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白杨礼赞》作业纸
一、给加点字注音
婆娑( ) 楠木( ) 秀颀( ) 虬枝( ) ....
无边无垠( ) 开垦( )坦荡如砥( ) 毡子( ) ....
恹恹欲睡( ) 主宰( )旁逸斜出( ) 倦怠( ) ....
二、根据解释填词语
1、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2、树枝从树干旁边斜伸出来。( )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
4、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
5、视力所及的范围。( )
6、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
三.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毛病,请选择四处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百年奥运,百年梦想。为举办北京奥这会,是中华儿女多年的期盼;为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的。该长联上下联分
别为1004 个字,共2008 个字。 总字数与今牛的奥运会一致。上联开头为“奥运复兴”,下联开头为“北
京盛会”,相互对称,该联采用了楹联传统的工整、平仄等手法,再一次重现了百年奥运所走过的路程,
表现了传统奥运的中华儿女精神,整个创作历时半年,宣纸700余张。
四、《白杨礼赞》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
以内绝无旁枝。③它的所有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入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却努
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
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 选择甲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 甲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3. 甲段文字中有些地方写白杨树的神美,内在美,请在选文中选出能体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词语,写在下
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甲段文字中第①句话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 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 乙段文字运用的是_____ 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6小题。(13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
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
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 ”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
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 姐! ”“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 ”我半
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 ”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
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2分)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2分)
4、纵观全文,找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分)
5、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分)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三. ① 删去“为举办北京奥运会”中的“为” ②“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的”后加“热情”或“灵感”等 ③“ 总字数与今年的奥运会一致”中的“奥运会”后加“年份”等 ④ 删去“再一次”或将“重现”改为“展现”等 ⑤“中华儿女”与“传承奥运”对调 ⑥“宣纸700 余张”前加“耗用”等动词。(改对一句得1 分,给满4 分为止。如有不同的改法,只要正确合理也可以给分)
四、1.B 2. 干、枝、叶、皮3.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4. 拟人,总写白杨树外形美
5. 对比 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深化了主题。
五、1、宁静平和。展示人物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
2、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 。
3、 失去了倚在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
4、(我的心怦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5、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6、略
八下《白杨礼赞》作业纸
一、给加点字注音
婆娑( ) 楠木( ) 秀颀( ) 虬枝( ) ....
无边无垠( ) 开垦( )坦荡如砥( ) 毡子( ) ....
恹恹欲睡( ) 主宰( )旁逸斜出( ) 倦怠( ) ....
二、根据解释填词语
1、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2、树枝从树干旁边斜伸出来。( )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
4、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
5、视力所及的范围。( )
6、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
三.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毛病,请选择四处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百年奥运,百年梦想。为举办北京奥这会,是中华儿女多年的期盼;为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的。该长联上下联分
别为1004 个字,共2008 个字。 总字数与今牛的奥运会一致。上联开头为“奥运复兴”,下联开头为“北
京盛会”,相互对称,该联采用了楹联传统的工整、平仄等手法,再一次重现了百年奥运所走过的路程,
表现了传统奥运的中华儿女精神,整个创作历时半年,宣纸700余张。
四、《白杨礼赞》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
以内绝无旁枝。③它的所有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入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却努
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
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 选择甲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 甲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3. 甲段文字中有些地方写白杨树的神美,内在美,请在选文中选出能体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词语,写在下
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甲段文字中第①句话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 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 乙段文字运用的是_____ 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6小题。(13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
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
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 ”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
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 姐! ”“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 ”我半
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 ”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
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2分)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2分)
4、纵观全文,找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分)
5、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分)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三. ① 删去“为举办北京奥运会”中的“为” ②“这激发了我市两位作者——韩松宇、管春平创作长联的”后加“热情”或“灵感”等 ③“ 总字数与今年的奥运会一致”中的“奥运会”后加“年份”等 ④ 删去“再一次”或将“重现”改为“展现”等 ⑤“中华儿女”与“传承奥运”对调 ⑥“宣纸700 余张”前加“耗用”等动词。(改对一句得1 分,给满4 分为止。如有不同的改法,只要正确合理也可以给分)
四、1.B 2. 干、枝、叶、皮3.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4. 拟人,总写白杨树外形美
5. 对比 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深化了主题。
五、1、宁静平和。展示人物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
2、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 。
3、 失去了倚在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
4、(我的心怦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5、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