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道德问题的思考

关于学术道德问题的思考

摘要:2003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学术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设》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现实问题,即学术道德问题。随着去年,北京大学著名人类学教授汪铭铭大规模抄袭事件被披露以后,人们的这种不满情绪表现的更加明显,学术道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批判之声充斥媒体,尤其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意见纷纭杂陈,一时间,仿佛整个学术界成为道德败坏者的乐园。 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国学术道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学术道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学术道德 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立法

正文: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学术界的大部分学者,还是严守学术道德,兢兢业业地从事学术研究的。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上的科教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许多学术精品,推动了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科研队伍中,确实存在着学术道德低下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学者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一、当前学术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⒈是低水平重复现象。有些人不去关注当前学术界在某一学科的

进展状况,或不愿意去关注进展状况,对于一些已经取得突破的问题,仍然局限于原有的层次上,简单地重复前人所做过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现象在各类教材的编写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⒉是粗制滥造现象。有些人把严肃的学术研究当成像商品生产一样的操作过程,只要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就随便找上一帮人,不管是否胜任这项研究,采用剪刀加糨糊的操作方式,制造毫无学术价值的垃圾文本。

⒊是泡沫学术。所谓炮沫学术,就是一个学者在自己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简单地加以改头换面,改编或复制出另外的学术成果,并予以公开发表。这种做法的后果是,虽然就学术成果的数量来说,是增加了,但在质上并未提高。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才会出现一个学者在短时间内接连出版几本甚至十几本学术著作这种奇怪的现象。 ⒋是假冒伪劣。近年来,原本是市场中的假冒伪劣现象,也出现在了学术界中。如替人“操刀”代写论文或著作,或虚假挂名,或虚假主编、虚假文凭等之类的现象,都属于学界的假冒伪劣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影响了学术界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学术信任危机。

⒌是抄袭剽窃。抄袭剽窃是目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一种学术道德缺失现象,也是批评界打击最厉害的一种现象。那么,什么是抄袭呢?一般认为,所谓抄袭,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大量引用而不注明出处。抄袭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抄袭别人的既有成果,二是自我抄袭。自我抄袭,就是将自己以前公开发表的成果

大量复制而不注明出处。人们一般只注意对别人成果的抄袭,而相对忽视自我抄袭现象,致使自我抄袭比较隐蔽。实际上,泡沫学问现象的存在,与自我抄袭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一年内出版几本书,主要的途径就是靠自我抄袭,即将原来公开发表和出版过的东西,简单地进行改头换面,做成一个新的文本,在低层次上重复自己原有的劳动。无论是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还是自我抄袭,都是不道德的行为,都与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此外,当前学术界道德失范的现象还有学术腐败现象:如学术杂志中的关系稿、人情稿等;科研人员的一稿多投现象等。

二、学术道德问题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学术研究的商品化。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人们最初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或为了修身养性。在古希腊,最早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人是早期的哲学家们,他们把追求智慧、探求宇宙的奥秘、解读人生的真谛,作为自己进行研究的唯一目的,这种研究同研究者当下的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他们把学术研究当作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述而不作的思想家,也才会出现把自己的著作“藏诸名山,留诸后人”的著述家。

但近代以来,随着学术的发展和职业的分化,学术研究日益职业化,其后果是学术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变成了可以用来养家糊口的手段。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在《咏史》一诗中写过这样一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虽然说的是作者对当

时的文字狱的恐惧和逃避,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学术已成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这样,学术研究就弱化了原有的目的,追求学术研究所带来物质利益,成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尤其是在20世纪以来文化工业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学术变得像大众文化一样,似乎也成为可以批量生产的东西,成为可以进行策划的东西。 学术研究本来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创作活动,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活动,它不应该承载学术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如果学术研究能够为研究者们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的话,也不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直接目的,而应该作为它的副产品。但在现实生活种,有一些人本末倒置,把学术研究当成获取职称和经济利益的手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低层次重复、泡沫学问、抄袭剽窃等与学术的真谛相背道而驰的现象。现在某些大学和科研单位把学术成果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发表成果后予以奖励的做法,更加重了这种倾向。

其次,缺乏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如何评价一项学术成果的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一个问题。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它的价值是很难在短期内作出评价的。尤其是对于哲学、历史、艺术等与当下的实践需要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人文科学成果来说,对其进行评价的难度更大。它往往需要实践的长期检验。培根曾说过一句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近年来,很多大学和科研单位在评价学术成果的价值时,采用了一种简单化的做法,即以论文或著作所发表的刊物和出版社的档次为标准,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

我们在图书馆会发现,很多学术期刊的封面上都印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字样。这就是中国自己的“SSCI”。目前,很多大学都有自己所承认的核心期刊目录。国内通行的划分核心期刊的做法,主要是从美国借鉴过来的。

据考证,核心期刊理论,最初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管理员S.C.布拉德福,在进行科技文献统计时提出来的。后来,美国人戈夫曼和沃伦进一步发展了布拉德福的理论,创立了完整的目录索引体系。80年代传入中国,并受到欢迎。从这套体系的创立目的上看,美国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用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用索引),原本是为方便研究者们检索资料而编辑的目录索引,而不是评价学术成果的评审标准。据留学国外的学者们反映,就是在SCI和SSCI标准的诞生地美国,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也不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

用核心期刊的标准来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不科学的。从总体上来看,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的质量,大部分是高的,但并非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每篇论文的质量都是高的。这种评价办法的错误,是用外在的标准来评价学术成果,其结果是误导大家都去到核心期刊上面去发表文章,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再次,缺乏科学的学术管理体系。是否具有科学的学术管理体系,

对于学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纷纷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创建自己的学术评定的量化指标体系,要求具有一定学术职称的人,每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并把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很多科研管理者把这种管理办法,视为学术规范的标志,也视为与国际学术管理接轨的标志。

当然,对学术成果进行定量考核,主要是为了以一种简便、统一、易于操作的方式来对科研进行管理。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方法对于管理者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但对于整个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它以僵死的量化形式,给科研人员施加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花很大的精力去应付考核,去完成年度量化指标。有些人为了评聘职称或为了奖金,不惜以牺牲学术成果的质量为代价,大量制造低质量的学术成果。同时,过于量化的考核标准,也使人们容易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使人难以静下心来从事真正的严肃的学术研究。因而,用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考核评聘标准,所造就的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学者,而非真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这种量化评价标准是把工业生产模式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引到学术研究里面来,是工具理性的一种表现,只能给学术研究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缺乏良好的学术批评风气。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学术批评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即主要以唱赞歌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书评上,国内学术界所发表的大部分述评,主要是朋友间的相互吹捧,影

响了正常的学术争鸣。

最后,学术立法滞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知识产权、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当前学术界所出现的问题的规定不够具体,如对于什么抄袭,规定得不够明确,让人无所适从。目前法律对于诸如低层次重复、自我抄袭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无法起到应到的约束作用。

三、如何改善中国学术道德问题

1、加强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学术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道德。对于从事任何一个职业的人来说,遵守该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一种最起码的要求。科研人员首先要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古人说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决不能把学术研究仅仅当成实现个人私利的某种工具和手段。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学者们坚守诚信的原则,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把学术道德修养问题,当作一个严肃的问题来对待,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把学术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建议建立个人学术道德档案,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的人和事予以公开曝光,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这种途径,让每个学者增强道德自律能力。

2、建立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当前的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应针对不同的学科,设立不同的学术评价标准,切忌评价标准上

的简单化倾向。具体地说,应该将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即将实践检验、逻辑检验和权威检验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术成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使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得到应有的肯定。同时,要鼓励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倡导学术创新。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学术精品意识,用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推动我国的学术发展。

3、建立科学的学术管理体制。学术管理体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功能。如果单独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就会促使人们仅仅追求学术成果的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方面。在学术规范建设方面,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以质为主,质量兼顾的原则,要引导大家树立精品意识,耐得住寂寞,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地进行学术研究;二是要建立即能刺激科学研究又给人们适当的压力的灵活的管理机制,因为学术研究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活动,如果管的过死,就会影响学者们的自由创造力的发挥,同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也不利于学术成果的生产。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科学的管理体制,仍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探讨的问题。

4、呼唤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学术环境问题。真理是在辩论和交锋中得以发展的,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对于规范学术研究,推动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术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倡导真正的严肃的

批评,反对虚假的学术批评。对于书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在有些国家,作者本人没有权力约请别人为自己的著作撰写书评,一般的程序是,图书出版后,出版社把书寄给有关的杂志社,又杂志社判断该著作是否值得评价,如果杂志社认为有必要的话,它会自己请相关的专家来撰写书评。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吹捧式”的学术批评。对于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也应该加以规范,要以学术责任为重,采取对事不对人的立场,加强健康的学术批评的力度,使错误的学术观点得以纠正,正确的学术观点得以传播。在建立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方面,各类学术刊物应该发挥自己的阵地作用,主动引导学术批评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5、打击学术腐败。学术是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加重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术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当它与权力、金钱、地位等非学术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术腐败现象。打击学术腐败,最重要的是从制度建设入手,铲除腐败赖以产生的根源。目前国内部分杂志社开始推行的匿名审稿制度,就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做法。

6、加强学术立法,规范学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律建设是保障。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法制社会,一切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活动,也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就要求立法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术立法,制定与我国学术研究形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使人们有法可依。尤其是对于当前学术界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抄袭行为、版

权纠纷、学术腐败等,要法律规定上进一步细化,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正常的学术研究秩序。另一方面,广大科研人员也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做到不违法不侵权。

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学术成果出版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根除不道德的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最终一定会形成。

参考文献: ⒈王又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刍论[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⒉董学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诱发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7期

关于学术道德问题的思考

摘要:2003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学术道德提升期待制度建设》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现实问题,即学术道德问题。随着去年,北京大学著名人类学教授汪铭铭大规模抄袭事件被披露以后,人们的这种不满情绪表现的更加明显,学术道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批判之声充斥媒体,尤其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意见纷纭杂陈,一时间,仿佛整个学术界成为道德败坏者的乐园。 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国学术道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学术道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学术道德 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立法

正文: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学术界的大部分学者,还是严守学术道德,兢兢业业地从事学术研究的。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上的科教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许多学术精品,推动了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科研队伍中,确实存在着学术道德低下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学者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一、当前学术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⒈是低水平重复现象。有些人不去关注当前学术界在某一学科的

进展状况,或不愿意去关注进展状况,对于一些已经取得突破的问题,仍然局限于原有的层次上,简单地重复前人所做过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现象在各类教材的编写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⒉是粗制滥造现象。有些人把严肃的学术研究当成像商品生产一样的操作过程,只要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就随便找上一帮人,不管是否胜任这项研究,采用剪刀加糨糊的操作方式,制造毫无学术价值的垃圾文本。

⒊是泡沫学术。所谓炮沫学术,就是一个学者在自己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简单地加以改头换面,改编或复制出另外的学术成果,并予以公开发表。这种做法的后果是,虽然就学术成果的数量来说,是增加了,但在质上并未提高。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才会出现一个学者在短时间内接连出版几本甚至十几本学术著作这种奇怪的现象。 ⒋是假冒伪劣。近年来,原本是市场中的假冒伪劣现象,也出现在了学术界中。如替人“操刀”代写论文或著作,或虚假挂名,或虚假主编、虚假文凭等之类的现象,都属于学界的假冒伪劣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影响了学术界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学术信任危机。

⒌是抄袭剽窃。抄袭剽窃是目前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一种学术道德缺失现象,也是批评界打击最厉害的一种现象。那么,什么是抄袭呢?一般认为,所谓抄袭,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大量引用而不注明出处。抄袭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抄袭别人的既有成果,二是自我抄袭。自我抄袭,就是将自己以前公开发表的成果

大量复制而不注明出处。人们一般只注意对别人成果的抄袭,而相对忽视自我抄袭现象,致使自我抄袭比较隐蔽。实际上,泡沫学问现象的存在,与自我抄袭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一年内出版几本书,主要的途径就是靠自我抄袭,即将原来公开发表和出版过的东西,简单地进行改头换面,做成一个新的文本,在低层次上重复自己原有的劳动。无论是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还是自我抄袭,都是不道德的行为,都与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此外,当前学术界道德失范的现象还有学术腐败现象:如学术杂志中的关系稿、人情稿等;科研人员的一稿多投现象等。

二、学术道德问题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学术研究的商品化。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人们最初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或为了修身养性。在古希腊,最早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人是早期的哲学家们,他们把追求智慧、探求宇宙的奥秘、解读人生的真谛,作为自己进行研究的唯一目的,这种研究同研究者当下的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中国古代也是如此,他们把学术研究当作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述而不作的思想家,也才会出现把自己的著作“藏诸名山,留诸后人”的著述家。

但近代以来,随着学术的发展和职业的分化,学术研究日益职业化,其后果是学术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变成了可以用来养家糊口的手段。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在《咏史》一诗中写过这样一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虽然说的是作者对当

时的文字狱的恐惧和逃避,但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学术已成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这样,学术研究就弱化了原有的目的,追求学术研究所带来物质利益,成为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尤其是在20世纪以来文化工业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学术变得像大众文化一样,似乎也成为可以批量生产的东西,成为可以进行策划的东西。 学术研究本来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创作活动,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活动,它不应该承载学术本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如果学术研究能够为研究者们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的话,也不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直接目的,而应该作为它的副产品。但在现实生活种,有一些人本末倒置,把学术研究当成获取职称和经济利益的手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低层次重复、泡沫学问、抄袭剽窃等与学术的真谛相背道而驰的现象。现在某些大学和科研单位把学术成果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发表成果后予以奖励的做法,更加重了这种倾向。

其次,缺乏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如何评价一项学术成果的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一个问题。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它的价值是很难在短期内作出评价的。尤其是对于哲学、历史、艺术等与当下的实践需要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人文科学成果来说,对其进行评价的难度更大。它往往需要实践的长期检验。培根曾说过一句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近年来,很多大学和科研单位在评价学术成果的价值时,采用了一种简单化的做法,即以论文或著作所发表的刊物和出版社的档次为标准,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

我们在图书馆会发现,很多学术期刊的封面上都印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字样。这就是中国自己的“SSCI”。目前,很多大学都有自己所承认的核心期刊目录。国内通行的划分核心期刊的做法,主要是从美国借鉴过来的。

据考证,核心期刊理论,最初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管理员S.C.布拉德福,在进行科技文献统计时提出来的。后来,美国人戈夫曼和沃伦进一步发展了布拉德福的理论,创立了完整的目录索引体系。80年代传入中国,并受到欢迎。从这套体系的创立目的上看,美国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用索引)和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用索引),原本是为方便研究者们检索资料而编辑的目录索引,而不是评价学术成果的评审标准。据留学国外的学者们反映,就是在SCI和SSCI标准的诞生地美国,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也不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价值。

用核心期刊的标准来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是不科学的。从总体上来看,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的质量,大部分是高的,但并非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每篇论文的质量都是高的。这种评价办法的错误,是用外在的标准来评价学术成果,其结果是误导大家都去到核心期刊上面去发表文章,为学术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再次,缺乏科学的学术管理体系。是否具有科学的学术管理体系,

对于学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纷纷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创建自己的学术评定的量化指标体系,要求具有一定学术职称的人,每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并把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很多科研管理者把这种管理办法,视为学术规范的标志,也视为与国际学术管理接轨的标志。

当然,对学术成果进行定量考核,主要是为了以一种简便、统一、易于操作的方式来对科研进行管理。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方法对于管理者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式,但对于整个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它以僵死的量化形式,给科研人员施加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花很大的精力去应付考核,去完成年度量化指标。有些人为了评聘职称或为了奖金,不惜以牺牲学术成果的质量为代价,大量制造低质量的学术成果。同时,过于量化的考核标准,也使人们容易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使人难以静下心来从事真正的严肃的学术研究。因而,用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考核评聘标准,所造就的只能是急功近利的学者,而非真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这种量化评价标准是把工业生产模式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引到学术研究里面来,是工具理性的一种表现,只能给学术研究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缺乏良好的学术批评风气。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学术批评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即主要以唱赞歌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书评上,国内学术界所发表的大部分述评,主要是朋友间的相互吹捧,影

响了正常的学术争鸣。

最后,学术立法滞后。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知识产权、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对于当前学术界所出现的问题的规定不够具体,如对于什么抄袭,规定得不够明确,让人无所适从。目前法律对于诸如低层次重复、自我抄袭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无法起到应到的约束作用。

三、如何改善中国学术道德问题

1、加强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学术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道德。对于从事任何一个职业的人来说,遵守该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一种最起码的要求。科研人员首先要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古人说过,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决不能把学术研究仅仅当成实现个人私利的某种工具和手段。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学者们坚守诚信的原则,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把学术道德修养问题,当作一个严肃的问题来对待,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把学术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最后,建议建立个人学术道德档案,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的人和事予以公开曝光,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这种途径,让每个学者增强道德自律能力。

2、建立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规范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当前的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应针对不同的学科,设立不同的学术评价标准,切忌评价标准上

的简单化倾向。具体地说,应该将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即将实践检验、逻辑检验和权威检验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术成果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使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得到应有的肯定。同时,要鼓励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倡导学术创新。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学术精品意识,用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推动我国的学术发展。

3、建立科学的学术管理体制。学术管理体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功能。如果单独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就会促使人们仅仅追求学术成果的量的积累,而忽视质的方面。在学术规范建设方面,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以质为主,质量兼顾的原则,要引导大家树立精品意识,耐得住寂寞,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地进行学术研究;二是要建立即能刺激科学研究又给人们适当的压力的灵活的管理机制,因为学术研究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创造活动,如果管的过死,就会影响学者们的自由创造力的发挥,同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也不利于学术成果的生产。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学术发展的科学的管理体制,仍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探讨的问题。

4、呼唤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学术环境问题。真理是在辩论和交锋中得以发展的,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对于规范学术研究,推动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术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倡导真正的严肃的

批评,反对虚假的学术批评。对于书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在有些国家,作者本人没有权力约请别人为自己的著作撰写书评,一般的程序是,图书出版后,出版社把书寄给有关的杂志社,又杂志社判断该著作是否值得评价,如果杂志社认为有必要的话,它会自己请相关的专家来撰写书评。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吹捧式”的学术批评。对于学术观点之间的争鸣,也应该加以规范,要以学术责任为重,采取对事不对人的立场,加强健康的学术批评的力度,使错误的学术观点得以纠正,正确的学术观点得以传播。在建立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方面,各类学术刊物应该发挥自己的阵地作用,主动引导学术批评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5、打击学术腐败。学术是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加重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术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当它与权力、金钱、地位等非学术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术腐败现象。打击学术腐败,最重要的是从制度建设入手,铲除腐败赖以产生的根源。目前国内部分杂志社开始推行的匿名审稿制度,就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做法。

6、加强学术立法,规范学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律建设是保障。现在我国已经进入法制社会,一切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学术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活动,也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就要求立法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术立法,制定与我国学术研究形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使人们有法可依。尤其是对于当前学术界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抄袭行为、版

权纠纷、学术腐败等,要法律规定上进一步细化,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正常的学术研究秩序。另一方面,广大科研人员也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做到不违法不侵权。

学术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学术成果出版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从根本上根除不道德的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最终一定会形成。

参考文献: ⒈王又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刍论[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⒉董学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诱发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7期


相关内容

  •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系列讲座之心得体会
  •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系列讲座之心得体会 2013级社会学 陈元园 一."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系列讲座之内容回顾 (一)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林之达研究员 长期从事传播学和传播心理学领域研究.我院新闻专业硕士生导师林之达研究员于2013年9月17日上9:00在 ...

  •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 内容摘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国家教育大计,对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 ...

  • 关于学术不端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_陈伟
  • 2013年12月第31卷第4期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3Vol.31,No.4 关于学术不端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陈 伟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当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现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在听过林院长.于书记.龚晓宽教授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讲座报告,并观看电影<钱学森>之后,我感触良多,并开始反思自己对于科学.学术的态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本该十分纯洁的象牙塔中也出现了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必须加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这是研究生教育中一项最重要.最基础.最紧迫的工作,不仅关系人才培 ...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1. 科技的专业目标大致分为知识性和应用性 (填空 ) 2. 工程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有其角色-责任,它又可分为义务-责任和过失-责任. (填空 ) 3. 引用的形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填空 ) 4. 避雷针的发明者是(c ). (单选 ) C.富兰克林 5. 下列属于科学研究中的故意错误的是 ...

  • 研究生自述
  • 考生自述 一.政治表现: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积极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二.外语水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即将参加2009年6月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三.业务和研究能力:本科期间,学习的专业科主要有<通信原理><电子线路CAD><单 ...

  • 施特劳斯与中国
  • 从严复1898年刊印<天演论>译本并于同年着手翻译<群学肄言>算起,我国学界已 经三次引人注目地引介西方学术思想,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五四"运动之后到1966 年 ,算第二次引介时期,最高成就是我国翻译西方"政法诸书"的第一个汉译全集 ...

  • 优秀人才示范岗总结
  • 一、锤炼高尚思想品德,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示范岗 本人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能始终以党员领导干部和市优秀人才示范岗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贯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能自觉参与政治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