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出师表》比较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衹:( 只是 ) 2、食.马者:( 通“饲”,喂 ) 3、外见.:( 通“现”,表现,表露 ) 4、且:( 犹,尚且 ) 5、策:( 用鞭子打马 ) 6、尽其材:( 通“才”,才能 ) 7、道:( 正确的方法 ) 8、临:( 面对 ) 9、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0、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11、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 12、驱驰:( 奔走效劳 ) 13、尔来:( 那时以来 ) 二、翻译句子。
1、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在乱世事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所以衰败的原因。 三、一词多义。
1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 2有千里之能:( 的 ) 3、 (因为) 贞良死节之臣:( 的 )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叹息痛恨于桓、灵:( 对于 ) 之亲之信之:( 代词,他们 ) 以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马之千里者: 遂许先帝以驱驰( )
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 )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他 ) 四、内容理解。
1、在《出师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 。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 “感激”之情 和“兴复汉室” 的决心。
2、从内容上看,两文相同的是都谈到了人才的有关问题;不同的是《马说》所谈的是统治者对人才的 埋没 和摧残;《出师表》所谈的是恳切地希望后主刘禅 信任和重用人才 。
3、两篇文章都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但从写法上看,《马说》用 寄托了作者 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心情;《出师表》(选文部分)则 寓情于议 ,表达了他 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的心愿。 五、迁移拓展。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侫”的建议为何最为重要?
答: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人,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能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里”,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2、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俗语各一个。 答:
《马说》《出师表》比较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衹:( 只是 ) 2、食.马者:( 通“饲”,喂 ) 3、外见.:( 通“现”,表现,表露 ) 4、且:( 犹,尚且 ) 5、策:( 用鞭子打马 ) 6、尽其材:( 通“才”,才能 ) 7、道:( 正确的方法 ) 8、临:( 面对 ) 9、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0、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11、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 12、驱驰:( 奔走效劳 ) 13、尔来:( 那时以来 ) 二、翻译句子。
1、衹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在乱世事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所以衰败的原因。 三、一词多义。
1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 2有千里之能:( 的 ) 3、 (因为) 贞良死节之臣:( 的 )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叹息痛恨于桓、灵:( 对于 ) 之亲之信之:( 代词,他们 ) 以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马之千里者: 遂许先帝以驱驰( )
苟全性命于乱世:( 在 )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他 ) 四、内容理解。
1、在《出师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 。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 “感激”之情 和“兴复汉室” 的决心。
2、从内容上看,两文相同的是都谈到了人才的有关问题;不同的是《马说》所谈的是统治者对人才的 埋没 和摧残;《出师表》所谈的是恳切地希望后主刘禅 信任和重用人才 。
3、两篇文章都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但从写法上看,《马说》用 寄托了作者 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心情;《出师表》(选文部分)则 寓情于议 ,表达了他 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的心愿。 五、迁移拓展。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远侫”的建议为何最为重要?
答: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人,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能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里”,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2、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俗语各一个。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