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学设计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概念的涵义。

2、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

3、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

4、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5、体验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6、认识数型结合法在体现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作用。

7、通过师生互动、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涵义。

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分析

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等。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为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溶解限量限定因素的认识细化、对溶解限量实质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坐标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妙。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糖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不能)事实上,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都会有一个限量。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影响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做出大胆的猜想。

2.探究活动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猜想(其间贯穿师生活动,配以媒体展示)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溶质的种类 溶质不同,溶解限量不同

溶剂的多少 溶剂越多,溶解限量越大

温度的高低 温度越高,溶解限量越大

●应对学生“溶剂种类”的猜想——溶剂的种类对溶质的溶解限量是有影响,但今天研究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因此,这一因素暂不考虑。

●应对学生“搅拌”的猜想——搅拌是影响溶解的因素,但影响的是溶解限量还是溶解速率呢?请你回家后做一个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相信你会搞明白的。

(2)教师讲述:水涨船高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个成语,由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悟出上述哪一点猜想是正确的?(“溶剂越多,溶解限量越大”的猜想是正确的);怎样才能知道另外两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用实验验证)影响溶解限量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我们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一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要探究溶质种类对溶解限量的影响,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溶质种类)必须控制其不变的因素是什么?(溶剂的质量和温度)要探究温度对溶解限量的影响,又要注意什么呢?(温度改变,溶质种类和溶剂质量保持不变)现在请同学们依据刚才的分析以及屏幕上的提示,去设计两个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单独思考,可以阅读教材40页的内容,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1、2的方案(探究实验1中,提供的药品是硝酸钾和熟石灰各1g;探究实验2中,提供给学生的硝酸钾有三小袋——1.5g一袋,3g的两袋;两个实验中每次用到的水都是5mL)。

(4)实验方案汇报交流(教师做简要的点评)。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1g硝酸钾在5mL水中全部溶解,1g熟石灰未能在5mL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解限量受溶质种类的影响(说明了室温下硝酸钾在5mL水中的溶解限量比熟石灰大);

实验2:3g硝酸钾在5mL冷水中未能全溶,在5mL热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质的溶解限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限量越大)。

(6)教师总结:对一句常用成语的感悟,加上刚才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确受溶质种类、溶剂多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固体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影响情况是很复杂的,绝大多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极少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实例。

(7)反思评价:刚才完成探究实验2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将所提供的三袋硝酸钾全用完的?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4.5g硝酸钾在5g热水中也能全

部溶解)由此,你们有了什么新的发现?(硝酸钾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增幅较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实验过程中善动脑筋,大胆探索,常常能使我们获益多多!

过渡:溶剂的多少是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之一,因此,要确定某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限量,必须确定好溶剂的质量,通常情况下,人为地将溶剂的质量确定为100g。

3.探究活动2(认识溶解限量)

(1)媒体呈现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水中的溶解限量:

(2)学生描述31.6g、114g两个数据的含义。

(3)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溶解限量的得出过程中,对哪些因素作了限定?(溶质种类、溶剂质量、温度)

(4)组织学生讨论“溶解限量”的实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5)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①要求学生通过添加适当词语的方法,将溶解限量的限定因素与溶解限量的实质串联起来。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6)理解、巩固溶解度的概念。

①分析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②课堂练习(教师简要点评)

(7)溶解度概念引入的目的——准确衡量物质的溶解性。

过渡:在溶质和溶剂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其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来表示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探究活动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媒体呈现氯化铵溶解度的表格。

(2)学生利用表格查找不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3)要求学生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4)引导学生将表格法和坐标法进行对比,感悟用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所具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可以查找任意一个温度下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5)教师讲述:这条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这种将数字和图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叫数形结合法,和刚才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时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一

样,数形结合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6)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任意点的意义:某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在学生查找几种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基础上得出)

②交点的意义: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溶质的溶解度相等;

(通过硝酸钠和硝酸钾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得出)

③线的意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按照上坡型、平坦型、下坡型三种类型,对溶解度曲线进行分类分析)

(7)课堂练习(略)。

过渡:留心一下几位同学在探究实验2中所做的“多余实验”,我们会发现,在被加热的这支试管里,原先溶解了的4.5g硝酸钾中,现在已经有部分析出了,带着这个发现,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5.探究活动4(留心处处皆学问)

(1)学生思考讨论: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结晶方法?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采用这种结晶方法的原因?

(2)学生思考讨论:揭开易拉罐饮料的封口以及烧开水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由此,可推出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结果是怎样的?

(3)教师总结:显然溶解度曲线不仅可以用来查找溶解度、比较溶解度,还能用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留心做过的实验、留心学过的知识,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加以思考,往往能增进我们的学问。

6.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本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好方法?

7.结束语: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表明,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最后,我想送同学们几句话: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要受到其溶解度的限制,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学习潜力、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同学们化学学习的道路好似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愿同学们沿着这条上坡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新高!

8.布置作业

1.温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思考:怎样除去硝酸钾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

板书设计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溶质种类、溶剂质量、温度。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的意义;线的意义。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提示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概念的涵义。

2、能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相关的图示信息。

3、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

4、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5、体验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6、认识数型结合法在体现事物变化规律中的作用。

7、通过师生互动、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涵义。

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分析

本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等。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为溶解度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溶解限量限定因素的认识细化、对溶解限量实质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两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坐标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精妙。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糖和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不能)事实上,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都会有一个限量。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影响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做出大胆的猜想。

2.探究活动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猜想(其间贯穿师生活动,配以媒体展示)

影响因素 影响结果

溶质的种类 溶质不同,溶解限量不同

溶剂的多少 溶剂越多,溶解限量越大

温度的高低 温度越高,溶解限量越大

●应对学生“溶剂种类”的猜想——溶剂的种类对溶质的溶解限量是有影响,但今天研究的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因此,这一因素暂不考虑。

●应对学生“搅拌”的猜想——搅拌是影响溶解的因素,但影响的是溶解限量还是溶解速率呢?请你回家后做一个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相信你会搞明白的。

(2)教师讲述:水涨船高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个成语,由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悟出上述哪一点猜想是正确的?(“溶剂越多,溶解限量越大”的猜想是正确的);怎样才能知道另外两个猜想是否正确呢?(用实验验证)影响溶解限量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我们在设计实验验证某一因素的影响结果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变量的控制)。控制变量法是开展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要探究溶质种类对溶解限量的影响,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溶质种类)必须控制其不变的因素是什么?(溶剂的质量和温度)要探究温度对溶解限量的影响,又要注意什么呢?(温度改变,溶质种类和溶剂质量保持不变)现在请同学们依据刚才的分析以及屏幕上的提示,去设计两个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单独思考,可以阅读教材40页的内容,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

(3)学生设计探究实验1、2的方案(探究实验1中,提供的药品是硝酸钾和熟石灰各1g;探究实验2中,提供给学生的硝酸钾有三小袋——1.5g一袋,3g的两袋;两个实验中每次用到的水都是5mL)。

(4)实验方案汇报交流(教师做简要的点评)。

(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1g硝酸钾在5mL水中全部溶解,1g熟石灰未能在5mL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解限量受溶质种类的影响(说明了室温下硝酸钾在5mL水中的溶解限量比熟石灰大);

实验2:3g硝酸钾在5mL冷水中未能全溶,在5mL热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了溶质的溶解限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限量越大)。

(6)教师总结:对一句常用成语的感悟,加上刚才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确受溶质种类、溶剂多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固体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影响情况是很复杂的,绝大多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极少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实例。

(7)反思评价:刚才完成探究实验2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将所提供的三袋硝酸钾全用完的?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4.5g硝酸钾在5g热水中也能全

部溶解)由此,你们有了什么新的发现?(硝酸钾的溶解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增幅较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实验过程中善动脑筋,大胆探索,常常能使我们获益多多!

过渡:溶剂的多少是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之一,因此,要确定某种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限量,必须确定好溶剂的质量,通常情况下,人为地将溶剂的质量确定为100g。

3.探究活动2(认识溶解限量)

(1)媒体呈现不同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水中的溶解限量:

(2)学生描述31.6g、114g两个数据的含义。

(3)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溶解限量的得出过程中,对哪些因素作了限定?(溶质种类、溶剂质量、温度)

(4)组织学生讨论“溶解限量”的实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5)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①要求学生通过添加适当词语的方法,将溶解限量的限定因素与溶解限量的实质串联起来。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6)理解、巩固溶解度的概念。

①分析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②课堂练习(教师简要点评)

(7)溶解度概念引入的目的——准确衡量物质的溶解性。

过渡:在溶质和溶剂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影响其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来表示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4.探究活动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媒体呈现氯化铵溶解度的表格。

(2)学生利用表格查找不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3)要求学生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4)引导学生将表格法和坐标法进行对比,感悟用曲线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所具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可以查找任意一个温度下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5)教师讲述:这条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这种将数字和图形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叫数形结合法,和刚才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时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一

样,数形结合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6)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任意点的意义:某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在学生查找几种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基础上得出)

②交点的意义: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溶质的溶解度相等;

(通过硝酸钠和硝酸钾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得出)

③线的意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按照上坡型、平坦型、下坡型三种类型,对溶解度曲线进行分类分析)

(7)课堂练习(略)。

过渡:留心一下几位同学在探究实验2中所做的“多余实验”,我们会发现,在被加热的这支试管里,原先溶解了的4.5g硝酸钾中,现在已经有部分析出了,带着这个发现,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5.探究活动4(留心处处皆学问)

(1)学生思考讨论: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结晶方法?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采用这种结晶方法的原因?

(2)学生思考讨论:揭开易拉罐饮料的封口以及烧开水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由此,可推出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结果是怎样的?

(3)教师总结:显然溶解度曲线不仅可以用来查找溶解度、比较溶解度,还能用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留心做过的实验、留心学过的知识,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加以思考,往往能增进我们的学问。

6.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本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好方法?

7.结束语: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表明,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最后,我想送同学们几句话: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物质的溶解要受到其溶解度的限制,与此不同的是,我们的学习潜力、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同学们化学学习的道路好似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愿同学们沿着这条上坡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新高!

8.布置作业

1.温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思考:怎样除去硝酸钾晶体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钠?

板书设计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溶质种类、溶剂质量、温度。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的意义;线的意义。


相关内容

  •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设计
  •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并会灵活运用溶解度的定义 (2) 会认识溶解度曲线,能够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得相关信息,并且能够绘制溶解度曲线 2 方法与过程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实验变量的思想和方法 (2)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学习用数形结 ...

  •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 第一时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教学目标: 1. 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肿的变化. 2. 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 ...

  • 溶解度学案
  • 溶解度(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 能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3. 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学习流程] [问题导入]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怎样解释呢?在一烧杯水中能否无限制的溶 ...

  • 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卷
  • 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卷 一. 填空题 1.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溶液.溶液中有 和 组成.难溶的固体小颗粒物质分散到水中, 则形成 :如果物质以 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则形成 的是 . 2.经过学习,小明总结了很多有关溶液的知识.例如溶液中溶质可能是气体,如 溶液,也可以是 溶液. ...

  • 初三化学寒假教学计划
  • 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 [基础知识] 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 (1)溶液都是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4)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 ...

  • 海洋中的化学
  •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 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三节 海水"制碱"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原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粗盐的提纯:氨碱法制纯碱理:纯碱的 ...

  •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参考教案2
  •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认识:悬浊液.乳浊液的认识: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认识:溶液的特性四部分.知识点由浅入深,复合学生的认知特性,知识内容接近生活.教材事例源于生活,教学实验来自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学情分析] 我的学生是九下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 ...

  • 初中化学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
  • 1.物质以或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如果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则形成 :如果物质以 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则形成的是 . 2.乳化作用与溶解最大的不同是混合物中分散的物质形式不同,前者以后者以 形式分散. 3.加快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方法有和 4.物 ...

  • 溶液的形成(8)
  •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1) 学习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学法指导:结合生活常识和课本去完成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 1.糖水为什么是甜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