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

病理生理学--慢性肾衰竭

各种慢性肾脏随着病情的恶化,肾单位进行破坏,以致残纯有功能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进而出现泌尿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表现为代谢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的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衰竭。

一.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凡能造成肾实质渐进性破坏的疾患,均可引起CRF 。

二. 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

1. 肾储备能力降低期。

2. 氮质血症期。

肾单位损伤超过50% ,肾功能降低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升高,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3. 肾衰竭期

肾单位进一步损伤,临床表现:严重的氮质血症,出现严重贫血及尿毒症的部分中毒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此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为严重。

4. 尿毒症期:出现肾毒性脑病

三. 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

1. 慢性肾衰竭学说: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说,肾小球过度滤过说

2. 肾单位功能丧失机制

(1)原发病的作用:通过炎症反应,缺血,免疫反应,尿路梗阻,大分子沉积等造成肾实质性破坏。

(2)继发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3)小管间质损伤。

四。慢性肾衰竭功能代谢变化

1. 泌尿功能障碍

(1)夜尿症:夜间尿量相近或超过白天的尿量

(2)多尿:尿量每天〉2L ,机制:1)肾小管内原尿流速快和溶质含量较多,产生了渗透性利尿作用。2)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对ADH

(3)等肾尿:在CRF 晚期,由于肾脏功能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使尿的溶质接近于血浆浓度。尿渗透压固定在266~300mOsm/L

(4)尿的成分的改变:蛋白尿 血尿 脓尿

2. 氮质血症

CRF 时,主要是因为GFR 降低和排泄障碍导致的潴留行氮质血症,并有NPN 诸成分的不同变化。变化包括:血浆尿素氮浓度的变化,血浆肌酐浓度的变化,血浆尿酸浓度的变化。

3. 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水钠代谢障碍:CRF 时,肾脏对水钠负荷的调节适应能力减退,水摄入增加时,,可发生水潴留,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 严格限制水摄入时,又不能减少水的排泄而发生脱水.CRF 时肾脏也容易丢失钠.机制:原尿中溶质浓度过高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肾小管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钠离子的排除增多;甲基胍蓄抑制肾小管对钠的吸收. (2)钾代谢障碍

1)早期易发生高钾血症 机制:厌食而摄入不足;呕吐,腹泻使钾丢失过多;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排出钾增多.

2)晚期也可发生高钾血症.机制:因尿量减少而排钾减少;长期应用保钾利尿剂;酸中毒;感染等使分解代谢增强;血溶;高钾饮食或药物摄入过多.

3)镁代谢障碍:引起高镁血症.

4)钙磷代谢障碍:CRF 时,由于血磷升高和血钙降低,常并发肾性营养不良. 特点:高磷血症; 血钙降低, 肾性营养不良.

5) 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有:肾上小管上皮细胞合成氨的能力下降, 导致排NH4+, 减少; 继发性PTH 分泌增多,或肾间质受损可抑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碳酸肝酶活性或直接使近曲小管排氢和重吸收重碳酸盐减少;GFR 下降时, 使体内酸代谢物排除减少.

4肾性高血压 因肾实质损害使肾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发生机制:水, 钠潴留;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 肾脏形成血管舒张物质减少.

5肾性贫血 机制

1)CRF 患者血浆中存在的毒性物质, 可抑制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系干细胞增殖, 干扰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

2)CRF 时, 因肾组织进行性破坏, 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导致骨髓红细胞生成减少.

3) 体内潴留的毒性物质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4)CRF 患者常厌食, 腹泻和胃肠出血, 使铁, 叶酸和蛋白质等吸收减少, 丢失过多, 以至造血原料不足.

5) 红细胞破坏增加:潴留的毒性物质损害红细胞膜, 使细胞寿命缩短, 破坏增多, 发生血溶.

6. 出血倾向.

病理生理学--慢性肾衰竭

各种慢性肾脏随着病情的恶化,肾单位进行破坏,以致残纯有功能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进而出现泌尿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表现为代谢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的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衰竭。

一.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凡能造成肾实质渐进性破坏的疾患,均可引起CRF 。

二. 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程

1. 肾储备能力降低期。

2. 氮质血症期。

肾单位损伤超过50% ,肾功能降低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升高,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3. 肾衰竭期

肾单位进一步损伤,临床表现:严重的氮质血症,出现严重贫血及尿毒症的部分中毒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此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为严重。

4. 尿毒症期:出现肾毒性脑病

三. 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

1. 慢性肾衰竭学说: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说,肾小球过度滤过说

2. 肾单位功能丧失机制

(1)原发病的作用:通过炎症反应,缺血,免疫反应,尿路梗阻,大分子沉积等造成肾实质性破坏。

(2)继发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3)小管间质损伤。

四。慢性肾衰竭功能代谢变化

1. 泌尿功能障碍

(1)夜尿症:夜间尿量相近或超过白天的尿量

(2)多尿:尿量每天〉2L ,机制:1)肾小管内原尿流速快和溶质含量较多,产生了渗透性利尿作用。2)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对ADH

(3)等肾尿:在CRF 晚期,由于肾脏功能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使尿的溶质接近于血浆浓度。尿渗透压固定在266~300mOsm/L

(4)尿的成分的改变:蛋白尿 血尿 脓尿

2. 氮质血症

CRF 时,主要是因为GFR 降低和排泄障碍导致的潴留行氮质血症,并有NPN 诸成分的不同变化。变化包括:血浆尿素氮浓度的变化,血浆肌酐浓度的变化,血浆尿酸浓度的变化。

3. 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水钠代谢障碍:CRF 时,肾脏对水钠负荷的调节适应能力减退,水摄入增加时,,可发生水潴留,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 严格限制水摄入时,又不能减少水的排泄而发生脱水.CRF 时肾脏也容易丢失钠.机制:原尿中溶质浓度过高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肾小管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钠离子的排除增多;甲基胍蓄抑制肾小管对钠的吸收. (2)钾代谢障碍

1)早期易发生高钾血症 机制:厌食而摄入不足;呕吐,腹泻使钾丢失过多;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排出钾增多.

2)晚期也可发生高钾血症.机制:因尿量减少而排钾减少;长期应用保钾利尿剂;酸中毒;感染等使分解代谢增强;血溶;高钾饮食或药物摄入过多.

3)镁代谢障碍:引起高镁血症.

4)钙磷代谢障碍:CRF 时,由于血磷升高和血钙降低,常并发肾性营养不良. 特点:高磷血症; 血钙降低, 肾性营养不良.

5) 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有:肾上小管上皮细胞合成氨的能力下降, 导致排NH4+, 减少; 继发性PTH 分泌增多,或肾间质受损可抑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碳酸肝酶活性或直接使近曲小管排氢和重吸收重碳酸盐减少;GFR 下降时, 使体内酸代谢物排除减少.

4肾性高血压 因肾实质损害使肾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发生机制:水, 钠潴留;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 肾脏形成血管舒张物质减少.

5肾性贫血 机制

1)CRF 患者血浆中存在的毒性物质, 可抑制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系干细胞增殖, 干扰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

2)CRF 时, 因肾组织进行性破坏, 肾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导致骨髓红细胞生成减少.

3) 体内潴留的毒性物质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4)CRF 患者常厌食, 腹泻和胃肠出血, 使铁, 叶酸和蛋白质等吸收减少, 丢失过多, 以至造血原料不足.

5) 红细胞破坏增加:潴留的毒性物质损害红细胞膜, 使细胞寿命缩短, 破坏增多, 发生血溶.

6. 出血倾向.


相关内容

  • 慢性肾衰病人饮食上的误区  养生之道
  • 慢性肾衰病人饮食上的误区 编辑:筱筱  发表时间:2011-03-28 15:44  文章来源:未知 合理饮食对慢性肾衰病人尤为重要.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经肾脏排泄,由于慢性肾衰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是渐进发展而不可逆转,必然导致代谢废物的潴留,同时潴留的废物又反过来作用于人体各系统各脏器,互为因果,形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年4月1日第32卷第10期Chin J Prac Nurs,April 1 2016,Vol.32,No.10 ·789·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钠饮食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高欣毕清泉王盼盼 [摘要]低钠饮食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部分,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 ...

  •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
  •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竭,又被称为尿毒症,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夜尿多的症状,还有很多的病人会出现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症状.慢性肾衰竭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危害,而且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的负担,要及早的接受治疗. [西医延缓或逆转早中期慢性肾衰进展的对 ...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案
  • [长沙普济医院]由于慢性肾衰竭的病程很长,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为了最大可能的提高治疗成效,降低慢性肾衰竭的危害,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来说,做好慢性肾衰竭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慢性肾衰竭患者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呢?下面由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 1. ...

  •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它通常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损害及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最终将导致尿毒症.许多患者由于起病隐匿,或忽视了基础疾病的治疗,至肾衰晚期才来就诊,此时双肾功能已基本丧失,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行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不 ...

  • 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的区别
  •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为: 1.主要症状:早期往往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腰部酸痛.倦怠.乏力.夜尿增多.少尿或无尿等. 2.体征:(1)高血压:(2)水肿或胸.腹水:(3)贫血. 综合考虑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区别: (1) 病期长短是区分急.慢性肾衰竭的基础 ...

  • 慢性肾衰的一体化治疗
  • 全网发布:2011-09-27 09:04 发表者:郭兆安 (访问人次:1831) 慢性肾衰的一体化治疗就是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干预CRF的进展.预防尿毒症并发症.减少合并症和为肾替代治疗做准备四大部分:(1)在干预进展方面要做到血压和蛋白尿的控制:(2)在预防尿毒症性并发症发 ...

  •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性肾病的鉴别诊断
  • !堕鏖墅壁痘盘查垫!!生2旦笙!!鲞箜:塑』£!生丝!Eh翌!!壁坠翌!型垫!!!y!!:!!!盟!:: ・专家笔谈・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性肾病的鉴别诊断 粱萌沈淑琼 高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沉积于肾髓质.问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肾损害.大于85%高尿酸性肾病患者32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原发者男 ...

  • 医学文献检索综述
  • 1.课题背景知识.概念分析与文献信息调研的基本思路 通过图书馆主页馆藏书目.SinoMed.PubMed.CNKI.VIP.万方全文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获得以下背景知识: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由于肾单位受到破坏而减少,致使肾脏排泄调节功能和内分泌代谢功能严重受损而造成水与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