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本知识
第一章:病史采集
一:一般项目
姓名 性别 年龄 国籍 出生地(省,市,县) 民族 婚姻 职业 住址 工作单位 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 二:主诉
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或最明显的体征及其持续时间。确切的主诉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
主诉应突出重点力求简练,不能用疾病名称作为主诉,主诉还应与现病史一致,不能互有矛盾。持续时间是指首次症状或体征发现到就诊的时间,慢性疾病以数年或数月计算,急性起病以天,时,分计。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记叙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及演变,诊疗情
况等。
(一) 起病时间及发展情况,起病时间通常是指首次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起病形式可分为急起,慢起,或隐匿起病。
(二) 病因与诱因,指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外伤 中毒 感染等)和可能的诱因(气候变化 饮食失调 环境改变 情绪激动等)
(三) 主要症状特点,应包括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
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按其发生先后有层次的写出。上述询问有助于探索疾病所在的系统或器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四)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
新症状的出现,都可视为病情的发展与演变。病情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或是病情发生明显转变。
(五) 伴随症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是否同时出现其他症
状且与主要症状之间的联系,这些伴随症状常常是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故病人不管是否具有均应询问。
(六) 诊断及治疗经过:就诊前已接受其他医疗单位的诊疗措
施及结果,治疗方法及药物名称,剂量,疗程及疗效,有助于对患者入院后的诊疗参考。
(七) 病后饮食起居及一般情况的了解:包括精神,体力状态,
食欲,食量,大小便,发热及入睡情况。对全面估量患者的今后以及采取应有的诊疗措施是有意义的。
(八) 记述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与本次期病有
关的过去发病情况以及治疗经过。引用其他医院的诊断结果时,如无书面材料而所系根据患者本人所述,则应加用“”以示区别。
四:既往史
是记述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一) 过去健康状况
(二) 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
史
(三) 手术及外伤史
(四) 过敏史及特殊用药史
(五) 预防接种史
(六) 输血史
五:系统查询
系统查询本次发病前后的各个系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每个系统都应写出阳性症状,体征再写阳性症状,体征。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某个系统是否发生过疾病,以及这些已发生过的疾病与本次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 呼吸系统有无咳嗽、咳痰、咯血、痰量、颜色、气味等,
有无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二) 循环系统有无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有无咳嗽、
咯血、咳痰及水肿等。
(三) 消化系统有无咽炎疾病、嗳气、反酸、胀气、腹痛、腹
泻及大便颜色的改变、食欲改变、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有无黄染、体力体重改变等。
(四) 泌尿系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尿色变化、排
尿困难、有无腰痛、水肿及出血史。
(五) 造血系统有无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烦躁、记忆力
减退、心悸、异食症、皮肤粘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
瘀斑、血肿、淋巴结肿大等。
(六)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有无畏寒、发热、多汗、乏力、头疼、
视力障碍、心悸烦躁、多尿、多食、水肿、性欲改变等。
(七) 神经系统有无头痛、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意识障
碍、晕厥、痉挛、瘫痪、视力障碍、感觉及运动障碍、定向障碍、有无性格失常、有无情绪状态改变等。
(八) 运动系统有无肢体麻木、肌肉疼痛、痉挛瘫痪等、有无
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伤、骨折、关节脱位、先天性缺陷等。
六:个人史
(一) 社会经历: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区和居留时间、所居住
地有无地方病流行;受教育程度、经济生活和业余爱好。
(二) 职业及工作条件:包括工种、劳动环境,对有毒的工种
应询问接触时间及情况。
(三) 生活习惯及嗜好:包括起居生活卫生习惯、饮食规律,
烟酒嗜好摄入量和持续时间,是否嗜好其他麻醉毒品等。
(四) 治游史有无不洁性交史,有无淋病等性病史。
七:婚姻史
是否结婚,结婚年龄,爱人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有无离婚及婚次。
八:月经史
初潮年龄、经期及月经周期天数,经血量、色及有无痛
经、白带及气味,末次月经及闭经日期、绝经年龄,记
录格式正确。
九:生育史
孕次、生育次数、流产(人工或自然流产)难产、死产、
手术产、围产期感染及计划生育情况。
十: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状况,有无遗传病或与
患者类似病史,如已死亡,说明原因和时间。
玉华卫生院
2011.01.06
临床基础理论
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
1.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试述骨的基本结构
3.简述颈椎、胸椎和腰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
4.简述颅骨的组成
5新生儿颅有哪些特征
6.试述翼点的位置、组成和意义
7从体表如何确定棘突和肋骨的序数
8.简述肩关节的基本构成、辅助结构和运动方式及相关的骨骼肌
9试述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
10.试述膈肌的起止和作用
11.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12.哪些肌肉瘫痪可导致“翼状肩”“方形肩”“爪形手”“猿手”特征
13.试述三角肌、肱二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14.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15.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16.试述腭扁桃体的位置
17.唾液腺有哪几对?其导管开口于何处?
18什么是麦氏点?有何临床意义?
19.试述肝门和肝蒂
20.试述肝的外形分叶
21.试述胆管系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22.试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3.试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4.肾区是指什么部位?有何意义?
25什么叫膀胱三角?有何意义?
26试述输尿管的狭窄部在什么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27.列表说明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8试述男性输尿管的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二个弯曲
29输尿管可分为几部?
30.试述子宫的形态及分部
31.试述子宫的位置和毗邻
32.试述子宫的正常位置
33.何谓体循环和肺循环
34根据行程主动脉可分为几部
35.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是哪些
36.何谓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37在腹股沟中点下方摸到的搏动是什么动脉?其内侧有什么结构?其外侧有什么结构?
38从大隐静脉滴注葡萄糖,经过哪些途径到达肝细胞
39.输氧时,氧经过哪些途径到达大脑半球
40试述腹腔干的分支
41.下腔静脉的主要属支有哪些
42.试述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和重要属支
43.心壁的血液由什么动脉供给
44.。何谓心包和心包腔
45简述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和侧支循环途径
46试述脾的位置
47.试述眼球的组成
48.试述角膜的结构特点
49.简述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50.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哪些结构
51.试述房水的功能及其产生、循环途径和吸收
52.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53.试述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54.请按先后顺序写出是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55.何谓牵涉性痛和海德氏带
56简述小脑的形态结构及小脑扁桃体
57.大脑半球可分为几叶
58.何谓蛛网膜下腔
59试述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组成
6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玉华卫生院
2011.05.09
第二章 组织学与胚胎学
1.上皮细胞有何特点?分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结构域功能特点是什么?
2.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类型及其各类型的主要结构特点与分布
3.疏松结缔组织主要有哪些细胞?其相应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如何?
4.试述长骨的基本结构
5简述皮肤的基本结构
6简述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7.简述肝小叶的基本结构
8.简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9比较小肠和结肠的主要区别
10何谓胚泡植入?植入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如何?异位植入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生化机制是什么?
2.三羧酸循环有何重要的生理意义?
3.什么叫蚕豆病?
4.什么叫血糖?什么叫高血糖和低血糖?
5.什么叫分子病?
6.何谓高血脂血症?
7.接合胆红素与未接合胆红素有什么区别?
8.何谓黄疸?有哪些类型?
9.什么是基因、基因组、基因组学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10.什么是基因克隆
玉华卫生院
2011.09.06
第四章 生理学
一 绪论
1.什么是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实现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3.简述血液有哪些基本功能?
4简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5.简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
6.血液凝固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能延缓或促进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ABO血型的分型及意义。
8何谓生理性止血
9.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有哪些周期性变化
10.试述左心室泵血过程及机制
11.简述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
12试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13正常心电图包括哪些成分?有何生理意义
14.为什么房颤的危险性远小于室颤?
15.何谓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
16.何谓血压和动脉血压?
17.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及效应
18.简述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9.简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
20.50Kg体重的成年人急性失血400ml机体可通过何种代偿机制恢复血液的质和量?
21.胸内负压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2.什么叫消化?什么叫吸收?
23.急性胰腺炎时,学和尿中的淀粉酶为什么会升高?
24.何谓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测得有什么临床意义?
25哪些因素可影响体温的正常波动?
26.机体散热的方式有哪几种?
27.简述肾脏的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8.屈光不正主要有哪几种,说明各自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29.简述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30.何谓反射?
31.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的一般特性?
32.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33.为什么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34.肾上腺皮质可分泌哪些激素?
35.简述月经周期及其调节机制
玉华卫生院
2012.01.05
第五章 免疫学
临床基本知识
第一章:病史采集
一:一般项目
姓名 性别 年龄 国籍 出生地(省,市,县) 民族 婚姻 职业 住址 工作单位 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 二:主诉
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或最明显的体征及其持续时间。确切的主诉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
主诉应突出重点力求简练,不能用疾病名称作为主诉,主诉还应与现病史一致,不能互有矛盾。持续时间是指首次症状或体征发现到就诊的时间,慢性疾病以数年或数月计算,急性起病以天,时,分计。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记叙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及演变,诊疗情
况等。
(一) 起病时间及发展情况,起病时间通常是指首次出现症状的具体时间。起病形式可分为急起,慢起,或隐匿起病。
(二) 病因与诱因,指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外伤 中毒 感染等)和可能的诱因(气候变化 饮食失调 环境改变 情绪激动等)
(三) 主要症状特点,应包括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
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按其发生先后有层次的写出。上述询问有助于探索疾病所在的系统或器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四)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
新症状的出现,都可视为病情的发展与演变。病情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或是病情发生明显转变。
(五) 伴随症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是否同时出现其他症
状且与主要症状之间的联系,这些伴随症状常常是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故病人不管是否具有均应询问。
(六) 诊断及治疗经过:就诊前已接受其他医疗单位的诊疗措
施及结果,治疗方法及药物名称,剂量,疗程及疗效,有助于对患者入院后的诊疗参考。
(七) 病后饮食起居及一般情况的了解:包括精神,体力状态,
食欲,食量,大小便,发热及入睡情况。对全面估量患者的今后以及采取应有的诊疗措施是有意义的。
(八) 记述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与本次期病有
关的过去发病情况以及治疗经过。引用其他医院的诊断结果时,如无书面材料而所系根据患者本人所述,则应加用“”以示区别。
四:既往史
是记述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一) 过去健康状况
(二) 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急性慢性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
史
(三) 手术及外伤史
(四) 过敏史及特殊用药史
(五) 预防接种史
(六) 输血史
五:系统查询
系统查询本次发病前后的各个系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每个系统都应写出阳性症状,体征再写阳性症状,体征。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某个系统是否发生过疾病,以及这些已发生过的疾病与本次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 呼吸系统有无咳嗽、咳痰、咯血、痰量、颜色、气味等,
有无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二) 循环系统有无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有无咳嗽、
咯血、咳痰及水肿等。
(三) 消化系统有无咽炎疾病、嗳气、反酸、胀气、腹痛、腹
泻及大便颜色的改变、食欲改变、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有无黄染、体力体重改变等。
(四) 泌尿系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尿色变化、排
尿困难、有无腰痛、水肿及出血史。
(五) 造血系统有无乏力、头晕、眼花、耳鸣、烦躁、记忆力
减退、心悸、异食症、皮肤粘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
瘀斑、血肿、淋巴结肿大等。
(六)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有无畏寒、发热、多汗、乏力、头疼、
视力障碍、心悸烦躁、多尿、多食、水肿、性欲改变等。
(七) 神经系统有无头痛、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意识障
碍、晕厥、痉挛、瘫痪、视力障碍、感觉及运动障碍、定向障碍、有无性格失常、有无情绪状态改变等。
(八) 运动系统有无肢体麻木、肌肉疼痛、痉挛瘫痪等、有无
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伤、骨折、关节脱位、先天性缺陷等。
六:个人史
(一) 社会经历:包括出生地、居住地区和居留时间、所居住
地有无地方病流行;受教育程度、经济生活和业余爱好。
(二) 职业及工作条件:包括工种、劳动环境,对有毒的工种
应询问接触时间及情况。
(三) 生活习惯及嗜好:包括起居生活卫生习惯、饮食规律,
烟酒嗜好摄入量和持续时间,是否嗜好其他麻醉毒品等。
(四) 治游史有无不洁性交史,有无淋病等性病史。
七:婚姻史
是否结婚,结婚年龄,爱人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有无离婚及婚次。
八:月经史
初潮年龄、经期及月经周期天数,经血量、色及有无痛
经、白带及气味,末次月经及闭经日期、绝经年龄,记
录格式正确。
九:生育史
孕次、生育次数、流产(人工或自然流产)难产、死产、
手术产、围产期感染及计划生育情况。
十: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状况,有无遗传病或与
患者类似病史,如已死亡,说明原因和时间。
玉华卫生院
2011.01.06
临床基础理论
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
1.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试述骨的基本结构
3.简述颈椎、胸椎和腰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
4.简述颅骨的组成
5新生儿颅有哪些特征
6.试述翼点的位置、组成和意义
7从体表如何确定棘突和肋骨的序数
8.简述肩关节的基本构成、辅助结构和运动方式及相关的骨骼肌
9试述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
10.试述膈肌的起止和作用
11.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12.哪些肌肉瘫痪可导致“翼状肩”“方形肩”“爪形手”“猿手”特征
13.试述三角肌、肱二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14.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15.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16.试述腭扁桃体的位置
17.唾液腺有哪几对?其导管开口于何处?
18什么是麦氏点?有何临床意义?
19.试述肝门和肝蒂
20.试述肝的外形分叶
21.试述胆管系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
22.试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3.试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4.肾区是指什么部位?有何意义?
25什么叫膀胱三角?有何意义?
26试述输尿管的狭窄部在什么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27.列表说明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28试述男性输尿管的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二个弯曲
29输尿管可分为几部?
30.试述子宫的形态及分部
31.试述子宫的位置和毗邻
32.试述子宫的正常位置
33.何谓体循环和肺循环
34根据行程主动脉可分为几部
35.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是哪些
36.何谓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37在腹股沟中点下方摸到的搏动是什么动脉?其内侧有什么结构?其外侧有什么结构?
38从大隐静脉滴注葡萄糖,经过哪些途径到达肝细胞
39.输氧时,氧经过哪些途径到达大脑半球
40试述腹腔干的分支
41.下腔静脉的主要属支有哪些
42.试述门静脉的组成、特点和重要属支
43.心壁的血液由什么动脉供给
44.。何谓心包和心包腔
45简述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和侧支循环途径
46试述脾的位置
47.试述眼球的组成
48.试述角膜的结构特点
49.简述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50.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哪些结构
51.试述房水的功能及其产生、循环途径和吸收
52.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53.试述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54.请按先后顺序写出是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55.何谓牵涉性痛和海德氏带
56简述小脑的形态结构及小脑扁桃体
57.大脑半球可分为几叶
58.何谓蛛网膜下腔
59试述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组成
6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
玉华卫生院
2011.05.09
第二章 组织学与胚胎学
1.上皮细胞有何特点?分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结构域功能特点是什么?
2.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类型及其各类型的主要结构特点与分布
3.疏松结缔组织主要有哪些细胞?其相应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如何?
4.试述长骨的基本结构
5简述皮肤的基本结构
6简述淋巴结的基本结构
7.简述肝小叶的基本结构
8.简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9比较小肠和结肠的主要区别
10何谓胚泡植入?植入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如何?异位植入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生化机制是什么?
2.三羧酸循环有何重要的生理意义?
3.什么叫蚕豆病?
4.什么叫血糖?什么叫高血糖和低血糖?
5.什么叫分子病?
6.何谓高血脂血症?
7.接合胆红素与未接合胆红素有什么区别?
8.何谓黄疸?有哪些类型?
9.什么是基因、基因组、基因组学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10.什么是基因克隆
玉华卫生院
2011.09.06
第四章 生理学
一 绪论
1.什么是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实现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3.简述血液有哪些基本功能?
4简述血浆蛋白的种类及生理功能
5.简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
6.血液凝固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能延缓或促进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ABO血型的分型及意义。
8何谓生理性止血
9.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有哪些周期性变化
10.试述左心室泵血过程及机制
11.简述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
12试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13正常心电图包括哪些成分?有何生理意义
14.为什么房颤的危险性远小于室颤?
15.何谓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
16.何谓血压和动脉血压?
17.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及效应
18.简述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9.简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
20.50Kg体重的成年人急性失血400ml机体可通过何种代偿机制恢复血液的质和量?
21.胸内负压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2.什么叫消化?什么叫吸收?
23.急性胰腺炎时,学和尿中的淀粉酶为什么会升高?
24.何谓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测得有什么临床意义?
25哪些因素可影响体温的正常波动?
26.机体散热的方式有哪几种?
27.简述肾脏的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8.屈光不正主要有哪几种,说明各自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29.简述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30.何谓反射?
31.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的一般特性?
32.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33.为什么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34.肾上腺皮质可分泌哪些激素?
35.简述月经周期及其调节机制
玉华卫生院
2012.01.05
第五章 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