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李桂兰,郭
彦.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0(2):7—9.
——7一
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综述
李桂兰,郭彦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就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作用,可能的调节机制,以及连接自噬和程序性死亡信号通路之间交互对话可能的介质等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细胞自噬;程序性死亡;超敏反应;促死亡信号;信号通路交互对话介质中图分类号:Q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2—0007—02
Pro与细菌效应蛋白AvrPto共表达。或者et9与AvO共表达口1,或者使植物感染非寄主病原菌突变体PtoDC3000【4J.在
ATG6/Beclin
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结构的共同机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植物程序性死亡(progranimed
cell
J基因沉默的植物中都表现出HR—PCD失去控
death,PCD)主要包括发育过程中的
death,HR—PCD)以及衰老相
制,说明ATG6不仅能够限制病毒诱导的HR—PCD传播,而且能够限制细菌、真菌及一般诱导因素诱导的HR—PCD的扩散。除了ATG6/BeclinJ,其他的自噬基因包括VPS34/P13K、ATG3和ATG7等对将HR—PCD限制在感染位点也是必需的。这些结果表明,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细胞自噬通过阻止未受感染组织的死亡来维持植物的生存¨l。
在对烟草的研究中还发现,ATG6/BeclinJ沉默的烟草受到TMV感染引起HR—PCD失控。蔓延到未受感染的正常组织;但是1MV却仍然局限于最初的感染部位,未感染部位没检测到TMV,并且感染部位TMV数量增加,表明未感染组织的死亡并不是由于TMV迁移。同时还表明ATG基因不仅能
PCD、植物防御反应过程中的超敏反应程序性死亡(hypersen—
sitiveresponseprogrammedcell
关的PCD。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饥饿及衰老的过程中细胞自噬具有确定的作用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中,都会诱导自噬活动的发生,细胞自噬在植物衰老过程中通过降解细胞自身的成分维持衰老细胞的生存,在病原菌诱导的HR—PCD过程中,可能通过自噬作用于促进死亡的信号分子,将细胞死亡控制在受到感染的组织局部,有效地控制HR向正常健康组织的蔓延p。J。本文主要就细胞自噬对HR—PCD的控制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合阐述。1细胞自噬对HR—PCD的控制
HR—PCD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以感染部位细胞快速死亡为特征。超敏反应相关的局限性PCD,是植物成功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反应过程。在病原菌诱导的HR—PCD过程中,只有把细胞的PCD限制在感染部位,才能起到对植物的保护作用。很显然植物体形成了精确阻止HR—PCD引起的损伤向正常组织传播的机制,目前,对于这种限制机制的了解还非常少。最近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对HR—PCD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的Uu等口’在对HR—PCD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具有Ⅳ抗性烟草的BeclinJ基因,酵母自噬相关基因ATG6/BeclinJ的同源基因,被诱导发生沉默后,烟草受到xr妊v(tobacco
mosaic
限制HR—PCD的蔓延,而且还能抑制病毒复制p
2细胞自噬对HR—PCD可能的控制机制
2.1
o。
细胞自噬对促进死亡信号分子及其来源的作用
植物细胞抗性受体与病原菌效应蛋白识别,在病原菌感
染的部位诱导产生HR—PCD。研究表明,在HR—PCD发生之前,在细胞中首先诱导生成一些能够扩散的小分子物质,包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NO、SA、JA、Ca“等,
这些物质被认为是诱导HR—PCD发生的信号分子,或者说
是HR—PCD过程中的促进死亡信号分子(Pro—PCD)[6j。
bu等的研究表明,不能发生自噬的植物,HR—PCD的失
控不是由于TMV的迁移,因此有人推测HR—PCD的失控是
virus,TMV)感染引发的HR—
由于Pro—PCD信号分子的扩散引起的,细胞自噬缺陷的植物细胞不能降解Pro—PCD信号,或者不能作用于产生这些信号的来源,从而不能对Pro—PCD信号进行控制而引起HR—PCD失控。
ROS是植物防御过程诱导HR—PCD非常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可以诱导邻近组织的防卫反应。对类病变坏死突变体lsdl的研究发现,在HR—PCD之前,首先诱导产生ROS。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具有清除植物防御过程中诱导产生的ROS的作用。AtATG6基因剔除的植物表现出氧化应激,诱导包括氧化酶、氧化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基因表达增加,这些植物还表现出PRl、EDSI、SENl等基因表达的大量增加,表明在不能发生自噬的细胞中,失控的ROS足以诱导发生PcD…。
PCD失去控制,蔓延到未受病毒感染的正常组织。在酵母自噬体形成的过程中,ATG6/Beclin1和VPs34/P13K形成复合物,定位于前自噬泡结构,对于自噬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中ATG6/Beclin一1具有同样的作用…,ATG6/
Beclin
J沉默使受感染部位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不能发生细
胞自噬。同时。他们还观察到ATG6/BeclinJ对其他抗性基因诱导的HR—PCD也具有限制作用,研究表明番茄抗性基因
收稿日期:2009—06—23
作者简介:李桂兰(1969一),女,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从事细胞生
物学教学与研究。E—mail:liguihm@1cu.edu.cn。
万方数据
一8一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不能作用于独立存在的H:0:和NO等小分子物质,使其降解或被扣押,而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抑制这些信号的活动。比如,自噬可以作用于与这些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或者与信号产生或传播有关的蛋白质。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可以观察到拟南芥中氧化蛋白的降解;而缺乏自噬作用会导致组成型氧化应激反应怕1。
细胞自噬对HR—PCD调节的另一种可能机制是通过自噬作用于产生促进死亡信号的来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叶绿体在ETI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叶绿体可能是植物细胞ROS及信号分子sA、JA的主要来源。含有叶绿体Rubisco成分、由叶绿体膜包围的小体RCBs(rubiseo
containing
bodies)在衰老的过程中在植物液泡中聚集,而在ATG5剔除不能发生自噬的植物中不能观察到这种聚集现象悼J。而且,作用于叶绿体的OsRed与ATG8共同定位于自噬小体上。最近的研究发现,在ETI过程中观察到了ATG8阳性的小体作用于叶绿体归“…。提示在HR—PCD过程中,可能通过细胞自噬作用于叶绿体,参与对HR—PCD过程的调控。
2.2细胞自噬与程序性死亡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对话”中可能具有介导作用的信号蛋白
2.2.1液泡加工酶(vacuolar—processingenzymes,VPEs)近期的研究发现,VPEs在HR—PCD中起决定作用¨“。VPEs在液泡介导的TMV感染的烟草叶片细胞死亡中表现出类caspase—l活性;而在VPEs基因发生沉默的烟草植株中,受TMV感染的叶片上没有可见的损伤,并且类caspase—l活性的减少量正比于VPEs的减少量。VPEs在超敏反应开始时迅速出现,而在可见损伤出现前表达减弱,说明VPEs是HR早期过程中所必需的。同时,在拟南芥VPE无义突变株中,VPE和类caspage一1都不表现活性。
VPE前体通过向液泡转移进行加工的过程,与酵母细胞质至液泡转运途径(cytoplasm—to—vacuoletransport,CVT)对酶的加工过程非常相似,在CVT途径中,需要一些自噬途径的成分参与,其中包括ATG6/Beclin1¨“。虽然植物中没有关于cVT途径的描述,然而,ATG6/Beclin1有助于VPE的降解¨“,因此ATC,6/Beclin,基因沉默有可能使VPE含量增加,从而引起HR—PCD失控,或者ATG6/Bechn1有助于启动HR—PCD的VPE的加工和成熟,但是却阻止PCD通过VPE非依赖的途径进行蔓延。毫无疑问,检测BeclinJ沉默的植物中VPEs的水平及其加工过程,将有助于了解自噬通过作用于VPEs调节PCD的可能性。
2.2.2蛋白激酶B在植物中的同源基因产物Adi3(AvrPto—
dependentPto—interactingprotein
3)
在哺乳动物中,自噬受
到2种不同的磷脂酰肌醇3一激酶的调节,VPS34/Class
III
PBK与Beclin1结合形成复合物,是自噬激活所必需的,而
ClassI
P13K可能通过激活3一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一1
(3一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kinase1,PDKl),进而激活
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PKB)对自噬具有抑制作用。
PDKI通过与3,4,5一三磷酸磷脂酰肌醇(IP3)作用激活相邻
的PKB分子¨2.“J。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哺乳动物相似,番茄PKB的同源基因Adi3能被番茄PDKI磷酸化,Adi3和PDKI基因沉默的植物在没有病原菌感染的情况下能引起局部细胞死亡,说明二
万方数据
者对PCD可能具有负调控作用”“。在Liu等的研究中,植物
ClassIII
PBK对将HR—PCD限制在感染位点具有重要的作
用。在植物中,没有Class
I
PIJK及由其产生的IP3,那么
Adi3和PDKI是如何被激活的?一种可能就是通过与Class
III
PBK的产物3一磷酸磷脂酰肌醇(P13P)结合被激活。事
实上,拟南芥PDKl在体外优先结合PDP而不是IP3【l“。那么,在植物中Adi3和PDKI的作用是抑制自噬吗?Class
IH
PBK在植物中的作用与在动物中的作用相反吗?对这种相反作用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Class
III
PBK必须与Beclinl结
合形成对白噬具有正调控作用的复合物,按照这种说法,PBK与Beclinl的相互作用能阻止PBK的活性;然而,当PBK不能与其结合时,那么有活性的PBK的产物就会抑制自噬活动。
2.2.3
神经酰胺分子在动物中,神经酰胺通过刺激Bee-
linl的表达和参与PKB的激活而控制细胞的自噬…1。与在哺乳动物中一样,C2一神经酰胺能诱导拟南芥细胞和原生质体发生PCD,拟南芥神经酰胺激酶基因acd5(accelerated
cell
death5)突变显示假单胞菌感染后发生急性细胞死亡u“”o。
用非磷酸化的神经酰胺处理acd5突变的原生质体能诱导PCD,而磷酸化的神经酰胺抑制PCD¨…。因为动物细胞的自噬是由神经酰胺激活的,因此检测非磷酸化神经酰胺积累的acd5突变植物中细胞的自噬活动是否受到影响将具有一定的意义。3展望
控制病原菌感染诱导的HR—PCD能够有效防御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因此了解HR—PCD的调控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通过作用于Pro—PCD信号分子及其来源,具有阻止HR—PCD的作用,同时自噬对PCD的调节作用也使人们认识到连接自噬和PCD信号通路之间交互对话介质,在二者之间的调节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了解HR—PCD过程中未知的Pro—PCD信号分子以及自噬是否对其具有抑制作用,了解免疫反应过程中诱导或者调节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了解连接自噬和PCD信号通路之间交互对话的介质等,都将有助于对HR—PCD调控机制的研究。参考文献:
[1]XieZ,KlionskyDJ.Autophagosomeformation:colemachineryand
adaptations[J].NatCell
Bid,2007,9:1102—1109.
[2]BasshamDC,LaporteM,ManyF,et且I.Autophagyindevelopment
and
st嬲responses
of
plants[J].Au£0phagy,2006,2(1):2一11.
[3]uuY,SchiffM,CzymmekK,eta1.Autophagym舒llate8programmed
celldeathduringtheplantinnate
immune
response[J].CeU,2005,
121:567—577.
[4]PatelS,Dinesh—KumarSP.Arab/dom/sATG6
is
required
tOlimit
thepathogenassociatedcelldeath
response[J].Autophagy,2008。4
(1):20一27.
[5]Xiong
Y,Contento
A
L,Bassham
D
C.Disruption
ofautophagy
results
in
constitutiveoxidative
stress
in加西脚嘛[J】.Autopha舒,2007,
3:257—258.
・’
(下转第9页)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都立辉,刘
芳,鞠兴荣,等.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0(2):9—11
一9一
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都立辉1,刘
芳2,鞠兴荣1,袁建1,吴定1
(1.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要: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许多研究表明,菜籽蛋白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的活性。如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关系到农业增收和油菜籽油脂企业利润的增加。本文从抗氧化肽研究的背景出发,对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菜籽;蛋白;抗氧化肽;自由基;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TS225.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一t302{20lo}02-0009-03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利用菜籽蛋白开发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但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制备及应用菜籽蛋白生物活性肽的报道。本文对菜籽蛋白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1氧化损伤的危害
Harman提出的自由基理论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由于体内的代谢水平发生变化引起的,而代谢水平的变化随着物种和个体的不同而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或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人体在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氧自由基不能及时清除,这些过多积累的自由基将与机体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影响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进而产生疾病或衰老症状¨】。比如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它们极不稳定,可以攻击
收稿日期:2009—07—23
油菜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油料作物。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35%一47%),其中必需氨基酸分布平衡合理,与WHO/FA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相近,且不存在限制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蛋白,可与酪蛋白相媲美,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菜籽饼粕中舍有硫苷、多酚和植酸等有毒或抗营养物质,即使对我国达到“双低”标准的油菜饼粕也只能以低于4%的用量加入到配合饲料中去。且多酚类物质具有的刺激性气味和苦涩味,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这造成了菜籽粕只能低价出售,其价值远未被开发利用,菜籽蛋白资源大量浪费,油菜籽收购价格低,既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收益,也使油菜籽油脂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与挑战。
如何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菜籽蛋白,提高其附加值,已成
细胞膜、线粒体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脂质过氧化,后者‘又可分解为更多的自由基,引起自由基的连锁反应。这样,膜结构的生物功能受到破坏,引起衰老、肿瘤、心血管疾病、DNA突变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很多退行性疾病。即使在正常情况下
[13]Patels,CaplanJ,Dinesh—KumarSP.Autophagyinthecontrolof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基金(编号:C0837)。
作者简介:都立辉(198l一),男,河北定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
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E—mail:dlhlh2000@yahoo.eom.ell。
(上接第8页)
[6]Hoeberichts
F
A,Weltering,EJ.Multiplemediatorsofprogrammed
spe-
programmedcell—396.
death[J].CurtorlinPlantBid,2006,9(4):391
celldeathinterplayofconservedcelldeathmechanismsandplantcific
regulators[J].BioEssays,2003,25:47-57.
G,MaZ,zhIlgL,et
[14]VivancoI,&wy∞C
way
L.Thephesphatidylinesitol3-kinase
Rev
AKT
path-
[7]Qin
is
a1.加abidopsisAtBECLINI/AtAt96/AtVps30
andplant
inhuman
cancer[J].Nat
Cancer,21302,2(7):489—501.
is
a
essentialforpollen
germination
development[J].Cell
to
[15]DevarenneTP,EkengrenSK,PedleyKF,eta1.Adi3
Pdkl—
Res,2007,17:249—263.
interactingAGCkinasethatnegatively
the
regulatesplantceUdeath
[8]lshidaH,YoshimotoK.Chloroplastsa阳partiallymobilized
vacuoleby
[J].EMBOJ,2006,25:255—265.
[16]DeakM,CasamayorA,CurrieRA,eta1.Characterizationof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which
contains
a
a
autophagy[J].Aumphagy,2008,4:961-962.‘
H,IzumiM,e£丑1.Autophagyphy8
in
8
plant
[9]wadas,Ishida
roleincMoro-
haves
protein
kinase--1
homologueLett,1999,
plastdegradationduring鸵ne8cence
indiVid^l曲darkened
pleckstrinhomology
domain[J].FEBS
[J].PlantPhysio,2009,149:885—893.
[10]HaywardA,TsaoJ,Dinesh—KmnarSP.Autophagyandplantin-
Date
451:220—226.
[17]Scarlatti
of
F,Bauvyc,Ventruti
A,d
a1.Ceramide-mediated
kinaseBand
111acro-
immunity:Defense
throushdegradation[J].SeminCellDevBi・
of
autophagyinvolvesinhibition
protein
up—rng_IIhtien
!
ol,2009,20(9):1041—1047.
beelinl[J].JBiolChem,2004,279:18384—18391.
T,et
[11]‰I198iN,Ku叩mgiM,YamadaK,eta1.Aplantvaeuolarprote-
蛳.VPE,mediates
【12]Klionsky
rims—inducedhypersensitivecell
[18]Ljng
H,YaoN,SongJ
in
a1.CeramidesmodulateprDgmm删d
death[J].
celldeath
plants[J].C,tL'u/lesDev,2003,17:2636—2641.
Science,2004,305:855—858.
Dj.Themoleoflsrmachinery0fautophagy:unanswered
CellSei,2005,118:7一18.
[19]TowrdeyHE,McDonaldK,JenkinsGI,eta1.Ceramide,induce
programmedcelldeathinAmbidopsisceils
in
a
caicium—dependent
questions[J].J
manner[J].Biol
Chem,2005,386:161—166.
万方数据
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桂兰, 郭彦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江苏农业科学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2)
参考文献(19条)
1. Wada S;Ishida H;Izumi M Autophagy plays a role in chloroplast degradation during senescence inindividually darkened leaves[外文期刊] 2009(2)
2. Ishida H;Yoshimoto K Chloroplasts are partially mobilized to the vacuole by autophagy 20083. Qin G;Ma Z;Zhang L Arabidopsis AtBECLIN1/AtAtg6/AtVps30 is essential for pollen germination andplant development 2007
4. Hoeberichts F A;Weltering E J Multiple mediator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terplay of conservedcell death mechanisms and plant specific regulators 2003
5. Xiong Y;Contento A L;Bassham D C Disruption of autophagy results in constitutive oxidative stressin Arabidopsis 2007
6. Klionsky D J The molecular machinery of autophagy:unanswered questions[外文期刊] 2005(pt 1)7. Hatsugai N;Kuroyanagi M;Yamada K A plant vacuolar protease,VPE,mediates virus-induced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外文期刊] 2004
8. Hayward A;Tsao J;Dinesh-Kumar S P Autophagy and plant innate immunity:Defense through degradation2009(09)
9. Xie Z;Klionsky D J Autophagosome formation:core machinery and adaptations[外文期刊] 2007(10)10. Patel S;Dinesh-Kumar S P Arabidopsis ATG6 is required to limit the pathogen associated cell deathresponse 2008(01)
11. Liu Y;Schiff M;Czymmek K Autophagy regulat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during the plant innate immuneresponse [外文期刊] 2005
12. Bassham D C;Laporte M;Marty F Autophagy in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s of plants 2006(01)13. Townley H E;McDonald K;Jenkins G I Ceramides induce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cells ina calcium-dependent manner[外文期刊] 2005(2)
14. Liang H;Yao N;Song J T Ceramides modulate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plants[外文期刊] 2003(21)15. Scarlatti F;Bauvy C;Ventruti A Ceramide-mediated macroautophagy involves inhibition of proteinkinase B and up-regulation of beclin 1[外文期刊] 2004
16. Deak M;Casamayor A;Currie R A Characterization of a plant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kinase-1 homologue which contains a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1999
17. Devarenne T P;Ekengren S K;Pedley K F Adi3 is a Pdk1-interacting AGC kinase that negativelyregulates plant cell death[外文期刊] 2006
18. Vivanco I;Sawyers C L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KT pathway in human cancer[外文期刊]2002(07)
19. Patel S;Caplan J;Dinesh-Kumar S P Autophagy in the control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外文期刊]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李桂兰. 闫华超 细胞自噬与衰老[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
2. 刘贤德. 周欣亮. 单保恩. 桑梅香. 陈文雪. LIU Xiande. ZHOU Xinliang. SHAN Baoen. SANG Meixiang. CHEN Wenxue 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与选择性降解[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3. 细胞自噬在植物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nykx201002003.aspx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李桂兰,郭
彦.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0(2):7—9.
——7一
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综述
李桂兰,郭彦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就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作用,可能的调节机制,以及连接自噬和程序性死亡信号通路之间交互对话可能的介质等进行了综合阐述。
关键词:细胞自噬;程序性死亡;超敏反应;促死亡信号;信号通路交互对话介质中图分类号:Q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2—0007—02
Pro与细菌效应蛋白AvrPto共表达。或者et9与AvO共表达口1,或者使植物感染非寄主病原菌突变体PtoDC3000【4J.在
ATG6/Beclin
细胞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净化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结构的共同机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植物程序性死亡(progranimed
cell
J基因沉默的植物中都表现出HR—PCD失去控
death,PCD)主要包括发育过程中的
death,HR—PCD)以及衰老相
制,说明ATG6不仅能够限制病毒诱导的HR—PCD传播,而且能够限制细菌、真菌及一般诱导因素诱导的HR—PCD的扩散。除了ATG6/BeclinJ,其他的自噬基因包括VPS34/P13K、ATG3和ATG7等对将HR—PCD限制在感染位点也是必需的。这些结果表明,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细胞自噬通过阻止未受感染组织的死亡来维持植物的生存¨l。
在对烟草的研究中还发现,ATG6/BeclinJ沉默的烟草受到TMV感染引起HR—PCD失控。蔓延到未受感染的正常组织;但是1MV却仍然局限于最初的感染部位,未感染部位没检测到TMV,并且感染部位TMV数量增加,表明未感染组织的死亡并不是由于TMV迁移。同时还表明ATG基因不仅能
PCD、植物防御反应过程中的超敏反应程序性死亡(hypersen—
sitiveresponseprogrammedcell
关的PCD。在植物发育、逆境胁迫、饥饿及衰老的过程中细胞自噬具有确定的作用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程序性死亡的过程中,都会诱导自噬活动的发生,细胞自噬在植物衰老过程中通过降解细胞自身的成分维持衰老细胞的生存,在病原菌诱导的HR—PCD过程中,可能通过自噬作用于促进死亡的信号分子,将细胞死亡控制在受到感染的组织局部,有效地控制HR向正常健康组织的蔓延p。J。本文主要就细胞自噬对HR—PCD的控制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合阐述。1细胞自噬对HR—PCD的控制
HR—PCD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以感染部位细胞快速死亡为特征。超敏反应相关的局限性PCD,是植物成功对抗病原菌的免疫反应过程。在病原菌诱导的HR—PCD过程中,只有把细胞的PCD限制在感染部位,才能起到对植物的保护作用。很显然植物体形成了精确阻止HR—PCD引起的损伤向正常组织传播的机制,目前,对于这种限制机制的了解还非常少。最近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对HR—PCD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的Uu等口’在对HR—PCD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具有Ⅳ抗性烟草的BeclinJ基因,酵母自噬相关基因ATG6/BeclinJ的同源基因,被诱导发生沉默后,烟草受到xr妊v(tobacco
mosaic
限制HR—PCD的蔓延,而且还能抑制病毒复制p
2细胞自噬对HR—PCD可能的控制机制
2.1
o。
细胞自噬对促进死亡信号分子及其来源的作用
植物细胞抗性受体与病原菌效应蛋白识别,在病原菌感
染的部位诱导产生HR—PCD。研究表明,在HR—PCD发生之前,在细胞中首先诱导生成一些能够扩散的小分子物质,包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NO、SA、JA、Ca“等,
这些物质被认为是诱导HR—PCD发生的信号分子,或者说
是HR—PCD过程中的促进死亡信号分子(Pro—PCD)[6j。
bu等的研究表明,不能发生自噬的植物,HR—PCD的失
控不是由于TMV的迁移,因此有人推测HR—PCD的失控是
virus,TMV)感染引发的HR—
由于Pro—PCD信号分子的扩散引起的,细胞自噬缺陷的植物细胞不能降解Pro—PCD信号,或者不能作用于产生这些信号的来源,从而不能对Pro—PCD信号进行控制而引起HR—PCD失控。
ROS是植物防御过程诱导HR—PCD非常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可以诱导邻近组织的防卫反应。对类病变坏死突变体lsdl的研究发现,在HR—PCD之前,首先诱导产生ROS。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具有清除植物防御过程中诱导产生的ROS的作用。AtATG6基因剔除的植物表现出氧化应激,诱导包括氧化酶、氧化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基因表达增加,这些植物还表现出PRl、EDSI、SENl等基因表达的大量增加,表明在不能发生自噬的细胞中,失控的ROS足以诱导发生PcD…。
PCD失去控制,蔓延到未受病毒感染的正常组织。在酵母自噬体形成的过程中,ATG6/Beclin1和VPs34/P13K形成复合物,定位于前自噬泡结构,对于自噬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中ATG6/Beclin一1具有同样的作用…,ATG6/
Beclin
J沉默使受感染部位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不能发生细
胞自噬。同时。他们还观察到ATG6/BeclinJ对其他抗性基因诱导的HR—PCD也具有限制作用,研究表明番茄抗性基因
收稿日期:2009—06—23
作者简介:李桂兰(1969一),女,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从事细胞生
物学教学与研究。E—mail:liguihm@1cu.edu.cn。
万方数据
一8一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不能作用于独立存在的H:0:和NO等小分子物质,使其降解或被扣押,而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抑制这些信号的活动。比如,自噬可以作用于与这些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或者与信号产生或传播有关的蛋白质。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可以观察到拟南芥中氧化蛋白的降解;而缺乏自噬作用会导致组成型氧化应激反应怕1。
细胞自噬对HR—PCD调节的另一种可能机制是通过自噬作用于产生促进死亡信号的来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叶绿体在ETI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叶绿体可能是植物细胞ROS及信号分子sA、JA的主要来源。含有叶绿体Rubisco成分、由叶绿体膜包围的小体RCBs(rubiseo
containing
bodies)在衰老的过程中在植物液泡中聚集,而在ATG5剔除不能发生自噬的植物中不能观察到这种聚集现象悼J。而且,作用于叶绿体的OsRed与ATG8共同定位于自噬小体上。最近的研究发现,在ETI过程中观察到了ATG8阳性的小体作用于叶绿体归“…。提示在HR—PCD过程中,可能通过细胞自噬作用于叶绿体,参与对HR—PCD过程的调控。
2.2细胞自噬与程序性死亡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对话”中可能具有介导作用的信号蛋白
2.2.1液泡加工酶(vacuolar—processingenzymes,VPEs)近期的研究发现,VPEs在HR—PCD中起决定作用¨“。VPEs在液泡介导的TMV感染的烟草叶片细胞死亡中表现出类caspase—l活性;而在VPEs基因发生沉默的烟草植株中,受TMV感染的叶片上没有可见的损伤,并且类caspase—l活性的减少量正比于VPEs的减少量。VPEs在超敏反应开始时迅速出现,而在可见损伤出现前表达减弱,说明VPEs是HR早期过程中所必需的。同时,在拟南芥VPE无义突变株中,VPE和类caspage一1都不表现活性。
VPE前体通过向液泡转移进行加工的过程,与酵母细胞质至液泡转运途径(cytoplasm—to—vacuoletransport,CVT)对酶的加工过程非常相似,在CVT途径中,需要一些自噬途径的成分参与,其中包括ATG6/Beclin1¨“。虽然植物中没有关于cVT途径的描述,然而,ATG6/Beclin1有助于VPE的降解¨“,因此ATC,6/Beclin,基因沉默有可能使VPE含量增加,从而引起HR—PCD失控,或者ATG6/Bechn1有助于启动HR—PCD的VPE的加工和成熟,但是却阻止PCD通过VPE非依赖的途径进行蔓延。毫无疑问,检测BeclinJ沉默的植物中VPEs的水平及其加工过程,将有助于了解自噬通过作用于VPEs调节PCD的可能性。
2.2.2蛋白激酶B在植物中的同源基因产物Adi3(AvrPto—
dependentPto—interactingprotein
3)
在哺乳动物中,自噬受
到2种不同的磷脂酰肌醇3一激酶的调节,VPS34/Class
III
PBK与Beclin1结合形成复合物,是自噬激活所必需的,而
ClassI
P13K可能通过激活3一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一1
(3一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kinase1,PDKl),进而激活
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
B,PKB)对自噬具有抑制作用。
PDKI通过与3,4,5一三磷酸磷脂酰肌醇(IP3)作用激活相邻
的PKB分子¨2.“J。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哺乳动物相似,番茄PKB的同源基因Adi3能被番茄PDKI磷酸化,Adi3和PDKI基因沉默的植物在没有病原菌感染的情况下能引起局部细胞死亡,说明二
万方数据
者对PCD可能具有负调控作用”“。在Liu等的研究中,植物
ClassIII
PBK对将HR—PCD限制在感染位点具有重要的作
用。在植物中,没有Class
I
PIJK及由其产生的IP3,那么
Adi3和PDKI是如何被激活的?一种可能就是通过与Class
III
PBK的产物3一磷酸磷脂酰肌醇(P13P)结合被激活。事
实上,拟南芥PDKl在体外优先结合PDP而不是IP3【l“。那么,在植物中Adi3和PDKI的作用是抑制自噬吗?Class
IH
PBK在植物中的作用与在动物中的作用相反吗?对这种相反作用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Class
III
PBK必须与Beclinl结
合形成对白噬具有正调控作用的复合物,按照这种说法,PBK与Beclinl的相互作用能阻止PBK的活性;然而,当PBK不能与其结合时,那么有活性的PBK的产物就会抑制自噬活动。
2.2.3
神经酰胺分子在动物中,神经酰胺通过刺激Bee-
linl的表达和参与PKB的激活而控制细胞的自噬…1。与在哺乳动物中一样,C2一神经酰胺能诱导拟南芥细胞和原生质体发生PCD,拟南芥神经酰胺激酶基因acd5(accelerated
cell
death5)突变显示假单胞菌感染后发生急性细胞死亡u“”o。
用非磷酸化的神经酰胺处理acd5突变的原生质体能诱导PCD,而磷酸化的神经酰胺抑制PCD¨…。因为动物细胞的自噬是由神经酰胺激活的,因此检测非磷酸化神经酰胺积累的acd5突变植物中细胞的自噬活动是否受到影响将具有一定的意义。3展望
控制病原菌感染诱导的HR—PCD能够有效防御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危害,因此了解HR—PCD的调控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通过作用于Pro—PCD信号分子及其来源,具有阻止HR—PCD的作用,同时自噬对PCD的调节作用也使人们认识到连接自噬和PCD信号通路之间交互对话介质,在二者之间的调节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了解HR—PCD过程中未知的Pro—PCD信号分子以及自噬是否对其具有抑制作用,了解免疫反应过程中诱导或者调节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了解连接自噬和PCD信号通路之间交互对话的介质等,都将有助于对HR—PCD调控机制的研究。参考文献:
[1]XieZ,KlionskyDJ.Autophagosomeformation:colemachineryand
adaptations[J].NatCell
Bid,2007,9:1102—1109.
[2]BasshamDC,LaporteM,ManyF,et且I.Autophagyindevelopment
and
st嬲responses
of
plants[J].Au£0phagy,2006,2(1):2一11.
[3]uuY,SchiffM,CzymmekK,eta1.Autophagym舒llate8programmed
celldeathduringtheplantinnate
immune
response[J].CeU,2005,
121:567—577.
[4]PatelS,Dinesh—KumarSP.Arab/dom/sATG6
is
required
tOlimit
thepathogenassociatedcelldeath
response[J].Autophagy,2008。4
(1):20一27.
[5]Xiong
Y,Contento
A
L,Bassham
D
C.Disruption
ofautophagy
results
in
constitutiveoxidative
stress
in加西脚嘛[J】.Autopha舒,2007,
3:257—258.
・’
(下转第9页)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
都立辉,刘
芳,鞠兴荣,等.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0(2):9—11
一9一
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都立辉1,刘
芳2,鞠兴荣1,袁建1,吴定1
(1.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要: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许多研究表明,菜籽蛋白水解产物具有抗氧化的活性。如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关系到农业增收和油菜籽油脂企业利润的增加。本文从抗氧化肽研究的背景出发,对菜籽蛋白源抗氧化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菜籽;蛋白;抗氧化肽;自由基;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TS225.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一t302{20lo}02-0009-03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利用菜籽蛋白开发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但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制备及应用菜籽蛋白生物活性肽的报道。本文对菜籽蛋白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1氧化损伤的危害
Harman提出的自由基理论认为:人的生老病死是由于体内的代谢水平发生变化引起的,而代谢水平的变化随着物种和个体的不同而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或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人体在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氧自由基不能及时清除,这些过多积累的自由基将与机体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影响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进而产生疾病或衰老症状¨】。比如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它们极不稳定,可以攻击
收稿日期:2009—07—23
油菜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油料作物。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富含蛋白质(35%一47%),其中必需氨基酸分布平衡合理,与WHO/FA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相近,且不存在限制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蛋白,可与酪蛋白相媲美,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菜籽饼粕中舍有硫苷、多酚和植酸等有毒或抗营养物质,即使对我国达到“双低”标准的油菜饼粕也只能以低于4%的用量加入到配合饲料中去。且多酚类物质具有的刺激性气味和苦涩味,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这造成了菜籽粕只能低价出售,其价值远未被开发利用,菜籽蛋白资源大量浪费,油菜籽收购价格低,既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收益,也使油菜籽油脂加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与挑战。
如何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菜籽蛋白,提高其附加值,已成
细胞膜、线粒体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脂质过氧化,后者‘又可分解为更多的自由基,引起自由基的连锁反应。这样,膜结构的生物功能受到破坏,引起衰老、肿瘤、心血管疾病、DNA突变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很多退行性疾病。即使在正常情况下
[13]Patels,CaplanJ,Dinesh—KumarSP.Autophagyinthecontrolof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科研基金(编号:C0837)。
作者简介:都立辉(198l一),男,河北定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
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E—mail:dlhlh2000@yahoo.eom.ell。
(上接第8页)
[6]Hoeberichts
F
A,Weltering,EJ.Multiplemediatorsofprogrammed
spe-
programmedcell—396.
death[J].CurtorlinPlantBid,2006,9(4):391
celldeathinterplayofconservedcelldeathmechanismsandplantcific
regulators[J].BioEssays,2003,25:47-57.
G,MaZ,zhIlgL,et
[14]VivancoI,&wy∞C
way
L.Thephesphatidylinesitol3-kinase
Rev
AKT
path-
[7]Qin
is
a1.加abidopsisAtBECLINI/AtAt96/AtVps30
andplant
inhuman
cancer[J].Nat
Cancer,21302,2(7):489—501.
is
a
essentialforpollen
germination
development[J].Cell
to
[15]DevarenneTP,EkengrenSK,PedleyKF,eta1.Adi3
Pdkl—
Res,2007,17:249—263.
interactingAGCkinasethatnegatively
the
regulatesplantceUdeath
[8]lshidaH,YoshimotoK.Chloroplastsa阳partiallymobilized
vacuoleby
[J].EMBOJ,2006,25:255—265.
[16]DeakM,CasamayorA,CurrieRA,eta1.Characterizationof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which
contains
a
a
autophagy[J].Aumphagy,2008,4:961-962.‘
H,IzumiM,e£丑1.Autophagyphy8
in
8
plant
[9]wadas,Ishida
roleincMoro-
haves
protein
kinase--1
homologueLett,1999,
plastdegradationduring鸵ne8cence
indiVid^l曲darkened
pleckstrinhomology
domain[J].FEBS
[J].PlantPhysio,2009,149:885—893.
[10]HaywardA,TsaoJ,Dinesh—KmnarSP.Autophagyandplantin-
Date
451:220—226.
[17]Scarlatti
of
F,Bauvyc,Ventruti
A,d
a1.Ceramide-mediated
kinaseBand
111acro-
immunity:Defense
throushdegradation[J].SeminCellDevBi・
of
autophagyinvolvesinhibition
protein
up—rng_IIhtien
!
ol,2009,20(9):1041—1047.
beelinl[J].JBiolChem,2004,279:18384—18391.
T,et
[11]‰I198iN,Ku叩mgiM,YamadaK,eta1.Aplantvaeuolarprote-
蛳.VPE,mediates
【12]Klionsky
rims—inducedhypersensitivecell
[18]Ljng
H,YaoN,SongJ
in
a1.CeramidesmodulateprDgmm删d
death[J].
celldeath
plants[J].C,tL'u/lesDev,2003,17:2636—2641.
Science,2004,305:855—858.
Dj.Themoleoflsrmachinery0fautophagy:unanswered
CellSei,2005,118:7一18.
[19]TowrdeyHE,McDonaldK,JenkinsGI,eta1.Ceramide,induce
programmedcelldeathinAmbidopsisceils
in
a
caicium—dependent
questions[J].J
manner[J].Biol
Chem,2005,386:161—166.
万方数据
细胞自噬对植物程序性死亡的控制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李桂兰, 郭彦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江苏农业科学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2)
参考文献(19条)
1. Wada S;Ishida H;Izumi M Autophagy plays a role in chloroplast degradation during senescence inindividually darkened leaves[外文期刊] 2009(2)
2. Ishida H;Yoshimoto K Chloroplasts are partially mobilized to the vacuole by autophagy 20083. Qin G;Ma Z;Zhang L Arabidopsis AtBECLIN1/AtAtg6/AtVps30 is essential for pollen germination andplant development 2007
4. Hoeberichts F A;Weltering E J Multiple mediator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terplay of conservedcell death mechanisms and plant specific regulators 2003
5. Xiong Y;Contento A L;Bassham D C Disruption of autophagy results in constitutive oxidative stressin Arabidopsis 2007
6. Klionsky D J The molecular machinery of autophagy:unanswered questions[外文期刊] 2005(pt 1)7. Hatsugai N;Kuroyanagi M;Yamada K A plant vacuolar protease,VPE,mediates virus-induced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外文期刊] 2004
8. Hayward A;Tsao J;Dinesh-Kumar S P Autophagy and plant innate immunity:Defense through degradation2009(09)
9. Xie Z;Klionsky D J Autophagosome formation:core machinery and adaptations[外文期刊] 2007(10)10. Patel S;Dinesh-Kumar S P Arabidopsis ATG6 is required to limit the pathogen associated cell deathresponse 2008(01)
11. Liu Y;Schiff M;Czymmek K Autophagy regulat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during the plant innate immuneresponse [外文期刊] 2005
12. Bassham D C;Laporte M;Marty F Autophagy in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s of plants 2006(01)13. Townley H E;McDonald K;Jenkins G I Ceramides induce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Arabidopsis cells ina calcium-dependent manner[外文期刊] 2005(2)
14. Liang H;Yao N;Song J T Ceramides modulate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plants[外文期刊] 2003(21)15. Scarlatti F;Bauvy C;Ventruti A Ceramide-mediated macroautophagy involves inhibition of proteinkinase B and up-regulation of beclin 1[外文期刊] 2004
16. Deak M;Casamayor A;Currie R A Characterization of a plant 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kinase-1 homologue which contains a 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1999
17. Devarenne T P;Ekengren S K;Pedley K F Adi3 is a Pdk1-interacting AGC kinase that negativelyregulates plant cell death[外文期刊] 2006
18. Vivanco I;Sawyers C L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KT pathway in human cancer[外文期刊]2002(07)
19. Patel S;Caplan J;Dinesh-Kumar S P Autophagy in the control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外文期刊]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 李桂兰. 闫华超 细胞自噬与衰老[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
2. 刘贤德. 周欣亮. 单保恩. 桑梅香. 陈文雪. LIU Xiande. ZHOU Xinliang. SHAN Baoen. SANG Meixiang. CHEN Wenxue 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与选择性降解[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3. 细胞自噬在植物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nykx201002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