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你参加的学术会议,可能间谍比学者还要多

【文/观察者网 王骁】

夜深了,酒店客房突然想起了轻轻的敲门声。科学家看了看旁边的来自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保镖已经熟睡,他便悄悄开了门。

门外站的是美国中情局(CIA)的探员。

早上,科学家刚刚参加了一场在酒店会场举办的科学会议,大家发表了研究报告,进行了讨论。CIA为这一切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CIA假扮成一家商业公司,为一家海外科研机构赞助举行了一场学术会议,会议邀请了演讲嘉宾和科学家,这里面包括一些伊朗的核技术专家。

会议主办方的厨房和会议服务员中埋伏了大量CIA便衣。他们终于有机会和这些伊朗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

(CIA,图源:CIA视频截图)

俗话说得好,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那些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产。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许多优秀的海内外科学家从汇聚到一起,奉献青春,报效祖国,为中国打下来工业、国防、科技等各方面的基础。可以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争夺科学家也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个焦点领域。

而美国独立调查媒体ProPublica上月发表了这样一篇调查报道,讲述了美国情报机关是如何在学术领域打击伊朗核计划的。

(图源:ProPublica)

报道称,CIA每年要花几百万美元,在全世界赞助各类学术会议,这是CIA主动出击渗透学术界最大胆的方式之一。

他们先将目标科学家引出国外,躲避目标国的政府监督,然后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和目标科学家进行私人接触,并使用各种手段让目标科学家叛变。学者们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换学术信息,但是也希望通过在学术会议上楼面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而目前一场学术会议的重要性已经不再通过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参与来评判了,有时候间谍的数量也能够说明问题。

美国情报机构在海外通过学术会议招募学者为自己服务,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学者不会被外国情报机关盯上。比如有一次一名美国学者出访,会议主持人以拷贝PPT为名,将学者电脑中的所有资料都盗了出来。

不同的学术会议会吸引不同等级的间谍,比如一场如果在巴基斯坦举行一场关于离心机的科技会议,CIA肯定会派出自己的探员卧底,在会议上如果发现伊朗核技术科学家的话,他们会立刻开始拉关系。探索招募的可能。

这些卧底学术会议的情报人员将对政策制定起到重要作用。据媒体调查,当初小布什政府就是受到卧底学术会议的间谍误导,相信伊拉克还在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当时情报人员发现伊拉克学者比较热衷在生物、化学、镭射和核技术大会上现身。但是由于间谍不是学者,所以他们经常会小题大做,把一些学术交流当成了目标国正在推动的项目。

前CIA探员科伊尔(Gene Coyle)就说:“有时候,一场学术会议里头间谍比真正的学者还要多……”

有时候CIA会指使美国学者直接和目标学者联系,问他们是否会参加某一场学术会议,如果目标学者说会去,则CIA就会开始行动。如果目标学者说经费不是很宽裕,去不了,则CIA可能会直接帮目标学者买票。

一名代号为R的探员更揭示了具体的过程。

他强调,多数科学家都有社交恐惧症,所以他不会太主动,只是一遍一遍短暂给他们留下印象。一般他会选那些周围没有人的学者下手,因为周围的人有可能是保镖。

R为自己注册了几个皮包公司,然后以商业公司为名活动。在数次见面之后,学者们卸下心理防线,然后R就会要求赞助学者的项目。因为多数学者都会为实验经费发愁。对于不同的国家,他们提供的经费也不同。1000~5000美元是巴基斯坦学者的价格,而韩国学者需要的多一些。

很多学者即使被收买了都不知道自己被收买了,而CIA也将这层关系保持在台面下,以免学者被吓跑。

CIA也承认,他们会把朝鲜,伊朗,利比亚,俄罗斯和中国学者放在重点关照的列表上。

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因为伊朗核计划一直不是很好,而学术会议就成为了伊朗学者逃往西方的地下通道。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就承认,从布什总统时期开始,美国就为了拖延伊朗核计划而花了大量的资金。

由于美国人很难直接接触伊朗学者,所以CIA尽量将伊朗学者吸引至第三国进行接触。然后CIA会派出一个探员,表面身份是一个商人,赞助了会议50~200万美元,然后名下有一家科技公司。整个活动中,伊朗学者都不知道自己在和美国情报机构在交谈。知道少一点就会安全一点。

参加的会议的其他CIA探员还会把自己伪装成学生、技术顾问或者参展商,然后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保镖从伊朗学者身边引开。比如有一次,一名伪装成厨房工作人员的探员就在伊朗学者保镖的食物中下毒,让保镖上吐下泻,而很多人仅仅是认为这个伊朗人水土不服。

然后探员就会抓紧机会和伊朗学者接洽,并且将之前收集的很多关于学者的私人信息透露出来,让伊朗学者感觉自己无法拒绝。一旦伊朗学者同意叛逃,美国探员就会立刻着手安排将学者的家人也接走。有一次,一名伊朗学者甚至要求CIA把他的情妇也一起接走。

媒体采访到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古托斯基(Timothy Gutowski),他就承认有一个在大学实验室里工作的年轻人曾经在伊朗做过离心机方面的工作。

报道称,在伊朗协议签订后,此类叛逃学者征募工作就不再紧迫了。不过最近新总统特朗普有意废除该协议,这让大家认为可能又要开始收买伊朗学者了。

【文/观察者网 王骁】

夜深了,酒店客房突然想起了轻轻的敲门声。科学家看了看旁边的来自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保镖已经熟睡,他便悄悄开了门。

门外站的是美国中情局(CIA)的探员。

早上,科学家刚刚参加了一场在酒店会场举办的科学会议,大家发表了研究报告,进行了讨论。CIA为这一切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CIA假扮成一家商业公司,为一家海外科研机构赞助举行了一场学术会议,会议邀请了演讲嘉宾和科学家,这里面包括一些伊朗的核技术专家。

会议主办方的厨房和会议服务员中埋伏了大量CIA便衣。他们终于有机会和这些伊朗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

(CIA,图源:CIA视频截图)

俗话说得好,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那些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产。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许多优秀的海内外科学家从汇聚到一起,奉献青春,报效祖国,为中国打下来工业、国防、科技等各方面的基础。可以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能够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争夺科学家也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个焦点领域。

而美国独立调查媒体ProPublica上月发表了这样一篇调查报道,讲述了美国情报机关是如何在学术领域打击伊朗核计划的。

(图源:ProPublica)

报道称,CIA每年要花几百万美元,在全世界赞助各类学术会议,这是CIA主动出击渗透学术界最大胆的方式之一。

他们先将目标科学家引出国外,躲避目标国的政府监督,然后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和目标科学家进行私人接触,并使用各种手段让目标科学家叛变。学者们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换学术信息,但是也希望通过在学术会议上楼面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而目前一场学术会议的重要性已经不再通过有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参与来评判了,有时候间谍的数量也能够说明问题。

美国情报机构在海外通过学术会议招募学者为自己服务,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学者不会被外国情报机关盯上。比如有一次一名美国学者出访,会议主持人以拷贝PPT为名,将学者电脑中的所有资料都盗了出来。

不同的学术会议会吸引不同等级的间谍,比如一场如果在巴基斯坦举行一场关于离心机的科技会议,CIA肯定会派出自己的探员卧底,在会议上如果发现伊朗核技术科学家的话,他们会立刻开始拉关系。探索招募的可能。

这些卧底学术会议的情报人员将对政策制定起到重要作用。据媒体调查,当初小布什政府就是受到卧底学术会议的间谍误导,相信伊拉克还在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当时情报人员发现伊拉克学者比较热衷在生物、化学、镭射和核技术大会上现身。但是由于间谍不是学者,所以他们经常会小题大做,把一些学术交流当成了目标国正在推动的项目。

前CIA探员科伊尔(Gene Coyle)就说:“有时候,一场学术会议里头间谍比真正的学者还要多……”

有时候CIA会指使美国学者直接和目标学者联系,问他们是否会参加某一场学术会议,如果目标学者说会去,则CIA就会开始行动。如果目标学者说经费不是很宽裕,去不了,则CIA可能会直接帮目标学者买票。

一名代号为R的探员更揭示了具体的过程。

他强调,多数科学家都有社交恐惧症,所以他不会太主动,只是一遍一遍短暂给他们留下印象。一般他会选那些周围没有人的学者下手,因为周围的人有可能是保镖。

R为自己注册了几个皮包公司,然后以商业公司为名活动。在数次见面之后,学者们卸下心理防线,然后R就会要求赞助学者的项目。因为多数学者都会为实验经费发愁。对于不同的国家,他们提供的经费也不同。1000~5000美元是巴基斯坦学者的价格,而韩国学者需要的多一些。

很多学者即使被收买了都不知道自己被收买了,而CIA也将这层关系保持在台面下,以免学者被吓跑。

CIA也承认,他们会把朝鲜,伊朗,利比亚,俄罗斯和中国学者放在重点关照的列表上。

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因为伊朗核计划一直不是很好,而学术会议就成为了伊朗学者逃往西方的地下通道。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就承认,从布什总统时期开始,美国就为了拖延伊朗核计划而花了大量的资金。

由于美国人很难直接接触伊朗学者,所以CIA尽量将伊朗学者吸引至第三国进行接触。然后CIA会派出一个探员,表面身份是一个商人,赞助了会议50~200万美元,然后名下有一家科技公司。整个活动中,伊朗学者都不知道自己在和美国情报机构在交谈。知道少一点就会安全一点。

参加的会议的其他CIA探员还会把自己伪装成学生、技术顾问或者参展商,然后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保镖从伊朗学者身边引开。比如有一次,一名伪装成厨房工作人员的探员就在伊朗学者保镖的食物中下毒,让保镖上吐下泻,而很多人仅仅是认为这个伊朗人水土不服。

然后探员就会抓紧机会和伊朗学者接洽,并且将之前收集的很多关于学者的私人信息透露出来,让伊朗学者感觉自己无法拒绝。一旦伊朗学者同意叛逃,美国探员就会立刻着手安排将学者的家人也接走。有一次,一名伊朗学者甚至要求CIA把他的情妇也一起接走。

媒体采访到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古托斯基(Timothy Gutowski),他就承认有一个在大学实验室里工作的年轻人曾经在伊朗做过离心机方面的工作。

报道称,在伊朗协议签订后,此类叛逃学者征募工作就不再紧迫了。不过最近新总统特朗普有意废除该协议,这让大家认为可能又要开始收买伊朗学者了。


相关内容

  • 主题班会策划
  • 主题班会: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活动主题: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7日晚7点 活动地点:定边中学高二十班教室 主办单位:高二十班班委会 参加人员:本班班主任,全班同学 活动背景: 本次主题班会是我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月活动之一,面对现在突发自然灾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事 ...

  • "李文和案":历史备忘录
  • 开始于20世纪最后一年的李文和事件,一经美国检察部门插手,正式成为刑事案件之后,事情便变得复杂起来.进入21世纪,情况又如何呢?旁观者并非算命先生,谁都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我们在这里将美国国内各方面的观点和材料摘要刊登出来,让读者自己来考虑和判断.这些材料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问话记录(编号:FBL ...

  • 吴敬琏:知我者,其天乎?
  • 吴敬琏:知我者,其天乎? 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个保持童真和率直的学者,一个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经济学家.他忠于自己的学术,不讨好任何人,他就是吴敬琏. 吴敬琏教授的思考似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市场经济,吴敬琏总是捅破窗户纸,点中中国经济痛处:主张法治,吴敬琏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

  • 日本对当今中国的渗透
  • 日本对当今中国的渗透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地缘政治上讲‚强大的邻居永远是潜在的敌人‛,日本一直视中国为潜在的敌人和对手,尤其是在争夺东亚地区领导权问题,一直以来日本对中国进行各种渗透活动,根据美国<华盛顿自由报>援引日本外务省情报披露,日本政府自1996-2003年以来的7年里已经陆 ...

  • 国家安全教育日
  • 关于「国家安全法」你知道多少?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1.什么是国家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 ...

  •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经济安全视角下我国经济信息管理探讨
  • 经济信息管理论文: 经济安全视角下我国经济信息管理探讨 摘 要:力拓间谍门事件再次明确警示, 中国经济信息非常不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必须从力拓案中吸取经验教训, 大力改进目前的信息管理制度, 努力做到既能保护国家利益, 又能促进公平竞争的对外经济交往的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 ...

  • 最有胆识的博士间谍
  • 在历史上,"间谍"始终与神秘.狡诈.无所不知联系在一起.间谍总是以诡异的面目出现,他们身份隐蔽,行踪诡秘,操作尖端科技:他们信仰不同,立场不同,目标都是猎取情报:为了国家或信仰,为了金钱或感情,他们拿生命冒险,用情报下注.他们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也能够避免灾难的发生.他们要么成为 ...

  • 金无怠案件调查
  • 最初知道金无怠的名字还是差不多十年前,那个时候刚刚接触网络,在不多的中文站点上徜徉之际,偶然看到有关金无怠的点滴文字,好奇心使然,便穷追下去,也不过是找到一些从外国网站翻译过来的蹩脚文字,但金无怠这个名字和他的特别身份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近几年来,网上的中文论坛.博客等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了,看 ...

  • 关注网络战_提升对信息安全保密的认识
  • 本期特稿 联想网御缔造信息安全第一品牌 · Features [前 言] 本刊对于"网络战"的关注继续进行.本期,记者采访了国内著名信息安全专家曲成义.曲老为我们分析了全球网络战的现状和态势,网络战在信息和保密方面的对抗,并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网络战的核心问题和近来我国对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