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8方面推定"污染环境犯罪主观故意"

文/  薛培  李飞

污染环境犯罪要求行为人对其环境污染行为的性质至少要有概括性故意。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行为人主观是否明知难以准确认定,这往往造成污染环境犯罪证据运用难、案件认定难。事实上,在污染环境犯罪中,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要求只是“概括的明知”,即行为人只要对涉案的犯罪对象可能属于污染物并具有危害性具有概括性认识,就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至于物品的具体种类及名称,一般不影响司法机关对其行为的定性。这就为在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适用“推定”这一方式来证明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创造了条件。

推定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客观实际情况,对犯罪嫌疑人的明知、故意、目的等作出判定,进而概括性地推导出行为人的主观明知状态。笔者认为,对于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公安机关在环保部门配合下,于犯罪嫌疑人污染物生产、排放、倾倒及处置场所、运输工具或住所等处查获了可疑物品、材料或痕迹后,有权要求犯罪嫌疑人对此作出解释,在犯罪嫌疑人不愿意或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即可推定其对持有物品的性质具有概括的认识。在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办理中,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形,行为人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或无其他证据证明行为人确实不知情,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具有明知的故意:一是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其他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发现后依然放任污染物排放的。二是根据其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必然会产生污染物,但没有处理、净化设备,或者虽然有这些设备但没有开启的。三是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其他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在故障发生后的合理时限内未处置的。四是上家、下家涉嫌共同犯罪,上家知道下家未经过环保部门审批,无资质处理污染物、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过经营许可证范围,且支付的处置费用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上是否认识到其排放、倾倒、处置的物质为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有毒物质”,并非认定构成污染环境罪的必要条件。只要行为人根据其经验,或者依据一定的事实,比如该物质的特性、物质的来源、购买的价格或者交易过程、运输或者倾倒、堆放、弃置的时间、线路、地点等,认识到或者足以认识到该物质可能具有毒害性,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具有污染环境的犯罪故意。五是在环保部门和警方实施检查过程中,行为人丢弃、掩藏、毁灭相关物品,后证实被丢弃、掩藏、毁灭物品属于行为人所有,并且被丢弃、掩藏、毁灭的物品属于或者其中藏有污染物及其衍生物品的。六是行为人存在伪造证件、文件、票据、免税证明等有意隐瞒污染物来源、去向真实信息的行为,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刻意隐瞒污染物的来龙去脉、同行客户关系等信息的行为,并且在其生产、排放、倾倒及处置场所、运输车辆、住所内查获污染物的。七是行为人不按照正常路线运输污染物,其行动路线有明显绕开监管区、检查点、监控探头等特征,并在其运输车辆上查获污染物的。八是行为人曾经因生产、排放、倾倒污染物被行政处罚的。此类行为人被查获时,往往会找出各种理由否认其主观上的明知。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其被行政处罚的前科材料,结合全案的其他证据运用推定的方式予以认定。当然,由于推定结论并不是用证据证明了的事实,有可能出现错误,因此在适用时必须慎重。

(来源:检察日报    原标题为;从八方面推定污染环境犯罪主观故意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文/  薛培  李飞

污染环境犯罪要求行为人对其环境污染行为的性质至少要有概括性故意。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行为人主观是否明知难以准确认定,这往往造成污染环境犯罪证据运用难、案件认定难。事实上,在污染环境犯罪中,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要求只是“概括的明知”,即行为人只要对涉案的犯罪对象可能属于污染物并具有危害性具有概括性认识,就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至于物品的具体种类及名称,一般不影响司法机关对其行为的定性。这就为在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适用“推定”这一方式来证明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创造了条件。

推定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客观实际情况,对犯罪嫌疑人的明知、故意、目的等作出判定,进而概括性地推导出行为人的主观明知状态。笔者认为,对于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公安机关在环保部门配合下,于犯罪嫌疑人污染物生产、排放、倾倒及处置场所、运输工具或住所等处查获了可疑物品、材料或痕迹后,有权要求犯罪嫌疑人对此作出解释,在犯罪嫌疑人不愿意或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即可推定其对持有物品的性质具有概括的认识。在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办理中,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形,行为人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或无其他证据证明行为人确实不知情,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对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具有明知的故意:一是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其他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发现后依然放任污染物排放的。二是根据其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必然会产生污染物,但没有处理、净化设备,或者虽然有这些设备但没有开启的。三是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其他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在故障发生后的合理时限内未处置的。四是上家、下家涉嫌共同犯罪,上家知道下家未经过环保部门审批,无资质处理污染物、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过经营许可证范围,且支付的处置费用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上是否认识到其排放、倾倒、处置的物质为司法解释中规定的“有毒物质”,并非认定构成污染环境罪的必要条件。只要行为人根据其经验,或者依据一定的事实,比如该物质的特性、物质的来源、购买的价格或者交易过程、运输或者倾倒、堆放、弃置的时间、线路、地点等,认识到或者足以认识到该物质可能具有毒害性,就可以认定其主观上具有污染环境的犯罪故意。五是在环保部门和警方实施检查过程中,行为人丢弃、掩藏、毁灭相关物品,后证实被丢弃、掩藏、毁灭物品属于行为人所有,并且被丢弃、掩藏、毁灭的物品属于或者其中藏有污染物及其衍生物品的。六是行为人存在伪造证件、文件、票据、免税证明等有意隐瞒污染物来源、去向真实信息的行为,或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刻意隐瞒污染物的来龙去脉、同行客户关系等信息的行为,并且在其生产、排放、倾倒及处置场所、运输车辆、住所内查获污染物的。七是行为人不按照正常路线运输污染物,其行动路线有明显绕开监管区、检查点、监控探头等特征,并在其运输车辆上查获污染物的。八是行为人曾经因生产、排放、倾倒污染物被行政处罚的。此类行为人被查获时,往往会找出各种理由否认其主观上的明知。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其被行政处罚的前科材料,结合全案的其他证据运用推定的方式予以认定。当然,由于推定结论并不是用证据证明了的事实,有可能出现错误,因此在适用时必须慎重。

(来源:检察日报    原标题为;从八方面推定污染环境犯罪主观故意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内容

  •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目录 摘要 引言-------------------------1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述评--------2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观点概述-------2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诸观点评析------2 二.本罪主观方面:排除故意--------------3 ...

  •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修改问题探讨
  • 作者:孟庆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51(2009)04-0009-06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罪名修改问题 在刑法学界,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罪名修改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一种罪名说,认为完善重 ...

  • 我国刑法中"明知"的含义和认定
  • [内容提要]"明知"是我国刑事立法普遍运用的表述犯罪主观要素的术语,也是长期困扰刑事司法实践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刑法学界对于"明知"的内涵也存在重大的认识分歧.在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中,"明知"的规定存在着混搭使用.表述模式的级次混乱.含义不 ...

  • 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二) 清华大学 张明楷
  • 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二) 清华大学 张明楷 2009-12-02 17:45阅读:2,805 四.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之三:认识到所盗窃的可能是数额较大的财物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除多次盗窃以外,只有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成立盗窃罪.于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否要求行为人认识到 ...

  • 论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吴汉东)
  • 论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吴汉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上传时间:2004-2-9 在现代社会中,损害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这些损失,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由受害人自己承受,或者由社会救济加以补偿.但是,损害如果是由不法侵权行为造成时,其责任应归之于行为人或者与行为人有关的第三人.侵权法的目的,就在 ...

  • 论严格责任和无过失责任归责原则的区别_何全民
  • DOI: 10. 14154 /j. cnki .qss. 2006. 01. 036 2006年第 1期 No. 1, 2006 青海社会科学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2006年 1月 January, 2006 论严格责任和无过失责任归责原则的区别 何全民 [摘要] 过错 ...

  • 对犯罪故意认识内容的社会危害性之理性思辨
  • 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问题历来是刑法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基本分歧之一.自从构成要件理论在各国基本得到确立以后,对于将实行行为.构成要件结果及其因果关系,行为的主体.客体.状况等作为故意的认识内容一般均不再有疑义.然而,对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在犯罪故意中是否必要,在苏维埃刑法理论和 ...

  • 第二章1归责原则
  •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本章解读] 本法第6条和第7条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对可归责于侵权责任人的事由的抽象概括.可归责于侵权责任人的事由包括侵权人的故意或过失.法律的特别规定(如行为的危险性)以及侵权责任人与损害行为(或"举动")实施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如监护 ...

  • 侵权责任法课件
  • 第二讲 侵权法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保险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联系:有些严重的侵权行为可构成犯罪,但犯罪行为不一定都是侵权行为 区别: 刑事犯罪是罪刑法定,侵权责任适用类推 伤了司机陈金宝后,周洁驾车载着乘客逃离现场.在附近居民群众帮助下,公安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