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1

《邓稼先》导学稿

龚贤朝

【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妇孺皆知”、“鲜为人知”、“家喻户晓”、“筹划”、“孕育”等词语。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

4.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彷( )徨 筹( )划 开拓( ) 鲜( )为人知殷( )红 .....

颤( )抖 zhì( )友 diàn( )基 qiān( )字 .

2.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并进行积累。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3.课文按小标题恩威六个部分,请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4.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这部分要求同学们课堂完成。分为:课堂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课文写邓稼先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课文写的是邓稼先,但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又是什么?

3.文章哪一部分具体表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画出相关的语句。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课堂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低零下10℃,最高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

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遣产。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放出光彩。

1. 这段文字分二层,请用“‖”在文中标出。

第一层是 的表达方式; 第二层是 的表达方式。

2.用横线画出最能表达这段中心的一处细节描写。

3.“一直”“才”强调了竺可桢的 精神。

4.找出文中一处错别字。

5.把文中的“临终”换成“临死”是否恰当?为什么?

6.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竺可桢的 、 精神。

A. 持之以恒 B. 深入实际C. 孜孜不倦 D. 坚持不懈E.细心观察 F. 严谨治学 G. 坚持真理 H. 调查研究

【补充资料】

1. 作者简介

杨振宁Chen Ning Yang(1922~ ):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他的理论知识得益于杨武之。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密的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2.参考资料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术秘书,为中国核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党派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历任第九研究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参加者,他曾获得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导学稿

龚贤朝

【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妇孺皆知”、“鲜为人知”、“家喻户晓”、“筹划”、“孕育”等词语。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

4.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彷( )徨 筹( )划 开拓( ) 鲜( )为人知殷( )红 .....

颤( )抖 zhì( )友 diàn( )基 qiān( )字 .

2.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并进行积累。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3.课文按小标题恩威六个部分,请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

4.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这部分要求同学们课堂完成。分为:课堂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课文写邓稼先前,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课文写的是邓稼先,但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又是什么?

3.文章哪一部分具体表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画出相关的语句。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课堂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低零下10℃,最高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

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遣产。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放出光彩。

1. 这段文字分二层,请用“‖”在文中标出。

第一层是 的表达方式; 第二层是 的表达方式。

2.用横线画出最能表达这段中心的一处细节描写。

3.“一直”“才”强调了竺可桢的 精神。

4.找出文中一处错别字。

5.把文中的“临终”换成“临死”是否恰当?为什么?

6.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竺可桢的 、 精神。

A. 持之以恒 B. 深入实际C. 孜孜不倦 D. 坚持不懈E.细心观察 F. 严谨治学 G. 坚持真理 H. 调查研究

【补充资料】

1. 作者简介

杨振宁Chen Ning Yang(1922~ ):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他的理论知识得益于杨武之。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密的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2.参考资料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术秘书,为中国核理论做了开创性的贡献。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党派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历任第九研究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参加者,他曾获得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相关内容

  • 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爱国情谊
  • 1949年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摄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友谊长达半个世纪,在世界科学界传为美谈. 杨振宁祖籍安徽肥西县,生于1922年,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杨 ...

  • 人教版邓稼先
  •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 ...

  • [邓稼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教学目           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2.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3.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 ...

  • 11邓稼先导学案配答案
  • 11邓稼先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 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邓稼先]教学设计
  • 11. 邓稼先 杨振宁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 ...

  • 邓稼先优秀教案
  •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

  • [邓稼先]教案
  • 11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 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

  •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
  • <邓稼先>同步练习 一.填对下列成语 可歌可( ) ( )为人知 当之无( ) 锋芒( )露 家( )户晓 妇( )皆知 马革( )尸 鞠躬尽( ) 二.整体感知明大意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 ...

  •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
  •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一)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 ...

  • [邓稼先]优秀PPT课件.docx
  • <邓稼先>优秀PPT课件 摘要:图文结合地透彻解析课文 邓稼先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又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