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认识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技工院校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开发了一体化课程,并且在一批技工院校进行试点,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曾经在学校的安排下去北京、西安学习和观摩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本文就一体化课程模式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一体化课程模式是中职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形势所需

  技能人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技能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这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几年由于学生生源减少,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受到挑战。为了提高就业质量,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从2009年开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到现在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一体化课程方案和相关的课程标准,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办公室主办了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一体化课程师资培训班,以技工院校“一体化”专业骨干教师为对象,并要求在各技工院校逐步实施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自提出以来,很多学校在进行实践。很多人认为只要将理论和实操的教学场地简单地放在一起就叫一体化教学。虽然这种形式对于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培养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

  现在提倡的一体化课程模式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它必须以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以前,在笔者的认识里,教师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就足够了。现在笔者明白了,对于学生来说,专业之外的能力,例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也是关键能力。专业知识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可以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属于基本生活能力。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可以让他们适应更多的工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以前过多注重专业知识的旧观念。

  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来进行,尽可能包括相关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在方式上以学生�橹魈澹�拓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采用引导式的问题进行教学;在形式上采取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从旁进行辅导和引导。

  因此在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学目标上也和传统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学目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检查。以前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掌握什么知识,了解什么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现在,教师们写教学目标都要求可以检测,能够直观地看到,比如要求学生会叙述原理,或绘制图纸,或编写程序,或制作一个工件等。此外,社会能力也不是只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形式,训练他们的交流沟通合作能力。当然,一体化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教师懂得工厂的加工零件、加工流程和生产过程,制定合理可行的典型任务。此外,笔者编写的一体化教材,也不是单纯的内容变换,而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方法都要配套。这样,一体化教学才能有好的效果。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封闭在学校,要与企业有联系、有沟通。

  三、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开展需要诸多条件

  一体化课程模式固然有好多优点,但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可能需要创设以下条件。

  第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第二,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讨论和教师讲课的场地,并配备多媒体,还要有可以实习的设备。

  第三,一批能够胜任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师。

  第四,每个专业都要有一套课程标准,包括教学方案、工作页制定、进度计划、教案等材料。

  第五,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课程模式改革是时代的需求,是技工学校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的开展还面临对教材、教师、学生、场地等的诸多要求。因此,中职教育的老师和领导任重而道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师们只要抱着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灵活合适的教学方法,技校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好。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技工院校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开发了一体化课程,并且在一批技工院校进行试点,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曾经在学校的安排下去北京、西安学习和观摩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本文就一体化课程模式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一体化课程模式是中职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形势所需

  技能人才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技能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这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几年由于学生生源减少,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受到挑战。为了提高就业质量,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从2009年开始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到现在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一体化课程方案和相关的课程标准,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办公室主办了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一体化课程师资培训班,以技工院校“一体化”专业骨干教师为对象,并要求在各技工院校逐步实施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自提出以来,很多学校在进行实践。很多人认为只要将理论和实操的教学场地简单地放在一起就叫一体化教学。虽然这种形式对于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二、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培养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

  现在提倡的一体化课程模式是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它必须以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以前,在笔者的认识里,教师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就足够了。现在笔者明白了,对于学生来说,专业之外的能力,例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也是关键能力。专业知识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可以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属于基本生活能力。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可以让他们适应更多的工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以前过多注重专业知识的旧观念。

  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来进行,尽可能包括相关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在方式上以学生�橹魈澹�拓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采用引导式的问题进行教学;在形式上采取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从旁进行辅导和引导。

  因此在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学目标上也和传统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学目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检查。以前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掌握什么知识,了解什么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现在,教师们写教学目标都要求可以检测,能够直观地看到,比如要求学生会叙述原理,或绘制图纸,或编写程序,或制作一个工件等。此外,社会能力也不是只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形式,训练他们的交流沟通合作能力。当然,一体化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教师懂得工厂的加工零件、加工流程和生产过程,制定合理可行的典型任务。此外,笔者编写的一体化教材,也不是单纯的内容变换,而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方法都要配套。这样,一体化教学才能有好的效果。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封闭在学校,要与企业有联系、有沟通。

  三、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开展需要诸多条件

  一体化课程模式固然有好多优点,但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可能需要创设以下条件。

  第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第二,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讨论和教师讲课的场地,并配备多媒体,还要有可以实习的设备。

  第三,一批能够胜任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师。

  第四,每个专业都要有一套课程标准,包括教学方案、工作页制定、进度计划、教案等材料。

  第五,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课程模式改革是时代的需求,是技工学校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的开展还面临对教材、教师、学生、场地等的诸多要求。因此,中职教育的老师和领导任重而道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师们只要抱着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灵活合适的教学方法,技校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好。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内容

  • [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 [摘 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

  •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 摘要:根据企业配送中心职业岗位要求,梳理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构建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模式,从而明确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配送中心:岗位职责: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

  • "三个三"读懂一体化课程模式
  • "三个三"读懂一体化课程模式 一体化课程模式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学习领域为课程脉络,以项目课程.学科课程等多种课程形式为补充,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发展性评价为教学评价方式,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学习规律,整合融通 ...

  •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教学一体化方案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特依据<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教学大纲,按照有利于学生自学.教师助学与知识形成评价的原则,制订本课程的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 [摘要]文章阐述了以科研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营造良好的科研教学环境,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科研引导课程工程实践环节等举措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培养优秀综合素质工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科研创新 [作者简介]郑向华(19 ...

  • 专题 | 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的探索
  • 长期以来,教师培养实践性不足.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是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大学化教师教育为主导的培养模式,在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以及教师教育者队伍等多方面缺乏实践性,如高等教育机构为师范生提供理论课程,这些理论课程常常脱离一线教学实践:课程学习方式以学科体系的书本学习 ...

  •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 综述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陈志刚 吴媛萍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99 摘要: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大学体育不仅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将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对于促进学生身 ...

  • 中澳中高职衔接之我见
  • 摘要:中国与澳大利亚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各有特点.对中澳中高职衔接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澳大利亚中高职衔,从而更有效地借鉴其经验,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 :澳大利亚:中等职教:高等职教:衔接 一 中澳两国在中高职衔接上有着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衔 ...

  • 推进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 [摘 要]素质教育提出多年了,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仍然比较缓慢.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努力把素质教育的理论课程化,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环境,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