物细胞吸水有、和 三种方式。
2.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 和 。
3.许多酶的光调节是通过为媒介的。
4.影响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是
5.解释离子主动吸收的有关机理的假说有 和 。
6.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另一个在;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在 。
7.苹果削皮后会出现褐色就是属 。
8.缺O2对乙烯的生物合成有 作用。
9.筛管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而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
是 。
10.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即期。
1. 渗透性吸水 吸涨吸水 代谢性吸水
2.蒸腾作用 吐水
3.光敏色素
4.低温 光周期
5.载体学说 质子泵学说
6.红光区 紫光区 蓝光区
7.酚氧化酶 铜
8.抑制
9.蔗糖 K+
10.分裂期 伸长期
1.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着光
2.要想使梅花提早开花,可提前对正常生长的梅花进行低温
3.叶肉细胞中的糖分向韧皮部装入是浓度梯度进行的。逆着
4.。光氧化 酶氧化
5.光敏色素分布于除 两部分组成。 部分具有独特的吸光特性。真菌 蛋白质 生色团 生色团
6.目前认为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是和根压 蒸腾拉力
7.(NH4)2S04属于生理 性盐,KN03属于生理 性盐、NH4NO3属于生理 性盐。酸 碱 中
8.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 、 、 等,C4植物有 、 、 等,CAM植物有 、高梁等。水稻 棉花 小麦 甘蔗 玉米
9.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总是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要高
四、判断并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通过气孔扩散的水蒸气分子的扩散速率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 )
2.聚光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 3.在完整细胞中,酚与酚氧化酶处在不同细胞区域中。( )
4.在进行硝酸还原酶实验时,光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
5.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的。( )
6.在零度以下时,喜温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就是冷害。( )
7.有机物运输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
8.赤霉素可以诱导大麦种子糊粉层产生-淀粉酶。( )
9.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是无极性的。( )
10.根的生长部位有顶端分生组织,根没有顶端优势。( )
1.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低于地上部生长的最适温度。( )
2.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生长最快的温度,对健壮生长来说,也是最适宜的。( )
3.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
4.施肥增产原因是间接的,施肥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
5. 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高。( )
6.淀粉种子安全含水量应在15%~16%以下。( )
7.花粉管在雌蕊中的定向生长,是由于花粉管尖端朝着雌蕊中“向化物质”浓度递增方向延
伸的缘故。( )
8.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 )
9.如将穗剪去,则可观察到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和淀粉在叶片内的迅速累积。( )
10.在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可以提高抗旱性。( )
13.生产中将GA和ABA按比例混合喷施,效果好。( )
14.在生产上,可以将赤霉素、石灰硫磺合剂按比例混合施用,既经济又有效。( )
15.小麦品种冬性愈强,所需春化温度愈低,春化天数愈短,( )
16.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高。( )
五、简答题
1.试述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促使插枝生根;(2)阻止器官脱落;(3)促进结实防止落花落果;(4)促进菠萝开花;(5)促进黄瓜雌花分化;(6)延长种子,块茎的休眠。
2.果实成熟时产生呼吸跃变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呼吸跃变的原因:(1)随着果实发育,细胞内线粒体增多,呼吸活性增高;(2)产生了天然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刺激了呼吸活性的提高:(3)乙烯释放量增加,诱导抗氰呼吸加强。(4)糖酵解关键酶被活化,呼吸活性增强。
3.干种子中为什么没有光敏色素活性?
光敏色素Pfr型与Pr型之间的转变过程中包括光化反应和黑暗反应。光化反应局限于生色团,黑暗反应只有在含水条件下才能起反应,因此干种子中没有光敏色素反应。
4.光敏色素控制的生理反应有哪些?。
种子萌发,节间延长,小叶运动,花诱导,形态建成,叶脱落,性别表现,偏上性生长等。
5.肉质果实成熟时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果实变甜。 果实成熟后期,淀粉可以转变成为可溶性糖,使果实变甜。
(2)酸味减少。未成熟的果实中积累较多的有机酸。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有机酸含量下降,这是因为:①有的转变为糖;②有的作为呼吸底物氧化为CO2和H2O;③有些则被Ca2+、K+等所中和。
(3)涩味消失。果实成熟时,单宁可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单宁凝结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涩味消失。
(4)香味产生。主要是一些芳香族和脂肪族的酯,还有一些特殊的醛类,如桔子中柠檬醛可以产生香味。
(5)由硬变软。这与果肉细胞壁中层的果胶质水解为可溶性的果酸有关。
(6)色泽变艳。果皮由绿色变为黄色,是由干果皮中叶绿素逐渐破坏而失绿,类胡萝素仍存在,呈现黄色,或因花色素形成而呈现红色。
6.试述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促使插枝生根;(2)阻止器官脱落;(3)促进结实防止落花落果;(4)促进菠萝开花;(5)促进黄瓜雌花分化;(6)延长种子,块茎的休眠。
7.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1)水分在中午供给不上,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生理钟调控。
8.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增加光合面积:①合理密植;②改善株型。
(2)延长光合时间:①提高复种指数;②延长生育期 ③补充人工光照。
(3)提高光合速率:①增加田间CO2 浓度;②降低光呼吸。
9.蔗糖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缘由何在?
(1)蔗糖有很高的水溶性,有利于在筛管中运输。(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适于从源运输到库。(3)蔗糖具有很高的运输速率,可达 100cm /h。
10.简述水分的植物生理生态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
(3)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
(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一种良好溶剂;
(5)水分能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湿度、温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和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1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要具备哪些条件?
(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间接的。
12.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原因是一方面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气温也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另一方面是高山顶上因云雾较少,空气中灰尘较少,所以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上的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13.试述钙在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中的主要作用。
钙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如在花粉培养基中加入钙,花粉萌发率增加,钙结合于花粉管壁的果胶质中,增加管壁的强度,透性减少;因而促进花粉管伸长。钙还与花粉管的定向伸长有关。钙在金鱼草花器官中的分布呈一定的浓度梯度,柱头上最少,花柱中稍多,子房中较多,胚珠中最高。花粉管具有向钙离子浓度高的方向生长的特性,因而便产生了向胚珠方向的定向生长。钙还可以使花粉免受各种有害气体及各种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的伤害。钙可以作为各种阻抑剂的拮抗剂,如钙可以消除硼对花粉萌发的抑制作用。
14.膜脂与植物的抗冷性有何关系?
一般生物膜脂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膜脂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导致原生质停止流动,透性加大膜脂碳链越长固化温度越高;碳链长度相同时,不饱和键数越多,固化温度越低。即不饱和脂肪酸越多植物的抗冷性越强。
15.逆境对植物代谢有何影响?
(1)逆境导致水分胁迫,细胞脱水,膜系统受害,透性加大。
(2)光合速率下降,同化产物减少,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损伤,RuBPC等失活或变性。
(3)冰冻、高温、淹水时,呼吸速率逐渐下降,冷害、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病时呼吸显著升高。
(4)逆境导致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上升有关。
(5)组织内脱落酸含量迅速升高。
16植物的生理钟有何特征?
(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在稳恒条件下持续几个星期。
(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28小时之间。
(3)生物钟的时相可调。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
(4)生理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Q10为1.0~1.1。
17.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或淀粉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
18.气孔开闭机理的假说有哪些?请简述之。
(1)淀粉--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02,使保卫细胞pH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迫使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情况与上述相反,气孔关闭。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H+泵ATP酶,分解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并将H+分泌到细胞壁,同时将外面的K+吸收到细胞中来,Cl-也伴随着K+进入,以保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和,降低水势,气孔就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
(3)苹果酸生成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02被利用,pH值就上升,剩余的C0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HCO3-),淀粉通过糖酵解作用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PEP羧化酶作用下与HC0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可作为渗透物降低水势,气孔张开,反之关闭。
19.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有何影响?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如何?
病害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①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蔫或猝倒。②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③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④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
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①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②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③产主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合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④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体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