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追求人性之美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内容。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立足培养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在作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样,学生在参与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作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习主体 写作方法 作文细节 阅读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体现人文特色最鲜明的部分就是作文。   对目前盛行的“伪人文”作文应该引起警惕。正是书写性灵阶段的中学生,急功近利地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文人士大夫一次次置于“自蹈黄泉”“求生不得”“报国无门”的境地,作文结尾或轻描淡写或众口一词地称赞其气节。或云遮雾绕或华丽空洞地用其作品搪塞,作文只为分数不讲理想,只求完成不愿感悟。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鲁迅曾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文词华美,内容空洞,感悟虚假,长此以往,危害极大。   作文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体现,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立足课本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和人文熏陶,“授人以渔”,尤为重要。   一、学生参与拟题,尽显主体地位   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探索心理、当家做主的意识。那么何不让学生自主命题,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呢?得到心理满足,他们就会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写作了。因为在选题—交流—再选题的过程中,是学生的意志在起作用,老师不过是个组织者。如果学生成了拟题的主人,文题源自学生,是其心中所爱,自然就能唤起写作热情。   二、充分体验生活,追求人性之美   作文中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需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接受的文学作品,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产生对美的追求。   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是养心健身之宝;变幻万千的自然现象,则是训练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体验社会人文之美。学生有了这些自己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在写作时也就不难在文中流露“人”性之美。   三、加强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提升   叶圣陶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印象更深,用起来也更“随心所欲”。中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自己是评判者。所以每次作文写成后,首先让其自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第一个读者。老师明确提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评判,自我提升”的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站在读者、欣赏者、评判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文,无形中,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面对自己作文的语言、构思等,更能理性地审视,而对自己的长处或者弊端能更加关注。   学生亲自经历发现的过程,获得发现的兴奋感、成就感、不足感,这既能理性地评价自己的作文,又能培养个体的聪明才智,从而增强写作练笔的效果。没有亲身的揣摩、体会、反思,就很难对自己的作文有深刻认识,因为老师的评改有时和学生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在学生理性的揣摩之后,老师在尊重学生原有构思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这样,在师生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张扬作品个性,关注作文细节   现在的作文,它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人格世界。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写作训练中,应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露活泼的个性,让他们缘于“情”而作,为“个性”而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细节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多注意细节,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合理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情感体验。   五、搭建展示平台,尽显个人风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老师若能为学生的成功之作或成功之处搭建展示平台,适当宽容学生的写作质量,其成果便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赏识,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班级张挂优秀作文,打印作文小报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些作文不是很好,但只要在题目、构思、语言等方面有个性就可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或将其文题、语言片段、构思形式印在小报报缝,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读者,激发学生无限的创作欲望。   六、培养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做好课前和课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适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等。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读书指导活动和交流汇报活动等,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读书效率,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师生教学相长、平等对话、深入探讨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要整合课本人文资源,提高课堂有效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关注,让真善美跃然纸上,让人文光彩绽放于字里行间。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内容。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立足培养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在作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样,学生在参与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作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习主体 写作方法 作文细节 阅读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体现人文特色最鲜明的部分就是作文。   对目前盛行的“伪人文”作文应该引起警惕。正是书写性灵阶段的中学生,急功近利地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文人士大夫一次次置于“自蹈黄泉”“求生不得”“报国无门”的境地,作文结尾或轻描淡写或众口一词地称赞其气节。或云遮雾绕或华丽空洞地用其作品搪塞,作文只为分数不讲理想,只求完成不愿感悟。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鲁迅曾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文词华美,内容空洞,感悟虚假,长此以往,危害极大。   作文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体现,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起到引导作用,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应立足课本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和人文熏陶,“授人以渔”,尤为重要。   一、学生参与拟题,尽显主体地位   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探索心理、当家做主的意识。那么何不让学生自主命题,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呢?得到心理满足,他们就会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写作了。因为在选题—交流—再选题的过程中,是学生的意志在起作用,老师不过是个组织者。如果学生成了拟题的主人,文题源自学生,是其心中所爱,自然就能唤起写作热情。   二、充分体验生活,追求人性之美   作文中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需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接受的文学作品,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产生对美的追求。   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是养心健身之宝;变幻万千的自然现象,则是训练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手段。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体验社会人文之美。学生有了这些自己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在写作时也就不难在文中流露“人”性之美。   三、加强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提升   叶圣陶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印象更深,用起来也更“随心所欲”。中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自己是评判者。所以每次作文写成后,首先让其自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第一个读者。老师明确提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评判,自我提升”的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站在读者、欣赏者、评判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文,无形中,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面对自己作文的语言、构思等,更能理性地审视,而对自己的长处或者弊端能更加关注。   学生亲自经历发现的过程,获得发现的兴奋感、成就感、不足感,这既能理性地评价自己的作文,又能培养个体的聪明才智,从而增强写作练笔的效果。没有亲身的揣摩、体会、反思,就很难对自己的作文有深刻认识,因为老师的评改有时和学生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在学生理性的揣摩之后,老师在尊重学生原有构思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这样,在师生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张扬作品个性,关注作文细节   现在的作文,它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人格世界。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写作训练中,应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露活泼的个性,让他们缘于“情”而作,为“个性”而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细节方面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多注意细节,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感悟、对生命的感悟。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合理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情感体验。   五、搭建展示平台,尽显个人风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老师若能为学生的成功之作或成功之处搭建展示平台,适当宽容学生的写作质量,其成果便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赏识,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在班级张挂优秀作文,打印作文小报等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有些作文不是很好,但只要在题目、构思、语言等方面有个性就可将其姓名写在黑板上,或将其文题、语言片段、构思形式印在小报报缝,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读者,激发学生无限的创作欲望。   六、培养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应做好课前和课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适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等。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读书指导活动和交流汇报活动等,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后,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读书效率,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师生教学相长、平等对话、深入探讨的结果。在作文教学中,要整合课本人文资源,提高课堂有效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和生存环境的关注,让真善美跃然纸上,让人文光彩绽放于字里行间。


相关内容

  • 学会欣赏学会作文
  •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作为一名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者,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给一代青年是使命在肩,工作使然.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在点滴的人生行进中,我同我的学生一起,感受并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特整理出一节作文课教案,展示 ...

  • [美丽的规则]教学设计
  • <美丽的规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 ...

  • 人性之美作文
  • 人性之美作文(一) 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花,美的景,美的服饰,美的心灵--美,在我们中间. 星期二早晨,班主任走进教室,兴奋地对同学们说:"现在有一批外语资料,愿意订的同学明天带10元钱来."老师又说:"不愿意订的,请举手." 这时,教室后排有一只小手微微抖动 ...

  • 6记下你心中的美
  • 课题:记下你心中的美 课型:新授课 执笔:谢文香 备课组:初三备课组 审核人: 时间: ⊙总体构思 引导学生选取给自己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进行构思.设法激起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意识,充分调动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行确立写作的题材.体裁.内容.范围,并自拟题目,列出提纲,写出一篇有真 ...

  • 8.5培育高尚情感
  • <培育高尚情感>教案 沙湾区踏水中学 任晓霞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人的高尚情感对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明白道德和美感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 能力目 ...

  • 生态作文:让习作渲染儿童的生命色彩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作文:让习作渲染儿童的生命色彩 作者:史天一 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3年第10期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种种弊端,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蒙上了一层"作文难,难 ...

  • 2015最新 边城 说课稿 高中语文
  • <边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是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的沈从文先生,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在<边城>里,通过湘 ...

  • 八下教学计划
  •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李建军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 ...

  •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
  •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专版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主办 2008年4月(第八期) 总编:蒋俊兴 主编:夏敏 郭小磊 责任编辑:周春燕 陆晓扬 庞烨铃 我 们 的 足 迹 课题名称 负责人 郭小磊 朱丽红 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组 员 陈凌云 张 梅 沈 岚 章春燕 严建红 赵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