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1)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赣马镇徐埃小学 张丽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先后顺序的疏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词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

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幻灯片: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

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

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

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

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1)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2)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3)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7、指导朗读。

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三、课外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 智慧

(代代相传) 无私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赣马镇徐埃小学 张丽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先后顺序的疏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词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水?洪水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指名说)

3、播放录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洪水肆虐的景象)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节

1、问:你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自己读读第一节。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4、通过朗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直到我们还知道,是因为什么?课文最后有一个成语,大家找一找。(代代相传)

学习第四节

1、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 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老百姓已经无家可归了!那么洪水究竟有没有被制服呢?(制服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

2、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怎样感激大禹?(指名说)

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凶猛的洪水?继续往下把课文读完。(自读二、三小

节)

学习第二、三节

1、问:那么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治水的过程怎样?(指名答)

2、出示幻灯片:禹在干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带领老百姓„„)他是

怎样察看的?他又是怎样疏通河道的?读读课文。(板画千山万水)

3、先是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

5、师:在禹之前,很多人包括他的父亲,都曾治过水,但是因为没有查看

水流和地形,所以都没有成功。那么通过仔细察看,禹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治水呢?(指名说)

6、教师简笔画理清思路:要治水,最终就是要让洪水流入——(大海),

而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所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洪水——(板书)

7、看图:挖河、劈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再去读一读,找一找。

课文中的“九”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导朗读)

8、连起来练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1、师: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件更加令人感人的故事,想听吗?

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教师示范朗读第三节。

3、出示填空题: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

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指名填;齐读。)

4、禹的儿子多大了?怎么会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呢?

体会: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读出他的感受,行吗?

是他不想回去吗?那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

5、指导朗读。读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感谢。

6、洪水被制服了,那么治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学生讨论)

(1)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2)师: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

(3)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7、指导朗读。

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三、课外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 智慧

(代代相传) 无私


相关内容

  •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doc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 ...

  • [大禹治水]教案
  • [<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大禹治水>教案. 2. 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 ...

  •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大禹治水的9条启示
  • 大禹治水的9条启示 --200个精彩故事告诉你016 李恒昌 1.尧舜时代,天下洪水泛滥,民众深受其害,如何整治洪水,成为令人头疼的首要社会问题.大禹继承父业,领导全国治水工作之后,心无旁骛,排除各种干扰,专心致志治水,整整苦干了13年,终于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这说明,干事创业,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干 ...

  •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 ...

  • 重温大禹精神
  • 重温大禹精神 --谢进昌 大禹离我们而去,虽有4200余年了,但他的功绩泽被后世,其精神永远为后人所歌颂.综观大禹的事迹,我们不难看出,大禹精神主要有: 1.奉献精神 帝尧之时,洪水滔滔,天下陈渍,九州淤塞.大禹为了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三十岁,娶涂山之女 ...

  • 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大禹治水玉山"赏析
  •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新疆和田青玉制.玉上雕有峻岭.瀑布. ...

  • 顺势而为 及时转变--大禹治水的启示
  • 讲 堂 顺势而为 及时转变 --大禹治水的启示 沈大军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04日   13 版) 大禹治水图 资料图片 我国的治水思想,历来都很好地体现了矛盾的两个方面,亦常常被二元对立为两个派别,如"堵"与"疏"."束 ...

  • 浅谈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变
  • 摘 要:上古圣贤大禹因其治水而名垂不朽,治水成功成为他最主要的功绩之一,也为其取得政治权力奠定了基础.根据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故事的流传有所演变,这和它符合儒家精神有极大的关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三"究竟是否指的是三次路过,有可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